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唐氏宝宝怎么起名(唐姓起原)

唐氏宝宝怎么起名(唐姓起原)

发布于:2023-04-06 16:36:52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唐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有分布。唐姓是中国姓氏人口排名25位的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唐姓遍布天下,今以四川、湖南、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六省区居多,约占全国唐姓人口60%。构成汉族唐姓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源于上古五帝之一唐尧。第二支是姬姓,为唐叔虞之后。除汉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唐姓,包括汉时南蛮、三国时羌人、元朝西域人以及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唐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号有禅让堂和圣仁堂。

唐姓源出有:

源于汉族

出自姬姓与祁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姓伊祁,名放勋,他最初被封于陶(故地在今山西永济北),后来迁于唐(故地在今山西临汾),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他的后代世袭为唐侯(故地在今山西翼城西唐城),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2] 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也姓了唐。后来北方的唐国改称晋国,唐叔虞的后裔燮父的后代在南方建立新的唐国(故地在今湖北随州西北唐县镇),后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又有唐尧后代受封于郚(故地在今山东潍坊鄌郚镇),世称唐郚(鄌郚),后人以唐为姓。另有复姓唐山姓、北唐姓改为唐姓。

源于西南夷

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后汉书·南蛮传》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古称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数民族普米族的先民。

源于羌族

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甘肃)羌族中有唐姓。

源于维吾尔族

元朝畏兀人唐仁祖,字寿卿,其祖名唐古直,后代取名首字为姓,是为唐姓。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尔大德五年(辛丑,公元1301年),唐仁祖授翰林学士承旨。在此期间,元成宗尊太母元妃为皇太后,由于唐仁祖精于书法,特诏令他书写册文,深得元成宗的器重。唐仁祖逝世后,被追封为洹国公,赐谥号为“文贞”。在唐仁祖的后裔子孙中,皆以汉姓唐为氏。

源于蒙古族

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塔喇氏,人数庞大,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ra Hala,汉义“旷野”。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唐氏、匡等。

蒙古族图罗鲁特氏,亦称佟尼果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lol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

另外还有唐古特氏、夏日那氏、唐努氏等后裔均有姓唐者。

源于满族

满族本有唐姓,世居沈阳。又有其他姓汉化为唐,分别为:

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众多”,世居扎库木(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宁古塔(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马察(今吉林浑江)、占河(今吉林双阳)、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吉林市)、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辽宁沈阳石佛寺)、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以及长白山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谭氏、舒氏。

满族泰瑚特氏,亦称唐乌勒特氏,满语为Taihut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满族唐达氏,满语为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科普喀滩,今乌苏里江北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佟氏。

满族唐古氏,亦称汤务氏、陶古浑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唐括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anggu Hala,汉义“百”,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陶氏。

满族唐佳氏,亦称汤佳氏,满语为T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多冠汉姓为唐氏。

满族唐尼氏,满语为Tangni Hala,世居十方寺(今辽宁沈阳石佛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满族唐颜氏,满语为Tangyan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源于回族

元西域回回人纳速剌丁之后有唐氏,定居上海松江。明洪武年间有锦衣卫唐哈散,回族,其后定居南京。

源于佤族

佤族贡然氏,后改唐氏。

源于土族

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土族唐氏,源出土族拉什唐氏族部落,在清朝中叶多取部落名称中的谐音汉字“唐”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其他民族

属于汉化为氏。今瑶族、苗族、彝族、黎族、哈尼族、仡佬族、布依族、朝鲜族、东乡族、鄂伦春族、毛南族、水族、壮族、纳西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氏族人分布。

唐氏宝宝怎么起名(唐姓起原)

陆游与唐婉是什么关系?

陆游是著名的大才子,20刚时,娶了16岁的表妹唐婉。

原业陆游和唐婉从小青梅竹马,很早的时候,陆家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定下了文静灵秀,才华横溢的唐婉。

两人长大成人后便结为百年之好。唐婉才貌双全,两人可以称之为金童玉女,婚后两人甜甜蜜蜜,如胶似漆。而沉浸在蜜罐里的陆游也因为坠入温柔乡,把科举和功名都抛在脑后。

陆游的父母为此很是着急,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阻。结果陆游并没有听进去,对此,陆母对唐婉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结果唐婉并没有收敛起卿卿我我的爱情,极力维护好和婆婆之间的关系,依然我行我素。婆婆于是痛下杀手,毅然让陆游休妻。

陆游当然不愿意,但是他又是孝子,三番五次地反对无效后,他只好做出了休妻之举。

在古代,女子婚后被休是件屈辱的事,为此唐婉流干了泪。好在陆游虽然奉父母之命休了她,但依然和他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

然而,纸包不住火,陆母知道事情真相后,再做惊人举,立马又给陆游再找了个老婆。就这样,孝子陆游再次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就这样,陆游和唐婉彻底决断了关系。

之后,不幸的唐婉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皇室后裔赵明程。

原来赵士程早就认识唐婉,对他一见钟情,但当时的唐婉已是陆游的妻子,于是情埋在心里了。

听说唐婉恢复了自由身,赵士程力排众议,执意娶了唐婉为妻。

之后,陆游上京成功考取功名却落榜了,回乡后,他到沈园散心时,偶遇前妻唐婉和再婚丈夫赵明程,陆游伤感至极。有感而发,在园上题了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 、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莫 、莫!

如果说陆游的一纸休书要了唐婉的半条命,这首诗词就像催命符一样要了唐婉的另一半命。

原来唐婉再嫁赵士诚后,赵士诚对她疼爱有加,呵护备至。但唐婉却一直不能把陆游忘了,她能把旧情收藏,并没有完全接受赵士程的疼爱,结果在沈园看到陆游后,她的心又起了波澜。特别是看到陆游的题诗后,唐婉情难自以,在沈园上写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后来,陆游无意中把写于沈园墙上的情诗宣传于外,而他和唐婉的事也等于公布于大庭广众之下。

世人在赞叹《钗头凤》的文采和深情时,唐婉却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由爱生恨,由爱生怨,年仅35岁的唐婉此后郁郁寡欢,不久,香消玉损,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顺治皇帝23岁就过世了?

应该说,顺治皇帝的孩子并不多!

说顺治皇帝年纪轻轻的只有23岁就过世了,却还有那么多孩子,那只是说他生了那么多孩子,而存活下来的孩子并不多。

顺治皇帝在他23岁过世时已经生养了十四个孩子,其中儿子八个,女儿六个。

可是,这十四个儿女中,存活下来的只有五个!而且,其中有一个儿子在十九岁时又夭折了。实际活下去的也就四个孩子而已!是不是比平民百姓的儿女存活率还低?

而与此同时,据史料记载,这全部活下来的四个孩子中,其平均寿命也都没有超过六十岁的。这也真是够可悲的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顺治皇帝的生平说起。

顺治皇帝的原名叫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的第三个皇帝,史称“清世祖”。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满语:ᡶᡠᠯᡳᠨ ,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君主(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所以取名“福临”。年号顺治。

说起福临,这人还真不简单呢。

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年十四岁。同年八月大婚。

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 到顺治末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的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

正是因为这种种的原因,为了大清江山后继有人,顺治皇帝结婚早,嫔妃也多,因而在他23岁的年纪就已经生育了十四个孩子。

然而,顺治皇帝虽然在朝政上功绩赫赫,但是他的个人生活却相当的不幸。他的皇后是被迫娶下的,与他情不和、道不同,因而他亲政后就废了皇后。

后来,顺治皇帝又娶了一位蒙古王女为后,但是仍不满意又废了皇后。从此,顺治皇帝爱上了汉人妃子董鄂妃,对她倾注了从未有过的炽烈感情。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

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可是,好景不长,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再加上她亲生的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婚姻的不幸,皇子皇女的一个个过早夭折,使得顺治皇帝心灰意冷。特别是董鄂妃的离他而去,更让他万念俱灰!终于,身心俱疲的福临遁入了空门,想用佛学安慰自己冷寂的灵魂。

然而,福临卸不掉国家的重任,现实不允许他出家;可同时,他疲惫的身心也已经撑不起那么一个偌大的国家了。因而,福临出家不成英年早逝。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天子便与世长辞了。

顺治皇帝的一生是很悲哀的。婚姻不如他意,爱情来了又匆匆离去,二女不能两全,家国心事无人分担。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孤家寡人!虽然他有十四个孩子,好像很多,但真正活下来的就只有四个,而且他还没有看到他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到死他连继承他皇位的人都没来得及选定就在23岁早早的年纪亡故了。按照民间的说法,这也算是一种“夭折”——男人三十而立啊!

所以,别看顺治皇帝23岁就过世了,他却还有那么多孩子,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在民间,就他那样的儿女存活率,这是会被老百姓笑掉大牙的。这样大的生育率和如此小的存活率,还真是太少了!没谁了。唉!

死后的顺治皇帝火化后宝宫(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佛家人死后才会火化!福临也只有死了才能实现他的初加盟,寻求自己的身心安宁。悲哉!不幸。

谢谢!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唐氏宝宝怎么起名(唐姓起原)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唐氏宝宝怎么起名(唐姓起原)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49465.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