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起名虎宝宝卫姓怎么起名(你知道有哪些姓氏属于罕见姓氏)

起名虎宝宝卫姓怎么起名(你知道有哪些姓氏属于罕见姓氏)

发布于:2023-04-06 00:15:05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谢谢邀请。

这问题提得很好,谈及了姓氏,而不是简单地提问姓。如果一直保留姓和氏,那么寻根问祖也就变得简单了。可惜,秦汉之后,分封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连姓和氏都合二为一了。如此,大部分人很难知道自己家族在秦汉之前的历史了。这也是一个遗憾。

姓氏起源

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先出现了姓,其中最为著名的八大姓分别为:姬、姜、姒、嬴、妘、妫、姚、姞。那时的后代都跟着母亲的姓,一个女人一生能生育几个子女呢?因此,那时的姓基本能满足当时的需求。

后来,人类进入了父系社会,后人改用父亲的姓。然而,一个男人可以同时娶多个妻妾,其后代人数呈指数式增长。姓不够用了,男人便为后人取不同的氏作为区别。

接着,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社会分工增加,很多人便以职务为氏,如司马、司徒、司空等。

最后,周朝建立,实行了史无前例的大分封,再加上嫡长子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庶子们多以封地为氏,于是这氏便出现了爆炸式大增长。也是因为如此,大家才会看见同一个姓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起源,可能是因为地名相同,也可能是因为官职相同。

直到秦汉姓氏统一之后,姓氏的数字才稳定下来。

简单回顾了姓和氏的历史,来看看那些姓氏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呢?

1)万姓之祖

首当其冲的便是姬姓,然后是姜姓。姬姓便是《史记》上记载的第一位重要人物黄帝之姓,我国大部分氏都是派生于姬姓。五帝之后,夏禹、商汤、周文王都是其后代。黄帝登基之前,是姜姓的神农氏在掌管天下。

前文提过周朝的嫡长子分封制促进了我国姓氏的大增长,周朝的国姓为姬,无论是帝喾还是周公旦、周武王都娶了姜姓女子为妻,再加上开国股肱之臣姜子牙的影响力,因此姜姓在周朝也是稳居第二的宝座。因此,八百年的周朝过后,姬姓成为了华夏大地的万姓之祖,其次是姜姓,其派生出来的氏也达到上百之多。

2)十大姓氏

那么,这些姓氏,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了多次朝代更迭,哪些姓氏笑到了今天呢?

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姓名报告》,姜姓已经屈居第54位,而万姓之祖姬姓早就掉到了百名之外,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根据统计,我国仍在用姓氏多达6150个,而位列前十的分别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而前十名姓氏的人口不可思议地达到了6亿左右,其中王、李两姓双双破亿。

其实看着这些姓氏,大部分的兴旺是可以想象的。例如,王姓,王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很多庶子不能继承王位,但是王家之后,便干脆以“王”为姓。这样的王家子弟很多,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源头。继承王位或诸侯之位的只有嫡长子一人,而庶出王室子弟远远大于嫡出,因此,王姓开始昌盛而姬姓却反而没落了。周朝灭亡后,部分宗室子弟及周朝遗民以周为姓,因此,这也是姬姓没落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拥有万姓之祖的姬姓子孙最后大部分分流到王姓和周姓。

再看李、刘、赵、吴、陈这几个姓,前三者分别为唐、汉、宋的国姓,而吴、陈则为春秋吴、陈两国遗民的姓氏。既都为国姓,且秦汉之后,姓氏合一,因此,朝代有多久,那么国姓的子孙就有多少。所以,它们能稳居前十并不意外。

至于张、杨、黄三姓,它们虽然没有以上姓氏那么显赫的背景,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却得到了人口的大繁衍。

罕见姓氏

从姓氏的起源来看,很多姓氏来源于国家或者封地的名称。当然还有官职,只不过无须担心官职会沦为罕见姓氏,因为那是后人炫耀的一项资本啊。王姓就可以自豪地自称为王室之后,而司马、司徒等可以说祖上有大官。

因此,反而那些古老的国家或封地才能出现较为罕见的姓氏。从夏朝地图上看,出现了一些古老的方国以及地名。例如:有鬲氏、又穷氏、有仍氏、有莘氏、有缗氏、涂山氏、防风氏、斟灌氏、斟鄩氏等。那么这些方国灭亡后,国人以国名为氏,因此,就有了鬲、穷、仍、莘、缗、涂山、防风、斟灌、斟鄩等姓。商朝的时候还出现了骊山、南巢等姓。

这些姓氏我认为极其罕见,周边都找不出这样姓氏的人。怎么样?您还知道更稀有的姓氏吗?

汉武帝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前119年,汉武帝举全国之力讨伐匈奴,史称“漠北之战”,此战彻底将匈奴打服。

庆功宴上,李广的儿子李敢借着酒劲,当众给了卫青一拳,怒吼道:“都是你害了我父亲!”

卫青任由李敢撕打,不还手也不辩解。

这次作战,本来汉武帝没安排李广,因为他年纪大了,怕他碍事,可李广执意请战,武帝只好勉强同意。

临行前汉武帝再三嘱咐卫青,用尽手段阻止李广与匈奴正面交锋,免得让匈奴钻了空子,平白增加活捉单于的难度。

为了维护汉武帝的尊严,为了朝局稳定,卫青选择了隐忍不发。

作为“战神”,卫青无愧于大汉;作为人臣,卫青对得起武帝;作为将领,卫青称得上仁义。

大汉帝国汉武时期,攻取长城,收服新疆,大败匈奴,开疆拓土,以强者姿态,屹立在世界的舞台。

“寇可往,我亦可往!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让汉武帝如此铿锵有力的底气,就是卫青和霍去病!

可惜,卫青为大汉鞠躬尽瘁,他死后,整个家族却被汉武帝几乎赶尽杀绝。

对此,有人说是卫氏家族过于强大,“外戚专权”,威胁到了汉家天子的统治。

有人说是汉武帝老年糊涂,滥杀无辜。

那么,究竟是卫家死有余辜,还是天子薄情,卸磨杀驴?

说起卫家集团,其核心人物也就是卫子夫,卫君儒,卫少儿和卫青姐弟四个,以及与他们筋骨相连的公孙家族和霍氏家族。

草根皇后卫子夫

卫子夫,是卫氏家族平步青云的基石,而卫子夫能坐上皇后宝座,陈阿娇和她的彪悍娘亲功不可没。

当年4岁的刘彻,因一个“金屋藏娇”的承诺,获得阿娇母亲馆陶长公主的青睐。

在长公主和刘彻母亲王夫人的操作下,刘彻最终干掉太子,16岁登上皇位,史称汉武帝。

陈阿娇强势霸道,外婆窦太后历经三朝,喜欢对朝廷事务指手画脚,母亲馆陶长公主贪得无厌……

天长日久,刘彻与阿娇相看两厌,尤其阿娇善妒霸道,自己生不出孩子,还想方设法不让别的妃嫔生孩子。

汉武帝即位多年却无所出,一度被怀疑没有生育能力,差点引发一场关于“废帝”的讨论。

这时候,青春美少女卫子夫的出现,给汉武帝干涸的心田,降下一场甘霖。

卫子夫本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个歌姬,武帝祭拜祖宗回来时顺便去了姐姐平阳公主家。

平阳公主赶紧把家里的歌姬叫出来献舞,给他解闷。哪知武帝兴致缺缺,一个都不对他的胃口,直到卫子夫半遮半掩,款款走出,汉武帝的心怦然一动。

眼前温柔似水的女子,与家里那个“河东狮”,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甩她十条街都不止。

他一时间情不能自已,在卫子夫伺候自己如厕时,临幸了她,并将她带回了宫。

卫子夫也很争气,进宫后生下三女一子,这让年近30还没有子嗣的汉武帝异常欣喜。

卫子夫生下儿子,阿娇又哭又闹,寻死觅活,长公主爱女心切,决心给女儿出口气。

不敢对卫子夫下手,就把主意打到了她弟弟卫青身上。

长公主派人绑架了卫青,试图威胁卫子夫,幸亏卫青有个叫公孙敖的“好哥们”,得知卫青有难,赶紧带1000人出手相救,他这才逃过一劫。

这事被汉武帝知道了,龙颜大怒!这简直是在赤裸裸地挑衅自己,这还了得,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

同时,汉武帝也知道,被窦太后掣肘了这么久,被陈阿娇和馆陶长公主打压了这么久,是时候给她们点颜色瞧瞧了。

“老虎不发威,你还真把我当病猫了?”

婚后无出的陈阿娇被废,卫子夫母以子贵被封为皇后,她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并大赦天下。

同时提拔卫青为建章监,侍中,赏赐千金,将卫子夫大姐赐给太仆公孙贺。

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是平阳侯府的丫鬟,她与小吏霍仲孺一夜风流,生下儿子霍去病。

霍去病也得到汉武帝赏识,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一时间,卫氏家族炙手可热!

民间传唱:“生男勿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卫子夫盛宠38年,与其说她是用美貌与贤德征服了汉武帝,不如说是她强大的生育能力,稳固了刘彻的帝位。

卫子夫从草根变皇后,卫家集团开始蓬勃发展。

“飞将军”卫青

卫青是卫子夫母亲卫媪与人私通生下的孩子,他是平阳公主的马夫,以及会动的“上轿石”。

卫青生父叫郑季,到平阳侯府办事,偶遇侯府下人卫媪,不经意荷尔蒙爆发,欢爱后生下了卫青。

这样的身份,让卫青在郑家受尽白眼,实在过不下去了,他跑到母亲身边求收留。

卫媪帮他在平阳侯府谋了个差事,混口饭吃。

姐姐卫子夫一步登天,直接让卫青也跃上枝头变凤凰。

公元前129年,匈奴兵犯上谷,汉武帝派出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分领4路兵将迎敌。

战争结束,第一次上战场的卫青俘虏700匈奴人,他感觉这样的战绩实在拿不出手,忐忑不安地率军返回。

结果,大汉另外三支队伍全都惨败,只有卫青大获全胜!

消息传回,汉武帝龙心大悦!

卫青一战成名,被封为关内侯,从此扶摇直上。

与匈奴主力部队交手,7战7捷,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食邑17600户。

卫青成了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成了汉武帝最倚重的虎将,成了大汉朝赫赫有名的“战神”。

“冠军侯”霍去病

当年卫少儿生下霍去病后,霍仲孺还不知道自己有了孩子,完事后拍拍屁股走人,回了老家娶妻生子,继续过他风流快活的日子,还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霍光。

霍去病在平阳侯府长大,常被人奚落是个“没爹的孩子”,他因此天天跟人干架,倒也练出一身蛮力,和矫健灵活的身手。

有一次,他又跟人打得难分难解,舅舅卫青来了。他摸着霍去病的头说:“跟自己人打赢了不算本事,真喜欢打仗,那就上战场,打匈奴去吧!”

霍去病嘴里叼着一根茅草,漫不经心地问:“打架就是打架,干嘛非得打匈奴?”

卫青沉吟半晌,慢慢告诉他:“这是世仇!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

原来高祖时期,因为朝廷不够强大,匈奴十分猖獗,不但残忍杀害大汉子民,把他们当牛马一样驱赶,还异想天开让皇后去服侍他们。

皇后只能忍辱回信,说自己年老色衰,怕伺候不好惹单于不高兴,所以特意挑选了几十个年轻貌美,出生高贵的女孩送过去伺候。

霍去病一听,“呼”地站起来,大声喊道:“我要上战场杀匈奴,不把他们打趴下,誓不罢休!”

卫青把霍去病带去见皇后,恰好遇到汉武帝。

汉武帝很喜欢这个愣头愣脑的小家伙,觉得他是个领兵奇才,派他跟卫青一起出征匈奴。

霍去病以战养战,善于搞突袭,神出鬼没,打得匈奴措手不及,将“闪电战”和“游击战”打出了花。

18岁,斩匈奴单于祖父,生俘单于叔父,封冠军侯。20岁,入陇西,灭五国,歼万敌。21岁,夺祁连,斩敌3万多,降敌4万余。23岁,灭左贤王,俘敌70000,封狼居胥。

从此,“匈奴远遁,漠北无王庭”,“封狼居胥”也成为武将的最高追求。

霍去病屡立战功,成了与舅舅卫青比翼的“战场双雄”,舅甥二人帮汉武帝扛稳了大汉江山。

漠北战役后,霍去病专门去平阳拜见了自己的父亲,还给他置办田地房产和婢仆,霍仲孺受宠若惊,也深感惭愧。

回长安时,他带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

终究还是成了汉武帝的心头大患

卫青和霍去病立下赫赫战功,荣宠加身,但卫青从不恃宠而骄,居功自傲。

相反,每次汉武帝赏赐他,他都极力推辞,直到汉武帝生气,他才不得不收下,并且再三感谢。

卫青因为立功太多,封赏达到极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没办法,汉武帝只能给丧偶的卫青当红娘,把自己丧夫两次的亲姐姐平阳公主,赐给了卫青。

又大肆赏赐卫青的儿子,漠北之战大获全胜,汉武帝欣喜万分,将卫青的三个儿子全部封侯。

这与高祖当初留下的,“非有军功不得封侯”的“白马之盟”,完全背道而驰。

可汉武帝又不傻,怎么会给自己留如此大的一个隐患?

当匈奴这块“硬骨头”啃得差不多时,曾经风光无两的卫氏家族,就成了碍手碍脚的存在。

卫青和霍去病活着,汉武帝不敢轻举妄动,只有大肆封赏。

可匈奴被打趴后,第二年,24岁的霍去病,就不明不白地丧了命。

不久,卫青也去世了。

卫青死后,一场针对卫氏家族的大清洗,拉开了序幕。

动不了父亲,那就动儿子吧!

汉武帝向卫家开的第一刀,是从卫青的三个儿子入手的。

公元前116年,汉武帝随便找了个借口,“矫制不害”,免去了卫青长子卫伉的爵位。

所谓矫制不害,就是假传圣旨,但是没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还可以保住脑袋。

卫青去世后,按照惯例,卫伉继承“长平侯”爵位,但屁股还没坐热,就因“无符籍妄入宫”,被彻底削掉了爵位。

卫青12岁的小儿子,卫不疑和卫登,则因为“坐酎金”,双双被免去爵位。

“酎金”的意思,就是给皇帝用的金子,纯度不是99.99。

然后,汉武帝成功将锅甩给两个12岁的黄毛小儿,脸不红心不跳。

至此,让汉武帝吃不好睡不香的卫家三子,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可是汉武帝的心,还悬在半空。因为,汉高祖时期,外戚专权带来的严重后果,给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卫氏家族这个最大的“外戚集团”不被彻底清除,汉武帝的心仍然不踏实。

太子刘据心地善良,处事软弱,没有半分杀伐决断之气,还因为不赞同父亲穷兵黩武,父子俩发生过几次争论。

汉武帝常常摇头叹息:子不类父。

汉武帝最宠爱钩弋夫人生的小儿子刘弗陵,可惜他尚年幼,刘据占了嫡长子的光,被立为太子,可这个太子真不得帝心。

汉武帝开始处心积虑地为幼子筹谋。

而此时卫子夫年老色衰,和当初的陈阿娇一样,利用价值被榨干,可以弃之如蔽褛了。

就在汉武帝考虑找个什么借口,将卫氏一族连根拔起时,愚蠢的公孙敬声自动送上门来。

铲除公孙家

公孙敬声仗着自己姨妈是皇后,父亲是丞相,从小无法无天。

接任太仆之职后,他挪用公款1900万两,事情败露后被捕入狱。

公孙贺为了营救儿子,跟汉武帝提了一个请求:愿一命换一命,用当时朝廷头疼的“阳陵大侠”朱世安,来换儿子一条命。

朱世安何许人也?此人身份成谜,史书也无记载。只知道他突然出现,搅得前庭后宫鸡犬不宁。

公孙贺动用一切关系,终于将朱世安绳之以法,儿子也被换了出来。

纨绔公孙敬声洋洋得意,毫不掩饰对朱世安地嘲讽:“臭小子,用你一条贱命,换爷的命,高抬你了!”

朱世安懒洋洋地瞟他一眼,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死到临头还不自知,傻子!”

“哈哈,你就过过嘴瘾吧!”公孙敬声也不介意,在随从的前呼后拥中,扬长而去。

谁知没几天,公孙敬声真的大祸临头!

不光他自己丢了命,他的父亲也被处死,甚至他全家,他皇后姨妈,太子表哥全都被牵连其中……

原来,朱世安在狱中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告发公孙敬声和汉武帝女儿阳石公主私通,还用小木人诅咒汉武帝。

一个关在大牢里的犯人,能够直达天听,是不是很匪夷所思?

接到朱世安的“检举信”后,汉武帝把镇石都摔碎了,差点气晕过去:

“这是要反了天了,咒我早死,太子来当皇帝吗?”

汉武帝一声令下,卫子夫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卫青长子卫伉,平阳公主的长孙曹参,全被推出午门斩首。

公孙贺父子在狱中被活活饿死,公孙家族团灭。

至此,卫家集团在朝廷上的势力被汉武帝一网打尽。

卫青的两个小儿子,因为年幼没被治罪,但从此音讯全无。

现在汉武帝的心头大患,就剩下了宫里的皇后和太子。

巫蛊之祸

汉武帝总觉得这事没完,任凭公孙父子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平白无故诅咒皇帝,肯定是有更大的后台给他们撑腰。

因此,他任命江充和苏文彻查此事。

江充是个什么玩意呢?他本是赵国一个江湖郎中,靠出卖赵国国君得到汉武帝信任。

说白了,这就是个“卖主求荣”的阴险小人,毫无底线和原则。

最关键的是,他跟太子有过节。仗着汉武帝宠爱,他几次跟软弱的太子起冲突。

如果太子继位,第一个要收拾的,怕就是他了。

所以江充千方百计陷害太子,他在搜查东宫时,故意把“木偶人”藏进太子府,栽赃太子。

苏文也是个奸佞小人,他和江充狼狈为奸,都为钩弋夫人所用。

太子几次想要去找汉武帝解释清楚,都被二人阻拦,连父亲的面都见不到。

无奈之下,他决定铤而走险,将江充绑了一起去见汉武帝。

卫子夫为了帮助儿子,动用手中权力,调拨了宫中的侍卫给他。

一场激战,惊动了在玉泉宫休养的汉武帝,他派人回宫查看情况,谁知那家伙是个糊涂蛋。

他跑到宫门口,一看两拨人打得难解难分,也不问个清楚明白,掉头就跑了。

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去跟汉武帝说:“皇皇皇上,大,大,大事不好,太,太子领兵造,造,造反了!”

汉武帝拍案而起:好小子,刘据啊刘据,平时看你蔫不拉几的,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这还得了!给我拿下!

汉武帝派出左丞相刘屈氂率军平叛,太子被大军追赶,跑到湖县一户农户家中躲藏。

听说有大军过来捉拿他,竟然上吊自杀了。

太子的死讯传到后宫,卫子夫当场跟着儿子去了。

至此,卫家外戚集团几乎被全部消灭。

1年后,汉武帝回过味来,知道太子是被冤枉的。

他不是要造反,只是想跟自己解释清楚,自己错怪了这个好儿子啊!

汉武帝后悔不已,也十分震怒。他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日夜忏悔。

还下令处置了当初陷害太子的那一帮人,杀了苏文,灭族江充,一大批人丢命,也算是给儿子报了仇。

看起来巫蛊之祸,就是一连串的巧合与误会造成的,不过当所有的巧合都聚在一处时,显然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太子死了,皇位还在,选谁当继承人呢?

太子之争

燕王刘旦第一个沉不住气,愿意替父亲分忧,结果汉武帝当场削去他的三个封邑,刘旦蔫了。

刘胥本是花花公子,只喜欢吃喝玩乐,心思根本不在正事上。

他宁肯当个闲散王爷,也绝不参与宫廷争斗,自然不在考虑之列。

合适的人选,就剩下昌邑王刘髆和刘弗陵。

刘髆的外公是贰师将军李广利,他和亲家刘屈氂暗箱操作,本来事情搞得差不多了。

但刘屈氂的夫人非要来个“双保险”,偷偷在家弄小人,诅咒汉武帝早死,结果被人告密。

汉武帝盛怒之下,不顾李广利还在前线打仗,将刘屈氂腰斩,把他全家诛灭。

李广利自知死路一条,准备起兵自立为王,结果被匈奴人杀掉,落得个悲惨下场。

最终,所有刘弗陵上位路上的障碍全被清除,5岁的刘弗陵被汉武帝立为太子。

3年后汉武帝去世,临终前,他怕母强子弱,外戚乱朝纲,将20多岁的钩弋夫人赐死。

霍光辅政,卫家集团再次崛起

汉武帝临终托孤,安排霍光和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共同辅政刘弗陵。

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

霍光,在巫蛊之祸中,幸免于难。

他能得到汉武帝信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在汉武帝身边20多年,没犯过一个错误。

所以汉武帝几乎杀光了卫氏一族,却放过了霍光,还在临终时把刘家大业托付于他。

但是汉武帝千算万算,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得多深的心机,得把皇帝心思摸得多透,才会如此?这样的人,不才应该小心提防吗?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霍光不仅把持朝政,还让卫氏进入了中兴时代。

上官桀的儿子娶了霍光的女儿,生下孙女儿上官氏,上官桀想让孙女当皇后,霍光不同意,两人由此结怨。

上官桀联合桑弘羊,燕王刘旦,盖长公主,想杀掉霍光,却被霍光反杀。

上官桀和桑弘羊家族被灭,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自杀,霍光成了汉朝最有发言权的人。

公元前74年,刘弗陵去世,因为膝下无子,霍光决定让昌邑王刘贺当皇帝。

刘贺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仅仅在位27天,就被霍光给废掉,史称汉废帝。

废了刘贺以后,霍光找到了皇家流落民间的骨血刘病已。

他是前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对霍光唯命是从,史称汉献帝,是个“傀儡皇帝”。

霍光想让女儿霍成君当皇后,刘病已不同意,因为他跟结发妻子许广平感情深厚。

霍光阳奉阴违,暗中派人把许广平给杀了。

刘病已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乖乖任霍光摆布,封霍成君为皇后。

此时,霍光炙手可热,说一不二,远超卫青时代卫家的盛宠。

后记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亲自主持葬礼,按照皇帝规格葬于茂陵墓。

霍光死后,霍家被满门抄斩,皇后霍成君被废。

从汉武帝到汉献帝,历经半个世纪,卫氏家族,终于被连根拔掉。

从刘邦创业以来,就为“外戚”闹心,可他死后,吕雉专权,几乎杀光了刘邦的子孙,打压忠臣,分封异姓王。

眼看大汉朝岌岌可危,结果节骨眼上,吕雉一命呜呼,吕家被满门抄斩。

此后窦太后又历经三朝,也是不断干涉朝政,卫氏家族的迅速壮大,不能不引起汉武帝的忧虑。毕竟,这是血的教训。

为了消除卫氏的势力,汉武帝可谓处心积虑,却还是“百密一疏”,留了一个尾巴,差点酿成大祸。

幸亏刘病已“扮猪吃老虎”,才制止了一场肉眼可见的“外戚”危机。

飞鸟尽,良弓藏,江山定,忠臣亡。

匈奴垮了搞卫氏,卫氏灭了杀江充......

在捍卫江山的路上,女人,臣子,骨肉......又算得了什么?

可惜,汉武帝千防万防,大汉,终究还是毁在了外戚王莽手中。

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位,自立为新朝皇帝。

屹立了210年的西汉,亡。

九泉之下,恐怕汉武帝也要喟然长叹:造化弄人,天意难违......

汉朝第一将卫青为何会娶一个寡妇?

卫青不仅是娶了一个两度守寡的寡妇,而且是已经当了奶奶的寡妇,可是这个人卫青却不得不娶,因为这是汉武帝的命令。

卫青的家族关系

卫青原本并不姓卫,应该姓郑,因为他是一个私生子。

卫青的母亲曾经是平阳侯府的仆人,因为嫁给了一个姓卫的人,所以人称“卫媪”,也就是卫家老太太的意思。

卫媪给老卫生了三女一子之后,老卫就死了,此时卫府有一个名叫郑季的小吏,与卫老太太关系不错,不久就生下了卫青。

卫青上面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哥哥名叫卫长君,三个姐姐分别叫卫君孺、卫少儿、卫子夫,卫少儿就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生母。

卫青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别叫做卫步、卫广,可想而知,这两个原本肯定也不姓卫。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卫媪。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兒,次女卫子夫。後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卫青出生之后,原本是跟着父亲郑季一家生活的,但是在郑家生活并不如意。

郑季只不过是一时没有管住郑季下半身,这才有了卫青,所以对卫青并不在意,再加上他本来就有儿子,也不缺儿子传宗接代,于是让卫青去放羊,而卫青的兄弟们也没把卫青看做兄弟,而是将这个私生子当做奴仆一般对待。

就这样,卫青稍微大点之后,就不在郑家待了,回到了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后来,卫青的三姐卫子夫得了汉武帝恩宠,卫青以及两个弟弟就都改为卫姓。

卫家与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原本也应该不叫平阳公主,而是阳信公主,因为她的食邑是阳信县。之所以叫平阳公主,是因为嫁给了平阳侯曹寿,曹寿是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地位显赫,这才称呼她为平阳公主。

卫青的母亲原本是平阳侯的家奴,他的哥哥姐姐自然生下来也就是平阳侯府的家奴,卫青后来也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如果卫子夫没有得宠,他们一家人都会是平阳公主的私人财产。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刘彻去霸上祭祖,回宫时顺便去平阳侯府看望姐姐平阳公主。

此时的汉武帝与陈阿娇已经结婚2年了,陈阿娇却还没有给他生一个儿子,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大长公主又经常自居拥立之功,让刘彻对其厌烦,于是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就在自家选了十几个年轻貌美的少女,献给汉武帝。

最终,这十几个少女中,汉武帝只看上了卫子夫,临幸了她之后,将其带到宫中。

虽然在平阳公主府上选拔的那十几名少女中,卫子夫算是一枝独秀,但是汉武帝刘彻拥有整个天下, 后宫中比卫子夫漂亮的比比皆是。

卫子夫入宫之后,再没有被临幸过一次。

一年多以后,汉武帝选择将宫中年迈、体弱的宫人释放出宫,卫子夫终于找了个借口见到汉武帝,她当然不敢对汉武帝表达不满,而是哭着请求汉武帝干脆放她出宫,免得在宫中一个人孤孤单单。

汉武帝看到卫子夫哭得可怜,顿时心生怜悯,再想着这毕竟是自己亲姐姐给自己选的美人,汉武帝就再一次临幸了卫子夫。

就是这一次,让卫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了卫青平步青云的机会。

卫子夫怀孕之后,汉武帝对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不闻不问,因为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对卫子夫恩宠一天胜过一天。

刘彻继位之初,太皇太后窦氏凭借在朝中的外戚,对朝堂有极大的掌控力,因此,刘彻凡事都要“奏事东宫”,向太皇太后禀告。

皇后陈阿娇的母亲是馆陶大长公主,因为对刘彻坐上太子之位有拥立之功,又深得窦太后宠爱,一时意气风发,大有任何人不得违抗她的意思。

(一般而言,皇帝的女儿是为公主,皇帝的姐妹会被封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会被封为大长公主。)

陈阿娇身为皇后好几年,肚子毫无动静,卫子夫却怀上了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嚣张跋扈的馆陶长公主哪里能允许外人夺去本来应该属于自己女儿的恩宠?

于是她派人去抓捕在建章宫当差的卫青,为了恐吓卫子夫,准备杀死她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幸亏公孙敖等人救了卫青,这才能逃得一命。

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汉武帝得知此事之后,心中愤怒无比,却对馆陶长公主无可奈何,还得好好哄着他们母女。

心中怀着对卫子夫的亏欠,又怕馆陶长公主再生事端,干脆将卫子夫的哥哥和弟弟都封为侍中,经常带在身边,这才躲过馆陶长公主的毒手。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

不可否认,没有卫子夫的受宠,卫青一家都还是平阳侯府的家奴;而没有卫子夫当皇后,卫青也没有机会带兵打仗,也就没有了这个留名青史的卫大将军。

机会是汉武帝给的,但是卫青的能力是靠自己打出来的。

公元前129年,匈奴南下,此时的汉武帝已经废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卫子夫母以子贵,皇后之位眼见非她莫属,汉武帝为了增强新外戚家族的实力,也是看好卫青的能力,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与公孙敖、公孙贺、李广三人兵分四路,迎击匈奴。

卫青的第一场战役,就直捣匈奴圣地龙城,大胜而归,而一起出兵的另外三路却又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返,卫青因此被封为关内侯。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对卫青重要无比,对整个大汉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这是自汉初以来,第一次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从而看到了希望。

此后,卫青一发不可收拾,犹如日行千里的神驹,终于找到了能让自己肆意驰骋的草原,屡屡带兵大胜匈奴,最终被封为武将之首的“大将军”。

不仅如此,连卫青的三个儿子都分别被封为列侯(比关内侯高),一门显赫无比。

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婚姻

公元前131年,卫子夫还没有被封为皇后的时候,平阳公主的丈夫平阳侯曹寿就去世了,平阳公主第一次成为了寡妇,在此之前,平阳公主和曹寿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曹襄。

不久之后,平阳公主嫁给了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

公元前115年,夏侯颇与他父亲的小妾私通被发现之后,害怕汉武帝降罪,自杀而死,没想到最后汉武帝还是将他的封国撤销了。

(夏侯婴)八岁卒,谥为文侯。子夷侯灶立,七年卒。子共侯赐立,三十一年卒。子侯颇尚平阳公主。立十九岁,元鼎二年,坐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国除。——《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平阳公主第二次成为寡妇,比之前那次还惨的是,不久之后她的儿子曹襄也死了。

曹襄是有儿子的,可见,此时的平阳公主已经是当奶奶的人了。

实际上,平阳公主年龄并不是很大,因此汉武帝打算再给她找个好夫婿。

要知道,作为汉武帝的亲姐姐,平阳公主哪怕是三婚,哪怕已经当了奶奶,也不可能嫁给一般人,看看她的前两任丈夫,都是开国功臣的嫡系后人,就可知平阳公主的地位。

汉武帝正在为平阳公主的夫君人选愁眉不展,毕竟有这个地位的早已经有了正妻,而年龄太小的肯定不太合适,于是汉武帝召集大臣一起帮他在列侯中选择合适的人选。

这时候,有人突然提到一个名字,那就是“卫青”,卫青爵位是长平侯,官任大将军,身份地位在朝中都是屈指可数的,最重要的是卫青出身低微,虽然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可是他的妻子都是普通家庭,至少相对于这些朝中大臣来说,都算不上大家族。

(有人说卫青之前只纳妾,没有娶妻,这就有点可笑了。)

平阳公主知道汉武帝给她选的丈夫是卫青之后,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丈夫呢?”

这时候有人就劝她:“大将军今非昔比,他如今贵为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都是列侯,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

汉武帝看到平阳公主的样子,也知道她并不反对,至于卫青的态度就无所谓了,于是他当即赐婚。

初,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长公主风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卫青对这个婚姻满意吗?

要说卫青对这个赐婚很满意,我觉得是不太现实的。

1.首先,卫青此时已经有3个孩子,自然不会没有妻子,而无论是《汉书》,还是《史记》都没有提到卫青妻子去世,正好可以娶妻。

以史学家的春秋笔法,没有提卫青妻子,那只能说明他是有正妻的,只是因为正妻出身不高,只能给平阳公主让位。

单单这个,能让卫青高兴吗?

2.不仅如此,此时的平阳公主已经是当奶奶的人了,地位又尊贵,卫青位极人臣,想要什么样的美色得不到,哪家的大家闺秀不能娶,用得着娶这么一个寡妇么?

3.除此之外,平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是怎么死的?

夏侯颇身为开国功臣的后裔,因为与人私通,不仅身死,而且连封国都被废除,就是因为得罪了平阳公主,因此惹怒汉武帝。

平阳公主身为当朝长公主,地位尊崇,又是卫青从前的女主人,对他颐指气使的那位,哪怕是现在位极人臣,在她面前,依旧是那个“从前的下人,过去的随从”,更是让人觉得矮人一头。

虽然有种种不好,但是卫青还是心甘情愿接受了皇帝的赐婚,不仅是因为皇命不可违,还有一个原因,卫青知道,他的一切本来就是汉武帝给的,哪怕是回报汉武帝的知遇之恩,他也不得不同意这门婚事。

否则的话,以战功而封侯的大将军,如果皇帝的命令太过离谱,这个年代,他绝对是有能力拒绝的。

卫青一家与平阳公主、汉武帝纠葛太深,君恩难拒!

主要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起名虎宝宝卫姓怎么起名(你知道有哪些姓氏属于罕见姓氏)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起名虎宝宝卫姓怎么起名(你知道有哪些姓氏属于罕见姓氏)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48515.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 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男孩子起名字)

    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男孩子起名字)

    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 1、智德 2、月凌 3、柯豪 4、佳瑞 5、彦康 6、培煜 7、若程 8、恒毅 9、烨岚 10、宸乐 11、歆雨 12、辰浩 13、睿宏 14、晴...

    2025-07-31

  • 新生儿起名两个字(新生儿起名)

    新生儿起名两个字(新生儿起名)

    新生儿起名两个字 1、君宛 2、宣言 3、钰昊 4、雅萌 5、雅洁 6、呈豪 7、锦霖 8、靓琪 9、仕月 10、紫之 11、泽恺 12、子轩 13、嘉麟 14、庭文 15、淞卓 16、译...

    2025-07-31

  • 男孩起名单字寓意好的(男宝宝起名单字)

    男孩起名单字寓意好的(男宝宝起名单字)

    一个名字也许只是几个字母的组合,但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却是无限的,是父母给男孩最珍贵的礼物。通过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男孩起名单字寓意好的(常...

    2025-07-31

  • 男孩起名字好听的字有哪些呢(男宝宝起名一个字)

    男孩起名字好听的字有哪些呢(男宝宝起名一个字)

    男孩起名字好听的字有哪些呢 1.兰 2.朔 3.婕 4.乐 5.宁 6.姿 7.曦 8.德 9.佳 10.桦 11.文 12.奇 13.昕 14.华 15.泷 16.榕 17.木 18.慧 19.冰 20.凡 21.北 22.元 23.泽 24.欢 25...

    2025-07-31

  • 女孩起名字常用的字有哪些名字大全349个(起名单字)

    女孩起名字常用的字有哪些名字大全349个(起名单字)

    一个好名字既要符合文化传统,也要体现时代特色,从而才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持续传承和流传。起名不仅仅是为了符合美学和文化的要求,它更是对人...

    2025-07-31

  • 小孩起名大全免费(男孩取名字)

    小孩起名大全免费(男孩取名字)

    小孩起名大全免费 (1)世林 (2)紫之 (3)乐妍 (4)晨桓 (5)钦鑫 (6)翌赫 (7)栩新 (8)小轩 (9)家旭 (10)夏钰 (11)宇晨 (12)思绮 (13)洛焱 (14)程欢 (15)蕊吉 (16)泰鸿 (17)倩雅...

    2025-07-31

  • 男婴起啥小名好(新生儿起名字)

    男婴起啥小名好(新生儿起名字)

    一个充满爱意和美好的名字能够为男孩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精彩和美好。很多家长为了让男孩名字简洁美好,会用谐音、造字等方式...

    2025-07-31

  • 宝宝起名字(女孩子起名)

    宝宝起名字(女孩子起名)

    每一个名字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它是父母心中的一抹亮色,将为女孩的成长旅程铺就一条美丽的道路。父母给女孩的名字,就是她们最初的关怀和爱护,《...

    2025-07-31

  • 免费起名100分(男孩子起名)

    免费起名100分(男孩子起名)

    免费起名100分 (1)承熙 (2)梓语 (3)钥祺 (4)骐恺 (5)俊雨 (6)雅诗 (7)颢澜 (8)新怡 (9)成煊 (10)嘉豪 (11)艺书 (12)康禹 (13)牧泽 (14)祺馨 (15)志宗 (16)恒予 (17)瑾程 (18)世...

    2025-07-31

  • 男宝宝起名小名(男孩名字大全)

    男宝宝起名小名(男孩名字大全)

    男宝宝起名小名 1、郁锦 2、梓怡 3、雷鸣 4、依宸 5、恩忻 6、梓芳 7、欣蕊 8、嘉睿 9、雅可 10、思然 11、雪晨 12、梓琪 13、子睿 14、智宇 15、文昊 16、宗瀚...

    2025-07-31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