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虎宝宝珲字起名怎么样(有什么历史影响或意义)

虎宝宝珲字起名怎么样(有什么历史影响或意义)

发布于:2023-01-31 19:01:47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准噶尔汗国其实是上天派下来磨砺中华民族的磨刀石。然而,清廷囿于自身的格局,在磨刀石仅仅磨快了民族之刀一面的时候,乾隆就把持不住,欢欣雀跃地大述特述“十大武功”。于是,民族之刀的另一面依然鲁钝锈蚀,以至酿成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至暗时刻。

游牧民族也有假货,葛尔丹前脚打假,康熙帝后脚没收了假货。

(噶尔丹剧照)

这段历史的跨度太长,知识点有点偏,小编不求所有人都能看懂、并发出会心的微笑,只当取悦知己吧!

葛尔丹是个牛人,漠西蒙古人的政教领袖。漠西蒙古人有个值得夸耀的祖先,那就是瓦剌也先,在土木堡之变中逮到了明英宗这条大鱼。按说,瓦剌不属于黄金家族,葛尔丹就不能称作大汗。葛尔丹不这么想,1676年他成立准噶尔汗国,三年后成为博硕克图汗。

1688年,漠北蒙古的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扯皮,葛尔丹派团队去劝架。土谢图汗不听劝还灭了前来劝架的团队,其中包括葛尔丹的弟弟。葛尔丹生气了,就派三万人去打土谢图汗。土谢图汗不扛打,一边向漠南蒙古溃逃,一边向清廷救援。葛尔丹在追击土谢图汗的同时,也顺手抢掠了漠北蒙古的另外两个汗。

葛尔丹当时心里是犯嘀咕的:为什么漠北蒙古人这么好打,难不成他碰到了假冒伪劣的游牧民族?同时,他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这个真游牧民族却抄了他的老窝。

漠北、漠南蒙古当时的确有假冒游牧民族的嫌疑。漠南蒙古因为紧挨关内,所以他们牧还是牧,却不怎么游了,他们的王公大臣们正在积极发展种植业,争当大型农场主。漠北蒙古人因为受到“阿答封贡”的影响,不爱战争爱和平,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搞经济建设,全民发展畜牧业,马养的多了换回的铁锅自然就多了。

看到小弟们换欺负了,康熙帝就替他们出头,和葛尔丹打了三仗。

(康熙)

第一仗是理藩院大臣阿尔尼打的,叫乌尔会河之战。葛尔丹用了扇形阵。一用扇形阵,阿尔尼败了;二用扇形阵,阿尔尼溃了。说结果,阿尔尼的二万人被葛尔丹打到缩水成三千人。

第二仗是康熙御驾亲征,其实他本人离战场有大几百里,叫乌兰布通会战。乌兰布通会战双方打成平手,康熙赶跑了葛尔丹却没有重创他,葛尔丹被赶跑却是有序的撤退。当然,葛尔丹在撤退过程中碰到了草原霍乱,损失了几千人马,算起来吃了大亏。康熙对外称宣大胜,暗中却大面积处理了福全为首、参与战役的清军中高层将领。

第三仗叫莫昭多会战。葛尔丹当时不行了,一方面被侄子挤到了科布多驻军,另一方面他失去了沙俄的支持。五千多人的准军抵挡不了由康熙领衔的八万清军,死伤大半。次年,葛尔丹在内忧外患中死去。

葛尔丹对漠北蒙古的用兵,作了康熙的嫁衣。1691年,康熙和漠南、漠北蒙古王公在多伦会盟,标志着漠北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但另一方面,康熙看到了火炮在战场上的巨大破坏力,就关停了制炮局,禁止汉人军队使用火炮,只能使用小口径的鸟枪。八旗子弟,当以骑射为本,他是害怕汉人造反,用大炮轰击八旗骑兵。

策妄阿拉布坦打完西边撩南边,区区六千人马,逼迫清廷动用倾国之力。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成了准噶尔汗国的可汗,他是个比葛尔丹更加优秀的领袖。因为曾经和清廷结盟整过葛尔丹,所以在他即位后的十多年时间内都没怎么好意思找清朝的麻烦。那他干什么去了呢?

1699年,策妄阿拉布坦西征哈萨克汗国,把其打得分裂成大、中、小三个玉兹汗国,并逼迫它们向准噶尔汗国臣服。

1710年,准噶尔汗国与沙俄发生边境冲突,准噶尔附属部落袭击俄国要塞,策妄阿拉布坦要求俄国军队从边境撤走。

1713年,沙俄派出骑兵、炮兵共4500人远征,试图夺取叶尔羌地区的金矿,被准噶尔击败,半数以上被俘。

1716年,俄、准发生亚美什湖战役,俄军入侵并修建要塞,被准军击败。

相比康熙的雅克萨之战后的割地四十万,策妄阿拉布坦对沙俄的作战更加坚决和进取。

打完西边,策妄阿拉布坦还是忍不住掐了清朝一把。

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遣台吉大策凌敦多布率领六千军马,从伊犁河谷出发,经过和田,攻占拉萨,杀拉藏汗,在卫藏建立统治。

拉藏汗死,和硕特汗国灭亡。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清朝以后的游牧民族的确很多是有名无实。

康熙帝很上火,就派西安将军额伦特、侍卫色楞带兵去教训大策凌敦多布,于是两军发生了喀喇乌苏之战。结果是五千人的准军全歼了四千多人的清军。

再后来就是大将军王胤禵手握二十万兵马的平藏之役。清廷这边是举倾国之兵,准部这边只有区区的几千人,其本土还在预防沙俄军队的入侵,其实是两线作战。准军撤退回国,胤禵想乘胜追击。这关口,康熙过世了,十四皇子回京去继续九子夺嫡的未竞事业了。

策妄阿拉布坦这么一搅动,成全了清廷对西藏的精细化管理。清廷废除了达赖管家管理政务的第巴制,而设立噶伦制度。其时,西藏三权制约,即驻藏大臣、班禅和诸噶伦。总之,清廷对西藏的实控加强了。同时,清廷也乘机废除了青海和硕特汗国的汗王制度。因此,罗卜藏丹津造反了,他是拉藏汗的叔叔辈,致力于恢复家族的汗庭。

彼时雍正已登基,他左有年羹尧运筹帷幄,右有岳钟琪马快刀急。不足二月,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被平息。一方面,雍正很不稳当地称呼“年羹尧是朕之恩人”;另一方面,他又很稳地置西宁办事大臣,划分青海蒙古二十九旗。自此,青海直辖于清廷的管理之下。

雍正忍气吞声于沙俄,只求对准噶尔汗国的致命一击。

(雍正)

1727年,雍正签定《布连斯奇条约》。于是,色楞格河下游地区割让给了沙俄。

1728年,雍正签定《恰克图条约》,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沙俄,从此贝加尔湖永远的离开了中国。

签订《恰克图条约》完毕,沙俄使臣萨瓦高兴地说:雍正皇帝是俄罗斯人民的好儿子。

的确,此时的雍正相当憋屈和焦虑。一方面是沙俄对漠北蒙古的蚕食,另一方面是永远也打不服的准噶尔汗国。雍正咬咬牙,靠出卖国土换来了和沙俄之间的稳定边界线,然后他就开始策划对准噶尔汗国的战争。

雍正的战争规划和常凯申有点相似,他计划派大军层层推进,稳定占领后修建坚城,再步步紧逼准噶尔。他忍呀忍、忍呀忍,终于等死了策妄阿拉布坦,等来了噶尔丹策零,也等来了和通泊战役。和通泊战役是有清以来八旗最大的耻辱:一万多名清军精锐全军覆没,北路大军以傅尔丹为首的高级将领尽数阵亡。

此后,清准议和,划定边界线,准噶尔汗国继续对沙俄和哈萨克地区的战争。

至乾隆朝,有清一代的国运走上历史的颠峰,康雍两朝对准噶尔艰难战争求之不得的最佳局面摆在弘历的面前。

噶尔丹策零染上开花去世后,准噶尔汗国彻底地内乱了。多方势力对汗位进行了拉锯般的争夺,最后达瓦齐成为可汗。祸不单行,准噶尔地区爆发了瘟疫,整个漠西哀鸿遍野。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这对曾经的战友兵戎相向,后者学习了吴三桂,给清军当了带路党,赶走了达瓦齐。事后阿睦尔撒纳反清,失败后逃亡沙俄,死于天花。

1759年,准噶尔汗国在天山抵抗的残余力量被清军消灭,准噶尔汗国灭亡。

准噶尔汗国灭亡后,其国土被折分为三份,除了清朝,沙俄和哈萨克都有分食。

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意义

我觉得用“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来形容清准之间的关系好像很贴切。准噶尔从西向东地打漠北蒙古,随后清廷在漠北推行盟旗制度,漠北被细化为三十五旗,促进了清廷对其的管理。准噶尔出兵西藏,帮助清廷解决了西藏、青海的粗放型管理,实控力度加强了。准噶尔对沙俄和西亚用兵,实际上扯住了沙俄对我国边境蚕食的步伐。最后,准噶尔在自己的胡乱捣估下灭国了,于是新疆问题、漠西蒙古问题、甚至往远的说叶尔羌汗国的问题全都解决了。

所以说,准噶尔汗国是催化剂、是推行器、是在清廷头上高高扬起的皮鞭。它督促着清廷必须努力向前,完成自己本该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准噶尔汗国用自己的灭亡向世人示警:犯大清者,虽远必诛!其后,哈萨克汗国臣服了,沙俄也一百多年不再犯边了。

总之,随着准噶尔汗国的灭亡,清廷的外部安全问题得到了保障,乾隆在一片安乐的环境下薰薰然,加快了修园子和下江南的步伐。

清平准噶尔汗国,一方面是天佑中华,另一方面也是上天警诫中华。

(准噶尔人的骆驼自走炮)

准噶尔汗国是一个人口长期徘徊在一百万上下的人口小国,不及清朝的六十分之一。其所恃仗的也无非是沙俄援助的火器和自身的冶铁能力提高的附甲率,还有瑞典、沙俄人传授技术后他们制造出的小口径、小后挫力火炮。他们的国力弱小,可用之兵只在三、四万之间。即使这样,他们在战场上给清廷带来了无尽的羞辱。同样是面临着沙俄的袭扰,康熙、雍正不惜出卖国土来稳定边境,噶尔丹却说:“那些土地是蒙古人的,清朝皇帝说了不算!”谁更有进取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康熙在和沙俄浅尝辄止的战争后割地求和平,雍正更是在无战争状态下割地求换安宁。割地这种国之殇,他们行来却如此淡然,无怪乎其后人们割地成风、赔款上瘾。

(乾隆)

再说乾隆,灭国准噶尔以后,理应一血父、祖的耻辱,和沙俄兵对兵、将对将地亮剑一场。打赢了,扬我国威;打输了,虚心学习。然而此子,却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完全无视上天的警诫,以至误我中华二百年!

明军主力为何会被全歼?

在现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附近,有一座形势险要的山,名叫萨尔浒山,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以明军惨败、后金(即后来的清王朝)军大胜而告终。从此以后,明朝在对后金的战争中,一直处于防御地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辽东守将李成梁贪污跋扈,国家的军费大部被他吞没,使辽东武备日益废弛。这时居住在今吉林东北部牡丹江、绥芬河地区的建州女真,一天天壮大。公元1563年,在其杰出领袖努尔哈赤(1559-1626)的领导下,基本上完成了女真族内部的统一,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附近)建立了大金汗国,史称后金。为了向内地掠夺口扩张势力,努尔哈赤将进攻矛头指向明中央政权。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宣称与明廷有“七大恨”,以此为口实,告天誓师,对明朝发动进攻。

“七大恨”的第一条,是说明朝杀害了他的祖父和父亲。原来明神万历二年(1574),建州右卫首领王杲(ɡǎo。稿)带兵进攻辽东,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打败,王杲投奔海西女真(居住在今松花江流域)哈达部王台,王台把他缚送到李成梁那里,被李成梁磔死。1583年,王杲的儿子阿台为父报仇,占据古勒山寨(在今辽宁新宾附近),反对明朝。李成梁利用明朝扶植的苏克素浒河部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引明军攻打阿台,阿台困于古勒寨内,被部下杀死。明军攻入寨内,对战败者全部屠杀,连前来劝说阿台降明的努尔哈赤的祖父叫场和父亲塔失(都是王杲的部将),也被杀死。因此,这就成为努尔哈赤进攻明朝的一个主要借口。

“七大恨”的第二、四、六、七条,是诉说明朝偏袒他的对手女真族的哈达、叶赫部(均为海西女真部落)。第三、五条,是说明朝窃踰疆场,肆其攘夺;拘捕后金使臣,挟杀金人;遣兵驱逐柴河、三岔、抚安三路耕民,不容刈获。

努尔哈赤在发布誓师词后,亲自率领大军二万人,分两路进攻抚顺。在进军前,他向全军申明军纪:“阵中所得之人,勿剥其衣,勿淫其妇,勿离其夫妻;拒敌者杀之,不拒敌者勿妄杀”。同时颁布《兵法之书》,规定了用兵作战的原则:“用兵则以不劳己、不顿兵、智巧谋略为贵焉。若我众敌寡,我兵潜伏幽邃之地,毋令敌见,少遣兵诱之。诱之而来,是中吾计也,诱而不来,即详察其城堡远近。远则尽力追击,近则直薄其城,使壅集于门而掩击之。倘敌众我寡,勿遽近前,宜预退以待大军,俟大军既集,然后求敌所在,审机宜,决进退,此遇敌野战之法也。至于城郭,当视其地之可拔,则进攻之;否则勿攻。……盖制敌行师之道,自居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斯善之善者也。”在夺取抚顺的战役中,努尔哈赤正是运用上述的用兵之道因而取胜的。

抚顺城濒临浑河,是建州女真同明朝互市的重要场所,努尔哈赤青年时,常来这里贸易,因此这里的山川地理形势,他了如指掌。当时明朝驻守这里的是游击李永芳,以前努尔哈赤也曾同他打过交道。努尔哈赤派出先遣部队假冒商人来抚顺扣市,将抚顺商人和军民诱出城外贸易。然后后金主力乘机突入城内,捉住守将李永芳,抚顺遂不战而下。同日,后金军左四旗兵又攻占东州(今沈阳东南)、马根单(在赫图阿拉西南)两座城池。当后金军撤走时,明广宁(今辽宁北镇)总兵张承胤领兵万余人仓促来追。努尔哈赤派军环攻,利用风沙大作的有利天时,全歼明军,俘战马九千匹,甲七千副,兵仗器械不可胜计。努尔哈赤在初战大胜后,又于同年七月,亲统八旗军,进鸦鹘(hú胡)关,围清河城(今辽宁本溪东北),明朝守将闭门固守,城上施放火器,八旗兵死伤千余人。努尔哈赤命军士头顶木板,从城下挖墙而入,城陷,守将及兵民万人皆战死。

抚顺败报传至京师,明廷举朝震惊。明神宗慌忙召集九卿科道会议,商讨“大举征剿”赫图阿拉的决策。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后金军转攻叶赫部,叶赫部向明告急。明神宗感到边事十分危急,立即从全国各地调集军丁十万人齐集沈阳,派兵部尚书杨镐(hào号)为辽东经略,向后金发动总攻击。杨镐的作战方针是: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四路会攻,企图一举围歼后金军,其部署如下:

西路:即抚顺路,以山海关总兵官杜松为主将,率领三万人担任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沿浑河右岸(北岸),入苏子河谷,从西面进攻赫图阿拉。

南路:即清河路,以辽东总兵官李如柏为主将,率军二万余人,从清河出鸦鹘关,从南面进攻赫图阿拉。

北路:即开原路,以原任总兵官马林为主将,率领所部及叶赫兵共二万余人,由靖安堡出,经开原、铁岭,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进攻赫图阿拉。

东路:即宽甸路,以总兵官刘铤为主将,率官兵一万余人,会合朝鲜军队共约二万余人,经宽甸沿董家江(今吉林浑江)北上,由南面进攻赫图阿拉。

辽阳和广宁为明朝辽东根本重地,派总兵官秉忠率兵一部驻守辽阳,为机动部队;总兵官李光荣率军一部戍守广宁,保障后方交通。并以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督运各路粮草。

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全局。此人既庸懦昏聩,又骄躁寡谋。原定二十一日出师,十六日天降大雪,跋涉不前,复改于二十五日进攻。杜松因大雪迷路,请缓师期。刘铤也以未谙地形,再请缓师。杨镐勃然大怒道:“国家养士,正为今日,若复临机推阻,有军法从事耳!”杨镐只图侥幸取胜,置天时、地利、人心、敌情于不顾,限令明军四路兵马于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但是,四路明军出动之前,“师期已泄”,作战企图已为后金细作侦知,因而努尔哈赤得以从容作出对策。

努尔哈赤探知明军四路进击的军事部署后,认为明军“南北二路皆山险,且远敌不能即至,宜先败其中路之兵”,并决定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努尔哈赤率八旗精兵六万人,再加上其它兵力共约十万人,集结于赫图阿拉附近,准备迎击来势汹汹的明军。二月二十九日,后金军发现刘铤军先头部队从宽甸北上,后又侦知杜松军出抚顺关东进。努尔哈赤判断:“明使我先见南路有兵者,诱我兵而南也;其由抚顺所西来者,必大兵也,急宜拒战。破此,则他路兵不足患矣。”因此,只派五百人防守自宽甸来攻的刘綎先头部队,集中主力迎战杜松军。杜松是一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将官,他悬军深入,轻敌冒进。为了抢头功,他命令军卒不待舟筏,策马渡河,浑河流急,明军淹死的不计其数。三月初一,他驰至萨尔浒。其时,北路马林军始由开原出铁岭,叶赫军尚未行动,后金军砍树塞道阻滞,尚在途中;南路李如柏军,虽由清河堡出发,但行动迟缓,二月二十九日则刚出鸦鹘关;东路刘铤军虽于二月二十五日出宽甸,但因在凉马佃会朝鲜军,尚在马家口一带行进中。只有杜松所部“违期先时出一口”,已进至萨尔浒。杜松分兵为二,以主力驻萨尔浒山下;自率万人进抵吉林崖(在萨尔浒东北),攻打界凡(在赫图阿拉西北铁背山上)城。

努尔哈赤命代善、皇太极率少数兵力援界凡,亲统八旗铁军冲向萨尔浒。明军用战车列阵,放火铳,发巨炮,炸弹爆发,血肉横飞。后金铁甲骑兵奋力冲击,在呐喊声中,狂扑明军萨尔浒大营。铁骑集中一点,攻陷方阵,突破战线,纵横驰突,一鼓作气,攻下了萨尔浒明军大营。紧接着,后金军又驰赴界凡。当时进攻界凡的杜松军,听到萨尔浒大营失陷的败报,军心已动摇,又遇到从吉林崖山下压过来的后金军,士气更加低落。杜松率官兵奋战数十余阵,企图占据山头,忽然大风扬尘,对面不见人,明军打起火把,从明击暗,铳炮打人丛林,对后金军杀伤甚微;后金军从暗击明,发无不中。后金军以数倍于杜松军的兵力四面围攻,杜松左右冲杀,矢尽力竭,落马而死,他率领的军队全军覆没。《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说:“明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等皆没于阵,横血流成渠,其旗帜、器械及士卒死者,蔽浑河而下,如流澌焉。”杜松贪功冒进,轻骑深入,不谙地形,舍长取短,终于遭致惨败,是必然的。

明军主力杜松部被歼灭后,努尔哈赤又乘胜挥戈北上,急攻驻守在尚间崖(在萨尔浒东北三十余里)的马林军。马林见杜松兵败,所部军哗,急忙转攻为守,形成“牛头阵”:马林亲自率军驻尚间崖,依山结成方阵,环营挖三层壕堑,壕外排列骑兵,骑兵外布枪炮、火器、壕内布列精兵。参将龚念遂在斡珲鄂漠结营。潘宗颜在飞芬山扎营,两营相距数里,成犄角形。马林自以为“牛头阵”既能互相救援,又能以战车和壕堑阻遏后金骑兵的突袭。但他消极防御,兵力分散,恰好给努尔哈赤提供可乘之机。三月初三,努尔哈赤集中兵力进攻龚念遂营。后金骑兵猛冲龚营一隅,突破缺口后,接着以步兵正面冲击,攻破明军车阵,龚念遂营破战死。

努尔哈赤在攻破龚念遂后,又率主力进攻尚间崖,马林率军迎战。两军短兵相接,骑兵横驰,正在酣战之际,主将马林怯战,策马先奔,副将麻岩战死,余众大溃,后金军夺占尚间崖。接着率兵击破潘宗颜部,潘宗颜营溃战死。叶赫军至开原中固城,闻马林兵败,大惊而遁。北路明军。除主将马林率数骑逃回开原外,全军皆没。

努尔哈赤击败马林军后,立即移兵南下,进攻宽甸路的刘铤军。刘铤治军向称严整,行则成阵,止则成营。炮车火器齐备,装备精良。努尔哈赤为全歼刘铤军,乃采取诱其速进,设伏聚歼的战术,事先设伏于距赫图阿拉东南约五十里的阿布达里冈,以五百名精骑诈充明杜松军赚诱刘铤速进。阿布达里冈一带,重峦叠嶂,山路险隘,刘铤督令兵马单列行进。后金军弥山盈谷,伏兵四起,首尾齐击,四围厮杀。刘铤力战,中流矢而死。朝鲜援兵被迫投降。

杨镐在沈阳,听到明军三路败报,急令清河路李如柏回军。李如柏怯懦蠢弱,出师晚,行动缓,仅进至虎拦冈(在清河堡东),还没有同后金军交锋,即接到回师命令。后金哨探二十人在巡逻中,发现李如柏退兵,发出冲击信号,明军以为后金主力发起进攻,惊恐溃逃,后金军乘势斩杀四十人,获马五十,明军自相践踏,死伤千余人。

萨尔浒之战,是明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这次战斗前后不过五天,以明军溃败和后金军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明军由于政治腐败,军事废弛、将帅不和、指挥失算而遭到惨败。后金汗努尔哈赤则正好利用明军上述弱点,再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干,终于取得辉煌战果。后金军此战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明军自遭此次惨败,完全陷入被动,辽东局势顿形危急。乾隆皇帝曾称颂这次战役说,清朝的“基业实肇乎此。”可见此役对后金的深远意义。

吉林市离密山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631.6公里

起点:吉林市

1.吉林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30米,左转进入松江中路

2) 沿松江中路行驶2.2公里,左转进入华山路

3) 沿华山路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滨江东路

4) 沿滨江东路行驶110米,朝松花湖风景区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2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南山街

6) 沿南山街行驶2.4公里,过右侧的荣光村,左转进入深东路

7) 沿深东路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深东路

8) 沿深东路行驶1.6公里,直行

9) 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吉林绕城高速公路

10) 沿吉林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9.5公里,朝蛟河/延吉/G1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林绕城高速公路

2.沿吉林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珲乌高速公路

3.沿珲乌高速公路行驶165.4公里,在敦化/G201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720米,直行

5.行驶45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G201

6.沿G201行驶63.1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鹤大高速公路

7.沿鹤大高速公路行驶30米,直行进入鹤大高速公路

8.沿鹤大高速公路行驶113.3公里,朝绥芬河/哈尔滨/鹤岗/G1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鹤大高速公路

9.沿鹤大高速公路行驶820米,直行进入绥满高速公路

10.沿绥满高速公路行驶13.8公里,朝牡丹江/鹤岗/G1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鹤大高速公路

11.沿鹤大高速公路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鹤大高速公路

12.沿鹤大高速公路行驶146.9公里,朝鸡西/鸡西中心区/鸡虎高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630米,直行进入鸡虎高速公路

14.沿鸡虎高速公路行驶84.2公里,在密山(新河)/连珠山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驶1.3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X118

16.密山市内驾车方案

1) 沿X118行驶4.1公里,右转进入S309

2) 沿S309行驶1.1公里,过左侧的新鲜村约310米后,稍向右转

3) 行驶2.1公里,左转

4) 行驶1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密山市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虎宝宝珲字起名怎么样(有什么历史影响或意义)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虎宝宝珲字起名怎么样(有什么历史影响或意义)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11731.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