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羊年李姓宝宝起名,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羊年李姓宝宝起名,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发布于:2023-02-19 22:17:34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文成公主和亲后,才发现地位尴尬,松赞干布的王妃,是抢来的“洋女人”尺尊。在尺尊的授意下,新房没有,佣人没有,夫君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她受欺负。在吐蕃,文成公主真的不如尺尊公主?

吐蕃,是公元7-9世纪,中国藏族的政权名,他们养牦牛、马、猪、独峰骆驼,种青稞荞麦。

而松赞干布,是公元7世纪,吐蕃之王(也称赞普)。他的即位,充满了悲壮。

13岁那年,他的父亲被仇人毒害,吐蕃内部分裂严重。一个半大的孩子,在无数双虎视眈眈的眼睛下,缉拿凶手、训练军队,并披挂上阵,制服了多弥、白兰、羊同等许多部落。

吐蕃安定后,他又开始定税律、任贤臣,使吐蕃经济飞速发展。在百姓的心中,松赞干布就是吐蕃的神!

不过,“神”到了年龄,也要娶媳妇,并且,要求还挺高。

下面,我们来对比下,松赞干布的2位王妃,究竟谁受宠,谁的地位高。

一,求亲的难度

他娶的第一位王妃,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这一年,松赞干布16岁,已有3个藏族贵妾。

关于尺尊公主的求亲,有3种说法:

1,威逼强娶

在《西藏王统计》中,记载尺尊公主的娘家,是尼泊尔的塔库里王朝,父亲是光胄王。

在南征北战中,松赞干布听人说,塔库里的尺尊公主,长得十分美丽,便派臣子去提亲,结果,光胄王嫌他们条件差,不愿女儿吃苦。

16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松赞干布一听被拒,立刻派大兵压境,光胄王为了求和,只得满载嫁妆,送女儿上路。

这种说法认为,尺尊公主出嫁,是被胁迫的,心不甘、情不愿。

2,投怀送抱

《旧唐书》中记载,光胄王去世后,亲弟弟阴谋篡位,逼得王子那陵提婆出逃,结果,被吐蕃仗义收留。

公元641年,王子借助吐蕃势力,重新夺回王位,为了回报,将妹妹(或姐姐)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为妃,并臣服吐蕃,成为其藩属。

这种说法认为,尺尊公主成婚,是为了报恩。

3,查无此人

在敦煌吐蕃文献、金石铭刻中,剔除神话、荒谬情节,对尺尊公主只字未提,因此有学者怀疑,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但我认为,尺尊公主带来8岁佛陀等身像、尼泊尔工匠,这些都留下历史记录,这个说法并不靠谱。

我更相信第一种,尺尊公主是被抢来的。她的婚姻,是尼泊尔屈辱求和的见证。

而文成公主,却是吐蕃憧憬大唐,苦求3次,击败诸多对手才如愿的。

第一次求亲,被唐太宗嫌弃

公元633年,吐蕃与大唐建立外交,互遣使者。一次闲聊,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和大唐和亲了,再一打听,大唐的女子温婉贤淑,一点也不野蛮。于公于私,松赞干布都不能掉队!

于是,635年,他派遣使者,带着大批珠宝到长安求亲。双方相谈甚欢,唐太宗痛快答应,还赏赐了许多礼物。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干好事。

吐谷浑的使者也去求亲了,他偷偷对唐太宗说,“松赞干布野蛮粗鲁,头一个王妃,就是抢亲抢来的!”

这招很阴损,唐太宗当即翻脸,“聘礼太少,取消婚约。”

其实,吐谷浑这么干,也是有原因的,他们的部落,正在和吐蕃闹摩擦,敌人相见,分外眼红,说两句坏话也正常,只是,他们只图嘴上痛快,到头来,差点亡国。

松赞干布年轻气盛,最恨别人嚼舌根,一怒之下,出兵20万进攻吐谷浑,直打得他们退至环海。

可对于大唐,松赞干布仍不死心,这一次,他决定来硬的。

第二次求亲,野蛮抢亲

击败吐谷浑后,吐蕃没急着收兵,而是乘胜打到了松州。

松州,属于唐朝地界,松赞干布此举,一方面是示威,另一方面,想开疆拓土,占点便宜。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挺直腰杆,向大唐求亲。

他再次派使者,对唐太宗说,“不嫁公主,我就打到长安!”

可唐太宗也不是好欺负的,他下诏发兵,派侯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领兵5万,讨伐20万吐蕃军。

大唐不愧是大唐,战法得当,上下一心,很快就以少胜多,赢得漂亮!松赞干布的求亲梦,又一次黄了。

第三次求亲,以智取胜

吐蕃战败后,只好俯首称臣,派大伦(宰相)噶耳东赞去谢罪,在松赞干布的授意下,他厚着脸皮,再次求亲。

说出来,实在是不好听,赢了你要娶,输了还要娶,怎么开得了口?可偏偏,唐太宗被吐蕃的诚意打动,开了个后门,让他公平竞争。

当时,求婚者众多,有印度、波斯、格萨、鞑靼(dádá)等各国使者。噶尔东赞虽然聪明,但也没有十足把握。

好在,唐太宗不考文化,考的是智力。

第一题,用丝线穿九曲珍珠。噶尔东赞抓了只蚂蚁,腰间缠绕丝线,放在孔口,对蚂蚁吹了口气,没多久,珍珠就穿好了。

第二题,御苑左边有100匹母马,右边有100匹马驹,如何分清那个是一对?有人答,“杀马驹,母马会嘶鸣。”噶尔东赞答,“小马驹饿一天,放开后,立刻会找母马吃奶。”唐太宗满意点头。

第三题,面前30位美女,一刻钟内,找出文成公主。噶尔东赞答,“身后有彩蝶。”众人齐望向一处,女子也回头看,不用说,她便是文成公主。

唐太宗哈哈大笑,应下了这门亲事。

老话说,不容易得到的,才会珍惜。就凭屡次受挫,又侥幸胜出,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一定会高看一眼。

因此,还没见面,文成公主的地位,就高出一成。

二,迎亲的规格

文献记载,迎娶尺尊公主时,规格并不高。

尺尊公主嫁妆丰厚,有各种珠宝、尼泊尔工匠、弥勒铜像、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其中,属8岁等身像最珍贵。(所谓等身像,是释迦牟尼得道后,应徒众要求,建造的自己四个年龄阶段的等身佛像,仅存4座。)

然而,松赞干布只是步行至芒城,坐等新娘。等会合后,他才派牦牛群、骡子队,护送公主到拉萨。也就是说,他只是象征性地迎亲。

在尼泊尔小国面前,他王者风范十足。然而,到了文成公主,他却化身贴心好女婿,谦卑得不像个国王。

文成公主携壮大的送亲队,辛苦跋涉1个月,终于到达黄河的发源地——河源。而吐蕃之王,也率领迎亲队,赶到了此地。

也就是说,松赞干布没有坐等,而是一路跋涉,期盼早日见到文成公主。毕竟,这段姻缘来之不易。

为了表示尊重,他特意派使者,从长安买来新郎官的帽子、礼服,并向送亲使李道宗,行跪拜岳父的大礼。

李道宗受宠若惊,忙与松赞干布一起,护送公主入罗些城,在那里,吐蕃臣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典礼。

此后,公主被安排休整,过了好些日子,才在李道宗的主持下,完成了汉族风俗的婚庆大典。

可以说,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满怀柔情,恨不得捧在手心里。

因此,从迎亲规格讲,文成公主地位更高。

三,君王心中的分量

文成公主虽尊贵,可吐蕃的王妃,确确实实是尺尊公主。而且,这位正宫不好惹。

尺尊公主出嫁前,吐蕃有名分的妻妾,就有3人,更别提没名分的美人,毕竟,英雄难过美人关嘛。

可是,松赞干布迟迟不肯册立王妃,为的,就是给尺尊公主一份尊荣。而尺尊公主也脾气温和,柔情似水。

从这点来看,松赞干布对尺尊公主,是十分看重的。

然而,随着与大唐的联姻,尺尊公主的醋坛子打翻了,她百般阻挠婚礼筹备,直到国王回来,才发现新房没布置。

松赞干布虽然生气,但没舍得责备半句,只是撤换了大臣,重新筹备。

此后,尺尊公主请建大昭寺,可城墙不断塌方,文成公主建议,建在沼泽里,尺尊死活不答应,大动肝火,夫君却默不作声,抛了枚戒指,正好落进沼泽里,“瞧,这是天意。”

不得不说,松赞干布这条硬汉,哄老婆还蛮在行。而这些恰恰说明,他是个长情的君王,不会冷落原配。

而他对文成公主的爱,也藏在每一个细节里。

吐蕃没有委屈迟来的公主。新婚之际,松赞干布颁令,封文成公主为王妃。(与尺尊公主地位相同)

《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此后,他学汉语、穿唐装,与文成公主互敬互爱。

贞观22年,大唐派使者探望文成公主,没想到,使者王玄策,浑身破烂,手下三五个仆人,也都脏兮兮。他们空着手,跪在地上大哭,“可恶的天竺国,把人马财物都抢走了!”

松赞干布登时大怒,派遣大军,直捣天竺都城,活捉天竺王子,还截获了大批牲畜,当然,也救回了大唐使节。

为一个女人,灭一个国,文成公主之受宠,可见一斑。而君王的宠爱,还不止于此。

文成公主有件事,一直不敢启齿,那就是她的身份。

众所周知,大唐和亲的18位公主,都是“假的”。唐太宗有21个女儿,除了夭折的,都嫁给了本朝臣子。而文成公主,不过是代嫁的“唐宗室女”。

也就是说,她和唐太宗,血缘关系很淡,不过是为了和亲,强加了“公主”的头衔。

她担心,若身份被戳穿,一定会遭丈夫嫌弃,可没想到,松赞干布对她的爱,一如既往,没有丝毫改变。

都说夫妻间,最容不下的就是欺骗。可身为君王,松赞干布将他的包容、温柔,一次又一次给了文成公主。

在这场婚姻里,两位公主,都幸福美满,也无所谓输赢。

四,对吐蕃的影响

尺尊公主笃信佛教,她带着佛经、佛像出嫁,成为佛教输入藏族的开端。

同时,她带来大批尼泊尔工匠,参与设计、修筑布达拉宫,她对吐蕃,也算功不可没。

而文成公主的贡献,已深入吐蕃的方方面面。

第一,出嫁之路

文成公主的送亲队,只走了一个月,可途径之地,留下了无数故事。

文成公主西行,唐太宗怕她想家,就赐给她一块宝镜,无论到哪里,都能显出长安的景象。在唐蕃分界,公主为了断绝思念,将宝镜扔进山谷,自此,就有了美丽的青海湖。

公主入藏时,曾身披兽皮,路过门巴时,将用过的兽皮,赐给了门巴侍女。而门巴族以羊皮为饰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文成公主走到青海省湟中县,大多侍女都产生高原反应,无法前进。公主不忍心,便让侍女就地下嫁。

这些侍女,都是全国各地挑来的,一个赛一个美,因此,湟中多美女的传说,也流传了下来。

此外,还有“倒淌河”、“日月山”等许多故事,这些历史烙印,将文成公主的大爱、善良,清晰刻画出来。

第二,吐蕃百姓

文成公主进藏,首先做的,就是帮吐蕃改掉陋习。

吐蕃人有个传统,每天用赭色制土敷面。身为君王,松赞干布也常常如此,看起来怪吓人的。

她晓之以理,说服君王,并亲自开导守旧的老人,很快,吐蕃百姓不再敷面,露出了真颜。

吐蕃以游牧为主,种植的青稞、荞麦,也是只种不管,没啥收成。文成公主将小麦、花生、大豆的种子,分发给百姓,并请陪嫁的农技人员,传授农业技术。很快,吐蕃人也迎来了收获季。

此外,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蚕宝宝、歌舞艺人、文化人,协助百姓制造农具、陶器,教他们酿酒、造纸、制墨,并帮助大臣,创造了藏文。

自此,吐蕃国内,在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每次重大决策,君臣都要听听文成公主的意见。

与此同时,大唐与吐蕃,也进入蜜月期,相亲相爱。

可见,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除却佛教,更多侧重于国家发展、百姓安居,这些好处,是实实在在,历久弥新的。.

因此,在吐蕃人心中,视文成公主为神明。而尺尊公主的影响力,则十分有限。

五,身后名

公元649年,尺尊公主因瘟疫,匆匆离世,不久,松赞干布也一病不起,据说也是因为此病。

对于她的葬礼、身后事,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大概率,是规格普通,匆匆下葬。因为那时,松赞干布唯一的儿子,也因骑马摔死,举国沉浸在悲痛中。(芒妃所生)

而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吐蕃到处为她建寺庙,一些随她来的文人、工匠,也受到礼遇,去世后,也陪葬在公主墓的两侧。

要知道,那时的吐蕃,除了国君,只有少数几个赞普,才有资格土葬,而文成公主的随从,轻松就能获得此殊荣。

此后,唐高宗曾派使者,要接她回国,文成公主却恋恋不舍,她没了丈夫,也没有孩子,可这片土地,已牢牢牵绊住她的心。

她凭瘦弱之身,坚定地守护吐蕃百姓,维系与大唐的和睦安定。她的贡献,堪称不世之功!

六,总结

作为妻子,她们都得到了松赞干布的爱。尺尊公主娘家差,年龄大,心胸小,但新妻进门,并未被丈夫冷落。

文成公主是“假”公主,可她聪慧、善良、坚韧,凭自己的才干,赢得丈夫尊重,百姓敬爱。

她们的婚姻,都令人艳羡。

作为王妃,尺尊公主发扬佛教,让佛文化在西藏落地生根,功不可没。

文成公主出谋划策,协助修建大昭寺,还在农耕、文学、歌舞、医疗等各方面,帮助吐蕃脱离原始生活。

对百姓而言,佛教的影响力,两位公主旗鼓相当,但生活、文化、军事方面,文成公主的影响力,不可撼动。

至今,八大藏戏的头一出,就是《文成公主》。而她,也当之无愧!

而文成公主的成就,依仗的,是我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这,才是王道!

羊年出生爸爸姓李妈妈性刘起四个字名?

李刘梓仁

李刘佼林

李刘梓骐

李刘晚敏

李刘俊淇

李刘锦发

李刘佶天

李刘利汝

李刘师文

李刘钥熙

李刘秋羽

李刘榇浩

李刘正涵

李刘泽扬

李刘思桐

李刘海然

李刘玺一

李刘浩东

李刘名一

李刘曜天

李刘家淇

李刘林桢

李刘瑞源

李刘含琪

李刘德涵

李刘承如

李刘明林

李刘轶彤

李刘世宇

李刘可博

李刘爱萱

李刘昌楦

李刘博玮

李刘东月

李刘志平

李刘倚洋

李刘宏楠

李刘家畅

李刘煜杰

李刘语晗

李刘桂轩

李刘家林

李刘子文

李刘彦轩

李刘浩淇

李刘芷煜

李刘文翠

李刘卿恩

李刘洪扬

李刘文尹

李刘明函

李刘博悦

李刘嘉鹏

李刘子几

李刘翟栋

李刘柏颐

李刘籽月

李刘又爱

李刘祥非

李刘力添

李刘刘妤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羊年李姓宝宝起名,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羊年李姓宝宝起名,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24432.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