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女宝起名)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 1、皓锦 2、慧英 3、小意 4、烜博 5、子仟 6、轶博 7、志宇 8、憬乔 9、昊宸 10、舒彤 11、松涛 12、宗睿 13、若欣 14、欣淇 15、咏锦...
2025-07-31
刘秀和汉武帝刘彻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不过两人在谥号上,有点承接关系。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在名义上承接西汉,继承刘邦血脉的皇朝正朔,可实际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主张,却已经是和西汉相去甚远,加上东汉的都城建在“洛阳”,与长安相比,东汉的政治、军事位置位于中原之东,因此称东汉。
在汉光武帝驾崩后,汉明帝及东汉朝廷给刘秀讨论着上谥号,因为刘秀是继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之后第三位“武功”伟大的皇帝,而且刘秀还是从底层升上来的,经历了大小战争的亲征皇帝,比之刘邦都毫不逊色,于是朝廷倾向于给刘秀“武”的谥号。
从“格局”的角度来看,刘秀乃是不严格意义上的“开国皇帝”,因为西汉早已经被王莽“终结”了,虽然后世历史不怎么提起“新朝”,只论西汉、东汉,但是新朝确实是存在过,刘秀等人也是崛起于“新朝末年”而不是西汉末年。
但刘秀也还是刘汉皇族的一员,脱离出身说功绩并不合适,所以类似于他的祖先刘邦“太祖高皇帝”这样的谥号,他肯定是获得不了了,权衡之下,给他安排一个“武”的谥号,那是最贴切的。
因此给刘秀的谥号用上“武”字,是妥当的。
可接近又有一个问题来了,刘秀除了有一个已经被追为“太祖高皇帝”的祖先,他还有一个被追为“武”(汉武帝的谥号单一个字)的祖辈汉武帝刘彻,所以谥号“武”已经被用了,如果拥有这个“武”谥号的皇帝功绩并不突出,东汉朝廷还敢给他改一下,但问题是拥有这个谥号的,乃是伟大的汉武帝刘彻,那么刘秀就不能再是汉武帝。
这种事情让汉明帝很郁闷,他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以前留下的“谥号”就是这么几个,如果再没有合适的,那么就只能自己造一个了。
虽然这是难题,但总有人能够解决,于是朝臣们发挥才智,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双谥号”,于是这便重现了“双谥”,也叫做叠谥,在先秦时期,这种双谥号的情况常见,比如“秦昭襄王”、“秦庄襄王”,这些便是双谥号。
之所以之前想不到这样,那是因为双谥号乃是周代常用的,西汉时期并没有这样沿用,这就导致众人对此十分犹豫,可文字上的事情,本质就在于人自己能够自洽,当没有办法的时候,双谥就是最好的办法。
就这样,刘秀的谥号就诞生了,他被定谥为:汉光武帝。
相比西汉皇帝的单字谥号,刘秀的谥号确实是有点长了,但从字面的意思上来讲,还是可以让百姓有很直接了当地认知,比如他们可以理解为刘秀有“光复大汉”的功劳,,也是这个谥号,从思想上,更加确定刘秀和刘汉的继承关系。
“光”与“武”,光也是“谥法”里面有所记载的,正所谓:
“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所谓“能绍前业,这个“绍”字,就是继承的意思。
在《尚书》中,就曾有过:“绍复先王之大业”的说法,所以这个绍,其中所表达的“继承”的规格很高。
那么什么是“规格”呢?
这是文字特有的一种阶级性。
继承的事情,上至王公大臣,下至百姓之家,都是常有发生的,但是因为他们的地位不同,叫法也不一样,比如普通人家的继承叫做“遗”,而贵族和王公大臣的继承叫做“袭”,那最高统治者的评价自然是高很多的,所以统治者真正能把往昔辉煌再次重现的,就叫做“绍”。
而刘秀“绍”的是什么业呢?
绍的正是汉朝的武功大业,这个“武”,也可以理解为汉武帝时代的伟大,东汉朝廷认为,刘秀做到了当年汉武帝做到的事情,没有给汉武帝丢脸,因此,汉光武帝和汉武帝,在意义上是存在着联系的。
不过该说的是,这两位皇帝,在实际血缘上,没有关联。
即便是问汉光武帝本人,汉光武帝都会说他是汉武帝的后代,但是他所说的后代的含义,跟咱们现如今讲的血缘关系是不一样,他们所认为的后代,就是一个家族内部的前后辈关系,特别是东汉这个“汉”,在当时,与以前那个西汉是同一个汉。
可刘秀属于刘邦的血脉后代,却不属于汉武帝刘彻。
刘彻乃是刘邦的曾孙,是刘邦的三世孙,而刘彻,是刘邦儿子刘恒这一脉的,原来叫做“代王脉”,后来刘恒当了皇帝,并且传承下去了,才成为了主脉,原本的主脉刘盈一脉,则是被陈平和周勃等人斩尽杀绝了。
刘秀祖上的血脉本来也属于“主脉”,不过到了汉武帝之后,就渐渐远离了主脉,那就是因为,刘秀的祖先是汉景帝的第六子刘发,被封国长沙,号长沙王,刘发的弟弟刘彻当了皇帝,加上“推恩令”,刘发这一脉注定会成为支脉,但要比高祖之子的后代们好得多。
按照祖宗说法,刘发是刘秀的“五世祖”,刘秀就叫做刘发的“五世孙”,刘秀可以把汉武帝叫做“五世叔祖”,但同样因为已经是“五代”之后的叔祖,血缘关系几乎等于没有了,因此刘秀和刘彻只能是传承上的关系。
而汉朝人也许想不到,汉朝的格局变化竟然如此激烈,刘发这一脉的后人都能当上皇帝了,按照汉武帝留下的政治遗产,不说让后代的子孙皇帝传承万世,再传个十代,估计问题也是不大的。
可西汉后期的“外戚干政”的习惯实在是太严重了,刘彻本人一直“提防”的外戚干政问题还是没防住,想当年刘彻为了避免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在刘弗陵登基后干政,都赐死了钩弋夫人,由此可见汉武帝的决心。
谁知道汉成帝直接将汉武帝苦心设计的局面给毁掉了,在他登基之后,他立即扶持母亲王政君的家族,后来导致出现了王莽这一个变数,在汉朝还算鼎盛的时候,篡夺了大汉的江山,还因为王莽一系列思想超前,实践和执行力却拉垮的计划把西汉给整废了,最后因为内外混乱,刘家的江山暂时被分裂。
这种乱世,对刘汉宗室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不过这种“灾难”,也是仅限于处在“上层”的刘汉宗室,跟刘秀这种处在“底层”的宗室无关,正相反,这种乱世对刘秀这种人是有益的。
所以刘发的子孙们,就崛起于新朝乱世。
刘秀说是刘发的血脉,但其实也不是嫡脉的。
因为推恩令的缘故,刘发的儿子们除了要另外分封“爵位”,还要在刘发死后,由汉朝廷来对他的封国进行“划分”,给予这些侯爷们相应的“封地”,刘秀的祖宗刘买,被封为了“舂陵侯” ,封地在如今的湖南宁远。
而“舂陵”这个地方,在新朝末年出了两位皇帝。
一位是同为刘发的五世孙的更始帝刘玄,另一位就是刘秀。
单从刘买这一支的血脉上来讲,刘玄的地位比刘秀更高,因为刘玄的曾祖父乃是刘买的长子,所以继承了舂陵侯的爵位,而刘秀的曾祖父刘外却不是刘发的长子,已经没有再次分封了,只是靠着宗室的身份做了一地的太守。
不得不说舂陵这个地方是神奇的,为什么会在新朝乱世中崛起,没有人说得清楚。
暂且不说刘秀,就光说更始帝刘玄,他就曾经因为杀人而不得不离开舂陵,后来带领着起义分子在平林正式起兵,所以他的崛起是带有一些“草莽风气”的。
刘秀的崛起轨迹和刘玄也是相似的,他们麾下的军士有着五湖四海的人,其实也有很多从舂陵带过来的人。
因为经过刘买几代子孙在封地的繁衍,舂陵乡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很多刘家人了,说得高大上点,这都是皇室血脉,事实上同样也说明了,刘汉宗室的这份血脉在舂陵,并不值钱。
所以刘玄和刘秀麾下的队伍是强大的,他们极具凝聚力,而这股凝聚力和来自于骨子里的自信,在王莽对一切逐渐失去控制的时期,刘玄、刘秀纷纷起兵,响应推翻新朝的农民运动,一时之间,天下大乱。
也许是天命眷顾,刘玄和刘秀这两支部队合二为一后,屡屡取得胜利,刘秀也层层晋升。
打到了河南的“淯水”后,这支起义队伍就开始要建立政权了,按照能力和功绩来说,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更加突出,但众人还是选择了性格偏向懦弱的刘玄。
之所以选择刘玄,不因为别的,就是他们仍旧以“身份”来定义地位,而在这几个“第一代舂陵侯”的后代里面,选择一个地位最高的,那绝对就是刘玄了,毕竟当时只要是有刘汉皇室参加的起义队伍,打出的旗号都是光复汉室,显然选刘玄更符合标准。
刘秀兄弟其实是有点意见的,但是形势比人强,所以他们兄弟两无法直接提出来,而刘玄也看出了他们兄弟两的不满,为了安抚刘秀兄弟,刘縯也被赐予了重任,任大司徒,也算是给足了面子,既然可以和谐相处下去,那就暂时继续合作了。
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刘玄这个政权被称为“更始政权”,其本人被称为更始帝。
因为手底下的能人很多,有一部分宗室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政治理念和治军理念上,都有很清晰的思路,这也让更始政权越来越顺利,刘縯立下的功劳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刘縯的能力正式掩盖过了身份的差异,所以他更得人心,这也导致刘玄开始感到害怕了,因为刘縯也是刘买的子孙后代,要说资格,不比他差多少,如果能力比他高出太多,那么刘玄就危险了。
与此同时,刘玄手下也有很多人有杀掉刘縯的呼声,趁着一次刘縯手下勇将刘稷对更始帝有不满言行的时候,刘玄发动了兵变,杀掉了刘稷和刘縯,等于是一下子把“舂陵刘家集团”给一锅端了,这件事造成了刘秀的分裂。
大哥被杀,更始帝也没有放弃对刘秀的虎视眈眈,因为刘玄占据着大义,刘秀没有办法和刘玄正面抗衡,刘秀只能率领部下远走,也是这种困难的环境下远走,让刘秀找到了河北集团的支持,刘秀一下子有了雄厚的根基。
河北集团给了刘秀很大的助力,先是大量的财富支持,而后是充足的人才支持,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王梁、盖延、耿纯、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十二人都是来自于河北集团,这些人,都是刘秀站稳脚跟的资本。
后来刘秀一步步反推,与赤眉军两路夹击除掉了更始帝,经过河北集团的“拥护”后的刘秀,开始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刘秀带领着手下的将领平定国内的其他割据政权,最终一步步统一天下,重新建立“汉朝”。
刘秀除了消灭了其他政权,成为了中原最强大的政权,随后还稳定了外部局势,震慑了匈奴,开辟了一个不逊色于西汉内外环境的世道,功绩也可谓是非常之大了。
所以在东汉建立的时候,跟刘秀有着同样功绩的祖辈皇帝,也只有汉高祖刘邦,就算是汉武帝,也仅是击败匈奴,却没有横扫国内对手的功绩,从这个角度来看,刘秀的存在确实是强大的,东汉朝廷说他光复了汉朝的荣光,重现了汉武帝时期一般的功绩,这是合理的。
但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国内的“门阀”的态度上,刘秀却是比不上汉武帝,汉武帝的心中乃是皇权至上,根本不会被门阀所裹挟,但刘秀却是被门阀所裹挟了,这也导致东汉和西汉的开局是不同的,刘秀借力河北豪强集团,也奠定了东汉皇权始终势弱的无奈局面。
结语:刘秀这个皇帝在后世人的评价中是呈现“两极化”的,有人说刘秀乃是千古一帝,功绩不输于刘邦,但也有人说刘秀乃是“千古罪人”,不仅没有对匈奴赶尽杀绝,还对匈奴表现出“包容”的态度,这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匈奴大面积迁入中原,为后来的“五胡乱华”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和刘秀同样的是,汉武帝被后世人的评价也是两极化的,有人说汉武帝北伐匈奴,打得匈奴抛弃漠南,此乃千古功绩,但也有人说汉武帝制造血案,巫蛊之祸连自己的太子皇后都逼死,加之长年穷兵黩武,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乃是一个“暴君”。
其实这两位皇帝的评价两极化,正体现了“人红是非多”的道理,没有一个伟大的人是没有缺陷的,所以他们也是因为功绩太大,不得不说一句“同病相怜”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受宠的公主有很多,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馆陶长公主刘嫖(汉文帝之女)、高阳公主(唐太宗之女)、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等等,这些公主个个都是老爹的掌上明珠,个个都被“宠出个花来”。
(刘嫖,读音piāo,指勇健轻捷,再比如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也是这个用法)
△安乐公主
然而,今天清山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唐朝的安乐公主,因为这姊妹可真是被老爹宠坏了,以致于最后竟把老爹给做掉了,实在令人咋舌。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不安生”的安乐公主。
一、李裹儿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皇后嫡出,也是武则天的孙女,按说像她这种皇家贵胄本应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生下来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时唐高宗李治已经去世,唐中宗李显继位,不过真正掌权的却是他的母亲武则天。
结果,初出茅庐的李显不但“分不清大小王”,而且还成天嚷嚷着要把朝政大权交给他的岳父韦玄贞。
△唐中宗李显
武则天本来就气恼这个第三子没有“眼力见儿”,想要拿捏他一下,结果糊涂的李治还亲自给母亲送上了借口——偏倚外戚、扰乱朝纲,惹得朝臣也是一片反对。
这下更省事了,恼怒的武则天“一棒抡过去”,李显就直接被废了。
当时他才刚继位55天,这还真是当傀儡都当不好,用民间俗语形容就是“荒料一个”。
李显不但被废,同时还被流放到南方的苦瘴之地,身边仅有韦氏陪伴。
而不巧的是,韦氏在南下的途中生下一个女婴,因为条件简陋,李显只得脱下衣服当做襁褓来包裹女婴,因此取名李裹儿。
二、安乐郡主李显这一流放就是足足14年之久,其间尝遍了世态炎凉,受尽了人间苦楚。好在身边有妻女陪伴,才算熬过那段艰辛岁月。
△流放中的李显夫妇
正因如此,李显格外珍惜他的妻子韦氏和女儿李裹儿。这也造成了李裹儿自幼就是被溺爱长大的,但有所求,李显是无不应允。
698年三月,狄仁杰说动武则天立李氏子孙为嗣,于是李显得以被低调召回,总算结束了胆战心惊、不堪回首的流放生活。
这一年,14岁的李裹儿已出落成窈窕艳丽的美少女,但同时她也因父母的过度溺爱,而养成了娇蛮霸道、任性无忌的性格。
同年九月,李显被立为皇太子,李裹儿也水涨船高地晋封安乐郡主。
之后的数年里,为了和武氏搞好关系,李显将女儿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崇训。
其实这婚也是不结不行,因为两人婚前早已发生关系。李裹儿婚后6个月就产下一名男婴,唐朝皇族一向奔放,大家当时都是心照不宣。
三、安乐公主705年,武则天年老病重,宰相张柬之、禁军将领李多祚等人发动“神龙革命”,铲除奸佞,逼迫武则天还政李唐。唐中宗李显由此得以复辟,再次即位。
如此一来,安乐郡主自然要晋升为安乐公主。原本地位低的时候就蛮横跋扈,现在成了公主,又有李显这个“老好爹”宠着,安乐公主越发的横行无忌。
她野心极大,不但想要效仿武则天干预朝政,而且还破天荒地提出要当皇太女,纵观历史,也没听说过第二个敢向皇帝提这种要求的公主。也就是李显这个昏君,竟然无限度地纵容女儿。
甚至安乐公主曾擅自起草诏书,然后挡住内容让李显用印,李显居然笑着答应了。把家国事当作笑谈儿戏,当时的朝廷有多乌烟瘴气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皇太女这个事,李显没有答应,难得这个昏君还知道这个事不能做。不过就算想做也是做不成的,毕竟武则天只有一个。
皇太女做不成,但安乐公主可以效仿姑姑太平公主那样开府设置属官,不过这也挺荒诞可笑的。
倒不是说历史上没有公主开府的先例,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平阳公主就曾开府,她独领强悍的“娘子军”,为大唐基业立下赫赫军功,死后罕见地被赠予谥号“昭”,并且罕见地以军礼下葬,死后哀荣令其他的公主难以企及。
而安乐公主本身无功于社稷,强行开府竟然还收钱卖官,府中净是滥竽充数之辈,这些非正式任命的孬官还得了一个极具蔑视性的名称,叫做“斜封官”。(斜封是与正封相对应,正式任命需要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
太子李重俊由于不是韦后嫡出,长期被安乐公主威胁羞辱。为了摆脱被废危机,李重俊只得发动兵变,虽然最终兵败被杀,但是也除掉了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
武崇训死后,安乐公主又与武延秀私通,之后二人成婚。其婚礼极为盛大,李显和韦后慷慨操办,大兴土木,国库都为之一空,其婚后生活也是奢靡无度。
要我说,安乐公主净挑武家勾引是有目的性的,武三思没了就去联合武承嗣。
四、结语可能是阻碍了妻女的掌权,李显终遭反噬。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将唐中宗李显毒死,结束了他昏庸懦弱的一生。
要不怎么说李显这性子实在太烂,惯女儿没边,终究是害人又害己。
而安乐公主也没能逍遥太久,面对韦后登基称帝的野心预谋,不甘坐以待毙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果断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清洗了韦后一党。
毫无准备的安乐公主也在乱军中被斩杀,年仅26岁。
失去了父皇和母后的庇护,她也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罢了。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分享,在此感谢。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刘黄怎么给宝宝起名(汉武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什么关系)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刘黄怎么给宝宝起名(汉武帝和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什么关系)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51310.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 1、皓锦 2、慧英 3、小意 4、烜博 5、子仟 6、轶博 7、志宇 8、憬乔 9、昊宸 10、舒彤 11、松涛 12、宗睿 13、若欣 14、欣淇 15、咏锦...
2025-07-31
给女孩起一个动感的名字,或许能使她们在拥有独特个性的同时,也拥有追求自己激情和热爱的决心。一声婴儿的啼哭,代表着未来的无限可能。让“202...
2025-07-31
给男孩起名字 1、晓晗 2、梦曦 3、锦智 4、昱阳 5、青峰 6、梓柠 7、艺扬 8、逸铭 9、小鹏 10、昊彬 11、家桦 12、淑媛 13、易雪 14、梓钦 15、熙桐 16、天培...
2025-07-31
给女孩起名是一种育人方式,因为它可以塑造女孩的品格和形象,让她们成为更好的人。起名是一个考验父母智慧和耐心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父母毅力和...
2025-07-31
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1)子彬 (2)浩钧 (3)志文 (4)翰瑾 (5)晟钰 (6)斯鹏 (7)佳绮 (8)子瑶 (9)树哲 (10)美珍 (11)紫冰 (12)子昊 (13)春阳 (14)承彤 (15)译琦 (16)若琳 (17)品皓...
2025-07-31
给男孩起名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是一股细水长流的爱心体现。名字是家族和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对家族和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宝宝的名字是人生...
2025-07-31
给男宝宝起小名 1、昕琦 2、钧亦 3、诺涵 4、志凡 5、一杉 6、峰铭 7、馨瑶 8、可馨 9、宇轩 10、焱方 11、奕萌 12、言若 13、骁研 14、菀珊 15、淑琴 16、春源...
2025-07-31
给小孩起名字大全免费 1.熹媛 2.晓宇 3.彦屹 4.清语 5.家佳 6.艺可 7.冠聪 8.妍君 9.天涵 10.宁梓 11.姝琦 12.钰锦 13.婷麟 14.忻艺 15.毅峰 16.明舒 17.乾森 18.子骁...
2025-07-31
起名是创造的过程,父母将自己的心血灌注其中,让男孩的名字蕴含无尽的温暖。好名字的选择是父母对男孩的一种保护,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2025-07-31
二孩起名缺火怎么取名字(常用) 沐青,潇轩,赋钰,晟焜,依伶; 望博,铠闻,贝儿,奥翔,惜贝; 云菲,宇瑄,会烽,景鑫,其朴; 睿博,安楠,琦媛...
2025-07-3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