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起名网,为大家提供宝宝新颖有涵养的名字大全
专注于帮助宝宝科学取名的研究和相关知识交流与分享

王姓虎宝宝怎么起名(为何被称为天下奇男子)

来源:宝宝起名网发布:宝宝2023-04-08 02:19:25分类: 宝宝起名

本文王姓虎宝宝怎么起名(为何被称为天下奇男子),请您欣赏。宝宝起名网众多优秀文章,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文章,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进行搜索。本站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作为取名参考。

王保保就是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他是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是元朝末年最著名的将领。

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

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王保保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曾被元顺帝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

1372年,他率领元军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王保保确实非常厉害,朱元璋对王保保就非常重视,他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

很多将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那么,为什么王保保会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原因。

其一、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又集合元军主力欲收复元朝的大都,结果他却被夜袭,居然穿了一只靴子跨马逃掉了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王保保在山西,坐山观虎斗,后来,他又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

明军占领大都以后,改名北平,以孙兴祖留守,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带,作为进攻山西的跳板。

明军还先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王保保,但没有成功。

徐达派前锋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

1368年10月,王保保派军南下进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

听闻捷报,在上都的元顺帝大喜,晋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又令其收复大都。

因此,王保保集合元军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快速进发。

明将徐达等人认为,北平有孙兴祖大军据守,且有坚城,不足为虑。

王保保倾巢而出,太原必定空虚,明军主力均在太行东南部真定、彰德一带,离太原很近,于是采用“批亢捣虚”的战术,直取太原。

王保保已行至保安州,知道明军动向后,果然慌忙回救太原,明军决定夜袭王保保,再加上有其部将豁鼻马,投降为内应,奇袭行动非常顺利。

王保保当晚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他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了,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

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王保保确实胆大心细,敢于率军去收复元朝的国都,尽管最后失败了,却能够逃脱明军的夜袭,也确实可称为“天下奇男子”。

其二、王保保曾经包围兰州,围城打援,全歼明军派出的援军,徐达等猛将都不敢直接与王保保交锋,结果王保保又被夜袭,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走了

王保保曾经率兵,包围明将张温据守的兰州,明军派出的援军,居然被其全歼,援军将领于光也被其杀害。

明朝立即开始策划,针对王保保的北伐,在制定进攻方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异口同声地建议大军直扑应昌,逼王保保从兰州撤兵,可见徐达等人都不敢直接与其交锋。

但是,朱元璋力排众议,命令明军兵分两路。西路由大将军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灭王保保,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

这就是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应援”的方略。

当时王保保虽击溃明朝援军,但无法攻陷兰州,遂移驻甘肃定西,“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徐达到达安定以后,在沈儿峪安营扎寨,“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徐达命令,诸将每夜不断制造噪音,骚扰王保保的军营,使他的部队,每夜不得休息。

数日后,某夜明军却偃旗息鼓,王保保的部队,连日不得休息,于是都昏睡过去,这时徐达却率兵夜袭,大败王保保,生擒其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人。

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跑了,到黄河时,他们利用流木以渡河,接着离开宁夏,直奔和林而去。

徐达派遣都督郭英追至宁夏,居然没有追上他。

沈儿峪之战,明军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匹,以及大量驼骡驴杂畜。

其实,王保保这个人能够打胜战,曾经打败汤和等明朝名将,就连徐达都怕他三分,总是搞夜袭之类的行动,才能战胜他。

而且他打了败战之后,又能够逃走,明军根本拿他没有办法,所以说他确实是“天下奇男子”。

其三、王保保大难不死,在最危险的时刻,挫败了明军的三路大军,保住了北元的命脉

爱猷识理达腊和王保保,在和林会合,君臣为了匡复元朝的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

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续以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之计。

明朝已经将王保保视为心腹之患,他们认为:

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意思是说,王保保太狡猾,有他在,元朝终究会卷土重来,不如彻底剿灭北元,以便最终解决边患问题。

于是,洪武五年,明军为了彻底解决北元问题,派遣三路大军北伐王保保。

15万明军被分为三路,中路军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趋和林,以摧毁元朝的指挥部。

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

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军的真实情况。

面对明朝想一口吃掉北元的战略企图,王保保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区域。

徐达的先锋部队,由蓝玉率领,出雁门后,就在野马川遇到元军,他们追至乱山,取得了一些小胜。接着到了图拉河,遭遇王保保的佯攻,此后,他假装大败而逃。

就这样,他亲自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元军的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布置口袋,准备伏击明军。

最后,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因此战死数万人。

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胪朐河,接着在土剌河击溃哈剌章等,进至拉鲁浑河畔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

事实上,只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一些胜利。

这次战役,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是王保保所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

朱元璋一直想招降王保保,十余年间,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于王保保,劝其归附,这七封信都收录于《明实录》中。

据说,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玉玺,二是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无消息。可见朱元璋非常重视王保保,所以说他是天下奇男子。

综上所述,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又集合元军主力,欲收复元朝的大都,结果他却被夜袭,居然穿了一只靴子跨马逃掉了。

王保保曾经包围兰州,围城打援,全歼明军派出的援军,徐达等猛将都不敢直接与王保保交锋,结果王保保又被夜袭,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走了。

王保保大难不死,在最危险的时刻,挫败了明军的三路大军,保住了北元的命脉。

所以说,王保保确实非常厉害,因此他才会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

王姓虎宝宝怎么起名(为何被称为天下奇男子)

历史上的陈阿娇为何敌不过卫子夫?

公元前130年,陈阿娇挽着一“男子”的手,正准备进殿休息,突然,廷尉张汤带着一群人冲了进来。

一群人二话不说,将“男子”绑走,只留下目瞪口呆的陈皇后,不知道如何是好。

没过几天,汉武帝废后的诏书便到了,汉武帝要废了陈阿娇的后卫,让她迁居长门宫。

阿娇不服,悲愤道:“当年如果没有我母亲的帮扶,陛下怎么能继承皇位,如今却这样对我,是始乱终弃啊!”

宣旨的官员叹息一声,道:“你身为皇后不守礼法,私行巫蛊。陛下只是废你后位,已是皇恩浩荡了。”

长公主刘嫖得知女儿被废,跑去向汉武帝刘彻叩头请罪,汉武帝说:“你是我的姑姑,皇后失礼,不能不废但你也不必担心。我已经叫人安排了,阿娇以后的一切用度和以前一样,只是搬了个家而已。”

汉武帝说到做到,陈阿娇可以说是历史上被打入冷宫后,待遇最好的皇后了。

许多人觉得,在阿娇和卫子夫之间,汉武帝选择了卫子夫,陈阿娇被废,只能做为一个失败者,悲惨地在长门宫老去。

但是,卫子夫又何尝赢过?

青梅竹马的阿娇姐

公元前153年,长公主刘嫖找当时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商量儿女婚事。

可栗姬记恨长公主隔三差五给汉景帝送美人,搞得自己地位不稳,于是简单粗暴地拒绝了长公主的提议。

而这件事刚好被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听见了。

于是,她主动找到馆陶公主,希望能和馆陶公主结为儿女亲家。

刚好,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和刘彻在花园里玩耍,馆陶公主就将刘彻抱在身上,问他:“你想不想娶个媳妇啊?”

刘彻说:“想”

馆陶公主就指着周围的女子挨个问刘彻:“这个可以吗?那个可以吗?”

刘彻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般。

直到指着陈阿娇时,刘彻才说:“要是能娶阿娇姐,我一定做个金屋子把她藏起来!”

馆陶公主听后笑得合不拢嘴,于是和王夫人定下了这门亲事。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汉武故事》

既然,刘彻是自己未来的女婿,那么馆陶公主自然是要让女婿前途无量才行。

于是,馆陶公主发挥自己在窦太后和汉景帝身边的公信力,不断向他们输入刘彻这孩子哪哪都好,刘荣那小子哪里都不行的信息。

加上栗姬自己嫉妒成性,在汉景帝病重要求她日后照顾一众儿女时,没有表态,这让景帝很不满。

为了防止栗姬当上皇太后之后,如吕后一般迫害刘氏子孙,汉景帝干脆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史记·外戚世家》

而这边,在馆陶公主的努力下,窦太后也对刘彻这孩子越来越喜欢。

最终,在三个女人的运作下,刘彻成了太子,阿娇成为太子妃,而馆陶公主也成功地成为了太子的丈母娘。

可见,在刘彻从胶东王到太子的过程中,无处不见的便是外戚的身影。

除了母亲王志的运作,馆陶公主,窦太后,她们在整件事情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为日后,汉武帝忌惮外戚埋下的祸根。

再美的誓言,抵不过朝堂内的虎豹豺狼

陈阿娇和刘彻真的是青梅竹马地一起长大的。到了成婚的年纪,两人便举行了婚礼。

阿娇比刘彻大几岁,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两人的感情。

在两人长达十年的生活中,尽管由于阿娇的身体问题,没能有孕,刘彻还是对他恩爱有加。

只是,阿娇有一位猪队友般的母亲,没事就在刘彻和平阳公主面前提当年换太子的功劳,搞得刘彻很无语。

加上一次皇叔刘安来朝见汉武帝的时候,舅舅田蚡拉着刘安的手说:“陛下没有太子,你是高祖的亲孙子啊,你又这么仁义,假如有一天陛下出了什么意外,就只有你能继承这皇位了啊!”

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史记》

这话被汉武帝知道了,心里真的是一万个羊驼狂奔啊。

虽然大婚多年,确实也还没能生出个继承人,但是,人家也还年轻啊!

当时的汉武帝才20岁不到的年纪,放今天,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呢,舅舅您咋就知道我日后生不出儿子?

而没过多久,从平阳公主府上带回来的小丫头卫子夫怀孕了!

汉武帝那个高兴啊,恨不得拉着卫子夫去田蚡府上秀一圈。

而这一波操作直接打慌了另一个人,那就是皇后陈阿娇。

结婚多年无子,女人承受的压力本来就比男人更大,而现在卫子夫怀孕,证明不是汉武帝的问题,那么,问题不就显而易见了吗!

自己不能生孩子,这皇后的位子迟早会被挤掉,以陈阿娇的智商,只能想到四处求医问药,找生孩子的妙方。

而母亲馆陶公主却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

馆陶公主的逻辑可能和明宪宗的万阿姨(万贵妃)很相似,我不能生,那也不能让你们顺利地生。

于是,馆陶公主将卫子夫的弟弟,当时在建章宫做事的卫青绑了回来,准备杀鸡给猴看。

结果,卫青的人缘好,被好友公孙贺带了一帮人给救了回来。

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后,明显怒了。

我这边再生不出儿子来,连舅舅都要反了,你这里还在给我添乱?

于是,霸道总裁属性爆表的汉武帝直接反手将自己女人卫子夫和小舅子卫青一起保护起来,并且将卫家上上下下赏赐了个遍。

很明显,他是在和丈母娘叫板,意思是说,这些都是我的人,你一个也不要动。

有了自己母亲的这一波操作,阿娇姐姐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了很多。

加上,当下汉武帝的工作重心完全在造娃这件事上,而多年的经验证明,陈阿娇同学并不擅长这项工作,所以,汉武帝去陈阿娇那里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那么汉武帝心里有没有阿娇同学呢?应该是有的。

毕竟两人从小一起长大,而且尽管丈母娘一直索求无度,但是,汉武帝都尽量满足,也并没有动过废后的想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阿娇同学依旧是专宠!

这也就是为啥作为一个正常男人的汉武帝,在登基后多年,还没有一儿半女的原因。

因为他的眼里,除了陈阿娇,根本没有别的女人。

直到舅舅点醒他,没有儿子可能皇位就会不稳,他才将目光投向了别的女人。

而这个女人,就是运气非常好的大女主,卫子夫。

歌女翻身做主人

这边,汉武帝虽然登基多年,但是在朝政处理上,还是个未毕业的小学生。

政令基本都要在“东宫”走一圈,才能发出去。

而这个有权利拍板的人,不是自己老妈,而是自己的奶奶,窦太皇太后。

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听说舅舅要支持刘安为储后,十分着急着想要马上造娃出来。

因为,大权在握的窦氏真的有能力将自己拉下来,换一个人做皇帝。

而这时候,刚好,那个自己在平阳公主府临幸过一次,带回宫就忘记的卫子夫又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因为要裁掉一些宫女,卫子夫居然哭着跑到汉武帝面前,请求让自己离开皇宫,回去伺候母亲。

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史记·外戚世家》

都说男人最见不得的就是女人的眼泪,尤其还是自己看得顺眼的女人。

于是,汉武帝安抚卫子夫,让她留下来,并再次宠幸了她。

没过多久,卫子夫这边就传来了有孕的好消息。

活了快20岁了,第一次要当爹了,汉武帝太兴奋了!

于是直接将卫子夫封为了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

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史记·外戚世家》

然而,第一次,卫子夫也没能生出带把的,而是生了个女儿,就是后来的卫长公主,最后嫁给了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

不过不要紧,汉武帝仿佛是找到了一个潘多拉宝盒一样,第一个不行,我们就再来一个。

于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卫子夫不断地怀孕生孩子,再怀孕,再生。

直到第9个年头,终于生出了一个能继承皇位的了。

而在此前,卫子夫已经累计给汉武帝生了3个女儿。

第一个皇子的出生,让汉武帝很高兴,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处心积虑地在外面找人来窥阙皇位了。

加上这时候太皇太后已死,阿娇姐姐被废,卫青又帮汉武帝虐了把匈奴,所有的机缘巧合叠加后,汉武帝果断封了卫子夫为皇后,她的儿子刘据为太子。

然而,卫子夫虽然因为这个儿子,最终得以当上皇后,却也就此失去了作为女人,在汉武帝眼里的存在感。

因为自从生下汉武帝的长子刘据以后,卫子夫就再也没有和汉武帝有过孩子。

有人说那是因为卫子夫年老色衰,但其实,生完卫太子刘据,卫子夫也不过只有20多岁的年龄。

如果放现在,可以说是女人最美丽的时期,可卫子夫却在这时候失宠了。

原因很显然,在汉武帝和卫子夫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爱情。

汉武帝能在十年内极力宠幸卫子夫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造个皇位继承人出来。

那么为什么是卫子夫呢?

卫子夫容易怀孕,这让汉武帝觉得造娃这件事,和卫子夫搞最为简单,能够迅速见效果。当时汉武帝还没有完全控制朝政,以馆陶公主的性格,不管是卫子夫还是栗子夫,她都会想办法除掉。而汉武帝用有限的力量,集中保护了卫子夫这个生娃神器后,也没有太多精力去保护其它美人。卫子夫还有一个听话的好弟弟,在汉武帝身边做事,汉武帝在培养卫青,也在等待一个可以让自己完全掌控天下的时机。

被恋爱脑耽误的陈阿娇

这边汉武帝在和卫子夫搞生产,那边自然而然是冷落了阿娇姐姐。

阿娇姐姐和汉武帝是真的有爱情的,所以我们在看陈阿娇同学做事的时候,总有点恋爱脑短路的剧情在里面。

为了挽回爱人的心,阿娇姐姐想尽办法生孩子,又用巫术诅咒卫子夫,希望她生不出孩子。

之后,阿娇姐姐还在母亲的指导下,将宫外的巫师请到宫中来。

这就是一开始说的和陈皇后携手出入的“男子”,巫师楚服。

而这一波操作,直接导致了汉武帝对她的反感。

因为,在古时候,皇宫内巫蛊之术在任何时代都是被禁止的,皇后做这样的事,更是大忌。

而光是巫蛊还好,更要命的是,那个女巫师楚服时常穿男装,还和皇后同吃同住,这让汉武帝有一种头上冒绿光的感觉。

于是,在公元前130年,汉武帝腰斩楚服,废掉了皇后,让阿娇姐姐迁居到长门宫。

但即使这样,阿娇姐姐的结局依然比卫子夫好太多。

因为汉武帝在让阿娇姐姐搬家的时候,特地下旨,虽然迁居长门宫,但阿娇姐姐的一切用度,还是和以前一样。

上曰:“皇后所为不轨于大义。不得不废。主当信道以自慰,勿受妄言以生嫌惧。后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姐姐只是搬了个家,其他生活水平还是没变的。

在长门宫孤独地熬了将近20年后,阿娇姐姐最终也没能等来她的彻儿。

死后,汉武帝还按照皇后的礼仪给她安排陪葬,将她安葬在外公汉文帝的霸陵边上。

陈阿娇不管是从出生还是最后的结局,都比卫子夫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虽然无儿无女,但最后也是体面的去世。

而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子,但几乎全部被汉武帝亲手杀死。

即使早死的卫长公主没有被巫蛊之祸波及,但她唯一的儿子也在巫蛊之祸中殒命。

也就是说,卫子夫和陈阿娇一样,到死时,一无所有!

而更可悲的是,陈阿娇体面的陪葬在外公的霸凌,而卫子夫连葬礼都没有,只用一口小棺随便埋在了桐柏亭。

后记

总体上来看,阿娇虽然被废后,但最后却是平静地自然死去,也算是善终了。

而反观卫子夫的一生,虽然当了40多年贤良淑德的皇后,但是,在人生最后时刻,她亲眼见证汉武帝对自己儿女大开杀戒。

看着儿女一个个死去,她自己也在愤恨中自杀。

而汉武帝连葬礼也没给她办,只是让人用一口小棺材将她安葬在桐柏亭。

这个地方,连茂陵的边都看不到。

卫子夫一辈子的付出,就换来了人生最后一刻的落寞,你说,她哪里拼过了陈阿娇?

“最是无情帝王家”,汉武帝用他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在男权社会中,女人的命运只能依附于自己的男人,而作为皇帝身边的女人,更是如此。

不止是卫子夫,即使是后来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在汉武帝哪里,也没能得到什么好的结果。

钩弋夫人,被莫名其妙地处死,美其名曰要防止“母强子弱,外戚专权”,而她唯一的错,就是给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

皇宫里的每一个女人,都想得到皇帝独一无二的尊宠,然而,爱一个人是需要力气,更需要精力的。

当皇权在握时,帝王的精力都花在了朝政军事上了,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力气,来和你谈论男欢女爱?

卫子夫能够平安做了40多年皇后,没有被抛弃,正是因为在她不但不奢求汉武帝的爱,还有卫青霍去病两大护法,帮汉武帝解决匈奴的问题。

这样的皇后,不正是汉武帝理想的合作伙伴吗?

只是,当汉武帝的抓牙将刀锋指向唯一的儿子刘据时,卫子夫还是动摇了。

她拿出皇后印玺,打开宫中武器库,支持太子起兵。

最后,太子一家被逼死,卫子夫也随太子而去。

而陈阿娇没有孩子,在她的眼里心里都是刘彻。

她在刘彻身边撒娇耍横,就如同我们现在恋爱中的男女,在对方身上找存在感一般。

而她不知道,随着刘彻登上皇位,他的身份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他再也不能只做跟在阿娇姐姐身边的小男孩了。

但即使因爱犯错,汉武帝还是给了阿娇姐姐最大的宽容和体面,足见陈阿娇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还会觉得卫子夫赢了陈阿娇吗?

爱情这个东西就如沙子,抓太紧或太松都不行。

你能掌握好这个力度吗?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资治通鉴》

诬陷太子并图谋毒死其父?

大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时,明太宗(后改为明成祖)朱棣生了一场重病,他绝不会想到这场病会让他看透一个儿子的本心。正是这一场病让朱棣的三儿子赵王朱高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谋划,朱高燧准备趁老爹朱棣病重,谋划毒杀朱棣,然后再矫诏立自己为皇储,从而登上皇位。

朱棣一生共有四子,抛去第四子夭折之外,他只有三子,也就是长子即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汉王朱高煦、三子赵王朱高燧。

朱棣的这场大病让很有夺取皇位野心的小儿子朱高燧坐不住了,因为朱高燧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是太子朱高炽,名正言顺的大明合法继承人,二哥是野心勃勃,一心想扳倒朱高炽自己当继承人的汉王朱高煦,所以有朱高炽和朱高煦这两尊大神在,不采取点手段,皇位根本轮不到朱高燧这里。

因此朱高燧与自己的属官密谋趁朱棣病重勾结太监毒杀朱棣,然后再矫诏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改立朱高燧为太子,这样用传位诏书就能使得朱高燧名正言顺登上皇位。

在《明史》中记载为:(朱高燧)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

可见朱高燧野心有多大,但是很可惜朱高燧的计划没有成功被人告发了,于是朱棣震怒,想要将朱高燧杀掉,幸亏老实厚道的朱高炽站出来为弟弟求情,最终朱高燧才免于被父亲朱棣所杀。

从史书上观朱高燧的所为,为了皇位都有了弑父之心,而且他不仅想弑父,之前还多次构陷大哥朱高炽,相比之下他比同样想篡位的二哥朱高煦还狠得多,但是朱高煦最终却被烹杀而朱高燧却安然无恙,下面就说说朱高燧为何能比二哥朱高煦幸运得多可以善终。

朱棣一生不好女色,只爱嫡妻徐皇后一人,而朱棣一生的九名子女,前七名子女皆是徐皇后所生,后来徐皇后不能生育,朱棣才又和其他妃嫔生育了一子一女。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之女,自幼就十分聪慧,才华过人,素有“女诸生”之称,朱棣与徐皇后婚后十分恩爱和谐,她也为朱棣生育了三子四女。

朱高燧就是朱棣与徐皇后所生的最小儿子,他生于洪武十五年(1383年),在徐皇后所生的子女中排行老五,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由于是幺儿,因此朱高燧自幼就十分得父母疼爱。

朱高燧尤其是与母亲徐皇后关系最为亲密,别看朱高燧后来不咋样,但是他自幼就最敬怕的人就是母亲徐皇后,其实徐皇后在子女中威信力要比朱棣还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都对她敬畏有加,如果徐皇后没有早逝的话,朱高煦和朱高燧会收敛很多。

据《明史》记载:(朱高燧)终日侍(徐皇后)侧,不敢逾越,惟聆母后教训。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高燧在母亲徐皇后面前十分恭顺,颇有乖乖儿的姿态。也可以看出徐皇后确实是在儿子们面前很有威慑力,而母亲徐皇后也可能是唯一能让朱高燧变得乖巧恭顺的人,这也说明朱高燧对母亲还是极为孝顺。

朱棣为人尚武,他也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为骁勇的人,因此朱棣十分注重对儿子们的弓马骑射教育,但是偏偏长子朱高炽自幼喜好读书,体型又十分肥胖,跟武字挂不上钩,所以朱棣就把弓马骑射教育倾注到了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身上,于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都十分骁勇彪悍,与朱棣的风格很像。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就厉行削藩,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齐王朱榑、十二子湘王朱柏、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先后被朱允炆削除封爵,其中湘王朱柏更是被朱允炆逼得自焚而亡。

于是还是燕王的朱棣就在北京发起了靖难之役反抗大侄子朱允炆的削藩,在靖难之役起事后,朱棣留长子朱高炽镇守北京守护老巢,而骁勇彪悍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则被朱棣带在身边一同到前线去征战。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燧年仅16岁,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是作战却十分骁勇,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不少功劳,不过毕竟朱高燧毕竟当时年幼,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贡献肯定比不上镇守北京的大哥朱高炽还有在前线冲锋陷阵的二哥朱高煦。

在朱棣登基之后朱高燧的声望远不如大哥朱高炽和二哥朱高煦,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初朝廷中文臣以解缙等为首的人支持朱高炽成为太子,武将则是以丘福等为首的人支持朱高煦成为太子,唯独没有人支持朱高燧成为太子。

没人支持不代表朱高燧没有野心,随着朱棣登基之后,他对小儿子朱高燧越发宠爱,这也激发了朱高燧的争夺储位的野心。

一开始朱棣认为朱高炽颇为文弱,而朱高煦骁勇善战与他很像,颇属意于让朱高煦成为太子,但是最终在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出于遵循礼法以及对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的喜爱,册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并分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朱高燧的封地本来在河南彰德府(现今河南安阳),但是朱棣出于对朱高燧的喜爱和信任命他留守北京,并让北京的官员所有政务先行请示朱高燧才能做决定,这说明了朱棣对朱高燧十分认可。

因此朱高燧虽然被封为赵王,但他内心中更觉得凭借朱棣对他的喜爱和认可,他完全可以取代大哥朱高炽成为太子。

于是朱高燧逐渐和二哥朱高煦走得越来越近,与朱高炽竞争太子之位失败后,朱高煦也没有死心,他常以李世民自居,自认为自己最终肯定能把朱高炽整掉成为太子。

而朱高燧与朱高煦走得越来越近,他也是想希望借助朱高煦的力量扳倒朱高炽,毕竟朱高炽如果不下去,那么他和朱高煦谁也别想当太子,所以两人经常联合起来构陷朱高炽。

不过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俩在母亲徐皇后在世时却不敢过分构陷朱高炽,毕竟他们都敬畏母亲徐皇后,直到永乐五年(1407年)徐皇后去世,他们俩才开始明目张胆的构陷朱高炽。

在《明史》中记载为: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于是太子宫寮多得罪。

这意思就是说朱高燧与朱高煦合谋夺取太子之位,多次构陷朱高炽以及支持朱高炽的官员。

在二人联合对付朱高炽期间,一直是朱高燧当先锋,因此朱高燧的野心也很快被朱棣所看出来,永乐七年(1409年)朱高燧勾结二姐永平公主朱月贵构陷朱高炽的阴谋暴露,朱棣十分震怒,于是朱棣先是诛杀了朱高燧的心腹赵王长史顾晟,并褫夺了朱高燧的冠服,还准备将朱高燧贬为庶人。

多亏了朱高炽宅心仁厚,他拼命向父亲朱棣求情宽恕朱高燧,由此朱高燧才得以被朱棣宽恕下来,朱棣给他换了长史董子庄辅导他,朱高燧才大为收敛。

在董子庄的教导下朱高燧表现得十分不错,他的行为较之前大为收敛,不过不要以为他真的就此放下了自己的野心,只是朱高燧发现老爹朱棣太狠了,所以他才故意表现的十分听从董子庄的教导,把自己隐藏了起来。

此后十多年里只剩下老二朱高煦继续针对朱高炽,处处构陷朱高炽,而朱高燧的熄火也和朱高煦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此朱棣曾经感叹朱高燧果然是改过自新了。

永乐十八年(1420年)能监督匡正朱高燧的长史董子庄去世,朱高燧表面很悲伤,其实他内心中十分开心,因为正直的董子庄终于死了,没人再能监督他了,于是朱高燧就又开始暗中培养心腹等待机会准备夺取太子之位,只是这一次他十分小心谨慎在暗中操作。

终于在永乐二十一年朱高燧找到了机会,五月份朱棣生了一场重病,于是朱高燧就找到心腹赵王护卫指挥使孟贤商议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夺取太子之位,孟贤引荐了谋士高以正一同谋划这些事。

高以正给朱高燧出主意,建议让已经被朱高燧收买的朱棣身边宦官杨庆及其养子伺机毒杀朱棣,然后再让朱高燧的心腹钦天监王射对外称星象有变,太子不利于国家,并以此为由再让杨庆养子矫诏废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太子,再对外公布朱棣死讯,再加上孟贤统率军队在外协助,这样朱棣一死,有了矫诏旨意,朱高燧就能顺利继位了。

高以正的计划确实很完美,因此朱高燧一伙人就决定如此行事。计策定下来之后,高以正为了帮扶自己的姻亲王瑜,他把这个计划告诉给了王瑜,并告诉王瑜只要听自己的将来就有荣华富贵而来。

这个王瑜一想这件事太危险了,不如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朱棣,这样朱棣不就能给自己一身荣华富贵了,而且报告给朱棣的话还没有风险,没有风险就有富贵,那岂不是比冒险得到的富贵更划算,于是高以正前脚刚走,王瑜就立刻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朱棣。

本来病很重的朱棣听说儿子朱高燧想毒杀自己,立刻这病就被气的好了一大半,于是朱棣派人将孟贤、王射、杨庆、高以正等人都抓了起来,把他们全部抄家,果然在孟贤家中抄出伪造的传位诏书,这一下人证物证俱在。

朱棣就把朱高燧召过来质问,他厉声质问朱高燧:“这事真是你干的吗?”

朱高燧当时害怕至极,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他深知老爹朱棣的脾性,朱棣如此质问他就代表着已经对他起了杀心,确实朱棣当时已经有了杀子之心。

这时候多亏朱高炽站了出来救下了朱高燧,《明史》记载:高燧大惧,不能言。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

朱高炽这意思就是把锅都推到了孟贤、高以正等人身上,他认为都是朱高燧手下的人怂恿其弑父篡位,朱高燧肯定不知内情。

最终在朱高炽的苦苦哀求下,朱棣才熄下了怒火,只将孟贤、高以正等人诛杀,王瑜也确实得到了荣华富贵,王瑜后来被授予世袭锦衣卫千户之职,可以说子孙后代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了。而朱高燧则被严密监管起来,从此之后朱高燧就夹起尾巴做人,完全收敛起来。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伐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朱棣北伐的大学士杨荣和金幼孜等人担心军中有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心腹之人,如果公开朱棣病逝的消息会对朱高炽继位不利,于是他们秘不发丧,并派人连夜密报朱高炽请他在京城做好准备继位,这才使得最终朱高炽顺利继位。

明仁宗朱高炽为人比较宽厚,他登基之后对一直构陷与自己做对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没有追究,而是以德报怨,对他们封赏有加,并让他们安心在各自的封地享受荣华富贵。

朱高燧到了彰德府封地之后,得到了朱高炽很多赏赐,而他也终于认可了大哥朱高炽继承皇位的事情,他对朱高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他在就藩之后主动向朱高炽交出了他的常山护卫左右两卫所的兵权。

本来朱高炽凭借自己的宽仁厚义和以德报怨收服了弟弟朱高燧,不过可惜的是朱高炽命太短,在位仅十个月就去世了,朱高炽去世之后,其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朱瞻基继位后依旧延续父亲朱高炽的安抚之策,对两位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赏赐丰厚,不过这却让朱高燧野心又重新复燃起来,朱高燧觉得侄子年轻可欺,毕竟当初他老爹朱棣就是这么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到了皇位,因此朱高燧又觉得自己可以效仿老爹朱棣了。

不光朱高燧这么想的,连他的二哥朱高煦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朱高煦还果断采取了行动,朱高煦打算在自己的封地乐安州(现今山东惠民县)起兵造反,朱高煦还提前联络了朱高燧打算两人联手一起把侄子朱瞻基变成第二个朱允炆,毕竟两人当初都参加了靖难之役,在推翻皇帝这比较有经验。

但是朱高燧却十分狡猾,他对朱高煦的联络采取了置之不理的策略,他的藩王护卫常山卫只剩下常山中卫和仪卫司两个卫所,其中仪卫司只是礼宾队没有战斗力,也就是说实际上他只有一个卫所的兵权,所以他很明白自己如果真响应朱高煦的话,即便事成之后也是扶朱高煦登上皇位,因此他既没有响应朱高煦也没有举报,他想坐山观虎斗,坐看朱高煦与朱瞻基开战,然后自己再从中坐收渔人之利。

后来朱高煦果然在乐安州起兵反叛,效仿老爹朱棣也打出了靖难的旗号,不过朱瞻基可不是朱允炆,他直接亲率大军御驾亲征,仅两个月就平定了朱高煦叛乱,将朱高煦及其全家全部抓回北京。

在回师途中朱高煦很快就向朱瞻基供出了自己曾经联络过朱高燧,想把朱高燧也拖下水,因此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陈山建议朱瞻基正好趁平定朱高煦叛乱的气势直接攻打彰德府,顺手把朱高燧也平了,否则万一朱高燧日后反叛反而成为祸患。

对于是否顺手把朱高燧也一起抓起来平了,这让一向果断的朱瞻基犹豫不决,这时候大学士杨士奇表示反对,《明史》记载:(杨士奇说)太宗皇帝三子,今上惟两叔父。有罪者不可赦,其无罪者宜厚待之,疑则防之,使无虞而已。何遽加兵,伤皇祖在天意乎?

杨士奇这意思就是说朱棣一生总共就三个儿子,朱瞻基现在只有两位叔叔,朱高煦反叛罪无可赦,但是朱高燧并没有公开反叛,不应该加罪于他,理应厚待他,注意提防他就行,如果真把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抓起来,那朱瞻基是不是太对不起爷爷朱棣了。

其实杨士奇也是为了朱瞻基好,毕竟朱瞻基只有两个叔叔,如果都被抓起来,那么朱瞻基将来在史书上就要留下恶名了。

朱瞻基也理解杨士奇的意思,因此他采纳了杨士奇的意见,决定不追究朱高燧,但是也不能就此罢休。当朱瞻基回到京城后,很多朝臣都弹劾朱高燧知情不报,建议削除朱高燧的所有藩王护卫兵权并将其圈禁起来,于是朱瞻基就派人把这些弹劾朱高燧的奏折送到彰德府让他看,并给朱高燧写了一道嘉奖他没有附和响应朱高煦叛乱的圣旨。

早在朱高煦被抓之后,朱高燧在封地彰德府就已经害怕了,而朱瞻基玩的这一手恩威并施彻底击垮了朱高燧,当朱高燧看到这些弹劾他的奏折就已经吓得瘫软说不出话来,再看到朱瞻基下得这道嘉奖圣旨,朱高燧可谓是喜极而泣,《明史》记载:赵王得书大喜。泣曰:“吾生矣!”

至此朱高燧彻底绝了觊觎皇位的野心,他也终于明白自己这么多年想图谋皇位,最终还能被大侄子朱瞻基赦免,能活下来有多么难得。

同时朱高燧也明白侄子朱瞻基始终还是对自己信不过,因此他为了向朱瞻基表明自己的心意,主动向朝廷交出了常山中卫和仪卫司的兵权,朱瞻基为了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他只收回了常山中卫的兵权,特许朱高燧保留仪卫司。

从此之后朱高燧在家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务和军事,只在家专心致志当一个富贵快活的闲王,因此朱高燧得以善终,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朱高燧病逝,享年50岁。听闻朱高燧病逝的消息,朱瞻基还特意表现出十分的悲痛,为此罢朝三日,后来让朱高燧的儿子朱瞻塙承袭了赵王爵位。

此后赵王爵位一直由朱高燧的后人世代承袭,而朱高燧的后人也一直安分守己,不仅不给朝廷添乱,还经常赈济穷苦百姓和受灾民众,在彰德府一带颇有贤名,直到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南明的末代赵王朱由棪在逃避清军的途中去世,赵王一脉才彻底断绝,可以说朱高燧的赵王世系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写在最后

所以朱高燧企图弑父篡位还能得到善终,主要在于朱瞻基顾及自己的名声,没有对叔叔赶尽杀绝,再加上朱高燧能诚恳认错、改过自新,因此同样都想篡位,朱高煦最终却不肯改过自新,一再挑衅朱瞻基而被烹杀,朱高燧却能得到善终。

这也说明了朱高燧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能及时认清形势,并且能诚恳地表现出了自己的诚意,所以他才能被朱瞻基宽恕,子孙后代都能一直富贵绵长。

以上便是宝宝起名网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王姓虎宝宝怎么起名(为何被称为天下奇男子)http://www.namebox.cn的相关信息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起名相关知识,敬请关注宝宝起名!

猜你喜欢

朱和杨的宝宝怎么起名(怎么才能把朱和杨连起来四个字成小孩的名字呢)

宝宝起名谢家诚怎么样(给男宝宝起名带格字的)

男周女汤宝宝怎么起名(汤姓取名女)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