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女宝起名)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 1、皓锦 2、慧英 3、小意 4、烜博 5、子仟 6、轶博 7、志宇 8、憬乔 9、昊宸 10、舒彤 11、松涛 12、宗睿 13、若欣 14、欣淇 15、咏锦...
2025-07-31
王平是巴西人,这里的巴西是指的益州的巴西郡,与同时期的巴郡、巴东郡合称“三巴”。巴西郡治阆中县,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8县 ,王平就是巴西宕渠人。王平投蜀的目的比较简单,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奋斗目标。
王平字子均,因为小时候养在外祖父何氏家,所以又叫何平,后来才改回本来的王姓。他曾随杜濩、朴胡等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假(代理)校尉。杜濩、朴胡是什么人呢?杜濩是賨(cóng)邑侯,朴胡是巴西郡七姓夷王,都是少数民族首领。前面说过,原巴郡被一分为三,做这件事的人就是曹操。他任命朴胡为巴东太守,杜濩为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守。刘备入川后,曹操正在征讨汉中张鲁,黄权建议刘备趁机收降张鲁,刘备就派黄权领兵前去,结果晚了一步,张鲁投降曹操了。既然来了,就不能无功而返,黄权于是攻击巴郡,收复了“三巴”,杜濩,朴胡和任约逃走,杜濩,朴胡的族人被迁到洛阳,王平就是这个时候跟来的。所以,王平很可能有少数民族血统,也许就是賨族人。王平这个假校尉很可能就是管理本部族的人马。应该说,王平的起点还是不错的。这里可能会有人觉得,校尉是个小官,其实在汉朝,校尉的职级并不小。霍去病在当将军前曾因战功被封为骠姚校尉,曹操靠典军校尉发迹,孙策当过折冲校尉,赤壁之战时,鲁肃以赞军校尉的职位辅佐周瑜。校尉比将军低一等,校尉手里有兵,但将军却不一定有。可见,校尉是个比较“实惠”的职位,比将军低一级。刘皇叔在黄巾起义中打生打死,也不过是当了安喜县县尉,后来因为怒鞭督邮还下岗了,如果当时能当上校尉积累资本,说不定能提前完成人生小目标。曹操对征张鲁后没有一鼓作气攻击刘备后悔不已,当时刘备刚刚取得刘璋的地盘,人心不固,此时进兵,刘备就危险了,结果曹操放了刘备一马,自己回去了,留下张郃、夏侯渊等人。张郃被张飞打败,曹操又急忙赶赴汉中,此时王平就跟随曹操出征。曹操大军刚到长安的时候,传来黄忠杀死夏侯渊的消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的评价一点也没有错,能做英雄对手的,只有英雄,单凭张郃和夏侯渊,是打不过刘备的。刘备听说曹操已穿过斜谷直达汉中,不禁冷笑道:“即便曹操亲征,也无力挽回劣势了,我定要夺取汉中”。此时的刘备,气势和实力如日中天,曹操与他相持一个月,丝毫占不到便宜,只好把这块“鸡肋”让给刘备,全军撤退。王平也是在这个时候投降了刘备。那么王平为什么要投降刘备(蜀汉)呢?我们设身处地替王平想一下,如果王平想获得个人职业的更大发展,投降蜀汉是他最好的选择。假设王平一直跟着曹操混,那么他极有可能终生都是一个低级武官。虽说曹操提倡“唯才是举”,但除了早年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外,有几个将领是后来从基层提拔上来的?曹操虽然没有篡汉,但他的儿子曹丕做了。曹家能够顺利篡汉的重要原因是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世家大族是靠什么做官的,简单来说就是门第。王平有门第吗?没有。曹操手下将星璀璨,王平要想出头非常困难。武将如果要升官,战争是最好的途径,那么是在曹操手下打仗升职快还是在刘备手下升职快呢?显然是后者。曹操兵多将广,重要的军职上都有人了,刘备正处于上升势头,手底下的职位多。再加上王平算是本地人,加入刘备集团不说别的,过年回家方便啊。刘备待王平确实不错,王平刚去就被封为牙门将,裨将军。可惜此后刘备失了荆州,讨伐东吴又被打败,王平一直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主政,重用的又是原荆州系的人马。他在《出师表》里面提到的郭攸之、蒋琬、费祎和董允,都是荆州人。还有将军向宠,他属于“关系二代”。向家本来是荆州人氏,向宠的叔叔向朗师从司马徽,与徐庶和庞统是好友,自然也认识诸葛亮。后来向家随刘备入蜀,向朗又当了诸葛亮的丞相府长史,可见诸葛亮和向家的关系很深。很巧的是,向宠最开始也是当牙门将,刘备伐吴时被陆逊火烧连营,大家都四散奔逃,只有向宠的部队没有乱,向宠因此受到刘备的表扬。等到刘禅即位,向宠被封为都亭侯,后来被推举为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成为诸葛亮重点培养的人才。相比向宠的火箭式提拔,同起点的王平属于无背景,无资历,无出身(投诚人员)的“三无人员”,军功也不突出,实难入诸葛亮的法眼。当时的武将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是儒将,孙权那里的代表人物是周瑜,周瑜是帅才,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他本身的文化水平也很高,精通音律,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刘备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关羽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只可惜最后败走麦城。曹操手里勉强就夏侯惇能拿出手,但我们看书,发现曹操动不动就亲征,这也是曹操的一种无奈,因为没有人能替代他(其实也不是没有,司马懿就可以,可惜曹操不能用)。第二层的武将,本身有自统一军的能力,作战能力也很强,但需要在正确的领导下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这个层次的武将数量就很多了,我们以吕蒙为例。吕蒙比较特殊,他实现了从第二层武将到第一层武将的跃迁。吕蒙早年文化程度不高,虽然功劳很大,鲁肃就不怎么瞧得起他。后来吕蒙在孙权的鼓励下多读书,学问大有长进。等鲁肃接替了周瑜的职位,再去看吕蒙时,发现吕蒙的学识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竟丝毫不在他之下。鲁肃佩服地说:“以前我以为老弟你只有武略罢了,今天才知道你学识如此渊博,不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微微一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老兄您也发现得太晚了吧?”。会谈结束后,鲁肃前往拜见吕蒙的母亲。在三国时代,这叫“登堂拜母”,是有特殊含义的,表示对朋友的极度尊重,对其母亲要采用跪拜礼,如同对待自己的母亲一般。吕蒙获得鲁肃尊重的方式是靠自己的学识,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最终做到了东吴的军界一哥,达到了周瑜的层次。最低一层的武将就是那种打仗只凭自身勇敢的武将,当然对应职位也不高。王平最开始就是处在这个层次。他文化低(只认识10个字,这里我能想至少“王、平、子、均、何”这5个字他是认得的),职务是牙门将,军阶是偏将军,是将军中最低的一级。牙门将并不是牙门将军。所谓牙门,是一种在战斗中抵御敌人用的一种建筑物,比土城小,属于防御工事。每一座牙门里置一个将领,负责统领牙门里的士兵,并担任防御任务,其为牙门将,牙门上插有牙旗。从这配置一看就知道,王平是属于顶在前线拼命的那种,阵亡几率也就比普通士兵低一些。王平没有贵人赏识,自身条件也不足,但他并没有消沉。他当年选择投靠刘备,自然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为此,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知识储备不够,他就让人读书给他听,他自己总结文章的大意,与文章实际的主旨差不多。为了让人不觉得自己只是武将,他遵纪守法,与人交谈从不开玩笑,从早到晚,只要在公共场合,他都能端正坐姿。王平在默默提升着自己,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和吕蒙很像。他只缺少一个机会,很快,机会来了。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让马谡守街亭,王平归马谡管。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命令,在山上扎营,王平作为马谡的部下,屡次规劝,无奈马谡不听,终于导致大败。王平临危不乱,率领自己的1000多名部下先是擂战鼓,故布疑阵,使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发起攻击,然后看准机会,徐徐撤退,途中还收容散兵,平安返回。诸葛亮对王平刮目相看,让他担任马谡之前的职位(参军),统领五部兵,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从此,王平走入了人生顺境,这里的“五部兵”,指的就是“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精锐部队,前面说过,王平本人可能也有少数民族血统,所以做这支部队的统帅十分合适。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又一次北伐,派王平驻守南围。司马懿则派张郃进攻南围,张郃此次依然没占到便宜。王平的能力进一步得到诸葛亮的认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病逝。此时魏延与杨仪的矛盾激化,魏延率本部人马赶在杨仪的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占据南谷口(即褒谷南口。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杨仪的大军走到这里,前进不得。杨仪派王平出阵,王平没有着急打仗,而是先给魏延的士兵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大意就是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么能这样干!诸葛亮在蜀汉军中有着巨大的威望,魏延手下的士兵纷纷反正,魏延制止不住,只好带着他的儿子和少数亲信逃走,最终被马岱所斩。由于王平的贡献,他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兼任汉中太守,三年后,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吴懿是刘备的吴皇后的兄长,也就是国舅,而汉中是蜀汉的门户,重中之重,最开始是魏延镇守,接下来是吴懿,现在轮到王平了。可见蜀汉对王平的重视。王平此时才算是真正地开始了平步青云之路。王平的得意之作是在蜀汉延熙七年(公元244年)的汉中保卫战。魏国的大将军曹爽为了树立个人威信,率十余万人马攻击汉中。当时汉中仅有不到三万人驻守。面对曹军的汹汹来势,很多人主张放弃阳平关,固守汉、乐二城,等待涪城的援军。王平此时是汉中太守,镇北大将军。作为汉中的最高军事统帅,他不赞成固守待援,因为涪城距汉中有1000多里,援兵短时间赶不到。如果阳平关一失,后果不堪设想。王平的主张是阳平关要守,同时派人守住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并多张旗帜,绵延百余里,虚张声势,自己率军在后,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城(兴势东)来攻。事实证明,王平的计策是正确的。魏军在兴势受阻,由于蜀道艰难,后勤也发生了问题,将累兵疲,牛马多死。曹爽无奈撤军。不料此时蜀汉援兵已到,大将军费祎趁机截断曹军的后路,打了个大胜仗,曹爽好不容易捡了一条命。此战之后,王平被封为安汉侯。此战之后,一直到公元263年,曹魏才在司马昭的主持下派邓艾、钟会等发起了灭蜀汉之战,这期间曹魏对蜀汉基本采取了守势。这虽然有曹魏内部权力斗争的原因,这场汉中保卫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王平的光辉事迹在《三国志》中的介绍到此就为止了,不是他不想再奋斗,而是在汉中保卫战五年后他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假如他再活得长一点,就能赶上姜维的北伐了,蜀汉的国祚有可能会长一些。纵观王平的一生,他从一个不起眼的假校尉,通过一次跳槽,最后成了蜀汉的大将。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是靠个人努力。王平的奋斗经历,像极了现在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有能力,但是缺背景,缺机会。有的人像王平一样取得了成功,有的人则暂时还没有。不管怎样,他们都努力过,这里的“他们”,说不定就包含正在看文章的您。最后送您一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来自汪国真的诗《热爱生命》)。一
诸葛亮家族最早的名人应该是诸葛丰,西汉琅琊人(差不多也就是琅琊榜中的那个地方,现在的山东临沂)。
科举制度是从隋唐才兴起的选拔人才机制,在诸葛丰的年代,主要靠举孝廉。也就是说由朝廷重臣和地方权贵推荐人才,诸葛丰能够被选出来当官,说明他们家肯定也是地方权贵。当时的社会固化现象比现在严重得多,下层人基本上没有上升通道。
诸葛丰的官职先是侍御史,后来做到司隶校尉。都是担任监察大小官员的职责,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和反贪局。因为他刚正不阿,得罪了皇帝和权臣,怒怼了皇帝,请求辞职还乡。
到了诸葛亮父亲诸葛圭这一代,他们家依然是世代官员。诸葛圭曾担任泰山郡丞,他的弟弟诸葛玄曾担任豫章太守。
二
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三兄弟在三国时代也是大放异彩,为了家族利益,他们三个人分别投靠了魏蜀吴三国。这样就可以确保不管哪一方胜出,家族利益都不受侵害。
诸葛亮和荆州的大老板刘表家是亲戚,岳父又是大名人。虽然他住在卧龙岗,但也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这也为他后来能够成为刘备帐下的重臣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个年代从社会底层混上来几乎是异想天开。
诸葛亮为刘备献上了隆中对三分天下,帮助刘备拿下了益州和汉中。刘备时候,诸葛亮担任丞相。诸葛亮治蜀就成为了一代佳话,六出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担任了蜀国的重要将领。后来在邓艾从小路偷袭蜀国首都成都的时候,诸葛瞻本来应该固守城池,拖死邓艾部队。但因为他仓促出击,导致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了。
三
诸葛亮的胞哥诸葛瑾使孙权名下的一员名臣,深受孙权信任。后来还曾经担任吴国的大将军一职,前几任大将军分别是周瑜、鲁肃和吕蒙。
曾有人在孙权面前挑拨离间,孙权却说:当年赤壁大战时,我劝诸葛瑾帮我留下诸葛亮。诸葛瑾认为,兄弟二人都是忠心护主,义无二心,都不会背叛自己的主公。这句话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从小就是一个天才儿童,非常聪明。传说孙权在一只驴子的脸上写了诸葛瑾驴,诸葛恪看到后就把它改成了诸葛瑾之驴,顺便把驴也牵走了。
诸葛恪自认聪明,目中无人,甚至还看不起推荐自己的孙氏宗室人员孙峻,并且得罪的人太多。最终诸葛恪被杀,后被灭族。
四
诸葛诞并不是诸葛亮的亲兄弟,但是是他的族弟。当时的中国,最底层的社会结构就是宗族制,同一个家族聚集在一块儿,相互依赖,相互支持。
诸葛诞一生都效忠于魏国,公元256年,他率兵防守在对吴国的前线。司马昭派贾充去慰问他,希望他能够劝皇帝退位禅让给司马氏,被他严词拒绝。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后,没多久诸葛诞就率兵造反,反对司马懿篡权夺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淮南三变之一。虽然被重兵残酷镇压,但他的部下没有一个投降的,全部战死,被灭三族。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世家大族掌握了地方上的经济政治资源,也部分垄断了政府官职。不管是哪一方当皇帝,都必须依赖他们的支持,这也是诸葛亮三兄弟能够通吃魏蜀吴三国的根本原因。
“千古第一完人”王阳明:你可知道他到底有多厉害?
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
他是明朝最杰出的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圣人”。
1
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王云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书香门第。父名华,字德辉,成化辛丑(1481)进士,仕至南京吏部尚书。
王云很聪明,但有一毛病,5岁了竟然还不会说话,把家里人给愁死。
忽一日,王云正在路边玩耍,碰到一位气度不凡的和尚。摸了摸他的脑袋,叹息道:“多好的孩子,可惜被点破了。”
孩童们将此事告诉了王云的家人。王云的爷爷听到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马上就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所以,大家也叫他“王阳明”。
说来真是神奇,名字一改,王阳明不久就会开口说话了。不但会说,开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的句子。爷爷听了,极为诧异:“你是从哪儿学到这些句子的?”王守仁说:“爷爷平时读的书,我都默默记下了。”
王华遂开始教他读书认字。
王阳明之龙潭夜坐图
1481年,王华参加殿试,高中状元,留京为官,担任翰林院修撰,那年王守仁10岁!
在第二年,便让他的家人赴京同住。王阳明和祖父王伦一起去了。
当祖孙二人途径镇江金山寺时,一群文人听说状元之父到来。
就设宴款待,想见识一下王伦的才华。
王伦冥思苦想,就是琢磨不出一首好诗来。
在尴尬之际,11岁的王阳明站了起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众人震惊之余,便想:
“定是王伦早已作 好,然后故意作不上来,让孙子出来震慑我们。”
文人们见窗外月色皎洁,便让王阳明以“蔽月山房”为题再赋一首,
王阳明略微沉思后,昂首吟诵: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慑于其诗之气魄,众人齐声叹服。
到了京城,王阳明开始接受系统教育。
2
12岁那年,一次课堂上,他跑去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告诉他说:“当然是读书当官。”
王守仁一个劲儿地摇头。老师便问:“那你觉得呢?”
王守仁脱口而出:“做圣贤!”
老师转身把这段对话告诉王华,为父的一听,一个耳光扇过去:“你小子也太狂了!”这一耳光并没有打击到王守仁。
13岁起,他热衷于弓马之术,熟读兵书。
15岁那年,王华带他去关外转了一圈,边塞的风物,防御的设备,给予他深深的印象,因而引起经略四方的志愿。
回来后,就写了奏折,让王华转交皇帝,要出关,带兵讨平鞑靼!王华把奏疏一扔,转手又是一巴掌:“无知之极,狂妄之极。”
17岁,王华给他挑了一个故交之女为妻。王阳明赴南昌结婚!
没想到,娶亲当天,又出了幺蛾子。结婚那天,拜堂之际,大家却发现新郎不见了。
岳父一家赶紧派人四处搜寻,次日凌晨才在道观里找到王阳明。原来他遇到了一位得道高人,深谙养生之道,于是两人谈经论道,结果结婚的的时间都忘记了。
此事迅速传遍洪都(南昌),民众惊叹:“真乃一异人也。”
1489年,王阳明带着妻子回老家余姚。在上饶拜访大儒娄谅。娄谅是一位笃实的儒者,给他讲宋儒“格物之学”,以为圣人可学而至。回到老家,王阳明便开始研读朱熹之学。
在那个年代,朱熹是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大圣人。
朱熹说:格物致知。格,就是琢磨的意思——只有不停地格物,与事物亲密接触,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守仁下决心通过竹子探究真理,21岁那年,读完朱圣人之著作后,王阳明邀请朋友一起到家中“格竹”。
两人坐在院子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子,希望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掌握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
隔了三天三夜,朋友砰一声晕倒了。过了七天七夜,王阳明也砰一声晕倒了。
<守仁格竹>
结果是一点理也没有悟得,反而患了病。(其实还是悟出了一个道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么玩,老子的身体扛不住吖!)
苏醒之后,王阳明长叹:“圣人之说可疑也!”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3
1499年,28岁的他考中进士,当上了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从此步入仕途。
1506年,戴铣、薄彦徽等人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结果反被打入死牢。
王阳明洋洋洒洒写一篇文章,痛斥刘瑾为“权奸”。刘瑾一看,怒从心起,直接廷杖四十,贬去贵州龙场驿当一名没品级的驿丞。
尽管这样,刘瑾还是不会放过王阳明,准备半路把王阳明给干掉!
王阳明洞察到杀机后,布置了一个完美的自杀现场。
把衣物留在钱塘江边,留下遗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
其实早已爬上商船,溜之大吉!
贵州龙场驿,那可真叫一个荒凉,荆棘丛生、人烟稀少,王阳明只好栖居山洞,亲手种粮种菜。
《阳明先生年谱》中,记录当时的情形为:“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从集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
他凿了一副石椁,日夜端坐其中,自誓:“吾惟俟命而巳!”
1508年的一天深夜,他悟透了!
王阳明从山洞狂奔而出,
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就此开启“心即理”的心学命题,
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这门学问,后成为无数豪杰的指明灯,也使王阳明之名超越所有帝王,与孔孟朱并列,而永垂不朽。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
4
1510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知县。
一到庐陵,王阳明就抓获了一个大 盗。
大盗摆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要杀要剐随便,道德廉耻之话少说。”
王阳明说:“好热,把外衣脱了,我们再聊。”
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说:“实在是热,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说:“光膀子是常事,没什么大不了。”
又过了一会,王阳明说:“把内裤也脱了吧,一丝不挂更自在。”
大盗赶紧摇头:“使不得!使不得!”
王阳明说:“你死都不怕,却怕一条内裤,说明有廉耻之心啊,我是可以跟你讲道德廉耻的!”
大盗折服,乖乖认罪伏法。
“心学教化”加“善政辅佐”,六年间,凭政绩和名声一路高升,1516年,他竟然当上了三品大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
为何让他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
因为这四省交界的山区,盛产一种特产——土匪。
上任后,王阳明并没仓促出兵,而是推出了三大举措。
第一:“立刻分析以往剿匪战例,摸清山贼详情。
王阳明由此断定:官民之中,必有内贼。
第二:日夜操练“强化剿匪的武装力量。”
第三:推行“十家牌法”。“每十户人家编为一牌,互相监督,知贼情而不报,将被治罪。”土匪因此连家都不敢回。
三策一推,王阳明就准备出手了。
先派放出剿匪风声,再派人盯梢,一个个落实后,全部抓捕。抓了也不定罪,而是攻心,问一些“你家老母身体可好?孩子长到几岁?”的问题,策反他们做双面间谍。
王阳明,顶着大哲学家的光环,用起兵来,诡诈之术,简直比流氓还流氓,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他手握民兵,跟土匪硬碰硬肯定不行,神出鬼没,怎么阴怎么来,即便形成包围之势也不轻易出击,非把对方饿个半死。三番两次下来,土匪欲哭无泪。
在内贼为土匪谎报军情之下,王阳明发起了“漳南战役”“横水桶冈战役”“浰头战役”等平乱战争。
猖獗数十年的山民暴乱,竟在两年内被王阳明彻底平息。
5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确保一方长治久安,必须注重教化,以正人心。那些年里,王阳明剿匪、兴学、授课,讲学足迹遍布北京、南京、滁州、绍兴地,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正是在不断的求索中,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这是心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
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应该去付诸实践。
明白一个道理后不行动不实践,那就不算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
实践若符合这个道理,那“知”才算真知。
实践若与道理相悖,那“知”就不是真知。
“知行合一”理论,
后来影响了东亚无数豪杰。
▲ 王阳明书法
1519年,居住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
宁王其实大家很熟悉。他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个发飙的宁王,夺命书生的主子。谋反时,他找过穷困潦倒的唐伯虎,唐伯虎还以为要飞黄腾达了,去了才发现他要谋反,于是装疯卖傻躲过一劫。
剿匪之后,王阳明虽持有旗牌(兵符),但民兵已散,他手上无兵可用。
王阳明就开始推算他叛乱的三种路径:
一、出其不意直取京师,此上策。
二、攻下南京,再对决北京,此中策。
三、蹲在南昌不动,此下策。
王阳明决定发动“心战”,
逼迫朱宸濠实施下策。
随后,王阳明就干了4件事。
第一,伪造文书,四处散发,大概意思就是说,朝廷现在有十六万精兵要来打你,你给我等死吧。十几天后,等朱宸濠醒悟过来时,王阳明已经集结了七八万兵力。
第二,利用反间计。写了一封密信给宁王帐下的两个谋士,信上督促这两人赶紧劝宁王尽早动兵攻打南京。调虎离山计。宁王死守南昌!
第三,王阳明派一队人马佯攻南昌,然后遭遇朱宸濠大军,一阵猛攻后,假装败退,朱宸濠遂率大军追击。
等叛军倾巢而出后,王阳明立派另一队人马突袭南昌,不用吹灰之力,就拿下朱宸濠老巢。
第四:为收复南昌,朱宸濠决定与王阳明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王阳明下令制作了无数竹牌木牌,
上书: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
然后将这免死牌投入鄱阳湖中。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
一场酝酿已久的谋反,四十多天就被搞定。宁王还被活捉了。
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结果还没等皇帝出兵,王阳明就用地方兵剿灭了叛乱。真正是谈笑之间灰飞烟灭。
其实靠的只有八个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905年,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击败俄国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后,日本天皇为其举办庆功宴,在众人一片夸赞之声中,东乡平八郎高举起一块腰牌,
上面写着七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了王阳明。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氶字怎么给虎宝宝起名(蜀汉名将王平为何要弃魏投蜀)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氶字怎么给虎宝宝起名(蜀汉名将王平为何要弃魏投蜀)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53756.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 1、皓锦 2、慧英 3、小意 4、烜博 5、子仟 6、轶博 7、志宇 8、憬乔 9、昊宸 10、舒彤 11、松涛 12、宗睿 13、若欣 14、欣淇 15、咏锦...
2025-07-31
给女孩起一个动感的名字,或许能使她们在拥有独特个性的同时,也拥有追求自己激情和热爱的决心。一声婴儿的啼哭,代表着未来的无限可能。让“202...
2025-07-31
给男孩起名字 1、晓晗 2、梦曦 3、锦智 4、昱阳 5、青峰 6、梓柠 7、艺扬 8、逸铭 9、小鹏 10、昊彬 11、家桦 12、淑媛 13、易雪 14、梓钦 15、熙桐 16、天培...
2025-07-31
给女孩起名是一种育人方式,因为它可以塑造女孩的品格和形象,让她们成为更好的人。起名是一个考验父母智慧和耐心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父母毅力和...
2025-07-31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1)子彬 (2)浩钧 (3)志文 (4)翰瑾 (5)晟钰 (6)斯鹏 (7)佳绮 (8)子瑶 (9)树哲 (10)美珍 (11)紫冰 (12)子昊 (13)春阳 (14)承彤 (15)译琦 (16)若琳 (17)品皓...
2025-07-31
给男孩起名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是一股细水长流的爱心体现。名字是家族和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对家族和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宝宝的名字是人生...
2025-07-31
给男宝宝起小名 1、昕琦 2、钧亦 3、诺涵 4、志凡 5、一杉 6、峰铭 7、馨瑶 8、可馨 9、宇轩 10、焱方 11、奕萌 12、言若 13、骁研 14、菀珊 15、淑琴 16、春源...
2025-07-31
给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 1.熹媛 2.晓宇 3.彦屹 4.清语 5.家佳 6.艺可 7.冠聪 8.妍君 9.天涵 10.宁梓 11.姝琦 12.钰锦 13.婷麟 14.忻艺 15.毅峰 16.明舒 17.乾森 18.子骁...
2025-07-31
起名是创造的过程,父母将自己的心血灌注其中,让男孩的名字蕴含无尽的温暖。好名字的选择是父母对男孩的一种保护,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2025-07-31
二孩起名缺火怎么取名字(常用) 沐青,潇轩,赋钰,晟焜,依伶; 望博,铠闻,贝儿,奥翔,惜贝; 云菲,宇瑄,会烽,景鑫,其朴; 睿博,安楠,琦媛...
2025-07-3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