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山东滨州宝宝起名怎么样(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

山东滨州宝宝起名怎么样(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

发布于:2023-04-10 20:19:14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我是梁一杂说,我来回答!

周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建立了周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朝一共传有37王(此时还不能称作皇帝,因为皇帝是秦始皇时期才出现的名词),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又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共灭晋国的智氏,晋国由此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国,史称为“三家分晋”。

东周又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将东周后期的这段历史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称为“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时期,这段历史人才辈出,战争四起,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

按照《史记索隐》的记载: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按照《荀子·王霸》的记载: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两种说法皆说的通,但相对来讲,第二种说法更为普遍,更受世人公认。

“战国七雄”,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一段历史。

题主问:“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东周末年,周王室名为天下共主,实则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早已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分封的几百个大小诸侯国大部分都以战争的形式相互兼并了,最后出现战国七雄的格局,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我们来一起盘点下,战国七雄的发展史及当时的都城都在哪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位置。

秦国

在殷商时期,秦人的先祖曾经是帮其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非常受商朝的重视。周代商后,因为其祖先秦非子非常善于养马,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这个时期,它的都城在於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开始用嬴氏祀,这就是“秦嬴”的来源。

从秦庄公开始,秦国进入了打怪升级,寻找装备阶段,公元前821年,终于被秦庄公逮着机会,打败了西戎,保卫了周朝,被封为西陲大夫;

周天子羸弱,各诸侯武装实力便强大了,秦国也已经有了自己较强的军事实力了,在公元前770年,秦襄公瞅准了机会,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从此秦国走上了开挂之路。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本来想东进,垂涎中原,结果“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击垮他逐鹿中原的心,好在“东边不亮西边亮”,调过枪头,拎着马刀朝西打,结果灭掉了西方戎人,称霸西戎,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以秦穆公创立的“霸业”为基础,秦孝公时期,秦国则是“战国七雄”之一。

后来在秦惠文王及秦王嬴政的努力下,终于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一朝-秦朝。

秦国的发展比较曲折,祖上没什么背景,并不是周王室成员分封,都是靠自己拼出来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从附庸国到春秋五霸,再到战国七雄,也迁徙了不少地方,在秦国的历史也有“九都八迁”之说,如定先后定都西戎丘,汧渭(今陕西宝鸡市魏家崖),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雍城(今陕西风翔县),栎阳(今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东北),从战国时期,秦国到秦王朝的建立,都是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楚国

楚国有“八百年”历史之称,从一个边陲小国,到春秋五霸,再到战国七雄,楚人都以逐鹿中原为己任,代代努力。有战死沙场的楚武王熊通,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将礼仪和武力完美糅合,将楚国推向鼎盛时期,幅员辽阔,北到黄河,东达东海,西至巴蜀,南抵岭南。

经历四十几代君王,在楚灵王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滑稽中走向衰弱;在楚怀王用人不当,刚愎自用,“亲小人,远贤臣”让他客死他乡,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

楚国经历八百年,历史有记载的定都有七,分别先后定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鄢都(今湖北省宜城),陈都(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换句话说,楚国在战国时期,因为各种原因都城先后定在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鄢都(今湖北省宜城),陈都(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燕国

燕国也跟楚国一样,王位传了800年,虽然也贵为战国七雄之一,但其国威比较尴尬,似乎很难与其它“六雄”相比,燕国似乎并没有出现非常有名气君王,与前222年被秦国所灭。

战国初年,各国为了争一席之地,纷纷改革,唯独燕国情有独钟,摆出一副“总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任你做任何改革,我就是岿然不动,这也导致燕国在“战国七雄”中,名声很小。

尽管如此,燕国依然能抵御外敌。北方有胡人,东南角有强齐,纷纷想攻占燕国,可都被燕国打败。

燕国地处北方,与胡人相邻,燕国采取的跟周朝类似的策略,燕昭王实行“三都”策略,分别是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

燕昭王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千金市马的故事诸位一定听过,就是燕昭王唯才是举的举动,一时燕国成为“人才高地”。重用乐毅,让其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差点就灭了齐国了,最后齐国的疆土只剩莒、即墨二城了,此时期也是燕国的鼎盛时期。

燕昭王死后,他儿子燕惠王生于安乐之中,又与乐毅不合。齐国看到他们君臣有间隙,便用反间计,后来乐毅彻底失去位置,便逃亡赵国。

随着燕国国威衰弱,人才流失。公元前279年,齐国田单用火牛阵,一举打败燕军,收复了当年失陷的70余城,燕国从此走向衰落。顶级杀手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于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

换而言之,从燕昭王时期,战国时期的燕国基本形成了“三都”直至灭亡,“三都”即,上都蓟,是为燕国宗庙所在;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是为燕国军事重地;下都武阳城,是为燕国行政中心。

韩国

一说到“韩国”,众人先想到的便是我东北角的韩国,但是战国时期的韩跟东北角的韩国是不一样,或许正是因为东北角的韩国存在,很多人已经遗忘了战国七雄之一韩国。

战国时期的韩国,最初出现在“三家分晋”,“三家”即韩、赵、魏。本人实在想不清楚,为啥战国时韩国能成为七雄之一?

在我看来,战国七雄中,韩国是实力最弱的,没有之一。并不是说战国时期的韩国没有人才。

如法家就是发源于韩国,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当时著名的兵器--弩,也是由韩国创造,战国时期公认“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射程可达800米远,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存在,在当时可视为“核武器”。

韩国的剑也是非常有名,有“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名气。

韩是开启战国时期的国家之一,但他的尴尬之处就是位置不好,被魏、齐、楚、秦等强国包围,要么把韩当成战争缓冲地带,要么想吞并韩国。所以,秦朝统一六国时,第一灭亡的就是韩,其先后经历13位君主,历时104年。

公元前375年,初都阳翟,灭郑国。韩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直至灭亡。

赵国

赵国跟韩一样,在公元前403年,参与了“三家分晋”,后得到周威烈王认可,成为了诸侯国之一,赵国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公元前372年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也就是说,赵国采取是“二都”制。

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历史改革上占据一定的地位,赵国联合燕国打败齐国后,加上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让赵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骑兵式部队,开创了骑兵作战的历史,赵国通过改革,综合实力大增,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长平之战

韩国被秦国攻灭之前,不愿意投降秦国,并把一部分土地投降赵国,从而直接引发了“长平之战”。

秦赵战争,刚开始互有胜负。但,秦自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了强劲的赵国。

秦进攻不利的情况下,只能使用反间计,说:“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让自以为是的赵孝成王听了很不爽,认为廉颇是故意不出战,就是怕赵括替代。最终因赵孝成王的短见,以被“活埋40万士兵”为分水岭,赵国从此军事实力再也没有缓过来,前228年,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

魏国

魏国很厉害,跟齐、楚、秦相比,建国晚多了,但是,在战国时期,魏国曾经无敌一般存在,独领风骚。

看了前面文章,都知道,公元前453年,魏恒子伙同赵襄子、韩康子,一起将智氏给灭了,实现了“三家分晋”,结束了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

魏国所处,就是我们一直称为“中原”的位置,全国位置地处中央,四面受敌。

天纵奇才,魏文侯在战国时期率先变法,军事上任用吴起,采取武卒制,对士兵精兵训练,建立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对魏国强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启用大量人才,如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支持李悝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来秦国的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徐州相王”,最终成为战国时期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长达百年之久。

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合纵连横这些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都是强魏所创造。

随着秦国的崛起,魏国却是“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逐渐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有记载:“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随后一直未有变化,直至灭亡。

齐国

齐国厉害了!从分封至国灭,经历823年(前1044年—前221年),分为姜齐和田齐,疆域在现今的山东省大部分,一直生存在春秋战国时期,姜齐时期,是春秋五霸之首,田齐时期,是战国七雄之一。

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姜子牙受封以来,其后代经营有方,享有特权,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

齐桓公时期达到鼎盛,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又被时人称为“海王之国”。

公元前334年,齐国四处扩张,引起了其它诸侯国的恐惧,南吞宋国,西败强秦,后来在燕、赵、魏、韩、秦五国联合伐齐,大败后,国力再无昨日之盛。公元前221年,以齐王建投降秦朝,自此灭亡。

齐国自分封为诸侯一直以来都是强国,其都城一直都是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无论是姜齐还是田齐,实力都很好,从来都是欺负别人,所以都城也很稳定,八百余年都没有迁都之举。

综上,秦国因为地处西戎,由弱到强,都城不断地变化,战国时期定在咸阳(今陕西咸阳);

楚国根据国力强弱变化,战国时期都城先后定在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鄢都(今湖北省宜城),陈都(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燕国在战国时期采取“三都”制度,即,上都蓟(今北京),是为燕国宗庙所在;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是为燕国军事重地;下都武阳城,是为燕国行政中心;

韩国初都阳翟,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国采取“二都”制,定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后又以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来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直至灭亡;

齐国都城一直都是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以上就是“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时期的都城及相对于现在所对应的地理位置及城市。

看完后,你对春秋战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理解吗?

请帮我点个赞,鼓励我继续努力!

山东滨州宝宝起名怎么样(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

江西省抚州市驿前镇有哪些必去的景点?

作为江西人看着日益突出的旅游热点,真的很开心!下面做一个分享,希望能够帮到喜欢旅游的朋友们,点关注不迷路,开心每一天!

驿前镇是千年古镇,2003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历史文化名镇。驿前镇又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该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有万亩莲花带,抚河源头探秘。历史名胜有50余幢明清古建筑,其间石雕、木雕、砖雕堪称江南古文化之佳作,莲花、荷叶、莲蓬等吉祥图物随处可见,形成了博学多姿的莲文化。红色旅游有苏区遗址,彭德怀、杨尚昆的高虎脑战斗作战指挥部和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等,现已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了以“红色、古色、绿色”三色一体的独特旅游资源。

主要特色景点

血木岭 位于驿前镇姚西村的血木岭,是抚河发源地,《汉书·地理志》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均有记载。最高处为灵华峰,海拔991米。山上怪石嶙刚,且多罅隙,泉水从中喷沫而出,汩汩作响,至血木岭汇成竹管细流,开成源头活水的抚河第一流,顺着山谷形成两股溪流,一经里木庄,一经罗家地,汇成山涧小溪,流经十华里至木头坑合流,先后形成五潭七瀑布。飞瀑珠帘高挂,一泻三折。驿前镇船型屋溪流经龙井、天井里形成驿前港。又环绕驿前镇,穿过高虎脑、杨溪乡等地,在赤水的石咀头与塘坊港汇合,始称旴江(旴江为抚河的上游)。旴江在广昌境内穿越驿前、高虎脑、杨溪、赤水、旴江、甘竹等6个乡镇,接纳11条港、69条溪条溪流之水,总长78.95公里,流域面积1568.5平方公里。旴江在甘竹镇罗家村流入南丰县境,再经南城接纳黎川河,经抚州接纳宜黄河、乐安河等,形成抚河注入鄱阳湖长江因血木岭长有许多野生的中药鸡血藤,山下有“里木庄”、“木头坑”等到地名,加之崇山峻岭,坡陡路曲,故取名“血木岭”。三字既概括了抚河发源地的山川地貌、植物特色,又点出古驿道的险峻曲折。驿前镇船型屋明清古建筑群 较为集中于驿前街道东面一线,由四十余处单栋古建筑构成。有姓氏宗族的公祠、家庙,有达官显贵的官邸、别墅,有商贾店铺、生产作坊,以及文人挥毫遗存的十数处石刻题额。其高墙深苍,飞檐翘脊,曲径通幽,几进庭院,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堪称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佳作。明清古建筑群文化蕴底深厚,为研究明清社会、思想、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证据。现简介几栋:奎壁联辉 又名七幢厅堂,清代民居。有大小庭院两处,天井11个,房间32间,进深七进,占地面积1582平方米。石雕、木雕有荷花、古钱、凤凰、文房四宝等图案,雕刻精美。清吸旴源 相传为明代云南按察使赖巽探亲别墅。座北朝南,仿古代官船之形,逆水而建,重檐亭式屋顶,占地面积540平方米。穿斗式结构,有大小厅堂,厢房30余间。藻井绘有缠技牡丹图案,其它檐板刻有流云、花卉、人物图案。石屋里民居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门坎、神龛、房柱、照壁、屋檐、门楼以及地面等,都采用光滑细腻的四方石块磨光而成,故名石屋里。进深三进,占地1075平方米。石门楼上刻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图案,石柱座上也刻有狮、象、鹿、鹤、莲花等吉祥图案和文房四宝。其建筑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堪称一绝。进士第官宅 为清代滨州知府赖晋的府第。座西朝东,占地面积449.5平方米,门楼匾额刻"进士第"。关注瓜皮,您身边的忠言逆耳专家!

郑州和济南哪个好?

退回十几年前说郑州比济南好是个笑话,我们预计,再过十几年说郑州比济南好也将是个笑话。

十年前,济南的朋友有个段子,说济南人去郑州出差,去之前决定什么东西都不能买,因为假货太多,防不胜防,最后在坐火车回济南时,在火车上太无聊了,顺手买了一本最新一期的读者杂志,结果越读越觉得眼熟,终于发现,这本杂志封面是最新的,但里边内容竟然是去年某一期的,就给换了个新封面。

读者当年是很火的杂志。

十年前,济南这边打击回收各种购物卡还有回收假烟假酒的,最后发现都是河南来的朋友。

这两年回收购物卡的少了。

在过去十年里,河南集全省之力发展起了一个郑州,把河南其他地市的好资源都给了郑州,把河南其他市的人力资源也给了郑州,让郑州有了更多人口有个更多的资源,说白了是靠虹吸省内其他市,才发展起来。这样做的后遗症也很明显,除了郑州,河南其他市这十年都没发展起来。像这种牺牲全省,成就一个省会的模式到底如何,仍有待历史的检验。

郑东新区建设的不错。

而反观山东,过去十年里,在各个市发展上一直比较平衡,济南更像家里一个宽厚的大哥,不独占资源,所以省内兄弟城市发展得都不错,整个山东也是全国生产总值排名第三的大省,济南稍弱,但青岛烟台都挺强,其他像潍坊临沂济宁东营等等一堆城市发展也都不错,连山东菏泽下边曹县发展的速度都惊人,这是让河南只发展郑州一个地方,无法与山东均衡的发展模式相比的,除了郑州,河南拿不出别的像样的城市了。

山东发展一直很平衡。

特别是,这两年,山东也重视了省会的发展,确定强省会战略,赋予省会济南更多的资源,最近济南黄河北的起步区得到国家批准,成为国家级新区,毫无疑问,在未来十年,济南在国家和省里的支持下,在兄弟城市的携手努力下,会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将成为黄河流域发展最好的城市。

济南大明湖风光秀美。

而对于郑州,利好出尽是利空,河南能支持的资源都已经给了郑州,发展就这么大的空间了,今年一季度的郑州生产总值就落后于山东青岛,这种减慢的态势预计将成为常态。未来十年,郑州很可能会回到一二十年前的本来状态。

此外,济南郑州高铁正在兴建着,一旦修好,预计河南大量人口会坐着高铁来济南工作创业和定居,济南将吸附不少河南人口,与济南相比,郑州的吸引力确实没有那么大。

济郑高铁山东段正在修建着。

各位山东和河南的朋友是否同意我的看法,请大家都说说吧。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山东滨州宝宝起名怎么样(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山东滨州宝宝起名怎么样(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55263.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