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男孩子起名字)
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 1、智德 2、月凌 3、柯豪 4、佳瑞 5、彦康 6、培煜 7、若程 8、恒毅 9、烨岚 10、宸乐 11、歆雨 12、辰浩 13、睿宏 14、晴...
2025-07-31
一般的史书中,对于东汉的印象,都离不开政治上两个显著的力量——外戚、宦官。对此现象,范晔在写《后汉书》时特别设立了《皇后纪》与《宦者传》来专门说明这件事,以警后人。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也常用来解释东汉衰弱的原因,但实际上东汉最终衰落的原因和背景更为复杂。
刘秀中兴汉室,复兴了汉武帝以来的政治和制度。之所以刘秀被称为“光武帝”,即是指发扬光大了武帝的事业。以前的皇帝,要有功德才能获得庙号,入宗庙祠堂。王莽建政后,追赐了西汉的皇帝很多庙号。刘秀登基后,认为西汉一朝只有4位皇帝属于“祖有功,宗有德”而保留了庙号,其他的都废除了,而汉武帝的庙号“汉世宗”就被保留了下来。于此可知,刘秀在内心深处是向往着汉武帝的政治手腕和治国之术的。
(刘秀号称位面之子)
因此,刘秀在建政伊始,就立刻仿效着汉武帝把宰相的权力转移到了内朝。《后汉书.仲长统传》说,“光武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窍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相权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刘秀把秦制“三公”的权利交给了号称“台阁”的尚书台。这个尚书台是个什么机构呢?
“尚书”原是少府管辖的机构,主要发布文书,算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汉武帝时以“尚书”为基础,设置了与外朝相对应的“内朝”。汉武帝选用一些中下级官吏,作为自己的侍从与助手,给他们以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与“尚书”的场馆尚书令一起,组成宫中决策机构,成为“内朝”或者“中朝”。原来的三公九卿等朝廷官员称为“外朝”。外朝无决策权,只是执行内朝命令。朝廷大臣想要参与机要,必须要有“领尚书事”或者“平尚书事”的头衔。
刘秀把“尚书”的职权范围和机构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尚书台”。尚书台的正副官长分别是尚书令和尚书仆射,还设置了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作为尚书令仆的辅佐官。尚书台下设置“六曹”,各曹的掌管称“侍郎”。六曹分别管理国家各项事务:“三公曹”负责监察,“吏部曹”负责任免管理,“民曹”负责赋税征收,“客曹”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和外交,“二千石曹”负责刑法诉讼,“中都曹”负责首都治安。
这样一个几乎举国之政都委之的重要的机构,品秩却不高。尚书令秩千石,尚书仆射官秩仅六百石,各曹长官“侍郎”仅四百石,而具体管理事务的长官“令史”,秩仅二百石。虽然他们薪资不高,官阶也低,但是事无巨细,无所不掌,权力极大,直接听命于皇帝。这种“官小权大”的制度设计,目的就是要便于皇帝控制。这种做法也被后世帝王发扬光大,各种言官品阶虽小,却可以风闻奏事,以行监督核查之责,对相权进行牵制掣肘。
刘秀加强皇权的这种措施,在东汉初年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然而,到了东汉中期,却发生了一种微妙的权力转移。尚书台职微权重,既拥有实际权力,又便于皇帝控制。如果是雄主,自然可以驾驭。然而,尚书台既然便利于皇帝自己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外戚的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宦官的控制。所以,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只要加有“平尚书事”、“录尚书事”的头衔,就能指挥、控制尚书台,而一旦控制了尚书台,就等于把国家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所以说,中央职能部门职微权重的这种安排,给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便利。
(永元之隆时东汉疆域)
由于光武帝用联姻的方式与豪族结合,形成与豪族共治天下的格局,使得东汉的皇后基本上都来自大姓豪族之家,他们是豪强地主上层的代表,形成了外戚集团,主要有“马、窦、邓、梁”四大家族。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是大功臣马援的女儿。章帝的窦皇后,是大功臣窦融的曾孙女。和帝的邓皇后,是功臣邓禹的孙女。顺帝的梁皇后,是功臣梁统的后代。这四大家族,集功臣与外戚于一身,势力非常强大。除了马皇后一门,能够自我谦抑之外,其余的几家,都是专横跋扈,显赫一时。
据《后汉书.窦融传》记载:“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窦融的曾孙窦宪,因女弟立为章帝皇后,崇贵日盛,专横跋扈,连皇室成员也惧怕其三分。窦宪曾以低价强买章帝姐姐沁水公主的庄园,而公主竟然不敢与窦宪计较。章帝知道后,大怒,当面严厉斥责窦宪曰:“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昔永平中,常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人更相纠察,故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诏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这个时候,东汉的皇帝还都是英明睿智的,能够掌控得了局面,外戚虽然嚣张跋扈,还不得不收敛一些。
(东汉女主临朝六次)
很快,东汉继位的几个皇帝就不能够正常的行使这些权力了。自汉和帝“永元之隆”后,东京皇统屡绝。皇室大宗绝嗣,这对于中央集权的皇朝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会造成了皇权在传递过程中缺少了血亲加持而产生了变数,从而引发政局动荡。由于新立的年幼的皇帝与当朝的太后没有血缘关系,亲情淡薄,太后只好寻求娘家人支持,外戚势力由此发迹掌权。当皇帝渐渐长大,由于养于深宫,周围遍布外戚势力,皇帝拥有的只有名义上无上的权力,难以有所作为,甚至还有性命之忧。所以皇帝若想夺权,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集团。本来宦官没有后代,即使荣华富贵,最终也不过一代而已。可是在汉顺帝时,却允许宦官养子继承爵位。此例一开,宦官势力正式坐大,曹操就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
公元125年,东汉的第七位皇帝顺帝即位。这位皇帝原是皇太子,却差点没有做成皇帝。后来靠着宦官的帮助才登基称帝。按照东汉皇族的传统,这位名叫刘保的顺帝与功臣梁统家族联姻,娶了梁皇后。梁皇后的娘家势力本来就很强大,偏偏这位皇帝性格软弱,在他统治期间,宦官与外戚沆瀣一气,朝政腐败。
(宦官成为皇帝可依赖的力量)
141年,梁冀继其父亲大将军位。次年,顺帝派侍中杜乔、光禄大夫张纲等8人分行州郡,考察政绩,劾拿贪官污吏。张纲出了京城,行到洛阳都亭,将车轮埋于地下,慨然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于是折回头上朝弹劾梁冀贪污放纵,不忠于君,共列了15条罪状。这时梁皇后正受到宠爱,梁氏姻亲满朝,已然形成一个政治集团。顺帝虽然知道张纲所言皆是事实,但却投鼠忌器,不敢处理梁冀。这时,到地方上去巡行的其他7个人所举报的贪污案件,也都与梁氏有关。梁冀恨透了张纲等人,恰巧这时广陵(今江苏扬州)发生了农民起义,梁冀趁机举荐张纲为广陵太守,把他赶出了京城。
《后汉书.梁冀传》记载:“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梁冀)在位二十余年,究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
汉顺帝这个受气包很快就去世了,去世时才30岁。接下来继位的两个皇帝都很年幼,梁太后正当年,于是梁氏外戚权倾朝野,梁翼更加肆无忌惮,只是因为年仅8岁的汉质帝一句“此乃跋扈将军也”,就毒死了他,这也是梁氏家族后来被族灭的主要原因。质帝死后,梁翼从宗室里挑选一个11岁的刘志来继承帝位,即汉桓帝。诸葛亮《出师表》中说“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文中的“桓”即是这位汉桓帝刘志。
(梁翼是外戚势力祸国的典型)
刘志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是一个傀儡皇帝。当时,梁太后临朝听制,梁冀把持朝政,他几乎难以置喙。尽管梁太后并不恋权,在150年下诏归政于19岁的刘志,但梁冀专横跋扈,刘志还不得不仰其鼻息。
梁翼十分贪婪,也很会享受。他大肆圈占民田盖了不少楼台高阁,甚至还有专养兔子的“兔苑”,洛阳近郊的民田几乎都被他强占,许多肥地都被他改建成梁府花园。地方上缴的赋税要先拉进梁府经挑选后才能入国库。他贪财如命兼残暴戾狠,曾利用权势把一千多名良家子女掠夺至梁家做奴婢,他厚颜无耻地把这些可怜人儿称作“自卖人”,意思是这些人都是自愿卖身为奴的。梁翼还派人四处打探有钱人家,然后随便安个罪名将富家子抓来,通知其家人拿钱赎罪,如果嫌钱少就办“肉票”死罪。梁翼的恶行不胜枚举,早已激起举国公愤,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流传“梁氏灭门驱驰”的偈语。
梁翼掌了二十年大权,无法无天,将刘志玩弄于股掌之间。京城内外,都是梁翼的党羽。159年,桓帝的皇后梁莹病故。梁莹是梁翼的妹妹,如今后宫没有了内应,梁翼想再安插进一个自家人。此时,刘志正宠爱梁贵妃。这个梁贵妃本不姓梁,原名邓猛,梁翼让她做女儿,因此改姓梁。所以,梁翼并不放心这个干女儿在关键时刻会不会向着自己。为了让刘志服从自己的意志,梁翼老奸巨猾的梁翼重施故伎,派刺客前去刺杀梁贵妃的母亲,用意敲山震虎。
桓帝心里很清楚是谁干的,他忍无可忍,决心奋起反击。可是,想除掉梁翼谈何容易,兵权都掌握在他的手里,怎么办呢?
(汉桓帝本来可以成为中兴之主)
思来想去,身边只有宦官可以倚重。可是周围遍布梁翼的眼线,只好借助上厕所的时机密谋。想来汉朝时的皇家厕所应该地方比较宽敞,环境也还可以,后来的汉献帝也曾经在厕所写过衣带诏。刘志在此时暗中联络了几个与梁翼有私怨的宦官头子,暗中调集负责皇家警卫的一千多羽林军,趁梁翼不备发兵突然袭击,包围了府家。宦官单超大声宣读皇帝诏书,历数梁翼罪状,接着命羽林军士冲进梁府,准备逮捕梁翼。面对突然变故,梁翼猝不及防,大为惶恐,搬救兵已然来不及,束手就擒又恐凶多吉少,只有自行了断一条路可走。
他迟疑片刻,万般无奈地仰药自尽。一代奸雄,瞬间化作南柯一梦。 梁翼死后,梁府被抄家,他的家人、门生以及亲信死的死、关的关、削职的削职,好一个“树倒猢狲散”的活剧。史载梁家被抄没的浮财折钱达到惊人的30多亿之巨,相当于东汉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聚敛公”梁翼富可敌国,真是一只货真价实、不知餍足的“大老虎”,梁翼倒台,天下百姓奔走相告,人人拍手称快。刘志命令凡是被梁翼霸占的民田一律还给原主,已改筑楼阁、花园、兔苑的地依旧还给旧主,复耕为田。
后来的曹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许昌时,经常被设计谋刺。有几次,由于变生肘腋,来不及调兵,曹操差点把命都给交代了。后来曹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跟汉献帝分开。汉献帝住在许昌,曹操别居邺城,号为霸府,首开二元政治先河。以后的北朝权臣也有样学样,都跟皇帝分开住,难说不是受了梁翼、曹操的影响。
刘志论功行赏,把单超等五个灭梁有功的宦官封为“五侯”,赐钱赐物不在话下。从此以后,宦官的地位一下飞升,他们自认有功于汉室,不免洋洋自得,渐渐也干些作奸犯科、干预朝政。东汉的政权又从外戚的手中转移到宦官的手上,刘志殚精竭虑利用宦官灭了梁翼,却好似前门驱虎,后门迎狼,一种似曾相识的压抑感如鲠在喉。
常人看来,宦官一般出身低微,目不识丁,为人所不齿。然而一旦掌权之后,宦官也开始兼并土地,上升为地主阶级。宦官并不一定都是坏人,宦官中也时有出类拔萃者,修《史记》的太史公,发明造纸术的蔡侯,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都在青史上留有好名。宦官虽然不都是坏人,但是,宦官政治却一定是黑暗的。
东汉时期,宦官在政治上与外戚争夺,在经济上也疯狂地扩张,他们霸占土地,强取民财,略取民女,胡作非为,民愤极大。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载,大宦官侯览“贪侈奢纵,前后请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堂阁相望,饰以绮画丹漆之属,制度重深,僭类宫省。又豫作寿冢,石椁双阙,高庑百尺,破人居室,发掘坟墓。虏夺良人,妻略妇子。中常侍苏康、管霸等“用事于内,遂固天下良田美业,山林湖泽”。
到东汉后期,灵帝与宦官更是公开卖官,由于所得金钱贮存于西园,史称“西园卖官”,上至公卿,下到地方守令,皆有定价,一手交钱,一手给官。 宦官与外戚你方唱罢我登台,把一个好端端的大汉皇朝折腾到千疮百孔,直到189年董卓入京,宦官和外戚都伴随着东汉皇权的彻底衰落而灰飞烟灭。
(董太师进京终结了一切)
东汉外戚凶猛、宦祸炽烈,在浩浩五千年历史中数一数二,其内因有皇帝幼弱的缘故 ,更深远的内因还是“家天下”、“权力私有”的体制在作祟。
刘邦由泗水亭长到汉高祖的转变中,“汉初三杰”功不可没,张良以谋略才智赢得了刘邦的赞许,也在后世留下了“谋圣”的传奇。许多人说张良最终离开刘邦,是看清了刘邦对功臣的猜忌,其实不然,张良一生只在为一个“字”而活,为了它,张良曾经三次抛弃伯乐刘邦,甚至最后永生不见。“士为知己者死”,是什么使张良一生心心念念,愿意背弃相知之情的呢?
五朝韩相,一生韩人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举,张良就是如此,支撑他纵横天下的只是一个信念。复国之梦就是他挥斥方遒全部的动力,看懂了秦末的“韩”字,就看懂了张良的一生。他有着显赫的家世,爷爷是韩国三朝宰相,父亲继任两朝宰相,直到他一切都变了,韩国灭了,他的家毁了。
青年的张良满腔热血,一身书生意气的走上了复国之路。面对横扫六合的嬴政,他满怀信心,无畏无惧。青年的张良认为:就是嬴政害的他家破人亡,除掉了嬴政,韩国就可以复国。此时的他还很稚嫩,想了就去做了,博浪沙一声铁锤的巨响,震惊了刚刚平静的天下。张良和大力士失败了,但他刺秦的义举再次搅乱了一个时代。
失意的张良走在路上,苦苦思量复国之策。桥上一声漫不经心的声音惊醒了他:“小子,把我掉下去的鞋子捡上来”。捡来鞋子的他,又听到了一句“给我穿上”,他照做了。老者对他很满意,约他相见,赠予了他一本叫做《太公兵法》的书籍。此时的张良,才明白了什么叫做纵横天下的资本,复国它比博浪沙的铁锤更靠谱。
一离刘邦,为韩一字
研习过《太公兵法》的张良,自己掀起了复韩大旗。可是迟迟难以成事,让张良看清了自己没有英主之才。直到刘邦的出现,为他点亮了人生的全部。一个满腹韬略,一个胸怀大志,刘邦的出现,让张良有了追随一生的想法,他是良真正的伯乐。
在张良辅佐下,刘邦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可在起步的关键时期,张良选择了第一次离开刘邦。他到了当时实力最强的项梁军,说服他扶持韩王成复国,项梁允许了。张良从未像那时如此开心过,他再次有了国与家。
韩国让他魂牵梦绕,韩王成却让他有志难伸,韩国迟迟打不开局面。张良无奈选择自己跟随刘邦,留下韩王成驻守旧都,功成之后,凭自己的功绩为韩国争取生存的空间。
二离刘邦,为韩一字
在刘邦军中,张良大才风范尽显,从劝降南阳太守起,一路到咸阳。“不战而屈人之兵,上战战之始也”,他用卓绝的智谋做到了。先入咸阳,张良为刘邦取得了封王的政治基础。刘邦沉迷于秦宫旧苑时,他劝刘邦“约法三章”。
面对咄咄逼人的楚军,张良劝说并陪刘邦奔赴鸿门赴宴,利用故交项伯化解灭亡之危。最终,先入咸阳的刘邦成为了汉王,奔赴川蜀之地。在刘邦最失意的时候,张良再次选择离开。不是畏惧前途,而是心念韩国。临行前,张良劝说刘邦焚毁栈道,争取休养生息的时机。
可回到中原的张良,听到了韩王成的死讯。他的王怀疑他了,选择投奔项羽,而张良的奇谋,最终使项羽恼怒的处死了韩王。万念俱灰就是张良当时的心境,项羽亲手把张良再次推到了刘邦的阵营。
三离刘邦,世间再无韩与良
杀死了韩王成的项羽,让张良恨之入骨。刘邦积蓄的大军和汇集的诸侯联军,彭城一战,被项羽3万铁骑,打的溃不成军。面对惊慌失措的刘邦,张良进献了挑拨英布、彭越等人的妙计,史称“下邑之谋”。这一奇妙构想也成为了拖死项羽的致命计谋,韩信、彭越、英布、刘邦等人全部成为了项羽的敌人,与天下为敌的西楚霸王在乌江悲壮的离世了。
刘邦投桃报李,对于张良带来的韩王信很是重视,并让他重登王位,张良再次复兴了韩国。不同于当初昏聩的韩王成,韩王信得到了张良的认可,他骁勇善战、有英主之资。可惜登场的时候晚了点,只能追随刘邦攻击项羽,立下将相之功。
公认的说法是张良看清了刘邦猜忌功臣,选择隐退,其实韩王信最后的遭遇才是张良离开的真正原因。张良是有自信立足朝堂的,大汉建立之后,他建议刘邦定都长安,一座千年古都自此繁华。甚至在许多人忌讳的立储问题上,张良也没有回避。在吕雉的哀求下,他献策请出“商山四皓”,刘邦见众望所归,才决意立刘盈为太子。
这样意图“治国平天下”的张良,会为一己之安危离开庙堂吗?答案是否定的,危险可以吓退儒生,吓不倒张良,他有博浪沙刺秦皇的气魄。能让他心凉的,只有最牵挂的韩国。
刘邦以韩国封地离长安过近为由,将韩国由中原迁到了当时与匈奴交界的山西北部地区。韩国虽然国土大了不少,却时刻有灭国之危。由于国力孱弱,骁勇善战的韩王信都被迫多次向中央求救。可等来的不是援军,是朝廷的征伐。韩王信仿佛明白了些什么,率军投降了匈奴,多次复仇,并于公元前196年战死。
而张良最后的记载,就是在公元前197年献策维护刘盈太子之位,第二年韩王信战死,张良彻底离开庙堂,游历天下。张良的一生就是在为一个“韩”字拼搏,哪怕与刘邦相遇相知,他为了韩国也先后三次离开。而韩王信的身死,昭示着韩国复国再无希望,张良纵横天下的雄心彻底熄灭。他永远的放下了《太公兵法》,陪伴张良后半生的是黄老之学,张良与韩国自此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
“谋圣”张良一生都在谋划复兴韩国,可纵使他满腹韬略,穷极一生,最终也没能复兴韩国。关键所在,他只是一个人,最多是一个经纬之才,一国重担岂可加于一人之身?在我看来,隐居山林的张良才是最苦楚的人,他永远忘不掉复韩的执念,“经与纬”是这类人生命全部的意义。先生仙逝之后,地上的《兵略》就是最好的证明,山水容不下他的心。
参考资料:
《汉书.高帝纪》、《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陈王周传》
本文系头条号汉史钩沉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历史趣闻~
狼牙
(1).狼的牙齿。亦指狼牙状的东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有假面披发,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解珍 心慌,连忙一刀,砍断挠钩,却从空里坠下来……下面都是狼牙乱石,粉碎了身躯。”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他在先前,还曾经说,青年人不但嗥叫,还要露出狼牙来。”
(2).比喻险境。 唐 元稹 《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善败虽称怯,骄盈最易欺。狼牙当必碎,虎口祸难移。”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易生避难》:“虎吻狼牙几陷矣,何期此地重相遇。”
(3).比喻箭头。指狼牙箭。 唐 李贺 《长平箭头歌》:“白翎金簳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王琦 汇解:“三脊者,箭头作三脊形,俗谓之狼牙箭,盖言其锋利如狼之牙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狼牙早散三千众,燕颔当封万里侯。” 清 遯庐 《童子军·雪饯》:“萧萧鹤发,冲将 易水 之冠;簇簇狼牙,誓破 晋阳 之甲。”
(4).草名。入药,有毒。《急就篇》卷四:“款东、贝母、姜、狼牙。”《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 唐 贾公彦 疏:“药中有毒者,谓巴豆、狼牙之类是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狼牙》[集解]引《别录》:“狼牙生 淮南 川谷及 寃句 。八月采根,暴乾。中湿腐烂生衣者,杀人。”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虎宝宝起名丞怎么样(刘志为何还能调动军队进行反扑)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虎宝宝起名丞怎么样(刘志为何还能调动军队进行反扑)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46992.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 1、智德 2、月凌 3、柯豪 4、佳瑞 5、彦康 6、培煜 7、若程 8、恒毅 9、烨岚 10、宸乐 11、歆雨 12、辰浩 13、睿宏 14、晴...
2025-07-31
新生儿起名两个字 1、君宛 2、宣言 3、钰昊 4、雅萌 5、雅洁 6、呈豪 7、锦霖 8、靓琪 9、仕月 10、紫之 11、泽恺 12、子轩 13、嘉麟 14、庭文 15、淞卓 16、译...
2025-07-31
一个名字也许只是几个字母的组合,但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却是无限的,是父母给男孩最珍贵的礼物。通过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男孩起名单字寓意好的(常...
2025-07-31
男孩起名字好听的字有哪些呢 1.兰 2.朔 3.婕 4.乐 5.宁 6.姿 7.曦 8.德 9.佳 10.桦 11.文 12.奇 13.昕 14.华 15.泷 16.榕 17.木 18.慧 19.冰 20.凡 21.北 22.元 23.泽 24.欢 25...
2025-07-31
一个好名字既要符合文化传统,也要体现时代特色,从而才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持续传承和流传。起名不仅仅是为了符合美学和文化的要求,它更是对人...
2025-07-31
小孩起名大全免费 (1)世林 (2)紫之 (3)乐妍 (4)晨桓 (5)钦鑫 (6)翌赫 (7)栩新 (8)小轩 (9)家旭 (10)夏钰 (11)宇晨 (12)思绮 (13)洛焱 (14)程欢 (15)蕊吉 (16)泰鸿 (17)倩雅...
2025-07-31
免费起名100分 (1)承熙 (2)梓语 (3)钥祺 (4)骐恺 (5)俊雨 (6)雅诗 (7)颢澜 (8)新怡 (9)成煊 (10)嘉豪 (11)艺书 (12)康禹 (13)牧泽 (14)祺馨 (15)志宗 (16)恒予 (17)瑾程 (18)世...
2025-07-31
男宝宝起名小名 1、郁锦 2、梓怡 3、雷鸣 4、依宸 5、恩忻 6、梓芳 7、欣蕊 8、嘉睿 9、雅可 10、思然 11、雪晨 12、梓琪 13、子睿 14、智宇 15、文昊 16、宗瀚...
2025-07-3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