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刘黄怎么给宝宝起名(汉武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什么关系)

刘黄怎么给宝宝起名(汉武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什么关系)

发布于:2023-04-08 00:25:49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刘秀和汉武帝刘彻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不过两人在谥号上,有点承接关系。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在名义上承接西汉,继承刘邦血脉的皇朝正朔,可实际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主张,却已经是和西汉相去甚远,加上东汉的都城建在“洛阳”,与长安相比,东汉的政治、军事位置位于中原之东,因此称东汉。

在汉光武帝驾崩后,汉明帝及东汉朝廷给刘秀讨论着上谥号,因为刘秀是继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之后第三位“武功”伟大的皇帝,而且刘秀还是从底层升上来的,经历了大小战争的亲征皇帝,比之刘邦都毫不逊色,于是朝廷倾向于给刘秀“武”的谥号。

从“格局”的角度来看,刘秀乃是不严格意义上的“开国皇帝”,因为西汉早已经被王莽“终结”了,虽然后世历史不怎么提起“新朝”,只论西汉、东汉,但是新朝确实是存在过,刘秀等人也是崛起于“新朝末年”而不是西汉末年。

但刘秀也还是刘汉皇族的一员,脱离出身说功绩并不合适,所以类似于他的祖先刘邦“太祖高皇帝”这样的谥号,他肯定是获得不了了,权衡之下,给他安排一个“武”的谥号,那是最贴切的。

因此给刘秀的谥号用上“武”字,是妥当的。

可接近又有一个问题来了,刘秀除了有一个已经被追为“太祖高皇帝”的祖先,他还有一个被追为“武”(汉武帝的谥号单一个字)的祖辈汉武帝刘彻,所以谥号“武”已经被用了,如果拥有这个“武”谥号的皇帝功绩并不突出,东汉朝廷还敢给他改一下,但问题是拥有这个谥号的,乃是伟大的汉武帝刘彻,那么刘秀就不能再是汉武帝。

这种事情让汉明帝很郁闷,他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以前留下的“谥号”就是这么几个,如果再没有合适的,那么就只能自己造一个了。

虽然这是难题,但总有人能够解决,于是朝臣们发挥才智,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双谥号”,于是这便重现了“双谥”,也叫做叠谥,在先秦时期,这种双谥号的情况常见,比如“秦昭襄王”、“秦庄襄王”,这些便是双谥号。

之所以之前想不到这样,那是因为双谥号乃是周代常用的,西汉时期并没有这样沿用,这就导致众人对此十分犹豫,可文字上的事情,本质就在于人自己能够自洽,当没有办法的时候,双谥就是最好的办法。

就这样,刘秀的谥号就诞生了,他被定谥为:汉光武帝。

相比西汉皇帝的单字谥号,刘秀的谥号确实是有点长了,但从字面的意思上来讲,还是可以让百姓有很直接了当地认知,比如他们可以理解为刘秀有“光复大汉”的功劳,,也是这个谥号,从思想上,更加确定刘秀和刘汉的继承关系。

“光”与“武”,光也是“谥法”里面有所记载的,正所谓:

“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所谓“能绍前业,这个“绍”字,就是继承的意思。

在《尚书》中,就曾有过:“绍复先王之大业”的说法,所以这个绍,其中所表达的“继承”的规格很高。

那么什么是“规格”呢?

这是文字特有的一种阶级性。

继承的事情,上至王公大臣,下至百姓之家,都是常有发生的,但是因为他们的地位不同,叫法也不一样,比如普通人家的继承叫做“遗”,而贵族和王公大臣的继承叫做“袭”,那最高统治者的评价自然是高很多的,所以统治者真正能把往昔辉煌再次重现的,就叫做“绍”。

而刘秀“绍”的是什么业呢?

绍的正是汉朝的武功大业,这个“武”,也可以理解为汉武帝时代的伟大,东汉朝廷认为,刘秀做到了当年汉武帝做到的事情,没有给汉武帝丢脸,因此,汉光武帝和汉武帝,在意义上是存在着联系的。

不过该说的是,这两位皇帝,在实际血缘上,没有关联。

即便是问汉光武帝本人,汉光武帝都会说他是汉武帝的后代,但是他所说的后代的含义,跟咱们现如今讲的血缘关系是不一样,他们所认为的后代,就是一个家族内部的前后辈关系,特别是东汉这个“汉”,在当时,与以前那个西汉是同一个汉。

可刘秀属于刘邦的血脉后代,却不属于汉武帝刘彻。

刘彻乃是刘邦的曾孙,是刘邦的三世孙,而刘彻,是刘邦儿子刘恒这一脉的,原来叫做“代王脉”,后来刘恒当了皇帝,并且传承下去了,才成为了主脉,原本的主脉刘盈一脉,则是被陈平和周勃等人斩尽杀绝了。

刘秀祖上的血脉本来也属于“主脉”,不过到了汉武帝之后,就渐渐远离了主脉,那就是因为,刘秀的祖先是汉景帝的第六子刘发,被封国长沙,号长沙王,刘发的弟弟刘彻当了皇帝,加上“推恩令”,刘发这一脉注定会成为支脉,但要比高祖之子的后代们好得多。

按照祖宗说法,刘发是刘秀的“五世祖”,刘秀就叫做刘发的“五世孙”,刘秀可以把汉武帝叫做“五世叔祖”,但同样因为已经是“五代”之后的叔祖,血缘关系几乎等于没有了,因此刘秀和刘彻只能是传承上的关系。

而汉朝人也许想不到,汉朝的格局变化竟然如此激烈,刘发这一脉的后人都能当上皇帝了,按照汉武帝留下的政治遗产,不说让后代的子孙皇帝传承万世,再传个十代,估计问题也是不大的。

可西汉后期的“外戚干政”的习惯实在是太严重了,刘彻本人一直“提防”的外戚干政问题还是没防住,想当年刘彻为了避免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在刘弗陵登基后干政,都赐死了钩弋夫人,由此可见汉武帝的决心。

谁知道汉成帝直接将汉武帝苦心设计的局面给毁掉了,在他登基之后,他立即扶持母亲王政君的家族,后来导致出现了王莽这一个变数,在汉朝还算鼎盛的时候,篡夺了大汉的江山,还因为王莽一系列思想超前,实践和执行力却拉垮的计划把西汉给整废了,最后因为内外混乱,刘家的江山暂时被分裂。

这种乱世,对刘汉宗室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不过这种“灾难”,也是仅限于处在“上层”的刘汉宗室,跟刘秀这种处在“底层”的宗室无关,正相反,这种乱世对刘秀这种人是有益的。

所以刘发的子孙们,就崛起于新朝乱世。

刘秀说是刘发的血脉,但其实也不是嫡脉的。

因为推恩令的缘故,刘发的儿子们除了要另外分封“爵位”,还要在刘发死后,由汉朝廷来对他的封国进行“划分”,给予这些侯爷们相应的“封地”,刘秀的祖宗刘买,被封为了“舂陵侯” ,封地在如今的湖南宁远。

而“舂陵”这个地方,在新朝末年出了两位皇帝。

一位是同为刘发的五世孙的更始帝刘玄,另一位就是刘秀。

单从刘买这一支的血脉上来讲,刘玄的地位比刘秀更高,因为刘玄的曾祖父乃是刘买的长子,所以继承了舂陵侯的爵位,而刘秀的曾祖父刘外却不是刘发的长子,已经没有再次分封了,只是靠着宗室的身份做了一地的太守。

不得不说舂陵这个地方是神奇的,为什么会在新朝乱世中崛起,没有人说得清楚。

暂且不说刘秀,就光说更始帝刘玄,他就曾经因为杀人而不得不离开舂陵,后来带领着起义分子在平林正式起兵,所以他的崛起是带有一些“草莽风气”的。

刘秀的崛起轨迹和刘玄也是相似的,他们麾下的军士有着五湖四海的人,其实也有很多从舂陵带过来的人。

因为经过刘买几代子孙在封地的繁衍,舂陵乡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很多刘家人了,说得高大上点,这都是皇室血脉,事实上同样也说明了,刘汉宗室的这份血脉在舂陵,并不值钱。

所以刘玄和刘秀麾下的队伍是强大的,他们极具凝聚力,而这股凝聚力和来自于骨子里的自信,在王莽对一切逐渐失去控制的时期,刘玄、刘秀纷纷起兵,响应推翻新朝的农民运动,一时之间,天下大乱。

也许是天命眷顾,刘玄和刘秀这两支部队合二为一后,屡屡取得胜利,刘秀也层层晋升。

打到了河南的“淯水”后,这支起义队伍就开始要建立政权了,按照能力和功绩来说,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更加突出,但众人还是选择了性格偏向懦弱的刘玄。

之所以选择刘玄,不因为别的,就是他们仍旧以“身份”来定义地位,而在这几个“第一代舂陵侯”的后代里面,选择一个地位最高的,那绝对就是刘玄了,毕竟当时只要是有刘汉皇室参加的起义队伍,打出的旗号都是光复汉室,显然选刘玄更符合标准。

刘秀兄弟其实是有点意见的,但是形势比人强,所以他们兄弟两无法直接提出来,而刘玄也看出了他们兄弟两的不满,为了安抚刘秀兄弟,刘縯也被赐予了重任,任大司徒,也算是给足了面子,既然可以和谐相处下去,那就暂时继续合作了。

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刘玄这个政权被称为“更始政权”,其本人被称为更始帝。

因为手底下的能人很多,有一部分宗室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政治理念和治军理念上,都有很清晰的思路,这也让更始政权越来越顺利,刘縯立下的功劳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刘縯的能力正式掩盖过了身份的差异,所以他更得人心,这也导致刘玄开始感到害怕了,因为刘縯也是刘买的子孙后代,要说资格,不比他差多少,如果能力比他高出太多,那么刘玄就危险了。

与此同时,刘玄手下也有很多人有杀掉刘縯的呼声,趁着一次刘縯手下勇将刘稷对更始帝有不满言行的时候,刘玄发动了兵变,杀掉了刘稷和刘縯,等于是一下子把“舂陵刘家集团”给一锅端了,这件事造成了刘秀的分裂。

大哥被杀,更始帝也没有放弃对刘秀的虎视眈眈,因为刘玄占据着大义,刘秀没有办法和刘玄正面抗衡,刘秀只能率领部下远走,也是这种困难的环境下远走,让刘秀找到了河北集团的支持,刘秀一下子有了雄厚的根基。

河北集团给了刘秀很大的助力,先是大量的财富支持,而后是充足的人才支持,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王梁、盖延、耿纯、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十二人都是来自于河北集团,这些人,都是刘秀站稳脚跟的资本。

后来刘秀一步步反推,与赤眉军两路夹击除掉了更始帝,经过河北集团的“拥护”后的刘秀,开始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刘秀带领着手下的将领平定国内的其他割据政权,最终一步步统一天下,重新建立“汉朝”。

刘秀除了消灭了其他政权,成为了中原最强大的政权,随后还稳定了外部局势,震慑了匈奴,开辟了一个不逊色于西汉内外环境的世道,功绩也可谓是非常之大了。

所以在东汉建立的时候,跟刘秀有着同样功绩的祖辈皇帝,也只有汉高祖刘邦,就算是汉武帝,也仅是击败匈奴,却没有横扫国内对手的功绩,从这个角度来看,刘秀的存在确实是强大的,东汉朝廷说他光复了汉朝的荣光,重现了汉武帝时期一般的功绩,这是合理的。

但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国内的“门阀”的态度上,刘秀却是比不上汉武帝,汉武帝的心中乃是皇权至上,根本不会被门阀所裹挟,但刘秀却是被门阀所裹挟了,这也导致东汉和西汉的开局是不同的,刘秀借力河北豪强集团,也奠定了东汉皇权始终势弱的无奈局面。

结语:

刘秀这个皇帝在后世人的评价中是呈现“两极化”的,有人说刘秀乃是千古一帝,功绩不输于刘邦,但也有人说刘秀乃是“千古罪人”,不仅没有对匈奴赶尽杀绝,还对匈奴表现出“包容”的态度,这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匈奴大面积迁入中原,为后来的“五胡乱华”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和刘秀同样的是,汉武帝被后世人的评价也是两极化的,有人说汉武帝北伐匈奴,打得匈奴抛弃漠南,此乃千古功绩,但也有人说汉武帝制造血案,巫蛊之祸连自己的太子皇后都逼死,加之长年穷兵黩武,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乃是一个“暴君”。

其实这两位皇帝的评价两极化,正体现了“人红是非多”的道理,没有一个伟大的人是没有缺陷的,所以他们也是因为功绩太大,不得不说一句“同病相怜”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光武帝刘秀到底是哪里人?

刘秀是民间的传奇人物,有口口相传的传说“王莽赶刘秀”。让很多人都以为,刘秀是天命之主,王莽很早之前就知道刘秀命好,将来会取代他。因此不停的派人追杀刘秀。事实上真实的历史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至少在王莽还活着的时候,刘秀从来都不是最大的威胁。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说的不全对,真正被人打扮的小姑娘不是历史,而是民间传说。历史在纪录史实上,相对还是很真实的。

刘秀出生地并不是湖北襄阳,而是公元前5年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北)。但确是在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长大。

和很多大人物一样,刘秀的出生非常不平凡。这种不平凡就是儒家的天人感应。传说刘秀出生的当晚没有灯光,而一道红光却照的屋子透亮。当时刘秀的父亲刘钦还是县令,就让人去算卦,算卦的人只说了一句“贵不可言”,便因不方便泄漏“天机”,不再说话。

刘钦在门前种的小米,有三颗长了九个穗,并且长得特别高。刘钦感觉这个孩子不凡,因此给这个孩子起名“刘秀”。这些都是史书的记载。我们今天很显然知道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刘秀不会自带发电机,屋里不会有红光,除非着火。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秀,刚开始并不是出门自带光环,反而是一个木讷,胆小,不怎么爱交际的男孩。

我们结合真实的历史纪录,看看刘秀真面目!

1)刘秀,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事情,也会变的伟大。 少年的刘秀肯定不会引人注目,相反,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大哥刘縯。据史书记载,刘縯是一个刘邦式的人物。少有大志,喜欢结交四方豪杰,并且和刘邦一样特别不喜欢干农活。

我们看刘縯是不是有浓重的模仿痕迹。也就是他熟读刘邦的传记,刘邦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以为这样就可以学刘邦,然后成为刘邦那样的人物。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靠模仿能够成功的。

我们再看刘秀,跟刘邦恰好相反。刘邦不喜欢干农活,刘秀喜欢干农活。刘邦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刘秀根本就没有几个朋友。刘縯经常嘲笑刘秀像刘邦的二哥刘喜。刘喜非常勤劳。经常被刘邦的老爹正面表扬。后来刘邦封刘喜为代王,也就是汉文帝当初镇守的地方。刘喜因为害怕匈奴人,他竟然丢弃了代地,跑洛阳去了,把刘邦气的够呛。

所以从这里看出,刘秀的那些所谓的“红光满屋”都是假的。如果那么牛的话,刘秀的哥哥刘縯肯定会知道刘秀的不平凡,也不会把刘秀比作刘喜。说明刘秀没有什么大志,就想普普通通做一个老农民,勤勤恳恳种自己的地。

但命运通常不会按正常的剧本演,有的时候,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事情之后,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公元9年1月10号,西汉的道德模范王莽,终于撕下他伪善的面具,篡汉做了皇帝。王莽属于志大才疏型的人物。他靠儒家的包装完成贤者的人设,当然做了皇帝后拼命的实行儒家的“仁政”。想推广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王莽没有搞明白的是:“儒家如果真的那么好,为什么那么多国君都不用!”

因此王莽的复古改革很快给天下带来灾难。再加上他朝令夕改,让老百姓无所适从。老天爷也不给力,还灾害连年。王莽的政治水平低下,因此天下竟然大乱了。

要不是天下大乱,刘縯就不会有机会造反。如果不是造反,也不会很快被自己人杀掉。而对刘秀来说,要不是刘縯的造反,他也不会发生生活的巨变。

也许这就是命!

2)刘縯的死亡证明一点,做人不可高调。 如果说让当时的人判断,无疑刘縯是做皇帝的绝佳人选,他跟汉高祖刘邦太像了。不管是刻意模仿也好,还是天生的也行。他的一举一动就有高祖风范。

公元22年,刘縯带着他那帮铁哥们,起兵反抗王莽。刘秀紧跟着也和朋友李通起兵了。刘秀不起兵不行,作为造反者的弟弟,被官军抓住肯定是死罪。因此刘秀就带一波人去投奔他哥哥。

这时候就可以看出刘秀开始起兵时的胆量,刘秀和李通等人起兵来到了柴界,刚好碰到王莽的军队,两个人吓坏了,惊慌失措的逃回济阳县原来的出生的处所。这就是曾经的光武帝,又被哥哥嘲笑了一番。

刘秀和他哥哥,再加上南阳的刘氏宗族一起,在南阳郡一起起兵后合在一起,被称为舂陵军。但无奈人数太少,装备也差。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刘秀甚至都没有马,而是骑了一头牛。当然不是传说中的神牛,而是黄牛。可见当时的物资紧缺。

为了生存下去,刘縯就联合了当时南方的绿林军。大家协同作战。果然起义军合兵一处力量大,绿林军先后于沘水、育阳等地与王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王莽军队,并击杀了王莽大将甄阜、梁丘疵等人。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公元23年,绿林军推出汉室的刘玄为更始皇帝,力图恢复汉室。

但这次推出的皇帝让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非常不满,本来是自己相当皇帝,结果人家立了一个新的。但当时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更何况强敌在前,也只得暂时忍气吞声。不过刘縯还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也沾光封为太常偏将军。

但刘秀很快会证明他这个偏将军,职位有点低了。

刘玄一称帝,并且恢复汉朝。立刻引起王莽的注意。所以没有能力之前,还是缓称王的好。王莽注意到绿林军是一群有理想的土匪后,立刻决定调集大军剿灭他。

王莽绝对是一个奇葩。治国完全是纸上谈兵,不根据事实变通。而打仗更是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用上。他征调了四十二万大军,并且还弄一些老虎豹子等猛兽协助作战。

就这样四十二万大军就开奔宛城,当时刘縯在率军攻宛城。但领军的人物是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王邑也是奇葩,军队路过昆阳的时候,他看着昆阳不顺眼,就停下来打昆阳。比较意外的是,刘秀率领着九千人在昆阳。

王邑的部下劝王邑:“昆阳不是战略要地,留一部分人打就可以了,要去宛城消灭绿林军主力。王邑大笑:“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王邑真是比较狂。

昆阳的守军也有点恐惧,就想投降,刘秀就忽悠他们:“如果现在投降,或者逃跑都是死路。只有坚守才是活路!”于是刘秀带13人突围找援军。留下昆阳坚守。

不过王邑的大军攻势实在是猛,昆阳有点顶不住,又想投降。但王邑不同意投降。昆阳人没办法只有坚守。直到刘秀从别的地方弄来二万援军。

没想到的是,刘秀就靠着二万援军,和昆阳城里的人里应外合,竟然杀败了王邑的四十万大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于此同时,刘縯等人也攻破宛城。王莽一败涂地。紧接着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在乱军之中死了。

好了,现在更始政权赢了,拿下长安了。但让刘玄一直不安的就是刘縯。就因为刘縯太像刘邦了,别人能看出来,刘玄也一定能看出来。更何况是刘縯故意这样。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隐患,更始帝刘玄就杀了刘縯。

因此大家都看好的刘縯就这样一命呜呼了。有实力的人一定要学会装孙子,否则会受到很多刁难,甚至死亡。

3)忍辱负重的刘秀,把头低到尘埃里。 刘秀得知哥哥被杀后,没有表示出任何不满。反而专门去向更始帝刘玄谢罪。期间跟哥哥的军队士兵没有任何接触。这样一来,本来对刘秀有戒心的更始帝刘玄反而不好意思,就封刘秀为武信侯。受封后的刘秀回到宛城,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

但刘秀明白,更始帝因为杀了自己的哥哥,因此对自己肯定会有戒心。因此刘秀一直在花钱结交更始帝身边的大臣,好给自己谋个活路的机会。

当时更始帝虽然在关中长安称帝,但大部分诸侯还在观望,尤其是河北的赤眉军。因此就需要一个得力的干将去收服河北。当时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

但是大司马朱鲔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原因很简单,刘秀的哥哥就是他主张杀的。并且他对更始帝说,刘秀就是因为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才不能让他去。如果刘秀一旦壮大,肯定会给他哥哥报仇。这让刘玄有点为难。

但关键时刻还是刘秀的贿赂起了重要作用。刘玄的左丞相曹竟,因为收了刘秀的厚礼,就力主让刘秀去河北。有了曹竟的推荐,刘玄放行!

公元23年,刘秀终于以大司马的名义出镇河北。虽然当时比较艰苦,整个河北仅仅只有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但此时对刘秀来说,哪怕没有人支持也要打出来一片天,更何况邓禹舍命跟来,还有一身豪气的耿弇,足以建成自己的班底。

公元24年,刘秀在当年项羽翻身之战的巨鹿边的南栾,以少胜多,打败了占据河北的主要力量,王郎军的主力,使得王郎势力受到震慑而土崩瓦解。这一战是刘秀的关键之战。奠定了刘秀收复河北的基础。

并且这一年,刘秀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迎娶阴丽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秀把阴丽华的地位降下来,迎娶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这是刘秀不得已的选择。阴丽华虽然是他的挚爱,但郭圣通的家族才是豪门望族,为了取得豪门的支持,刘秀只有向现实低头。只是可惜了郭圣通,明知道这是一桩交易,还是要往里面跳。后来刘秀不但废了郭皇后的皇后位置,还废了郭皇后的儿子的太子之位。这一切又都落在阴丽华的头上。这就是刘秀为打江山所付出的牺牲。只要能壮大自己,什么办法都没有问题,先活下去再说。

有了底气的刘秀终于可以站直了腰杆,面对更始帝的刁难他也给了有力的回应。杀了更始帝任命的大臣,开始和更始帝公开决裂。并在公元25年,定都洛阳,自立为皇帝。

而在刘秀蒸蒸日上的时候,更始帝却江河日下。公元25年,北方赤眉军拥立傀儡小皇帝刘盆子成立了建世政权,带兵三十万进逼关中,要和更始帝争夺皇权。更始的绿林军就和刘盆子的赤眉大军在长安大战。可惜的是,没有了刘秀兄弟的绿林军没有什么战力,人心涣散,每次都大败而归,死伤甚重。所以没过不久,走头无路的更始帝刘玄被迫向赤眉请降,被赤眉军封为长沙王,没有多久就被杀了。结束了他窝囊的一生。

赤眉军和绿林军的这次火并,也给了刘秀统一天下的良好机会。在赤眉军和绿林军交战后,刘秀立刻派大军跟赤眉军会战,几经周折,终于灭掉了横行几年的赤眉大军。收复了关中。此后刘秀一直派兵征伐割据政权,直到公元36年,才击败了所有的诸侯,重新统一了天下。

综上所述:刘秀不是襄阳人,大概是今天的湖北枣阳人。但出生地在今天的河南兰考。根据历史后来的记载,刘秀根本不是出生的时候异象漫天,如果那样,他也会像他哥哥一样被更始帝盯上,然后杀害。 就因为刘秀刚开始太不起眼,太普通,因此更始帝才对他不怎么防备。只顾重点照顾他的出风头的哥哥。刘秀也是在哥哥被冤杀后,忍辱负重,采用一切办法发展壮大,最后终于统一天下,成为一代贤主,收到后人敬仰!

最受宠的公主是谁?

受宠的公主有很多,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馆陶长公主刘嫖(汉文帝之女)、高阳公主(唐太宗之女)、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等等,这些公主个个都是老爹的掌上明珠,个个都被“宠出个花来”。

(刘嫖,读音piāo,指勇健轻捷,再比如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也是这个用法)

△安乐公主

然而,今天清山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唐朝的安乐公主,因为这姊妹可真是被老爹宠坏了,以致于最后竟把老爹给做掉了,实在令人咋舌。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不安生”的安乐公主。

一、李裹儿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皇后嫡出,也是武则天的孙女,按说像她这种皇家贵胄本应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生下来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时唐高宗李治已经去世,唐中宗李显继位,不过真正掌权的却是他的母亲武则天。

结果,初出茅庐的李显不但“分不清大小王”,而且还成天嚷嚷着要把朝政大权交给他的岳父韦玄贞。

△唐中宗李显

武则天本来就气恼这个第三子没有“眼力见儿”,想要拿捏他一下,结果糊涂的李治还亲自给母亲送上了借口——偏倚外戚、扰乱朝纲,惹得朝臣也是一片反对。

这下更省事了,恼怒的武则天“一棒抡过去”,李显就直接被废了。

当时他才刚继位55天,这还真是当傀儡都当不好,用民间俗语形容就是“荒料一个”。

李显不但被废,同时还被流放到南方的苦瘴之地,身边仅有韦氏陪伴。

而不巧的是,韦氏在南下的途中生下一个女婴,因为条件简陋,李显只得脱下衣服当做襁褓来包裹女婴,因此取名李裹儿。

二、安乐郡主

李显这一流放就是足足14年之久,其间尝遍了世态炎凉,受尽了人间苦楚。好在身边有妻女陪伴,才算熬过那段艰辛岁月。

△流放中的李显夫妇

正因如此,李显格外珍惜他的妻子韦氏和女儿李裹儿。这也造成了李裹儿自幼就是被溺爱长大的,但有所求,李显是无不应允。

698年三月,狄仁杰说动武则天立李氏子孙为嗣,于是李显得以被低调召回,总算结束了胆战心惊、不堪回首的流放生活。

这一年,14岁的李裹儿已出落成窈窕艳丽的美少女,但同时她也因父母的过度溺爱,而养成了娇蛮霸道、任性无忌的性格。

同年九月,李显被立为皇太子,李裹儿也水涨船高地晋封安乐郡主。

之后的数年里,为了和武氏搞好关系,李显将女儿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崇训。

其实这婚也是不结不行,因为两人婚前早已发生关系。李裹儿婚后6个月就产下一名男婴,唐朝皇族一向奔放,大家当时都是心照不宣。

三、安乐公主

705年,武则天年老病重,宰相张柬之、禁军将领李多祚等人发动“神龙革命”,铲除奸佞,逼迫武则天还政李唐。唐中宗李显由此得以复辟,再次即位。

如此一来,安乐郡主自然要晋升为安乐公主。原本地位低的时候就蛮横跋扈,现在成了公主,又有李显这个“老好爹”宠着,安乐公主越发的横行无忌。

她野心极大,不但想要效仿武则天干预朝政,而且还破天荒地提出要当皇太女,纵观历史,也没听说过第二个敢向皇帝提这种要求的公主。也就是李显这个昏君,竟然无限度地纵容女儿。

甚至安乐公主曾擅自起草诏书,然后挡住内容让李显用印,李显居然笑着答应了。把家国事当作笑谈儿戏,当时的朝廷有多乌烟瘴气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皇太女这个事,李显没有答应,难得这个昏君还知道这个事不能做。不过就算想做也是做不成的,毕竟武则天只有一个。

皇太女做不成,但安乐公主可以效仿姑姑太平公主那样开府设置属官,不过这也挺荒诞可笑的。

倒不是说历史上没有公主开府的先例,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平阳公主就曾开府,她独领强悍的“娘子军”,为大唐基业立下赫赫军功,死后罕见地被赠予谥号“昭”,并且罕见地以军礼下葬,死后哀荣令其他的公主难以企及。

而安乐公主本身无功于社稷,强行开府竟然还收钱卖官,府中净是滥竽充数之辈,这些非正式任命的孬官还得了一个极具蔑视性的名称,叫做“斜封官”。(斜封是与正封相对应,正式任命需要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

太子李重俊由于不是韦后嫡出,长期被安乐公主威胁羞辱。为了摆脱被废危机,李重俊只得发动兵变,虽然最终兵败被杀,但是也除掉了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

武崇训死后,安乐公主又与武延秀私通,之后二人成婚。其婚礼极为盛大,李显和韦后慷慨操办,大兴土木,国库都为之一空,其婚后生活也是奢靡无度。

要我说,安乐公主净挑武家勾引是有目的性的,武三思没了就去联合武承嗣。

四、结语

可能是阻碍了妻女的掌权,李显终遭反噬。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将唐中宗李显毒死,结束了他昏庸懦弱的一生。

要不怎么说李显这性子实在太烂,惯女儿没边,终究是害人又害己。

而安乐公主也没能逍遥太久,面对韦后登基称帝的野心预谋,不甘坐以待毙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果断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清洗了韦后一党。

毫无准备的安乐公主也在乱军中被斩杀,年仅26岁。

失去了父皇和母后的庇护,她也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罢了。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分享,在此感谢。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刘黄怎么给宝宝起名(汉武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什么关系)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刘黄怎么给宝宝起名(汉武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什么关系)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51310.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女宝起名)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女宝起名)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 1、皓锦 2、慧英 3、小意 4、烜博 5、子仟 6、轶博 7、志宇 8、憬乔 9、昊宸 10、舒彤 11、松涛 12、宗睿 13、若欣 14、欣淇 15、咏锦...

    2025-07-31

  • 2025年女孩起名好听优雅(女孩起名字)

    2025年女孩起名好听优雅(女孩起名字)

    给女孩起一个动感的名字,或许能使她们在拥有独特个性的同时,也拥有追求自己激情和热爱的决心。一声婴儿的啼哭,代表着未来的无限可能。让“202...

    2025-07-31

  • 给男孩起名字(男孩取名字)

    给男孩起名字(男孩取名字)

    给男孩起名字 1、晓晗 2、梦曦 3、锦智 4、昱阳 5、青峰 6、梓柠 7、艺扬 8、逸铭 9、小鹏 10、昊彬 11、家桦 12、淑媛 13、易雪 14、梓钦 15、熙桐 16、天培...

    2025-07-31

  • 2025年女生起名乳名最优(起名字大全免费)

    2025年女生起名乳名最优(起名字大全免费)

    给女孩起名是一种育人方式,因为它可以塑造女孩的品格和形象,让她们成为更好的人。起名是一个考验父母智慧和耐心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父母毅力和...

    2025-07-31

  •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女孩取名字)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女孩取名字)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1)子彬 (2)浩钧 (3)志文 (4)翰瑾 (5)晟钰 (6)斯鹏 (7)佳绮 (8)子瑶 (9)树哲 (10)美珍 (11)紫冰 (12)子昊 (13)春阳 (14)承彤 (15)译琦 (16)若琳 (17)品皓...

    2025-07-31

  • 新生儿起名字男孩大全(男孩免费起名字)

    新生儿起名字男孩大全(男孩免费起名字)

    给男孩起名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是一股细水长流的爱心体现。名字是家族和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对家族和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宝宝的名字是人生...

    2025-07-31

  • 给男宝宝起小名(男孩子起名字)

    给男宝宝起小名(男孩子起名字)

    给男宝宝起小名 1、昕琦 2、钧亦 3、诺涵 4、志凡 5、一杉 6、峰铭 7、馨瑶 8、可馨 9、宇轩 10、焱方 11、奕萌 12、言若 13、骁研 14、菀珊 15、淑琴 16、春源...

    2025-07-31

  • 给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男孩子起名字)

    给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男孩子起名字)

    给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 1.熹媛 2.晓宇 3.彦屹 4.清语 5.家佳 6.艺可 7.冠聪 8.妍君 9.天涵 10.宁梓 11.姝琦 12.钰锦 13.婷麟 14.忻艺 15.毅峰 16.明舒 17.乾森 18.子骁...

    2025-07-31

  • 2025男宝宝怎么起名字好听有深意(起名打分)

    2025男宝宝怎么起名字好听有深意(起名打分)

    起名是创造的过程,父母将自己的心血灌注其中,让男孩的名字蕴含无尽的温暖。好名字的选择是父母对男孩的一种保护,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2025-07-31

  • 二孩起名缺火怎么取名字(起名字)

    二孩起名缺火怎么取名字(起名字)

    二孩起名缺火怎么取名字(常用) 沐青,潇轩,赋钰,晟焜,依伶; 望博,铠闻,贝儿,奥翔,惜贝; 云菲,宇瑄,会烽,景鑫,其朴; 睿博,安楠,琦媛...

    2025-07-31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