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姓朱的鼠宝宝怎么起名(云南的木府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姓朱的鼠宝宝怎么起名(云南的木府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发布于:2023-04-07 01:48:09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话虽‬如此‬,但‬有我看到‬的‬如今‬规模‬肯定‬不如‬故宫‬恢弘气派‬的‬。可能‬古时候‬是吧‬。

2015年‬去云丽江‬古城‬旅游‬的时候,客栈‬送‬了木府‬的门票‬,就去‬参观‬了一下。

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

如果说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丽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话,那么在木府,我们将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

木府是纳西族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木府的主人,就是横跨了元、明、清三朝,历时470余年的木氏土司家族。

1、木府土司兴衰史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落后的制度及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以部族为单位实行着奴隶制或农奴制,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对部族拥有着绝对的权力。纳西族也不例外,木氏家族的先祖早在唐朝时就已经成为了纳西族的部落首领。

元朝忽必烈灭亡南宋时,曾经经四川、云南首先灭亡了大理。在途经云南时,纳西族首领,木氏先祖,果断的投靠了忽必烈,被忽必烈封为了茶罕章管民官。这也是木氏先祖最早成为土司官之始。

从元朝起,为了便于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统治,中央王朝的统治者实行了土司制度。中央王朝将各个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封为土司,形成了诸多:“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

明太祖朱元璋崛起,建立大明后。洪武15年,明朝大军征讨云南。木氏先祖阿甲阿得再次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投靠了明朝,也因此,阿甲阿得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木”。木姓的来源也来自于朱元璋的“朱”,去掉了一撇一捺。

木氏土司在明朝达到巅峰,他们北上与吐蕃争夺土地,并大力在统治范围内开采矿产,兴修水利,推广中原文化。统治范围除传统的丽江外,还一度达到了西藏、四川边界,成为了云南三大土司之一,更以富庶闻名。木府作为木氏土司的统治中心也达到了它的巅峰。

到清朝时,木氏土司依然延续着对丽江及周边地区的统治,但是势力已不如明朝。清朝雍正元年,清政府对西南土司开始了改土归流,木氏土司失去了对丽江地区的世袭统治。但木氏家族对于当地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木氏土司自元代开始,到清朝雍正年间截止,历经22世,470余年。

2、木府最出名的土司木增

木增(1587-1646),字长卿、益新,号华岳、生白,纳西名阿宅阿寺。明代丽江府第十二任土知府木青之长子,木得八世孙。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袭知府职,时年11岁。天启二年(1622),其子木懿长成,遂五上奏疏,让政于子,隐遁玉龙雪山南麓“解脱林”,埋头读书写作,从事“辑释庄义”。

生白公自幼聪颖,学习勤奋,当政后,于备边之暇,博览群书,熟读经史,吟诗作赋。他力倡学习汉文化,在万卷楼广集百家之书。藏书千箱,手不释卷,博闻强记,有出众的文学修养。

木增是我省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藏书家,亦是丽江地区木氏土司世袭470年共22代中学习汉文化最多,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图书的保存方面都取得较大成就的一位土司。

纳西族之所以成为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一个文化较发达的民族,是与木增发扬光大祖辈重学习的风气,引进汉文化、读书爱书、重视文化教育分不开的。

《明史.土司传》云:“云南诸土官知史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可见当时丽江木氏土司在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方面,是首屈一指的。

而木氏土司也以其“传世最远”和“富冠诸土郡”得以与蒙化(即巍山)土府、元江土府并称为云南三大土府。

木增在位的这段时期,因其诸多业绩,成为木氏土司中最为强盛的时期,其也被当地人尊称为“撒旦杰波”(丽江王)或“木天王”,在许多寺庙中,塑有其像,并名垂后世。

木氏家族的兴旺不是偶然的,木增的祖辈均倡导学习汉族诗书文化、木增自小热爱图书,熟读经史书籍,励精图治,志存高远。

木增世袭土司之职时,四川乡城一带土著头人,妄想乘木氏新历幼主,以数千骑进犯边寨,“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小木增深知这一道理,不顾自己年幼,率家将前往克敌,并亲执桴击鼓,冒矢石以进,“丈夫未可轻少年”。

众兵见幼主如此勇敢,个个奋勇鏖战,大获全胜后又乘胜追击至四川木里、乡城、巴塘和西藏的芒康、盐井等地,木增的统治地位也更加巩固,更为木增一心一意发展丽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奠定了一条平坦的道路。

3、木府风云电视剧

《木府风云》电视剧就讲述了木府家族内部风云变幻的爱恨情仇和木增的故事。剧情虚构但挺精彩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大明神宗年间,滇西玉龙雪山脚下的古城丽江,是滇西北各族人民汇聚之地,丽江的中心,便是世袭丽江土司二百余年屹立不摇的木氏家族的府邸木府。

木府侍女阿勒邱,美丽聪慧,坚韧善良,她在木府十年之久,其实另有目的。阿勒邱全家被木府军队杀害,只有她和舅舅西和逃脱,西和让阿勒邱混入木府,就是要她休养生息博得信任,西和准备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与阿勒邱里应外合,将这二百年府邸毁灭于战火纷争之中。土司木旺的妻子罗氏宁,一直在暗处盯着阿勒邱的一举一动,因为她始终觉得阿勒邱来历可疑,阿勒邱十年来的隐藏,仍然没有消除罗氏宁的怀疑。

同时,十年的生活,让善良的阿勒邱对木府产生了感情,她从内心深处反感复仇,她始终认为,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痛苦。整整十年,送她进府的舅舅西和杳无音讯,就当阿勒邱觉得或许舅舅也已经放弃仇恨之时,阴谋突然在丽江发生。

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上,有神秘杀手突然出现,想要刺杀木氏土司的嫡长孙,阿勒邱救了木增,然而主持这场暗杀的正是她的舅舅西和,并且命令阿勒邱配合他的一切行动。与此同时,阿勒邱在拯救木增行动中露出的小破绽,让罗氏宁更加怀疑,她开始暗中对阿勒邱下手,阿勒邱几次都险死还生。

木增和他的堂弟木坤,都开始注意到阿勒邱,并且被阿勒邱的美丽善良吸引,喜欢上了阿勒邱。而西和趁机投入木府土司木旺的二儿子木隆手下,怂恿他依靠武力,争夺权位,造成木隆和自己亲哥哥木青的矛盾,以求将来木府内部自相残杀。同时西和命令阿勒邱接近木增木坤,让小一辈也互相仇恨。阿勒邱不愿伤害木增和木坤,她生活在种种矛盾之中,一方面是自己舅舅的步步紧逼,一方面是后宅之主罗氏宁的层层试探,更糟糕的是,阿勒邱逐渐发现,自己居然真的喜欢上了木增,自己仇人的孙子。

尽管两情相悦,阿勒邱却无法和木增在一起,更糟糕的是,罗氏宁已经警告阿勒邱,绝对不许靠近木增。然而阿勒邱被罗氏宁设计陷害,骗她出府准备暗杀她时,木增及时赶到救了阿勒邱。同时木增和阿勒邱越来越多的相处后,二人情感越发炽烈。

就在此时,罗氏宁找来自己家族的侄孙女阿室于,要强迫木增成亲,木增在逼迫之下无奈同意,然而木增对阿勒邱的爱诚挚无比,就在成婚前夜,木增找到阿勒邱,要和她前往雪山殉情。阿勒邱被木增感动,加上对复仇和命运的厌倦,欣然同意,同行前往。在殉情谷内,眼看二人就要被冰雪掩埋,阿勒邱看着昏迷的木增,突然心痛如绞,她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死在面前,她不能让丽江失去一个未来的好土司,阿勒邱开始明白,此时殉情,只是自私,她希望木增活下去。

阿勒邱背着木增逃出殉情谷,二人活了下来被木府发现,殉情一事让木府中人担心木增再出意外,于是同意阿勒邱成为木增的小妾。阿勒邱和木增刚刚成亲,就传来边疆告急的警报,大明勒令木府全军出击,木增跟随自己的祖父木旺加入大军,将阿勒邱留在了木府,木增走后,阿室于和罗氏宁几次三番对阿勒邱暗施阴谋,都被阿勒邱和她的好姐妹阿照一一化解。

同时阿勒邱用自己的善良和果敢,解救了许多因战乱逃来丽江的难民,一时之间,阿勒邱的声望在丽江蒸蒸日上,就在此时,噩耗传来,木府土司木旺和木增战死,活着回来的是木旺的二儿子木隆。然而经过蛛丝马迹的排查,木旺和木增的死有着层层疑点,阿勒邱和罗氏宁首次合作,秘密调查,终于发现木旺的死和西和的阴谋有关,与此同时,木隆在西和的挑拨下野心越来越大,最后终于杀死自己的亲哥哥木青,夺取了土司之位。就在阿勒邱绝望之际,木增突然出现在丽江。

原来木增逃出生天,经过曲折终于回来,阿勒邱和罗氏宁暗中同木增联系,并且布下圈套,开始和大权在握的木隆暗斗,经过阿勒邱和木增的齐心协力,木隆终于透露害死木旺的真相,随即木隆带着西和以及儿子木坤逃去永宁,和丽江两相对立。

木隆逃走后,木增正式成为木府土司,开始了他的统治生涯,在阿勒邱的协助下,木增的统治人性而又宽容,促进商业,保证农产,以各族人民为一家做前提,不做种族之争,所有种族所有信仰,都能在丽江毫无隔阂的生活在一起,表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但是危机并未过去,首先是木府内部,罗氏宁本来已经对阿勒邱放心,然而却又突然发现了阿勒邱跟西和暗中有联系,罗氏宁疑心再起,另一方面,阿勒邱最好的姐妹阿照,居然瞒着阿勒邱灌醉木增,和木增发生关系,木增无奈之下只好把阿照也娶为偏房。阿照对权势赤裸裸的渴求,以及不择手段的做法,让她和阿勒邱越走越远,两个最好的姐妹在后宅之内明争暗斗,虽然阿勒邱处处忍让,但是阿照极其聪慧,数次陷害,并且逐渐赢得了木增的信任。

内争不断,外忧不休。木隆并未死心,依然在策划着对木府反攻,更糟糕的是,一场大瘟疫降临在丽江,死亡的威胁笼罩在所有人身上。阿勒邱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拯救病人,不顾染病危险,站立在救人的第一线。阿勒邱的行为感动了所有人,民心渐渐都走到了木府这一边。

与此同时,木府迎来了徐霞客的造访,徐霞客云游天下,来到木府后和木增阿勒邱成为忘年之交,并且以他多年游历攒积的地理知识,帮助木府过了一个极大地难关,最后木增派人将徐霞客送回中原,然而这份友谊,却留在丽江所有人心中。另外,木增为了团结各族,不惜亲身前往吐蕃,求取大藏经,回府刻印,大藏经繁复非常,完整刻印功德无量,需要十数年时间,这期间西和数次潜入木府想要毁坏这部经文,结果都被阿勒邱一一阻止,西和因此对阿勒邱恼怒。

木增获得人心,阿勒邱也为了避免战争,不惜偷偷前往永宁,暗中操作,终于引发木隆手下内乱,木隆被抓,木增赦免了自己的二叔,木隆终于痛改前非,木府再次合二为一,空前强大。而阿勒邱也用自己的心,感染了罗氏宁和阿照,后宅终于风平浪静,眼看一切归入正道,然而西和却逃脱在外,他的仇恨还未停止,阿勒邱产子后,西和找到机会偷入木府想要杀害木增和这个孩子,最后阿勒邱为木增挡剑身死,不久之后,木增把土司之位传给儿子,自己永远守在阿勒邱的墓边。

姓朱的鼠宝宝怎么起名(云南的木府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最硬核师长:越军俘虏一个都不放!

边贵祥,1928年生,河北香河人,因为家境贫寒6岁就开始给地主干活,后来他机缘巧合认识了大户人家的护院武师,从武师那里学了一手好拳脚。

16岁时,边贵祥在家乡路遇一个保安团丁调戏妇女,便果断出手收拾了那个禽兽,这下可闯了祸,保安团到处搜捕边贵祥,他在家待不下去,只好到处躲藏。

1944年8月,边贵祥得知了八路军英勇杀敌,杀鬼子,打伪军的英雄事迹,不禁心生仰慕,便毅然投奔,加入了八路军冀东第18纵队。

由于边贵祥身手不凡,很快升任排长。有一次在白刃战中他以一敌三,一连挑翻了三个鬼子,吓得剩下的鬼子落荒而逃。又有一次,他一个人就俘虏了一个排的伪军。

边贵祥

解放战争开始后,边贵祥作战非常勇猛,在涌现著名爆破英雄董存瑞的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边贵祥担任爆破手一连端了敌人两个碉堡,在打第三个碉堡时身中数弹,其中头部中一弹,当场昏迷。

换了一般人估计这样也就没命了,但边贵祥居然活了下来,纵队首长来看望他,问他要什么奖励,他却说:“我不要攻,也不要钱,只想消灭敌人。”

没过多久,边贵祥又上了战场,在又一次战斗中,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右眼眶,眼球都掉了出来。

这时,让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他把挂在眼眶外的那个眼球一把拽掉,继续呐喊冲锋。这生猛劲头,即使是古之夏侯惇、张飞再世,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在解放战争中,边贵祥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斗,曾五次负重伤,浑身上下伤痕十余处,跟粟裕大将一样,他体内留着三块弹片,直到遗体火化后才发现。

1953年起,边贵祥先后任144师430团(前身是毛主席“三湾改编”形成的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团)一营参谋长、营长、军作训参谋、团长等职。

1970年1月起,边贵祥升任163师(就是原来的144师)师长,该师长年驻防粤东,担任台海武装斗争的预备队,当时163师是55军中唯一齐装满员的甲种师,下辖3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

边贵祥打仗猛,带兵也以严厉闻名,他任师长期间每月固定下连队蹲点,且每天早晨六点必在离营房5公里外白塔镇交叉路口等着,数着人头检查负重武装越野训练。

若是发现问题,这个连队一个星期都不得轻松。他的严厉作风,全师的干部战士大都领教过。他对下属的团、营、连长要求苛刻,对一般战士却比较温和。

根据他的老部下回忆,老边师长对连营干部急起来会骂娘,并说:‘再搞不清楚我毙了你’,对老兵、新兵和小兵却总是说:‘慢慢来,不要急,想好了再如实说,看准了再大胆做。’因为在他的心中,只有无能的干部,没有蠢笨的士兵。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解放军

1977年,196师到广东惠来县参加演习。有两名连级干部骑单车时顺路载了两名当地的女同志,不巧正好被边贵祥恰巧撞见了。

这下可惨了,除了被狠批一顿外,边贵祥还要他俩当众载着100斤的大米骑上山,一时间全师震栗。

197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心发起对越自卫反击作战,163师奉命跋涉3000多里,到广西凭祥、宁明地域集结待命。

因为边贵祥在1967-1968年曾经入越指导抗美斗争,深知越军的虚实,所以越南方面对他既了解,又十分忌惮。

越方得知边贵祥率军抵达中越边境,便公开点名叫阵说:消灭163师,活捉边瞎子。谁提边贵祥的人头来,就给3万美金!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享受到越军这种“待遇”的,除了时任127师师长张万年,就是边贵祥了。

结果,吹牛皮的很快遭遇了实力打脸。

163师的对手是驻防在同登的号称越军“金星师”的第3师第12团,该团战斗力在越军中有口皆碑,结果才一天时间就被163师打崩了。

2月17日自卫反击战开打这一天,163师集结了170多门火炮对同登的上百个越军目标实施猛烈轰击,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越军的5道防线。

第一天163师就直插越军后方22公里,像一把老虎钳把越军3师12团夹得粉碎。除了鬼屯炮台、339高地和零星几个据点,同登地区被163师占领,而且残敌也被我军团团围住。

2月18日,越军第3师第2团向探垄方向攻击,试图解救12团的残兵败将,被488团3营死死堵住,损失470多人也未能前进一步。

有了师、团两级榴弹炮和野炮的支援,3营这一天打得从容不迫,在边贵祥的严格督促下,163师的步炮协同几乎天衣无缝,我军伤亡甚微,反倒是越军尸横遍野。

今天的鬼屯炮台一片荒凉

在同登成了瓮中之鳖的越军除了少数钻了山洞,被我军逐洞围剿之外,大多数躲进了被称“’法国炮台”的同登鬼屯炮台。

鬼屯炮台是当初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时修建的,用的是加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坚固,解放军装备的82无后坐力炮、火箭筒打上去对炮台丝毫无损,派人上去爆破却连放炸药包的地方都找不到。

163师又调来85mm加农炮连,对着炮台打了150发炮弹,结果只打掉了一些边边角角,这可怎么好!

到了2月19日傍晚,前线的指挥员打电话给师部报告战况,因为鬼屯炮台久攻不下,他的语气显得非常地紧张和急躁。

师政委吴恩庆按捺不住,在电话的这端大骂道:“你TM的是干什么吃的?老子毙了你!”

听到这话,边师长从地图前走了过来,接过电话沉着地说:“小伙子不要急,喘口气慢慢说。你先把具体情况告诉我,有什么困难直接说。你还需要什么?是炮弹、炸药,还是兵力补充?要工兵吗?……”

163师、165师参加反击战示意图

结果凑巧的是,当时广西境内凭祥电厂有个职工,多年前曾经被法军抓去修炮台,对炮台的情况十分了解,他亲自到前线给部队引路,介绍炮台结构。

结果,我军从越军的射击死角登上了鬼屯炮台,但藏在其内的越军拒不投降。

似乎是继承了边贵祥那股狠劲,163师的战士也个个都是狠角色,当即从天窗处往内倒了几吨汽油,用喷火器引燃。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炮台上盖飞了起来,下面全都塌了。

越军3师12团,这个战前大吹牛皮的所谓“英雄团”就这样全军覆没,闷死在炮台下面的敌人到底有多少无法计算。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63师创造了东西两线参战部队歼敌纪录。共歼敌5861人,其中毙敌5293人,伤敌530人,俘敌38人(闷死在鬼屯炮台的无法统计)。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我军炮兵

此外,还缴获坦克6辆、装甲车5辆、履带牵引车4辆、汽车59辆、各种火炮147门、各种枪支1938支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163师的战绩位居我军参战29个师第1名。

很快,163师兵临谅山,打到奇穷河以北。本来按照反击战东线指挥部的部署,是不准备打过奇穷河的,结果163师乘胜追击,攻克穷奇河大桥后又越过河,把河南的谅山市区也占领了。

在战斗结束没多久,上级突然下达了一个指令,要163师就地释放越军俘虏,归还缴获物资。

按道理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释放对方俘虏也是解放军的一贯作风,当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解放军也释放了俘虏,归还了缴获的印军装备。

但是边贵祥不这么想,他所想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保护战士的生命。他说:滑稽,仗还没打完就放俘虏,那他们回去拿起枪不还是敌人吗?这还把我们战士的生命当回事吗?

部下当时要给上级回话,被他阻止:“要放也是打完仗再放,我是师长,我要对我的兵负责,要坐牢要免职随便,今天这些人我一个都不会放”。

边贵祥师长和曾经的部下

此战中,163师有600多名战士伤亡,其中在鬼屯炮台伤亡了一百多人,敌我损失之比大约为10:1。

以前,163师里有一些人对边贵祥的治军思路不太理解,但直到这次自卫反击战后大家才深深地体会到,老边师长的思想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1989年,边贵祥退休,2008年9月,他在广州病逝,享年81岁。他生前交代:“不要告诉别人,让我悄悄地走。”因此在他去世后,只有少数老部下闻讯赶到广州送别。

特别神奇的是,在这位素称严厉的老师长遗像前,居然出现了许多象征“慈祥”的康乃馨,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边贵祥给他儿子取的名字是“边防军”。他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不仅仅是为了不与他人重名和好记,应该还有更深的寓意。

晚年的边贵祥

十二生肖哪个生肖最喜庆?

古诗有云:“年逢亥岁红运开,人遇贤君定发财。抬头见喜迎富贵,肥猪拱门送福来。”要论哪只动物最喜庆,十二生肖里非猪莫属。 耳大有福自逍遥

猪的肥头大耳是福气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大耳的名人也不少。据说治水的大禹就长着一双特异的耳朵,史称“禹耳三漏”。“漏”是穴的意思,即禹的耳朵有三个耳道,这种面相特征注定了他能够疏导泛滥十年的大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名叫重耳,“重”即大,也是大耳的意思。

古代崇尚大耳的风气在诗文中也有体现。如汉乐府相和歌辞《长歌行》中写道:“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魏书.太祖记》中说太祖:“弱而能言,目有光喂,广顺大耳。”《三国演义》中“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的刘备更是家喻户晓。可见,以大耳为有福,以耳大为尊贵的观念,古已有之。时至今日,我们还常常认为耳垂厚大的人有福气。 对于大耳的推崇,正是由于古人对猪的崇拜,猪的大耳特征明显,人们以大耳求得猪神庇护,大耳的习俗正是对于猪耳的模拟。

膘肥自有福运来

猪的肥硕体形代表生,而生意味着人丁兴旺,也意味着庄稼丰收,更意味着财源滚滚来。在古代,没有“减肥”这个说法,那时也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生命在于运动,古人的生活水平虽比不上现代社会,但是他们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禄山那一身两百多斤的肥膘,不是也混的风声水起,连杨贵妃都对他春心荡漾。因此,只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并有健康合理的饮食,一身肥硕的身躯不仅不是亚健康的征兆,还是福气、喜庆,力量的象征。

据传,从唐代开始,新科进士到大雁塔题名时须用“朱笔”。 因为“猪”与“朱”,“题”与“蹄”,“朱题”与“猪蹄”谐音,因此,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会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考生“朱笔题名”。

由此可见,猪身上的很多部位都被寄予了丰富的象征性意义,猪肉是千家万户永远离不开的一道菜,猪不仅喜庆,福气,还对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猪致敬。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姓朱的鼠宝宝怎么起名(云南的木府有怎样的历史故事)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姓朱的鼠宝宝怎么起名(云南的木府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49998.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