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姓翟怎么给宝宝起名(为什么汉朝的人大多都是单名)

姓翟怎么给宝宝起名(为什么汉朝的人大多都是单名)

发布于:2023-04-08 16:07:23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发现里面的人物的姓名都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是单名,就是除了姓氏以外,名只有一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追述到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

如果你熟悉中国历史,一定会发现古人的名字并不像现代人一样有单名、复名之分,基本上在固定的时期绝大部分人都是单名,到了下一时期大家又都变成了复名。单名与复名在古代各有兴衰,不同时期的人对于单名、复名的禁忌也各不相同。那这其中又有什么讲究?真的有单名为尊、复名为贱的说法吗?

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久远的时代里,中华文明对于命名并没有什么禁忌,单名与复名都很常见,而且也没有单名为贵、复名为贱的规矩。当时很多君主或首领的名字都是复名,可见那时的单名与复名是完全平等的。

天下一统以后,秦朝人对于命名之事依旧与前人无二,单名与复名没有太大差异。但不同的是,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王朝,始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天威神权,下令国民起名字必须避开皇帝的名讳,这条后世一直沿袭的规矩是未来单名与复名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到了汉朝,热心的皇帝们因为「二名难讳」的缘故,开始流行使用单名。这样国民就无需避讳两个字,只避讳一个即可。汉朝皇帝不仅带头使用单名,起名时还常选用生僻字,以减轻国民的负担。随后上行下效,国民们虽然仍是单名、复名皆有,但采用单名的人越来越多了。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为了巩固统治,他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制,对人名方面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复名。据说这是因为王莽的长孙王宗企图篡位之事败露,王莽怒废王宗名号,复其原名,以示贬辱。王莽之后,我国古人就养成了使用单名的习惯,使用复名被认为是不光彩的。

自王莽之后,整个东汉直到三国时期,古代社会中极少出现复名,只有下贱之人才会使用。这些人一旦日后发达,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单名,以彰显自己今非昔比。单名虽然容易重名,但当时中国人口并不多,古人的活动范围也有限,使用单名并没有对古人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到了东晋,复名重新流行起来。这股风尚是由上流社会发起的,他们喜爱在单名前后加一个虚字,这个字完全没有意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标识,赋予名字更多的变化。其中的典型就是王羲之,他本名为羲,后面的之就是虚字。王羲之的儿子们也都是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这股风尚令复名实现了一次大逆转。

东晋以后,我国古人名字里就出现了许多五花八门的复名,虚字类型逐渐变得丰富,带有儒家道德涵义的虚字被更多的使用起来。古人的复名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虚字十分普遍,这些字在古人的名字中,就如同建国、建军一般,属于最大众化的名字。

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随着汉字字汇量的增多,随着词汇量的日益丰富,随着中国交通的日益发达,随着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更随着汉字简化,书写、印刷日益平民化,中国人的人名用双名的现象就日益增多,自晋开始,中国人习惯于取单名的现象开始减少,双名开始增多。

姓翟怎么给宝宝起名(为什么汉朝的人大多都是单名)

魏晋南北朝感觉明明晋在前魏在后?

“魏晋南北朝”中的“魏”,指得是“曹魏”。也就是三国时期的魏国。

晋之后的魏,指得是“北魏”。北魏已经包含在南北朝的北朝里面了。

其实“魏晋南北朝”还有一个说法,叫“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两种说法都代指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之间的历史。

至于为什么曹魏能与两晋南北朝并立,是因为在相当长的历史里,曹魏政权都被后世王朝奉为“正统王朝”,而蜀汉和东吴则只被视为割据性质的政权。

东吴被视为割据政权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东吴割据江南,且不思北伐,本来就是割据性质的政权。

另一方面,东吴皇室出身草根,将其列为正统王朝的法理性不足。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东吴太草根,后世皇帝都不愿意攀这门亲戚。

相比于东吴,蜀汉的情况复杂一点。

蜀汉不被承认为正统王朝也是两个原因。

首先,刘备继承汉朝正统的法理不足。

虽然历史上的东晋、南宋也是偏安政权,但晋元帝司马睿是西晋的琅琊王兼丞相,他在长安城被攻破,晋怀帝遇难后,于江南称皇帝,具备承继西晋正统的合法性。

宋高宗赵构本来就是宋徽宗的皇子,是康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当宋徽宗、宋钦宗连同其他所有皇子亲王都被金军俘虏后,他承继北宋的正统,当然也具有合法性。

相对来说,刘备就不行了。他与东汉皇室的关系过于疏远,而且他在东汉朝廷内,也不是关键人物。

第二点原因是“成王败寇”。

蜀汉政权偏居益州之地四十三年,始终未能统一天下,实现光复汉室的理想。虽说东汉光武帝刘秀也是远支宗室出身,他的法理性也不比刘备强多少。但是刘秀最终统一了全国,这就使得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变得毫无疑义。而蜀汉未能统一,这就导致蜀汉在继承东汉法理性上变得不那么有理。

另外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亮承认了孙权帝位的合法性,搞“二帝并尊”,这也严重打击了蜀汉自称正统的合法性。因为天子只有一个,没有哪个正统王朝会承认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皇帝的存在。诸葛亮承认孙权的法理,等于自废武功。(诸葛亮也知道承认孙权正统性的后果,所以他在晚年破釜沉舟式的发动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所以从西晋到北宋,曹魏政权一直都被奉为中原正统王朝,得以与两晋南北朝并列。

不过在南宋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他继位有很强的法理性。但是,赵构恬不知耻的奉金国皇帝为正朔(南宋皇帝早期只能以江南国主自居,以臣礼侍奉金帝),自废武功的否定了自己法理性,所以南宋不甘于理亏的儒家士大夫就推翻了流传了将近一千多年的“曹魏正统论”,提出了“蜀汉正统论”。

比如当时的朱熹就说,曹魏不是正统,即便曹丕的皇位是从汉献帝那里禅让来的,也不是正统。而蜀汉虽然没有正统法理性,但蜀汉皇帝姓刘,这就够了,所以蜀汉应该才是当时的正统。(暗指金国代取北宋不具备正统性,赵构因为姓赵,所以他和南宋就具有天然正统性)

当时的南宋老百姓对朱熹这一观点是比较认同的,毕竟皇帝恬不知耻,不给力,居然奉金国为正朔,老百姓也只能自己求心理安慰了。于是在南宋时期,民间文人就创作出了各种“尊刘抑曹”的三国题材的戏剧、平话。

元末明初时期,儒家士大夫承袭了朱熹提出的蜀汉正统论观点,罗贯中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著名的《三国演义》,流传甚广,对明清两朝老百姓造成了巨大影响,于是“曹魏正统论”就被淡化,“蜀汉正统论”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共识。(清朝皇帝也支持蜀汉为正统)

由于有了民意基础,“魏晋南北朝”就有了一个新的称呼,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把“魏”换成“三国”,其用意就是削弱“曹魏正统论”,强调曹魏不是正统王朝,魏国只是与蜀汉和东吴平起平坐的割据政权。

不过由于“蜀汉正统论”有理论缺陷,比如朱熹完全否认曹魏正统性,把曹魏视为和王莽的新朝、武则天的周朝一样的僭伪政权,认为晋朝的正统是通过灭亡蜀汉得来的,而这一观点无法修改蜀汉是被曹魏灭亡,刘禅是向魏国投降的事实;还比如朱熹认为蜀汉自称汉朝延续,尊奉两汉诸帝,理应为正统,但他又无法解释匈奴汉国的刘渊也尊奉汉朝诸帝,却不被认为是正统王朝,不被认为是汉朝的延续。

所以近现代的很多学者普遍认为,谁是正统纯粹就是打嘴炮而已,没有强辩的意义。

犬戎后来去哪里了?

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因为犬戎就是匈奴。

犬戎族是匈奴吗?

匈奴人在远古时期被称为“荤粥”(音同熏玉),因为掠夺中原所以就被中原部落的头头黄帝给赶走了,赶到了荒凉的草原。

因为地处荒凉,到了商代又叫他们“鬼方”。

到了西周,西周那些搞历史的,姑且叫做史学家吧,就是他们又给重新定了一个名字“猃狁”(音同显陨)。

当年武王兵伐朝歌,猃狁趁机进入关中,占据了一部分周王朝的领地,到了周宣王时期,他们才被周朝大将尹吉甫赶走了。

从此,将他们与羌、氐一同被叫做“戎狄”。

直到战国时期,他们有了新的名字,那就是“匈奴”。

如此来说,匈奴就是犬戎,他们是一拨人,虽然血脉传了好多年,但是血统还是存在的。

因为匈奴人作恶多端,于是就被冠以“胡”为名,自此非我族类起名必胡。

先是匈奴以东的叫了“东胡”,然后就是匈奴以西的叫了“西胡”。

就连外国人也是“胡人”。

犬戎后来去哪里了?

后面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匈奴去到了哪里?

上文提到,犬戎匈奴都一样,就是不同时期名字不同。

当年的匈奴人一直在我国北部盘旋,经历了两次南北匈奴分裂。

第一次分裂(公元前53年)

北匈奴被南匈奴联合汉朝击败,还曾经获得过

一支罗马籍军队俘虏。

北匈奴人西迁逃跑。

一部分退居西部的匈奴人,因为没有记录下来自己的历史,最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没和文明大国交往,也没人帮这记录历史,然后就没了……

另一部分貌似去了中亚。

南匈奴则是与汉朝联手赶跑北匈奴,然后南匈奴重回漠北,成了老大。

第二次分裂(公元48年)

原来的南匈奴做了老大,但是必然不会安稳,果不其然,匈奴造反了。

匈奴人有了第一次南遁的好果子吃,那必然还有第二次。

果不其然,匈奴一部分人再次南遁,称臣,又成了南匈奴。

留在漠北的匈奴称作北匈奴。

北匈奴赶走了南匈奴,但是北匈奴日子也不好过,总被附近几个部族打来打去,汉朝也出兵攻打北匈奴。

公元87年北匈奴被鲜卑击败,还杀了北匈奴单于。

在这之前,无数匈奴人南下称臣,实在是熬不住了。

公元91年,北匈奴被南匈奴联合汉朝击败,向西方进发:

退出蒙古高原→抵达伊犁河流域→抵达锡尔河流域→抵达顿河以东、里海以北→抵达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匈奴帝国建立→阿提拉去世、匈奴帝国瓦解。

部分投降的北匈奴人不服单于,再次反叛,返回漠北,控制西域。

公元118年,北匈奴人被鲜卑击败,归附汉朝。

东汉末年,南匈奴再次反叛,被曹老板处理了,最后全都融入汉朝。

还有部分匈奴人混血,比如“铁弗”是匈奴鲜卑混血、“卢水胡”匈奴月氏羌人混居后代、“稽胡”(步落稽)匈奴和晋、陕北人的混血,等等……

总结

犬戎人,或者说匈奴人,他们的去向大致就那么几个。

一、融入汉族;

二、西迁中亚;

三、西迁欧陆;

四、不知去向。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姓翟怎么给宝宝起名(为什么汉朝的人大多都是单名)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姓翟怎么给宝宝起名(为什么汉朝的人大多都是单名)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52221.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女宝起名)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女宝起名)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 1、皓锦 2、慧英 3、小意 4、烜博 5、子仟 6、轶博 7、志宇 8、憬乔 9、昊宸 10、舒彤 11、松涛 12、宗睿 13、若欣 14、欣淇 15、咏锦...

    2025-07-31

  • 2025年女孩起名好听优雅(女孩起名字)

    2025年女孩起名好听优雅(女孩起名字)

    给女孩起一个动感的名字,或许能使她们在拥有独特个性的同时,也拥有追求自己激情和热爱的决心。一声婴儿的啼哭,代表着未来的无限可能。让“202...

    2025-07-31

  • 给男孩起名字(男孩取名字)

    给男孩起名字(男孩取名字)

    给男孩起名字 1、晓晗 2、梦曦 3、锦智 4、昱阳 5、青峰 6、梓柠 7、艺扬 8、逸铭 9、小鹏 10、昊彬 11、家桦 12、淑媛 13、易雪 14、梓钦 15、熙桐 16、天培...

    2025-07-31

  • 2025年女生起名乳名最优(起名字大全免费)

    2025年女生起名乳名最优(起名字大全免费)

    给女孩起名是一种育人方式,因为它可以塑造女孩的品格和形象,让她们成为更好的人。起名是一个考验父母智慧和耐心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父母毅力和...

    2025-07-31

  •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女孩取名字)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女孩取名字)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1)子彬 (2)浩钧 (3)志文 (4)翰瑾 (5)晟钰 (6)斯鹏 (7)佳绮 (8)子瑶 (9)树哲 (10)美珍 (11)紫冰 (12)子昊 (13)春阳 (14)承彤 (15)译琦 (16)若琳 (17)品皓...

    2025-07-31

  • 新生儿起名字男孩大全(男孩免费起名字)

    新生儿起名字男孩大全(男孩免费起名字)

    给男孩起名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是一股细水长流的爱心体现。名字是家族和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对家族和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宝宝的名字是人生...

    2025-07-31

  • 给男宝宝起小名(男孩子起名字)

    给男宝宝起小名(男孩子起名字)

    给男宝宝起小名 1、昕琦 2、钧亦 3、诺涵 4、志凡 5、一杉 6、峰铭 7、馨瑶 8、可馨 9、宇轩 10、焱方 11、奕萌 12、言若 13、骁研 14、菀珊 15、淑琴 16、春源...

    2025-07-31

  • 给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男孩子起名字)

    给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男孩子起名字)

    给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 1.熹媛 2.晓宇 3.彦屹 4.清语 5.家佳 6.艺可 7.冠聪 8.妍君 9.天涵 10.宁梓 11.姝琦 12.钰锦 13.婷麟 14.忻艺 15.毅峰 16.明舒 17.乾森 18.子骁...

    2025-07-31

  • 2025男宝宝怎么起名字好听有深意(起名打分)

    2025男宝宝怎么起名字好听有深意(起名打分)

    起名是创造的过程,父母将自己的心血灌注其中,让男孩的名字蕴含无尽的温暖。好名字的选择是父母对男孩的一种保护,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2025-07-31

  • 二孩起名缺火怎么取名字(起名字)

    二孩起名缺火怎么取名字(起名字)

    二孩起名缺火怎么取名字(常用) 沐青,潇轩,赋钰,晟焜,依伶; 望博,铠闻,贝儿,奥翔,惜贝; 云菲,宇瑄,会烽,景鑫,其朴; 睿博,安楠,琦媛...

    2025-07-31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