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姓潘女宝宝怎么起名字好听(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的事)

姓潘女宝宝怎么起名字好听(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的事)

发布于:2023-03-16 09:14:21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干什么的?”一国军连长拦住在“皖南事变”中突围成功已化装成商人的饶漱石一行人,此刻饶漱石等人正从山间小路前往盐城新四军军部。被这个国军连长带队拦下后饶漱石等人并未惊慌,这样的场面一路上他们已经经历过几次了。

于是饶漱石掏出了些银元以及一块表和一支金笔塞到国军连长怀中,并说道:“我们是商人,遇到打仗后我们就躲进了山里,无奈在山中迷了路!”

这样的话在这个关键时期无疑是很难让人信服的,但在银元这些通关“利器”面前,国军连长望了望饶漱石等人的皮衣、皮鞋后点了点头说道:“嗯!你们从这里下山后往东走就安全了!”看在通关“利器”的面子上,国军连长并没有为难饶漱石等一行人,就此放行了。

但就在饶漱石等人往前走了不到20米的时候,这个国军连长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大声朝着饶漱石一行喊道:“等等!”说完就朝着他们走了过来。饶漱石等人以为暴露了,刚准备暴起反击,国军连长一边走一边又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们就这样下去,是过不了关的,这是路条,拿着这个你们才能顺利走出去!”

就这样,饶漱石一行顺利到达了盐城新四军总部。饶漱石也成为了“皖南事变”中为数不多突围成功的新四军高级干部之一,在后来重建新四军的艰难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饶漱石

“皖南事变”的悲壮

“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途径安徽泾县时遭遇国军7个师8万人袭击,新四军战士奋起反击,惨烈的突围战就此打响。

在随后新四军的军部会议上,新四军高层决定分头突围,这样突围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就这样,一路由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率领;一路由军长叶挺和东南局副书记、新四军副政委饶漱石率领的新四军余部开始了艰难的突围战。

突围的第七天,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为了掩护主力突围,身中数弹,倒在了一旁的草丛中,当天晚上被突围至此的军部卫士连发现并救起,但随后在章家渡渡河过程中,卫士连被敌人察觉,不少战士牺牲在了湍流的河水中,就算如此,战士们也没有放弃重伤的袁国平,而是将他举过头顶顺利渡过了河,袁国平此刻虽然重伤在身,但意识还是清醒的,他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为了不拖累队伍突围,他几次要求战士放下他突围,但都遭到了拒绝,最终袁国平趁着大家不注意之际,毅然决然拔出了随身的配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扣下了扳机。至此,“皖南事变”后第一位新四军高级干部壮烈牺牲。

袁国平

“皖南事变”后第九天,新四军军长叶挺及副政委饶漱石等人翻过火云尖,来到一处狭长的深谷中,这里正是国军108师驻地所在,叶挺和饶漱石带领着身边的千余名战士和敌人展开了激战。过程中,队伍再次被困,饶漱石和其他战士们一度要求叶挺带一部分人先行突围,但被叶挺拒绝了。

正当队伍就快弹尽粮绝之际,只见国军方向一个举着白旗的人朝新四军跑来,口中还喊着:“叶军长,自家人不打自家人,你们可以派个人来谈谈。”见状,时任政工部部长的林植夫不待叶挺开口,自告奋勇地说道:“我和国军108师的高层有点旧交,我去谈谈!”结果林植夫一去不复返。

叶挺

叶挺身为军长,戎马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早就将生死看淡了。此刻他为了手下的战士,决定亲自去谈,这一去就被扣押了,身陷囹圄多年。至此,“皖南事变”后第二位新四军高级干部被扣押。

一个多月后,已经成功隐藏在赤坑山蜜蜂洞的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等人正在筹划向江北突围的计划。由于蜜蜂洞太小,只够容纳4个人,警卫员只能到蜜蜂洞的四周进行警戒,谁也没有料到会有意外发生。

项英

一天夜里,叛徒刘厚总趁项英、周子昆等人熟睡之际,悍然朝二人开枪射击,两位新四军高级干部就这样壮烈牺牲在了蜜蜂洞。

到这里,新四军的高级干部中有的牺牲了、有的被扣押,已经没有几人了,饶漱石无疑是幸运的,叶挺离开后一段时间,饶漱石知道情况不对,不能继续等下去了,他深知聚集在一起目标太大,突围的可能性非常小,于是下令大家化装后分散突围,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周子昆

匪夷所思之处

首先,“皖南事变”的爆发就很让人匪夷所思,虽然当时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但战斗力依旧不可小觑。在这样的情况下,老蒋竟然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了“皖南事变”。当然,如果站在老蒋的角度考虑,或许没有毛病,但我还是觉得这个决定做的并不是时候。

主要就是此时国军已经和八路军及新四军并肩作战了数年,底层军官和战士们已经结下了深厚了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友谊,正是同仇敌忾之际。老蒋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虽然不至于有人敢违抗命令,但一定会对国军士气产生影响,以及对他自己的威望产生影响。当然,全世界、全国的舆论也不可能站在他这边,所以老蒋的这个决定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老蒋

其次,就是“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的高级干部几乎被团灭让我觉得匪夷所思。要知道已经已经到了他们那种层次,虽然避免不了还要亲临一线指挥作战,但牺牲的概率却是很低的。回过头去看他们的牺牲过程,袁国平为了不拖累队伍突围毅然决然开枪自杀殉国、叶挺为了队伍亲赴敌营谈判就是那一带革命家大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钦佩,所以也没啥好匪夷所思的,只是新四军高级干部在这一次事件中差点被团灭让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而且项英和周子昆的死同样让人匪夷所思。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枪是没有消声器的,而且警卫员就算不能在洞里休息,肯定也不会距离洞口太远,而是在四周警戒,枪声那么大,他们听不到吗?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事后刘厚总竟然还能安然无恙地下山投敌。

蜜蜂洞

最后,饶漱石等人被国军连长放走的事。这个事情也很让人匪夷所思。首先就是能成为连长的人自然不傻,他一定看出了饶漱石等人的身份,而且能拿出那么多银元以及一块表和一支金笔的人,在新四军中地位自然不会底,如果把饶漱石等人抓了送回去,自己的仕途岂不是一片大好,但这个国军连长并没有这么做,这是为什么?明显不符合常理,难道说这个国军连长的觉悟很高?换做是正在看此文的你是当时那个国军连长,你会怎么做?

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国军连长觉悟确实很高。就像上面说的,老蒋的这个决定是不得人心的,国军连长和新四军部队一起抗击日军那么多年,有感情基础也可以理解。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感情基础,饶漱石作为新四军的高级干部,认识他的国军战士怕不在少数。就算不认识,老蒋既然要发动“皖南事变”,会不将饶漱石等新四军高级干部的照片或者画像分发到基层搜山队伍中?就算国军连长有放走饶漱石的心,其他某些有心的小弟怕是也不乐意。所以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饶漱石

结语

几乎经历了革命所有时期的饶漱石,可以说绝对是坚定的革命家,而且已经身居高位的他自然是经受住重重磨难和考验的,思想上也不应该会出现问题。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的一位革命家在后来竟然犯了错误,让自己身陷囹圄。

我的时代谁说了算?

1190年,就在赵眘内禅前夕,没想到黄洽却说:“儿子是好儿子,儿媳妇却是个祸根,李凤娘根本不足以母仪天下!”赵眘怒形于色,大不以为然。

黄洽立即辞职,临行前说:“异日陛下思臣今日之言,欲复见臣,亦不可得矣。”

黄洽何出此言?

这个儿媳姓李,叫凤娘。

李凤娘的出身很一般,她爹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

一个武职人员,节度使官职,说实话,这在宋太宗后期就已经拿不出手了,说出去都觉得丢人。

可是她家的家传功夫就是会造势,她的儿子出生前她能做梦,她出生前的场景是梦想照进现实,她家的门前突然间从天空降落下来一大群的黑色凤凰!

从后面发生的事来看,当天有鸟降落是肯定的,黑色也是肯定的,至于凤凰肯定是假的,那一定是一大群的乌鸦。

这种家风可想而知一定会和各种各样的灵异人物长期挂钩,有频繁的互动友谊。

在李凤娘十多岁的时候,也就是快要嫁人之前,她家来了一个非常著名的道士,叫皇甫坦。

这道士看见李凤娘立即震惊,下断言说:“此女贵不可言,一定会母仪天下。”

——皇后。

这两个字映进李家人的心里,立即折射出无限的激情。

可是怎样操作才能达到目的呢?就算宋朝的皇后大多出身一般,也不等于只要一般肯定中奖吧。

这就要继续借助于灵异人物。

皇甫坦进出皇宫,面见皇帝,就跟饭后串门聊天一样随意。

某天,他去德寿宫见赵构,开门见山地说:“臣给陛下做媒来了。”

赵构愕然。

皇甫坦微笑:“臣走遍江南,给陛下寻得一位孙媳妇。”

他用各种专业知识详细论述李凤娘几乎每一处长相都代表着极致的富贵和端庄。

这些话当年把赵佶放翻,导致其终生沉迷劳改教育,现在对赵构也具有同样的杀伤力。

赵构马上就信了,没去征求赵眘的意见,直接拍板定“案”。李凤娘嫁入宋室,成了皇三子赵惇的老婆。

李凤娘是一种很难界定的生物,她的存在,是辽、金、西夏、蒙古、北宋、南宋加在一起也独一份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个理智健全的人,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在做某件事之前,都会先考虑一下自身的实力、家族的实力、身份,才会量力而行。

李凤娘不是这样。

这女人出身一般,家族没有半点可以支撑她的地方。而她自己的实力,根本谈不到,她没法结交外臣,自始至终,没有哪位宰执人员与她内外勾结,形成利益链条。

甚至她的身份,也不能带给她想要的那些特权。

试问她丈夫没登基之前只是皇太子,上边有皇帝外加太上皇,她有婆婆还有太婆婆,她是个地道的封建社会小媳妇,这身份能让她干什么?

这身份只能让李凤娘成为经典后宫戏里的受虐主角。

可这女人就是有本事把一切颠倒过来,去虐待别人。

包括赵构、赵眘、赵构的老婆、赵眘的老婆。

李凤娘在皇宫里行走,走到了公公赵眘的面前,向他诉说皇太子,也就是她丈夫的亲信部下有很多失误。

具体呢,就是没有按照她的指示去做。

赵眘很烦,让她滚远点。“皇太子的亲信也是朝廷命官,办的是公家事,要你后院女人说什么三道什么四”?

“何况那都是我配备给儿子的,他们做的事,都是我指示的”!

李凤娘高高地昂起了头,没有像从前那样装鹌鹑,仿佛被她出生时那种黑鸟附体了一样,款款地走出了皇帝公公的视线。

没回她的院子,而是坐车出宫,去德寿宫。

第一,她私自出宫。

第二,她未经宣召就去觐见太上皇。这都是莫大的犯规,足够她“停职”反省的了。

可李凤娘就是不在乎,她来是向赵构反映别人的问题的。她的老公公、皇帝赵眘的问题。

赵眘简直不知所谓,给她丈夫找的贴身公职人员个个不称职,她忍无可忍,去申请一下调动,居然被拒绝并且申斥了。

“这……这太奇怪,太说不过去了嘛!”

赵构默默地注视着这个由他所选择出的太子妃、孙媳妇,心里喃喃咒骂职业骗子皇甫坦。

都是这个道士骗了他,这样的女人居然是上天注定的母仪天下之人?

当然,他绝不会埋怨自己的,他在这件事里起到的作用,甚至后来亲自出手绊住二皇子,才让这女人的丈夫上位,这些都被他自己忽略了。

岳飞都可以冤杀,这样的小事又怎么会动摇他的心理平静?

赵眘的反应就激烈得多了,他真的没有料到,一个小小的后宫女人,一个太子妃而已,居然敢越级向太上皇反映皇帝的所谓失误!

赵眘大怒,警告李凤娘。“以后要向皇太后学习,要雍容大度宽以待人,再插手政务,小心废掉你”!

这话不可谓不重,这之上还要再怎样呢,难道是幽禁、赐死?

相信每个后宫女人都会在这种力度下瑟瑟发抖。可李凤娘不这样,她毫不畏惧,仍然我行我素。

没有任何一个历史学家能分析出来她不害怕的理由,她凭什么呢?

家世、地位、内应、外援、钱财、军队,哪一样都没有。可偏偏就是不怕。

于是,她愈演愈烈,到她丈夫当皇帝之后上升到肆无忌惮、主动攻击的程度。

某次她闹得实在不像话了,赵眘的皇后,当时的太上皇后谢氏好言相劝,要她注意不要做出格的事,不要干预政务。

婆婆训示,小户人家也得静静听着吧。

李凤娘不,她立即反唇相讥——“我是官家结发妻子,名正言顺,有何不可?”

此言一出,赵眘怒不可遏,谢氏脸色苍白。

这实在是太伤人了,赵眘一生有三位皇后,原配郭氏早死,只活了31岁。

第二位夏皇后也没能始终,这名谢皇后本是赵构的吴皇后赐给赵眘的一个宫女,逐年第及由贵妃而至皇后的。名虽皇后,毕竟不是原配,更谈不到结发夫妻……有这么揭人短的吗?!

哪怕不顾忌宫女出身的婆婆,也得看一下旁边就坐着的正牌皇帝老公公吧。

赵眘真火了,决心废了这个混账婆娘。这时他住的地方是原德寿宫,现改名为重华宫,这里照例成为南宋政权真正的核心之地。

他找来了当年的老师,此时整个南宋年纪最高、品德最盛的前首相史浩。

史浩这时快88岁了,这是个空前的纪录,比赵构高,甚至高于整个两宋官场。

他就是不死,一定要做完这件事,才会闭眼。

史浩颤颤巍巍地走进皇宫,最后一次帮助自己的学生。

说:“李凤娘这个女人啊,真是该废该杀该冷冻,可是,现在新皇刚刚登基,就废掉皇后,让天下百姓怎么看,怎么说呢”?

皇家的礼仪脸面是重要的,是全国乃至外邦的表率,是世间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是绝对不能有瑕疵的。

赵眘默默地听着,心灵深处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再次发作。

他是要面子的,但凡与脸面有关的事,他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抹平。为了面子,连皇帝都可以不当,何况要忍受一个小小的女人呢?

李凤娘再次逃过一劫。这对李凤娘来说,都习惯了。

雷声大雨点稀,赵家都是一些手不见血的男人,她早看透了,所以从心底里往外地不怕。

之后,更加我行我素,想方设法地丰富自己的人生。

李凤娘被册封为皇后,刚刚得意了没几天,突然间被刺激得发狂。

她的周围出现了海量的美女!这实在是对她最大的挑衅,让她忍无可忍,可却又说不出什么。

因为她丈夫的地位提高了,皇太子转正当上皇帝后,皇宫深处,佳丽如云,都是赵惇的标准生活配置,她再怒再烦,又能怎么样呢?

一个宫女中奖了。

那天,赵惇要洗手,这个宫女捧着金盆过来侍候。只见金盆映清水,双手似柔荑,雪白粉嫩得紧。

赵惇一时兴起,不禁赞了一声,“好一双白手”!

几天之后,李凤娘派人送了一个食盒,赵惇很随意地打开,往里一看,差点没吓晕。

里边哪是什么食物,竟然是一双雪白粉嫩的人手!……

四五十岁的一对老夫妻,吃飞醋居然做出如此残忍恶毒的事来。可恨可恶亦复可笑。

但效果是良好的,从此之后,皇宫里哪怕再新添多少美女,都远远地躲着皇帝,再不敢显露半点风情。

此外,赵眘是她最大的障碍。

李凤娘在赵氏父子之间搞事情,赵儿子中招,对赵老爸心生怨恨,很久不去觐见。她还要搞丈夫。

事情发生在南宋绍熙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这一天是赵惇的大日子,他登基之后第一次祭天地。这是历代皇帝都极其重视的隆重大典,尤其是宋代,它上升到了一个让皇帝都得加班工作的高度。

十五日主祭,十四日赵惇就离开了皇宫。

他必须率领皇室成员去太庙受誓戒,流程非常复杂,像沐浴熏香等都只是前期的准备而已,做完了这些,他还不能回家。

回去后满宫佳丽,万一他把持不定呢,难道让他第二天带着一身的胭脂粉香去见上帝?

所以,在祭祀活动结束前,皇宫里只剩下了李凤娘一个主事者。

李凤娘等这一天很久了,赵惇前脚离开皇宫,她立即宣布后宫进入紧急状态,所有嫔妃不许擅自走动,除黄贵妃外,都在各自的宫里待着。

提一下赵惇的后宫情况。

女人迅速布满了赵惇周围,可有独立院落的只有不多的几位,分别是黄贵妃、张婉仪、武才人、潘夫人、符夫人、大张夫人、小张夫人。

最尊贵的当然是唯一的一位贵妃,黄氏。她的出身特别,虽然不算高贵,却是南宋第一太上皇赵构当年赐予赵惇的,哪怕是出于尊重,也注定位居后宫之巅,只在皇后一人之下而已。

更何况她非常可爱,让皇帝着迷。

这让李凤娘情何以堪,她的眼前不停地出现一双双洁白粉嫩的小手,她奇怪,她砍了哪怕赵惇只赞叹过一句的宫女的手,可为什么女人们还不离她丈夫远一点呢?!

尤其是这个黄贵妃,仗着身份特殊,总围着赵惇转,赶都赶不走……

那好吧,现在赵构死了,赵眘在重华宫,赵惇在主祭前夜不回来,看看这时谁还能阻止她。

李凤娘在皇宫深处,虐杀了黄贵妃。注意,是虐杀。

据史料记载,其残酷程度可以与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后宫虐杀——汉朝吕后虐杀戚夫人,唐朝武则天虐杀王皇后、萧淑妃相比。

杀完人后,李凤娘心情舒畅,一边向丈夫通报结果,说黄贵妃得病“暴死”;一边走出皇宫,去著名园林玉津园散步游乐。

这大概是示威的意思,能让她的快乐升级吧。

赵惇在斋宫中接到消息,他没法相信半天前还活生生的黄贵妃会无疾暴卒,这一定是李凤娘搞的鬼!

一时间痛悔交集,五内如焚,可是限于祖规,没法回宫。他只能默默地哭泣,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

祭天地大典在下半夜丑时七刻(十五日凌晨3时左右)开始。

当时夜色晴朗,星月璀璨,天地一片祥和。

赵惇身着冠冕,手执玉圭,走上了祭台。这情景非常天人合一,像是上天也对南宋的第三位皇帝露出了微笑。

但是,不知为何,突然之间狂风大起,飞沙走石,祭台上的灯烛全被吹灭,四周瞬间漆黑一片。

没等人们反应过来,一两片火星飞到了台边的帘幕上,火焰升腾,祭台一下子像是被火焰包围。

接着,硕大的帷幕倒了,火舌遍地,燃烧一切,蔓延成了势不可挡的大火。

赵惇惊呆了,他站在主祭的位置上,所有人都离着他远远的。

事发突然,没有人能反应过来,赶到他的身边。

狂风烈火却愈演愈烈,像是一定要把他烧死在祭台上。关键时刻,瞬息间大雨夹杂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

如此这般,乌云、大风、火焰、大雨、冰雹……这绝对是魔幻大片嘛。

好不容易风停雨歇,终于看见了星斗微光,陪祀人员清醒了过来,他们终于想起了皇上。

却发现四周一片狼藉,乱成一地的玉帛牲牢中间,赵惇惶惑无助地跌坐着。

他衣衫凌乱、神情木然,连手里的玉圭都不知去向,嘴里念念有词,不知在说些什么。

侍从们一拥而上,扶起他退下祭台,赶回皇宫。这时没有人知道,宋朝历史的转折点到了,赵惇的人生已经拐弯。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十二月十五日凌晨3时左右的祭天地大典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魔幻表演舞台。

在极短的时间内祭台上经历了晴空万里——乌云——大风——火焰——大雨——冰雹——晴空万里的变化,云收雨住之后,台上一片寂静。

唯一的近距离观赏者宋光宗赵惇表情呆呆的。当时,人们觉得他是被吓呆了,事后发现他是被吓疯了。

太上皇赵眘、太后谢氏立即赶了过来。到了之后立马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他们所看到的,是儿子赵惇脸如死灰、神色惊悸地躺在床上,满嘴胡话,陷入了深深的噩梦里不能自拔。

而床边,却没有皇后李凤娘的影子。她看得准,最重视礼仪的宋朝绝不会公开处理她。

理由无他,好面子,尤其是老公公赵眘,说啥都不会搞出家庭丑闻的。

疯掉的赵惇以各种理由不去探望年老的父亲,同时不上朝,不见大臣,旷工时间长达半年多。

对此,太上皇赵眘痛心且无奈,李凤娘无动于衷,她觉得这样非常好。她发现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了。

赵宋帝国已经不能再阻止她了!

自赵惇祭坛发病以后,南宋“政事多决于后”。

只是李凤娘的执政水平实在拙劣,几件事之后搞得她自己都兴趣索然,心烦之后,她重新调整了工作方向。

李凤娘全心全意地为娘家捞好处。

宋制遵循西汉初年刘邦所定的“非刘氏不封王”之制,严格控制外戚的势力,开国以来,不能说完全杜绝外戚封王,但人次极少。

并且基本上是在某外戚年高且病将死未死时才封,属于提前追赠一类。

李凤娘打破了这一切。李氏“三代封王”,连她的侄子都官拜节度使。

她归谒家庙时,推恩亲属26人,授使臣172人,门客都荫补进官。

临走前她回头看了一眼,觉得家庙门前不那么恢宏,少了点什么呢?嗯,岗哨少了点。

李凤娘下令增加防护侍卫。人数比赵氏宗庙的还多!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十四日,嘉王去重华宫探病。

这本是难得的好事,却不料反而加剧了太上皇的病情。

赵眘看着这个孙子,想到的是这个孙子的生母李凤娘。

一时间懊悔交集,“当初为什么要娶了这个儿媳妇,又为什么要选赵惇来当皇帝”!

【青枫历史亭】

在尚孝的古代,李凤娘如此作为,虽然其目的是出于保住自己的皇后之位,但是采取挑拨宋光宗父子感情的手段,是严重有失妇道的,是令人不齿的。

从宋光宗这方面来看,悍妇皇后李凤娘可以说是宋光宗的一个噩梦,一方面毁掉了宋光宗的帝王生涯,一方面对宋朝的国势也间接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对于这位皇室“女汉子”李凤娘的所作所为你怎么看?欢迎留下你的足迹。

关注我【青枫历史亭】 ,我把历史故事与你诉说。

潘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笔顺:点、点、提、撇、点、撇、横、竖、撇、捺、竖、横折、横、竖、横

拼音:pān

笔划:15

部首:氵

结构:左右结构

释义:1.淘米汁。 2.姓。

组词:

1、潘车 pān chē

译作:《晋书.潘岳传》载,潘岳貌美,少时在洛阳时,每乘车出游,妇女见之,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表示爱慕。后因以"潘车"代指为女子所爱慕的男子。

2、潘舆 pān yú

译作: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有痊。"后因以"潘舆"为养亲之典。

3、潘园 pān yuán

译作:指晋潘岳之园。《艺文类聚》卷八六引南朝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柰启》:"潘园曜白﹐孙井浮朱﹐并见重于昔时﹐而沾恩于兹日。

4、潘溢 pān yì

译作:.水满溢出。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姓潘女宝宝怎么起名字好听(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的事)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姓潘女宝宝怎么起名字好听(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的事)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37611.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