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男孩子起名字)
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 1、智德 2、月凌 3、柯豪 4、佳瑞 5、彦康 6、培煜 7、若程 8、恒毅 9、烨岚 10、宸乐 11、歆雨 12、辰浩 13、睿宏 14、晴...
2025-07-31
刘伯温临死前,做了2件事:第一,禁止子孙学帝王之术;第二,给朱元璋送去1本书、1筐鱼。此举,护住了后人,但朱元璋花了17年时间,才弄懂其内涵。
刘伯温,即刘基,是辅佐朱元璋平天下的谋士,深受信任,朱元璋曾称呼他为“吾之子房”。
在民间,刘伯温是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风云人物,例如“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相传,刘伯温年少时,曾获得过一本天文书。
靠着这本书上的内容,他拥有了能掐会算的本事,也拥有了“帝王之术”,并成功帮助朱元璋成为皇帝。
《故诚意伯刘公行状》“公在燕京时,间阅书肆有天文书一峡,因阅之,诩日,即背诵如流。其人乃大惊,欲以书授公,公曰‘已在吾胸中矣,无事于书也。”
刘伯温临终前,做了2件事:
第一,将天文书交给朱元璋,并禁止刘家子孙学习帝王之术;
第二,让儿子在胡惟庸失势后,转告朱元璋,治国要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以道德感化群众。
《明史》:抵家,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曰:“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又谓次子璟曰:“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
刘伯温为何禁止子孙学习“帝王之术”?
他的后人,过得如何?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刘伯温的“帝王之术”,到底有多厉害吧。
刘伯温的“帝王之术”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刘基,注定要走不寻常的人生道路。
他自小被称作神童,过目不忘,无书不读,12岁就中了秀才。
《明实录》:“敏吾绝伦,过目不忘。”
《刘伯温年谱》:“凡天文地理、阴阳卜旅、诸子百家,莫不涉猎”。
23岁,那年,刘伯温考中进士,入元朝为官。
然而,当时的官府黑暗,与地方恶霸还有勾结。刘伯温很正直,他想要惩罚恶霸,却遭到监察御史的弹劾。最终,刘伯温怒而辞职,隐退山林。
1360年,朱元璋听闻刘伯温的才华,便将年近50岁的他,请到南京,奉为上宾。
初次见面,刘伯温就给朱元璋送了一份大礼。
他建议朱元璋:两线作战、“先陈后张”、逐个击破。
当时,朱元璋占据地理优势,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虎视眈眈。而论实力,朱元璋打陈友谅都够呛,更不要说把这些人一锅端了。
刘伯温抵达南京不久,就给朱元璋献上了整体作战方针。
此后,陈友谅带着大军打到了安徽,一路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朱元璋的手下将领,分歧严重,有些要投降,有些则是表示要在南京据守、躲避锋芒。
此时,刘伯温再次献计:利用陈友谅好大喜功、得意忘形的心理特点,攻其不备、以逸待劳,来个一举破敌。
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
此后,在鄱阳湖大战中,刘伯温设计取胜陈友谅,基本解决了朱元璋的心头大患。
《明实录》:“继而友谅复攻洪都,上亲征之,大战于都阳,胜负未决,基清移军湖日,期以金木相犯日决胜,上从基言,遂克之。”
解决完陈友谅后,接下来的七八年,刘伯温成了朱元璋的军师,全程参与他的灭亡计划。
可以说,如果没有刘伯温,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可能要更坎坷一些。
大明建立的前一年,刘伯温为朱元璋避开了不少祸患。
夜观天象,刘伯温发现荧惑星有异动,认为这是兵灾的征兆,他赶紧让朱元璋下罪己诏,安抚百姓,避开兵灾;天气大旱,刘伯温认为这与冤案过多有关,提议处理积攒已久的冤案,朱元璋立刻把这件事情交给正直的刘伯温去做,没过多久就下了大雨;朱元璋做噩梦,企图大开杀戒,刘伯温直言阻止,表示这是开疆拓土、百姓臣服的征兆,三天后,海宁归降……《明史》:荧惑守心,请下诏罪己。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
刘伯温的预言之术,让朱元璋对他言听计从。
选都城时,朱元璋感念自己的家乡,有意要把当时的淮西壕州定位都城。他手下徐达、汤和等24位将领,全部都出自淮西,对此自然没有明确反对意见。
这时候,刘伯温毫不顾忌地站出来反对,直接表示:“壕州(今天的安徽凤阳)虽然是皇帝故乡,但并不适合当天子都城。”
虽是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虽已置中都,不宜居,扩廓咕木儿虽可取,然未可轻,愿圣明留意。“《明实录类纂·人物传记》
刘伯温的话,自然很有道理。只是,在当时,他站出来说话,不仅会惹怒皇帝,还会得罪24个将领。不过,为了朱元璋的帝王大业,他还是站出来给了建议。
此时,朱元璋很信任他,听从他的建议,定都南京。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给了刘伯温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的位置,而刘伯温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当好了一个治国良臣的角色。
在制度方面,他制定了《大统历》、草创了《大明律》、奏立军卫法,又重开科举制。在法纪和识人方面,他吸取宋元灭亡的教训,要求御史加强检举弹劾,不顾忌权贵。在他的整肃之下,丞相李善长最信任的李彬被治罪斩首,一系列贵族受到牵连。由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刘伯温得罪了不少朝中重臣。
在这些人的耳边风下,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信任,也慢慢消减。
求雨事件发生后,刘伯温对朱元璋的一腔热血,也渐渐冷却了下来。
当时,天下大旱,朱元璋求问刘伯温意见。
刘伯温表示,这是因为将士们亡故太多,他们遗留下的数万妻子全部迁到了营地居住,导致阴气太重,如果想要解决,应当将投降的吴军也编入军户,以调和阴阳之气。
此前,刘伯温的求雨和预言,都非常灵验。
于是,这一次朱元璋也深信不疑地照办。
但是,十天之后仍旧不见雨,朱元璋非常生气,大发脾气。
《明史》会以旱求言,基奏:“士卒物故者,其妻悉处别营,凡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胔骸暴露,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帝纳其言,旬日仍不雨,帝怒。
刘伯温看着眼前的朱元璋,心里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
过去都能预料准,因此,他必须成为百发百中的“预言家”,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刘伯温很通透,看清一切的他,借着妻子去世的由头,告老辞官。
临走之前,朱元璋向刘伯温询问丞相的人选问题,刘伯温告诉他:“杨宪、汪广洋缺乏气量,胡惟庸手段太凌厉,都不合适。”
只可惜,朱元璋没有把刘伯温的话放在心上,依旧让胡惟庸当了丞相。
为何不让子孙学习帝王之术公元1375年,刘伯温患上风寒,病得很重。
朱元璋特地派胡惟庸带御医前去探望。但吃了御医的药,刘伯温的病不仅没好,反而更加厉害了。
原本,他只是患了风寒,如今肚子还像被石块挤压一样难受。
刘伯温察觉不妙,当即抱病面见朱元璋,并将事情委婉告诉朱元璋。
可朱元璋什么都没说,只是嘱咐他:好好养病。
刘伯温很通透。
御医看病,却连个小小的风寒都治不好,而且越来越重,连肚子都疼得翻天覆地,绝对不正常。
御医的医术不可能这么差,也不可能故意不好好治病,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暗中授意。
这个授意的人,要么是朱元璋,要么是胡惟庸。
但不管这个人是谁,朱元璋的态度都说明了,他已经不在乎刘伯温的死活,甚至希望他死了更好。
刘伯温是个人精,他怎么可能不懂朱元璋的意思?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回到家中之后,他就立刻动身从京师返乡,拒绝服药,没多久,他就去世了。
刘伯温临终前,预言了胡惟庸必败,同时禁止刘家后人学习帝王之术。
这是他最高明的地方。
他看到了朱元璋的优点,杀伐决断,能听人言,但与此同时,他也清楚看到了朱元璋的缺点,暴戾嗜杀,晚年更是多疑无情。
他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可人生暮年,却没得到多少善待。
自此,他真正懂得了伴君如伴虎的内涵。
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再次卷入朝堂的混沌。
或许,在刘伯温看来,当个会“帝王之术”的人,不如当个普通人,至少能安安稳稳过完一生。
当然,他还是忧心明朝,因此,才会让儿子转告朱元璋,希望他能听听自己最后的忠告,少些杀伐,刚柔并济。
据说,弥留时,刘伯温还托人给朱元璋送去1筐鱼,希望朱元璋能明白涸泽而渔的道理。
只可惜,朱元璋没能明白刘伯温的苦心。
晚年的他,发动胡惟庸案、蓝玉案,以一己之力,杀了大半个朝堂的人。
他一直防着武将造反,捞尽了池塘中的鱼,却忘记了,自己的儿子也会造反,彼时,孙儿朱允炆,将再无守家卫国的大将。
17年后,他杀尽满朝文武,才慢慢懂了刘伯温的深意。
刘伯温去世后,他的后人们怎么样了?1375年农历四月,刘伯温在家中去世,享年65岁。
刘伯温的长子刘琏,1377年入朝成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
他继承了父亲的刚直,却没有像父亲刘伯温那样受到重用,更没有皇帝的庇佑。
两年后,他被胡惟庸党派胁迫,堕井而死。
刘伯温的次子刘璟,也是个刚直的人。
朱棣起兵时,刘璟参与李景隆的北伐。
北伐过程中,李景隆根本不听刘璟的计谋,北伐大败。而后,刘璟又带着《闻见录》陈述自己的军事见解,依旧无人听取,他一怒之下弃官归隐。
朱棣登基后,爱惜刘璟的才情,想要请他出山为官,可刘璟是个非常倔强的人,坚决“不事二主”,不承认朱棣的皇位,也不称呼他为万岁,还直言朱棣是篡位。
朱棣被他怼得下不来台,将他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52岁的刘璟用自己的发辫自杀了。
刘伯温的长孙、刘琏的儿子刘廌,因为叔父刘璟的辞让,承袭了爷爷刘伯温诚意伯的爵位。
他虽然也是满腹经纶之人,但因为爷爷和父亲都被胡惟庸害死,心中早已没了做官的念想。
公元1391年,刘廌受牵连被贬谪,后来又被派去戍边。朱允炆和朱棣登基时,都想重新启用刘廌,但都被他一一回绝。
此时的刘廌,不想入朝为官,只想远离纷争,为亲人守墓。
后来,刘廌潜心文学,以山水为乐,汇编了《翊运录》,记载了爷爷刘伯温的文章、行状等,还自己撰写了《盘谷集》十卷、《盘谷唱和集》二卷。
或许,刘廌生活的模样,才是刘伯温当初留下“不学帝王术”遗言的真正期待。
刘廌的后代,基本没再涉足朝堂,诚意伯的爵位也没有再承袭。
后来,嘉靖皇帝再提起刘伯温,认为他的功绩与开国功臣徐达相当,让刘基的后代继续世袭爵位。
这时候,刘家已经到了刘伯温的九世孙刘瑜。刘瑜也成了刘家的第三代诚意伯,此后,诚意伯的爵位一直传到了南明被灭亡。
从刘伯温的后人处境来看,刘伯温的临终嘱咐,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为开国功臣,胡惟庸、蓝玉的后人,基本上被杀了个干净,而刘家,反而得到了保全。
虽然有个别人被冤杀、冤死,但起码,子孙后代,没有遭遇大规模的屠杀,没有遭遇毁灭性杀戮。
我想,这一切离不开,刘伯温的遗言“禁止后人学习帝王之术”。
不学“帝王之术”,就不会拥有盖世才华,就能真正离开权力中心,当一个普通人。
毕竟,平凡的烟火气,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却求而不得的东西。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最喜欢两个人汪明荃、张蔷。
汪明荃【万水千山总是情】
张蔷【再来一次春天】
汪明荃【杨门女将】
张蔷的专辑在80年代风靡全国。
汪明荃80年代引进版国语专辑【美丽的时光】
张蔷86年最新专辑【请留下来】
汪明荃
张蔷
历史上也出过一些名人。《风俗通》就记载:有“合浦太守虎旗”,可见汉代有一个名叫“虎旗”的太守。元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虎子威、虎大威、虎臣等名人,亦为虎姓一族。
虎用作姓氏的读音是mao,是不是也因为老虎被称为大猫,听起来还有点萌萌哒。虎姓在中国非常少见,源自于姬姓。现在的虎姓主要是出自唐朝时期回族的虎巍将军,属于以官职为姓氏。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起名虎宝宝男姓刘怎么取(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起名虎宝宝男姓刘怎么取(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46445.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 1、智德 2、月凌 3、柯豪 4、佳瑞 5、彦康 6、培煜 7、若程 8、恒毅 9、烨岚 10、宸乐 11、歆雨 12、辰浩 13、睿宏 14、晴...
2025-07-31
新生儿起名两个字 1、君宛 2、宣言 3、钰昊 4、雅萌 5、雅洁 6、呈豪 7、锦霖 8、靓琪 9、仕月 10、紫之 11、泽恺 12、子轩 13、嘉麟 14、庭文 15、淞卓 16、译...
2025-07-31
一个名字也许只是几个字母的组合,但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却是无限的,是父母给男孩最珍贵的礼物。通过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男孩起名单字寓意好的(常...
2025-07-31
男孩起名字好听的字有哪些呢 1.兰 2.朔 3.婕 4.乐 5.宁 6.姿 7.曦 8.德 9.佳 10.桦 11.文 12.奇 13.昕 14.华 15.泷 16.榕 17.木 18.慧 19.冰 20.凡 21.北 22.元 23.泽 24.欢 25...
2025-07-31
一个好名字既要符合文化传统,也要体现时代特色,从而才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持续传承和流传。起名不仅仅是为了符合美学和文化的要求,它更是对人...
2025-07-31
小孩起名大全免费 (1)世林 (2)紫之 (3)乐妍 (4)晨桓 (5)钦鑫 (6)翌赫 (7)栩新 (8)小轩 (9)家旭 (10)夏钰 (11)宇晨 (12)思绮 (13)洛焱 (14)程欢 (15)蕊吉 (16)泰鸿 (17)倩雅...
2025-07-31
免费起名100分 (1)承熙 (2)梓语 (3)钥祺 (4)骐恺 (5)俊雨 (6)雅诗 (7)颢澜 (8)新怡 (9)成煊 (10)嘉豪 (11)艺书 (12)康禹 (13)牧泽 (14)祺馨 (15)志宗 (16)恒予 (17)瑾程 (18)世...
2025-07-31
男宝宝起名小名 1、郁锦 2、梓怡 3、雷鸣 4、依宸 5、恩忻 6、梓芳 7、欣蕊 8、嘉睿 9、雅可 10、思然 11、雪晨 12、梓琪 13、子睿 14、智宇 15、文昊 16、宗瀚...
2025-07-3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