主页 > 宝宝起名 > 姓郭属虎宝宝起名,起什么名字好呢

姓郭属虎宝宝起名,起什么名字好呢

发布于:2023-02-26 21:12:49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根据宝宝出生时间,排出八字,确定喜用五行用字,根据郭姓氏搭配吉利组合,再确定名字。符合宝宝命理的名字才是好名字。

起名步骤:

1、分析生辰八字命主五行、格局,找出用神喜忌。

2、选出命局所喜用所需要的五行汉字。

3、根据姓氏、时代特征、性别、八字数理合理搭配将要用的字,去其忌讳用字,避开凶数.取其字的意、形、象、音、综合搭配。

4、还要避开不冲克八字,五格、笔画、合理搭配才是适合八字的吉祥吉利的好名字。

供参考。

姓郭属虎宝宝起名,起什么名字好呢

为什么有人会说唐代宗李豫是一位堪比李世民的皇帝?

唐代宗李豫,唐朝第八位皇帝,在位十八年(762年~779年)。人们对他的普遍认识是《醉打金枝》金枝里哪个宽荣大度的唐王。

其实他算不上雄才大略,但也是一个仁厚爱民的皇帝。从唐朝官方评价看李豫确实堪比李世民。李豫庙号本为世宗,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讳,世代同义,因此庙号代宗。

备受瞩目的皇长孙

唐代宗李豫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十月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李俶,册立为皇太子后改名李豫。是唐肃宗的长子。也是唐玄宗的长孙。

开元天宝年间是唐朝鼎盛时期。于斯时也,烽燧不惊,华戎同轨。西蕃君长,越绳桥而竞款玉关;北狄酋渠,捐毳幕而争趋雁塞。象郡、炎州之玩,鸡林、鳀海之珍,莫不结辙于象胥,骈罗于典属。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幼年和青年时候的李豫目睹了大唐盛世。小日子过得应该还是不错的。十五岁时封广平郡王,玄宗有孙子百余人,李豫器宇度量宽广深厚,宽容而善于决断,喜忧不流露在表面。仁爱忠孝温顺严肃,行动必依照礼制,自幼好学,玄宗十分喜爱他。

竭力护国

756年六月,由于玄宗不顾战局强令哥舒翰出战,唐朝二十万大军,中计惨败,潼关失手,唐玄宗弃城西逃,长安城沦陷。马嵬驿兵变后,父亲太子李亨在李豫以及亲信太监李辅国等人劝说下,决定北上灵武抗击叛军。

不久,李亨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肃宗以李豫兼任天下兵马元帅,李豫招兵买马,不久就招募到了数万人。在李泌、郭子仪、回纥的帮助下,多次大败安史叛军。李豫马不停蹄的收复长安、洛阳,迎玄宗和肃宗回归长安。

李豫在国家尊严问题上坚持原则,爱护百姓,让他广受赞誉。

起初,肃宗急于收复京师,与回纥相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这时,叶护要按约定执行。李豫拜回纥叶护于马前,说:“现在刚克复了京师,如果大肆进行抢掠,那么在东京的人就会为叛军死守,难以再攻取,希望到东京后再履行约定。”叶护吃惊地跳下马回拜,跪下来捧着李豫的脚,说:“我当率军为殿下立刻前往东京。”百姓、军士以及胡人纷纷拜李豫,哭泣着说:“广平王真不愧是华夷之主!”肃宗得知后高兴地说:“朕不如广平王!”

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等将精兵四千馀人来至凤翔。上引见叶护,宴劳赐赉,惟其所欲。丁亥,元帅广平王俶将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号二十万,发凤翔。俶见叶护,约为兄弟,叶护大喜,谓俶为兄。回纥至扶风,郭子仪留宴三日。叶护曰:"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宴毕,即行。日给其军羊二百口,牛二十头,米四十斛。

初,上欲速得京师,与回纥约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至是,叶护欲如约。广平王俶拜于叶护马前曰:"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叶护惊跃下马答拜,跪捧王足,曰:"当为殿下径往东京。"即与仆固怀恩引回纥、西域之兵自城南过,营于浐水之东。百姓、军士、胡虏见俶拜者,皆泣曰:"广平王真华、夷之主!"上闻之,喜曰:"朕不及也!"

李豫整军入京,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夹道欢呼悲泣。镇守安抚了三天后,率领大军向东去收复洛阳。

唐军与回纥大破叛军,叛军放弃洛阳。回纥军进入洛阳,在市井村坊劫掠三天,李豫十分痛惜,拿出罗锦一万匹给回纥,回纥停止了劫掠。

李豫作为统帅无法擅自更改肃宗的命令,但是国难岁凶,山河破碎,为了把损失降到最小,他放下皇子之尊为了百姓对回纥统帅行拜礼(不是跪拜,古时候,跪和拜是不同的两种礼节,而回纥叶护是先拜后跪。)又想方设法及时止损。这在古代统治者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恩兰、达扎路恭纪功碑是一块位于拉萨的吐蕃语碑文,其中记载了吐蕃广德年攻陷长安的真正原因:广平王也就是唐代宗李豫把唐肃宗承诺给吐蕃的岁币停掉了,于是吐蕃决定出兵攻占长安给个教训。译文如下图:

随着对唐史的深入了解越发觉得肃宗昏庸和代宗的不容易。李亨是赵构的精神导师,舔完回鹘舔吐蕃,好在回鹘和吐蕃的要求都被有骨气广平李豫王制止了。吐蕃入长安时,唐军主力尚在河北善后和讨平仆固怀恩,长安守军不足四千,不但玄宗的坑没填,李亨给后人留下一套坑。

扫平余孽,拨乱反正公元762年,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去世,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唐代宗即位之后,立刻调兵遣将,加紧对安史叛军的围剿。在唐军的进攻下,叛军土崩瓦解。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将领投降唐朝。安史之乱被平定。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唐朝在经过这次七年零两个月的大乱之后 ,国力中衰,内忧外患 ,回纥、吐蕃接连寇边,大将仆固怀恩反叛,代宗顶住压力任用郭子仪、马璘、路嗣恭等良将逐个将其挫败,保住了大唐社稷。

对于中国古代的很多王朝来说,宦官专权就是一个毒瘤。唐代宗先后运用多种手段,铲除了无恶不作的大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和鱼朝恩。暂时减轻宦官对李唐王朝的危害程度。

其实,这三个人物,起初都对唐代宗有所帮助 李辅国和程元振发觉了张皇后 要除掉李豫的心思提前发动兵马抓捕了张皇后的党羽 拥立李豫继位 在唐代宗出逃陕州之际,是鱼朝恩率领的陕州地方的军队和神策军前来搭救的。

代宗即位,辅国与程元振有定策功,愈恣横。私奏曰:“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鱼朝恩专权使气,公卿不敢仰视。宰臣或决政事,不预谋者,则睚眦曰:"天下之事,岂不由我乎?"

所以,在唐代宗初期,这三个人物都因此而受到唐代宗的重用,位极人臣。因而目中无人。

李辅国后来被代宗削去实权,代宗念其侍奉两帝的功劳,派人刺杀了他,没有公开撕破脸。

而程元振因为隐瞒军情致使吐蕃攻陷长安 以罪流放溱州(今四川省綦江县),途中被仇家所杀。

鱼朝恩则是被代宗召入宫内宴饮,之后,代宗随便找个借口把鱼朝恩留下来。最终鱼朝恩在宫里被缢杀。

至此,代宗从宦官手中夺回了神策军军权,以神策都知兵马使、右领军大将军王驾鹤掌管。

宰相元载,堪称唐朝版“和珅”本身堪为治世能臣,却因为狂妄和贪欲最终身败名裂。

元载举荐刘晏改革经济,除掉权宦,支持古文运动,最主要的人家爱国,对唐和吐蕃战争收复河湟失地建言献策。杜牧有诗曰: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载志得意满,日益腐化。他大肆敛财,“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所至之处,帷帐什器,皆于宿设,储不改供”,“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僣无度”。

对于元载的这些行为,唐代宗非常清楚,“以其任政日久,欲全始终”,于是单独召见元载,希望他能够有所收敛,然而元载却不思悔改,走上了一条作死之路。777年,唐代宗下诏将宰相元载、王缙逮捕,关押在政事堂。唐代宗派官员会审,同时“遣中使临诘阴事,皆服”。

最后唐代宗下旨,赐元载自尽,与此同时,作威作福的元载的三个儿子以及妻子王氏也被赐死,“发其祖、父冢,斫棺弃尸,毁私庙主及大宁、安仁里二第,以赐百官署舍,破东都第助治禁苑”。朝廷还在元载家中抄出大量财产,仅胡椒就有八百石。同时元载的同党不是被贬,就是被杀,“凡数十百人”。代宗成功的除掉了一个贪腐的“大老虎”。

整顿内外,打击藩镇,养民安国唐代宗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也为日后的藩镇割据留下巨大的祸根。他没有对安史叛军斩尽杀绝,而是接受投降,并且默许他们成为河北三镇的藩镇。这对迅速平定安史之乱,稳定唐王朝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这也使得河北三镇成为唐朝的乱源。不过这并非代宗之过。

在安史之乱肃宗于灵武即位之时,李泌为肃宗制定了平叛的方略:

“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愈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剪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扶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

李泌的这个方略是非常正确的,他反复告诫肃宗“无欲速”,要着眼于长久,目的是要把叛军赶出老巢,一网打尽,不留后患。但肃宗急功近利,坚持先收复长安,结果把叛军赶回河北,不但拖延了平叛时间 ,而且形成割据局面,遗患无穷。

李豫集合诸道讨伐河北最为跋扈的田承嗣,并从其手中夺回了被吞并的昭义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藩镇的嚣张气焰。

安史之乱的破坏,使得唐王朝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府库空空。为了恢复经济,代宗命刘晏和韩滉分掌天下财赋,二人配合默契。

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

为了获取地方经济信息,刘晏在诸道设置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诸巡院负责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情况,每旬、每月申报转运使。

刘晏又召募善走之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刘晏及时掌握全国市场动态,并根据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一地发生水旱灾害时,他就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处,既救灾,又不损国用,还刺激生产。往往等不到民众困乏、流离、逃亡、饿死,就事前能加以赈救,“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

自肃宗以来,各地征收赋税没有法度,仓库出入物资没有章法,国家财政空虚。韩滉为人清廉勤勉,精通文簿登记事务,刘、韩分掌天下财赋时,制定赋税收支的法规,因他驾驭部下严厉,官吏都不敢欺骗。从此仓库积蓄才开始充实,唐朝经济开始逐步恢复 。

今舟车既通,商贾往来,百货杂集,航海梯山,圣神辉光,渐近贞观、永徽之盛

刘晏韩滉,皆唐功臣之最也,天宝贞元之不亡,二人力也

“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

国力恢复的唐军在朔方、陇右、西川多次击败吐蕃的入侵,维护了边境地区的稳定。

李豫十分关心民生,778年,下诏书毁除白渠水支流碾硙,以方便民众灌溉农田。

当时升平公主家有脂粉硙两轮,郭子仪私硙两轮,执行的人不敢彻底毁去。升平公主进宫诉说,想请父亲保留。

李豫对女儿说:“我下此诏是为了苍生,你怎么会不明白父亲的心思呢?你应当做众人表率才对。”经过与父亲深谈之后,升平公主迅速贯彻了父亲的旨意,次日便命人毁去所有碾硙。由此,牵涉于此的皇亲国戚都纷纷毁损自己家的碾硙。

不足之处

1,为恢复国力对外采取绥靖政策

代宗时期,唐朝的主要压力来自于西部的吐蕃,其趁安史之乱时尽占河西走廊,切断了 西域地区与中原本土的联系 ,并且连年寇边。相对而言 北部的回纥和唐朝关系较好 但是凭借着有平乱大功,在大唐境内,横行不法,无所顾忌,回纥每年都要与大唐“和市”,强卖大唐羸马万匹,每匹马换缣四十匹,马皆驾瘠无用,大唐朝廷苦不堪言。

再例如772年,回纥使者,擅出鸿胪寺,掠人子女,所司禁之,欧击所司,以三百骑犯金光、朱雀门。是日,宫门皆闭。代宗遣中使刘清潭劝慰,方才悻悻作罢。

假设代宗态度强硬,或许会造成两国关系破裂,回纥陈兵北境,和吐蕃两面夹击 。这对于尚未从战乱中恢复的唐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为了谋求一时安定 ,对于一些轻微的挑衅行为 ,不加以制止,反而选择淡化和解。无疑是助长了他国的嚣张气焰 , 从而丧失国家尊严。 这点比起太宗相距甚远。

2,平叛失策,错失良机

收复长安当日,安禄山的干将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田乾真已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若是唐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这几个贼将,必被擒获。安禄山元气大丧,很难死灰复燃,安史之乱平息,指日可待。这一点,郭子仪手下大将仆固怀恩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唯恐丧失战机,言于广平王:“贼弃城走矣,请以二百骑追之,缚取安守忠、李归仁等!”身为三军统帅的李豫却做了这样的回答:“将军战亦疲矣,且休息,俟明日图之。仆固怀恩忧心如焚,一夜未眠,往返四五次请战,不许。天尚未明,安守忠李归仁等已经出逃甚远,错失了重创叛军的大好时机。

3,沉溺佛教,遗祸后世

代宗信奉佛教,令百余僧人在宫中摆设佛像,念诵经文,称这为内道场。僧人们饮食之丰厚,穷极珍异,开支都由朝廷供给。每逢吐蕃入侵,都要众僧讲诵《仁王经》,以驱赶入寇。如有幸虏寇败退,则大肆给予奖赐。胡人僧侣不空,其官职已达卿监,封为国公,在禁中地位显赫,权势可左右公卿,争权揽威,豪取强夺。凡是京都内的良田美利,大多归属于寺观。吏官不能管制。僧侣们虽然干些肮脏勾当,羞辱败坏之事不断,而代宗却仍信心不改,诏令全国官吏不得鞭打僧尼。

发展到晚唐时期,已经造成大量的土地兼并,大量的劳动人手出家为僧或者投靠寺院为寺户、佃户,寺院拥有了许多土地和劳动力,寺院经济发展起来,而政府的纳税户却大为减少,浪费了国家许多钱财,减少了税收,导致财政陷入困境。

总评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豫,在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复杂局势下,中原政权可能会迅速崩溃。平定安史之乱,屡破外敌,他功不可没。遂得凶渠传首,叛党革心,关辅载宁,獯戎渐弭。不然吐蕃、回纥会横行中原,两宋的割地苟安屈辱会提前到来。

他为人宽厚隐忍,为了恢复残破的国家仁政惠民,国家逐渐呈现安定局面。少属乱离,老于军旅,识人间之情伪,知稼穑之艰难颇有汉文之风,为唐朝之后的中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续命145年,但是却无力根治藩镇割据等一系列问题,留下了一些隐患。虽然比不上李世民,不过仍然算的上是有道明君。

如何评价张首芳?

张首芳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是有点陌生的,突然提起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谈起张作霖和张学良大家可能都是耳熟能详了,这个张首芳就是张作霖的大女儿,张学良的大姐。

张首芳出生于1898年,原名叫张冠英,虽然自己的父亲是个有权利有金钱的人,但是她的童年过的很凄惨。

张首芳的母亲叫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一起跟着张作霖吃苦,两个人有感情的时候,张作霖不仅没时间在家,而且还没有钱没有地位,一直过的很贫寒,张作霖是个混部队的,整天打打杀杀,日子也是担惊受怕。

后来张作霖有自己的势力了,但是却抛弃了这个女人,很是让人寒心,哪个妻子是只为了和你吃苦而存在的?

赵春桂也是伤心忧虑,后来疾病缠身,早早的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女儿张首芳,儿子张学良和张学铭。

此时年龄最大的张首芳也才只有15岁,孩子失去了妈妈就像失去了一层天然的保护层,父亲再怎么样,也很难像母亲一样不让孩子受一点气,于是姐姐就天然的担负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

有好吃的留给自己的弟弟,帮弟弟盖被子,哄弟弟开心,给弟弟洗衣服,甚至是帮弟弟打架。姐姐护着弟弟还曾有过这样引人深思的一幕:

张作霖是个对孩子十分严格的父亲,奉承的也是“棒棍之下出孝子”,所以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一次张作霖痛打犯了错误的张学良,张首芳很是心疼,但是也拉不走自己的父亲,无奈就拿着菜刀冲了出来,冲着张作霖就去了:要是再敢打我弟弟,我非要杂碎了你的脑袋。这里是你的家,不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回去找妈妈。。。。。

当时张作霖面对如此强势的女儿,都愣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能做出这么激动的事,也没有想到这个姐姐如此疼爱自己的弟弟,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父亲他行为的不适,而且作为父亲,他在孩子的心里形象是不太亲切的。

但是张作霖最不能面对的是自己的原配夫人赵春桂,几个孩子一提起,他是十分愧疚的,这也是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触及就会疼痛难忍。

生在这样的人家,可以说是张首芳的不幸,他没有享受到父慈,也没能自己找一份惊天动地的爱情,甚至是没有机会说喜不喜欢,只能是去配合自己父亲的政治需求。

张作霖把张首芳嫁给了鲍英鳞,这个人的父亲是黑龙江的督军,这个人也是张学良的同学,家世确实不错,但是他和张首芳没有情感可言,两个人见都没有见过,也没有人问过张首芳行不行,就是下个命令让张首芳嫁过去。

婚姻都成了命令,这难道不悲哀吗?虽然张首芳一直护着弟弟,一直很强势很独立,但是她也不得不服从,她早就觉得无奈了,有好多层任命的意思,反正争辩也争辩不了,就由他去吧。。。。。。

婚后的张首芳就是个传统的太太,在家几乎不出门,操持家务。但是他的丈夫鲍英鳞是个不老实的人,没事就出去找女人,从来没有本本分分的在家里和自己的妻子相处。这一切让张首芳很失望,原本就没有感情的两个人变得更加的陌生痛恨,相互折磨着度日。

因为张首芳是个传统的人,又生活在那个传统的年代,离婚成了丢人的事,就是感情破碎了也要继续的走下去,镜子碎了,捧着碎片也要继续一起走。如果说张首芳的童年是不幸的,那她婚后的岁月更是痛苦。

但是她用自己的幸福,换来了自己的父亲张作霖王位的稳固。但是张作霖死后,鲍英鳞随即就提出了离婚,让张首芳离开了自己的家。没想到忍让也没能换来长久,苟且偷生都要被赶出家门,心里是怎样的憋屈?

张首芳一个人孤苦无依,只能是回到了自己的弟弟张学良那里讨个生活,这样其实也好,和自己的弟弟一起生活,除了面子上不好,别的还都是很舒心的。

张首芳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相对来说总算是稍许的安慰。

虽然自己的一生道路坎坷,几多不顺心,又伤心又伤情,但是她始终十分疼爱张学良,把他当做自己唯一的亲人,张学良在西安出事的时候,姐姐张首芳都要急疯了,一直想办法打听消息,后来张学良也是一直和这个姐姐联系着,她经常给张学良捎东西,可以说一生都把这个弟弟放在了心尖上。

1954年,张首芳于北京病逝,终年56岁。

对于她的评价,我愿意给出几个这样的标签:

1,国民好姐姐!

她从小就代替妈妈照顾着张学良,弟弟受过她比谁都难过,这是一份十分难得而又深厚的姐弟情,这其中掺杂着的是浓浓的母性之爱。

2,传统的中式女子!

她没有反抗自己的父亲包办婚姻,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提出离婚,没有在失去依靠的时候自食其力。

3,悲哀而戏剧的人生!

小小年纪丧母,在自己还需要照顾的时候却照顾起了自己的弟弟,因为张作霖的势力享尽荣华,但是婚姻不幸,在金钱不缺的情况下也依然活的痛苦,最后还被离婚,再次成家,一生伤情不要太多。。。。

很多时候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甚至是相信投胎的说法,时常问自己为什么在投胎的时候没有选一个有钱的人家。但是长大后就不了,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痛苦,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乐,哪一个都不是绝对的好坏。

欢迎大家斧正,关注~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姓郭属虎宝宝起名,起什么名字好呢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姓郭属虎宝宝起名,起什么名字好呢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33087.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