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女宝起名)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 1、皓锦 2、慧英 3、小意 4、烜博 5、子仟 6、轶博 7、志宇 8、憬乔 9、昊宸 10、舒彤 11、松涛 12、宗睿 13、若欣 14、欣淇 15、咏锦...
2025-07-31
辰东,本名杨振东,北京人。起点中文网白金作者,中国作协成员。崛起于网络文学青铜时代,是当前网络小说界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写手之一,其代表作有 《圣墟》,《完美世界》,《遮天》,《长生界》,《神墓》,《不死不灭》等。2020年,橙瓜见证·网络文学20年十大玄幻作家,百强大神作家,百位行业人物,2021年5月1日,辰东携新作《深空彼岸》登录起点中文网
姓名的起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关于名其实没有太多可讲的,毕竟取名自己就可以取,但关于姓的话,就有很大的讲究了,今天我就详细介绍一下我国姓氏的起源和流变。
百家姓
姓与氏之分别上古时候,有姓也有氏,姓和氏代表不同的意义。姓与氏的具体起源已经不得而知,但大抵来说,二者都是用来表明血缘关系的。最早,姓是表示母系血缘,而氏则是表示父系血缘。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战国时代,姓与氏的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开始逐渐融合,等到秦汉以后,姓与氏已经合二为一的,统一称姓。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早期经历过母系社会,因此最早的姓大都带有女字旁,比如周王室的“姬”姓,齐王室的“姜”姓,秦王室的“嬴姓”,其他还有姚、姒、妫等等,就连姓这个字,也是女字旁。
原始母系社会
同一个部落的人,都是同一个姓,但随着部落的繁衍壮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族人分散到其他地方居住,这些分散出去的人,姓不变,但为了加以区分,分出去那些族人,又会被授予或者自己取一个氏,渐渐的,氏就会成为新分出去这些族人的部落代号。这就是所谓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与氏之功用因为史料残缺,因此对周以前的姓氏制度不甚明了。但是到了周朝,有大量的古籍史料,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周朝之后的姓氏制度。可以说,到了周朝,姓氏与周礼,与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开始,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只有贵族才有。而贵族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氏以别贵贱,姓以明婚姻”,二者的功用有明显差别。
姓之功用
举个例子,上古时候有“同姓不婚”的说法,周王室、晋国、鲁国、吴国、郑国、卫国等都是姬姓国,那么这些国家的王室之间,是不会通婚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贵族女子的姓比氏更为重要,史书中对女子的记载,也往往都是记载的姓。
西周统治阶级
当时对贵族女子的称呼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孟姜、伯姬、季芈等,是“排行+姓”的方式,齐姜、陈妫等,是“父国+姓”的方式,秦姬、息妫等,是“夫国+姓”的方式,赵姬、孔姬等,是“丈夫之氏+姓”的方式,武姜、文姜等,是“丈夫或自己之谥+姓”的方式。
说到这里,笔者就想提一下“孟子”,在历史上,孟子是儒家圣人,子是一种尊称,但春秋时也有个女性叫孟子,她还嫁给了鲁国国君,这里的孟,便是“孟仲叔季”的意思,代表她在家里排行老大,而子,则是她的姓。宋国的国君,便是子姓,孟子的意思就是,她是宋国国君所生的大公主。
氏之功用
氏的情况比姓复杂很多,古人认为各诸侯国国君皆以国名为氏,比如齐桓公、晋文公、蔡桓公、秦穆公等等,齐、晋、蔡、秦便是他们的氏,但也有人认为诸侯国君没有氏,所以直接称国不称氏。
国君以下,卿士大夫等贵族的氏,便有了许多种来源,有的以所住的地方为氏,比如东门南宫,有的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司徒,有的以先祖谥号为氏,比如孔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孔丘乃子姓孔氏
而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区分贵贱。我们可以通过姓,判断一个人或者他的祖先是从什么部落出来的,也可以通过氏,去判断这个人自己或祖先地位的高低。
姓氏之流变最早的时候,在称呼妇女时就可以在她的姓后面加一个“氏”字,这可以看做是姓氏合流的源头。比如《左传》开篇第一年就说:“庄公寤生,惊姜氏”,姜氏便是指武姜,郑武公之妻,郑庄公之母。通过前文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大胆推论:武姜姓姜,很有可能是齐国的公主,而武姜中的武,源自于丈夫郑武公的谥号。(不过实际上武姜是申国公主,申国与齐国同出一源,皆姜姓。)
这种姓氏合流的先兆,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愈加明显,到了战国末年,对大多数人而言,姓与氏的含义基本上已经一样了。要不就是氏取代了姓,比如战神白起,原本姓芈,比如信陵君魏无忌,原本姓姬;要不就是保留了姓而不再有氏,比如姜太公,原本是姜姓吕氏,姜子牙亦称吕尚,但其后人依然传承了姜这一姓,又比如嬴政及其后人,秦王室原本是嬴姓赵氏,但后代皆保留嬴姓,而忽略了赵氏。
秦始皇乃嬴姓赵氏
结语秦汉以后,便再无姓氏之别,并且在汉文化中也逐渐汇入了一些少数名族的姓,如长孙、慕容、宇文、贺兰等。而且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能拥有自己的姓。从当时起到今天,姓这个概念的意义便不再有什么大的变化。
此外,除了姓名之外,我国古代还有字、谥号、尊号、别号等多种对人的称呼,要展开讲的话,又是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了,这里笔者就不再一一赘诉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参考书籍: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刘向·《战国策》
司马迁·《史记》
本期话题
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亲自护送下返回晋国,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夺权,将侄子晋惠公子圉赶下了台。子圉曾经是晋国上下倾心辅佐的少主,为了防范重耳返国又做出了诸多努力, 为什么在这场君位竞赛中却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呢?
01
公元前637年的那个冬天异常寒冷,但公子重耳的胸中却燃烧着火热的斗志。经过几轮的艰难谈判,他终于成功地争取到了秦穆公的军援,秦国承诺将以武力支持他驱逐晋怀公子圉,夺取政权。
但是,就在秦军准备武装护送重耳东渡黄河之前,《史记》却记载了这么一桩令人费解的事儿:
晋国大夫栾、郄等闻重耳在秦,皆隂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史记·晋世家》
晋国国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重耳,反对子圉?
要知道就在8年前韩原战败,晋惠公被虏去秦国的时候,惠公的专使郄乞以他的名义向羣臣颁下罪己诏,授命太子子圉嗣位登基,以纾国难。那当口儿,晋国群臣无不痛哭流涕,誓言厉兵秣马、修缮城池以挟辅少主。
为什么才过去了短短数年光景,子圉就被晋国朝野抛弃了呢?
国内有人暗中反对自己,对此子圉是知道一些的。先君惠公病笃的时候,子圉曾忧心忡忡地对夫人怀赢说:
“我外轻于秦而内无援于国。君即不起病,大夫轻更立他公子。”
——《史记·晋世家》
子圉担心,如果他仍然困守在秦国为质,一旦宫车晏驾,国内的留守大臣们很可能会抛弃他,另择新君。从晋国权力更迭的后续发展看,子圉口中的“他公子”可能就是指他的伯父公子重耳。
因为子圉自秦国潜逃回晋,嗣位为君之后,第一时间就颁布了针对重耳及其属僚的“限期回国令”。《史记》载:
子圉之亡,秦怨之,乃求公子重耳,欲内之。子圉之立,畏秦之伐也,乃令国中诸从重耳亡者与期。期尽不到者,尽灭其家。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肯召。怀公怒,囚狐突。突曰:“臣子事重耳有年数矣。今召之,是教之反君也。何以教之?”怀公卒杀狐突。
——《史记·晋世家》
很明显,子圉把重耳当做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了孤立他,子圉在“限期回国令”中宣布,所有追随重耳的大臣如不在规定期限内脱离重耳回国,他们遗留在国内的家族成员将遭到族诛。
对追随重耳的狐偃、赵衰、贾佗、胥臣等人来说,他们和重耳流亡在外十几年,祸福与共,生死与共,背叛重耳回国几无可能。
因此限期回国令的颁布,主要目的恐怕还是藉机全面清洗晋国内部残存的亲重耳势力,避免他们与重耳集团及秦国的里应外合。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重耳的外公、狐偃的父亲狐突会首当其冲,沦为第一个刀下鬼——上回晋国内部的反对势力配合秦国,让子圉的父亲晋惠公在韩原之战中做了俘虏,狐突正是那场政治阴谋的关键连接点(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往期文章《 深度剖析〈史记〉中的鬼故事:看晋国巫师的鬼话里隐藏的惊天阴谋》)。
02
但大清洗后,子圉仍然没能将重耳拒于国门之外。
公元前636年正月,秦穆公亲率大军送重耳东渡黄河,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河东三镇——令狐、桑泉和臼衰。三镇投降,国都震动,惊慌失措的子圉抢出绛邑北门,往高粱方向夺路逃命。
而子圉派来阻击重耳的军队呢?他们一箭没放,就在秦国的高压下于二月份宣布易帜,拥戴重耳为新君,抛弃了曾经效忠的少主。
短短一个月过后,晋国就改天换日,易了新主。对这桩大事件,孔子修撰的《春秋》是没有一字记载的。《左传》解释道,记载缺失的原因是“不告入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也就是说,新即位的晋文公重耳没有将子圉被废、晋国易主这件事以正式的外交文件通报列国,因而鲁国国史仍视公元前636年为“晋惠公十五年”而非“晋怀公(即子圉)元年”,直到这一年的年末,《春秋》才写道:“晋侯夷吾卒” (其实,早在上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夷吾就已经去世了),而接下来新的一年已是晋文公元年,这就意味子圉不但被伯父重耳夺去了君位,像条丧家狗一样被刺死在了高粱邑,甚至连他执政数月的痕迹也被重耳用刀从历史的青简中一一刮去了。这一局,子圉输得太惨,太惨。
军队不听子圉的号令,即便是他父亲的亲信吕甥、郄芮亲自压阵,照样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来——晋军内部,投降重耳的声音太强了。可子圉明明已经铁腕清洗了重耳的党徒,又是什么人在强势发声,力挺重耳呢?
晋国易主的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633年,晋文公重耳作被庐之搜,扩编晋军为三军六卿,任命郄谷、栾枝分别担任中军和下军主帅,联系到前文中司马迁曾说“晋国大夫栾、郄等闻重耳在秦,皆隂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 ,挑头反对子圉的很可能就是郄谷和栾枝,所以日后晋文公才会投桃报李,提拔他们为执政诸卿。
但郄谷、栾枝既非追随重耳流亡的诸大臣,也不是他们留守国内的家族成员,为什么要力挺重耳呢?
03
《国语》记载,就在重耳抵达黄河西岸,东望晋国的时候,大夫董因受国内的亲重耳势力委派,前来接驾。
重耳指着滔滔河水,饶有深意地问道:“吾其济乎?”这个“济”字,恐怕不能仅当作“渡河”讲。
《三国演义》里说官渡之战时许攸叛变来投,曹操抚掌而笑,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袁)绍之计。”重耳的这句“济乎”怕是不能不带点儿这样的踌躇满志。但董因的回答或许更出乎他的意料,董因说:
“济且秉成,必伯诸侯。”
——《国语·晋语四》
你不但能战胜子圉,执掌晋国,而且将来还要威服诸侯,称霸天下。董因的这番话与其说是一个史官对未来的预言,不如说是晋国的留守大臣们对重耳的期待。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抛弃子圉,力挺重耳返国执政的原因——在他们看来,子圉那双稚弱的肩膀担不起这么沉重的历史使命。
《左传》中记载,当年晋惠公夷吾逃亡梁国的时候,娶梁伯之女为妻,怀胎十月而迟迟不能分娩。卜官招父和他的儿子被请来卜卦。后生卜问之后抢先预测道,定会生下一男一女。招父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补充说,倒是不错,只可惜这双儿女注定将来为人奴婢。
当初,本是为了厌压这不祥的预言,才给这个男孩起名为“圉”——“圉”就是牢狱之意——可谁知道一语成谶,这个孩子日后竟真的被父亲晋惠公送往秦国做起了人质。
子圉为质秦国的这段时间,是晋国历史上罕见的被秦国全面压制的时期,就连子圉的外家梁国也在这个时候被秦国吞并了。子圉说:
“吾母家在梁。梁,今秦灭之。我外轻于秦而内无援于国。君即不起病,大夫轻更立他公子。”
——《史记·晋世家》
梁国被灭,断了一臂之助的子圉更让老秦人瞧不起。如果他回晋国当了主子,那晋国恐怕就还得在老秦人跟前儿当奴才。
要知道,在子圉的祖父晋献公执政时期,秦晋关系可不是这样的!那时的晋国不但对秦国保持着战略上的压制态势,即便放眼中原,也是姬姓诸侯中的最强者,左右天下格局的权重之一。
可是子圉的父亲晋惠公战败韩原,这些战略上的优势丧失殆尽。当初他颁下罪己诏,请羣臣扶子圉继位,晋国上下是抱着卧薪尝胆、一雪前耻的激愤应承下来的。
可谁能想到呢,狡猾的秦穆公并没有杀掉晋惠公,倒逼晋国同仇敌忾,反而逼迫他签下割地质子的不平等条约,钝刀子割肉一般地磋磨掉了惠公父子乃至整个晋国朝野复仇的锐气。
晋惠公是让老秦人踩在脸上窝囊以终的,而在秦国做了整整6年人质,子圉也照样是低眉顺目,委曲求全。要逆袭秦国,重振雄风,子圉绝不是领袖的人选,晋国上下能指望得上的只剩下素有贤名的重耳了。
因此,子圉搞不搞清洗,杀不杀狐突,对他和重耳的君位之争都不足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8年前晋惠公遣他去秦国屈身为质的时候,晋国群臣对他的信心就已经在悄悄地流失。
“外轻于秦”最终导致了子圉“内无援于国”,这场君位之争对他来说早已注定是一盘搬不回的死棋。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怎么给姓曹的宝宝起名(辰东是什么意思)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怎么给姓曹的宝宝起名(辰东是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54185.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 1、皓锦 2、慧英 3、小意 4、烜博 5、子仟 6、轶博 7、志宇 8、憬乔 9、昊宸 10、舒彤 11、松涛 12、宗睿 13、若欣 14、欣淇 15、咏锦...
2025-07-31
给女孩起一个动感的名字,或许能使她们在拥有独特个性的同时,也拥有追求自己激情和热爱的决心。一声婴儿的啼哭,代表着未来的无限可能。让“202...
2025-07-31
给男孩起名字 1、晓晗 2、梦曦 3、锦智 4、昱阳 5、青峰 6、梓柠 7、艺扬 8、逸铭 9、小鹏 10、昊彬 11、家桦 12、淑媛 13、易雪 14、梓钦 15、熙桐 16、天培...
2025-07-31
给女孩起名是一种育人方式,因为它可以塑造女孩的品格和形象,让她们成为更好的人。起名是一个考验父母智慧和耐心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父母毅力和...
2025-07-31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1)子彬 (2)浩钧 (3)志文 (4)翰瑾 (5)晟钰 (6)斯鹏 (7)佳绮 (8)子瑶 (9)树哲 (10)美珍 (11)紫冰 (12)子昊 (13)春阳 (14)承彤 (15)译琦 (16)若琳 (17)品皓...
2025-07-31
给男孩起名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是一股细水长流的爱心体现。名字是家族和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对家族和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宝宝的名字是人生...
2025-07-31
给男宝宝起小名 1、昕琦 2、钧亦 3、诺涵 4、志凡 5、一杉 6、峰铭 7、馨瑶 8、可馨 9、宇轩 10、焱方 11、奕萌 12、言若 13、骁研 14、菀珊 15、淑琴 16、春源...
2025-07-31
给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 1.熹媛 2.晓宇 3.彦屹 4.清语 5.家佳 6.艺可 7.冠聪 8.妍君 9.天涵 10.宁梓 11.姝琦 12.钰锦 13.婷麟 14.忻艺 15.毅峰 16.明舒 17.乾森 18.子骁...
2025-07-31
起名是创造的过程,父母将自己的心血灌注其中,让男孩的名字蕴含无尽的温暖。好名字的选择是父母对男孩的一种保护,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2025-07-31
二孩起名缺火怎么取名字(常用) 沐青,潇轩,赋钰,晟焜,依伶; 望博,铠闻,贝儿,奥翔,惜贝; 云菲,宇瑄,会烽,景鑫,其朴; 睿博,安楠,琦媛...
2025-07-3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