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周易取名宝宝起名字,吉利的生僻字

周易取名宝宝起名字,吉利的生僻字

发布于:2023-02-28 17:17:05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好听又好看的生僻字举例如下:

1、焱,读yàn ,意思:火花,火焰。

2、頔,读dí,意思:美好的。

3、甯,读nínɡ,意思:做姓氏。

4、妧,读wàn或 yuán,意思:美好的样子。

5、婳,读huà,意思:娴静美好 。

6、嫮,读hù,意思:1.美好貌 2.美女3.夸耀

7、妤,读 yú,基本字义同“婕”。中国汉代宫中女官名。

8、莯,读mù,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9、婥,读chuò或nào,指姿态柔美,也指妇人软弱的样子。

10、芮,读ruì,意思:形声,内声,姓氏。

11、旻,读mín,意思:天空,又特指秋季的天。

12、琰,读yǎn,意思:一种玉名(通常形容美玉)。

13、珺,读jùn,意思:美玉。

14、璟,读jǐng,意思:玉的光彩。

15、筱,读xiǎo,意思:小竹,细竹。

一、生僻字简介

生僻字又称冷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自从有汉字以来,汉字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约为3500至4500字,因为其中有些符号,现在也不能确定是不是文字,或者那个时代的生僻字,给今天甲骨文字数的统计制造了大麻烦。

二、生僻字的历史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 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

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 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35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 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不过此书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三、生僻字的作用

现在有很多人为“名”所累、受“名”所困。不是因为他们很有名,只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很多人不认识,不知道怎么念、不知道怎么写,如果用电脑,更不知道怎么输入。这都是生僻字捣的乱。

名字用生僻字,实在不能拿重名作借口,这跟你的个性也没关系。名字用生僻字,身份证领不到、存款存不了、各种手续不好办。所以确实应该限制用生僻字起名。

以后起名,只能用最新版《新华字典》里找得到的字,否则不给上户口。用生僻字起名,和保护汉字、保护传统文化,基本上没什么关系。限制用生僻字起名,也不是你限制起名的自由,剥夺你起一个想起的名字的权力。这完全是为了你自己方便,也为了别人方便。你不想到那里都成为一个“麻烦”吧。

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框定。因为字典里也有很多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也不认识的字,也有不少电脑里拼不出来的“麻烦”。因为汉字数量太大。

跟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一样,字典里的字词,绝大部分都是不常用的。以目前公认的《汉语大字典》为样本,它共收单字五万多。但是,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据统计,3500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 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毛泽东选集》四卷,总字数为660273个,使用不同的单字只有2981 个。

人名用字也符合这个规律。1988年国家语委语用所汉字室与二炮二所合作,对14省市的人口普查资料抽样选取了57万条姓名,统计结果表明:57 万条姓名的人名用字仅为4141字。而其中的1505字就覆盖了57万条姓名的99%,剩下的2600多字仅为1%的人所使用;而在2600字中超出《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6763字)的仅有500多字,使用人口不足0.1%。

因此,用生僻字起名只是极少数人。为极少数人使用生僻字的需要去无限增大字库,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绝大多数人才是不公平。

周易取名宝宝起名字,吉利的生僻字

为什么起名不能和古人一样?

现代人取名已经挖空心思,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起,应该遵循什么,有无对冲,不符合审美等!古人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取名对应出生八字,五行相生,尽量顺天地应,也应八卦爻辞之意,所以名字好听又有深意!反观现代取名,基本上都是查字典,周易取名,完全了无意境

金庸古龙亦舒三毛琼瑶这样的名作家?

几乎是被武侠小说谜们封神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出身于海宁望族查家,原名叫做查良镛,他不仅是闻名海内外的武侠小说作家,也是知名的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一手创立了香港知名报刊《明报》,从而又为自己增添了多个身份:新闻学家、企业家。

金庸先生曾经用过多个笔名,后来为大众所熟知的大致是这几个:查理、姚馥兰、林欢、金庸。

查理是金庸先生在衢州中学上高二期间,给《东南日报》投稿时用的笔名,据相关报道,这是他的老师给他取的,至于其中的具体含义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姚馥兰是金庸先生在香港《大公报》任职时,为编写影评、剧本等时用的笔名,当时《大公报》副刊开设了“下午茶座”专栏,金庸先生就以姚馥兰笔名发表文章,据一种说法,姚馥兰是英文“Your Friend”的音译。

林欢这个笔名主要是用来给电影公司写剧本的,也写过影话,《王老虎抢亲》的电影剧本就是用“林欢”这个笔名发表的。

“金庸”这个笔名,源自于查良镛的“镛”字,“镛”字拆开来就是“金”和“庸”。

新派武侠小说家里,真正能够做到“新”的,而且出了“新意”的,其实是从古龙开始的。

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出生于香港,后定居在台湾。古龙的小说,在人性刻化上,是比较深入的,因为个人性格作风原因,他的作品有点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因而令得读者们对他是又爱又恨。

1955年开始,他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从北国到南国》时,用了笔名古龙,这个笔名的由来,和他的经历般充满着各种传说。

传说一:古龙读书时有一位极要好的女同学(也说是女友),名字叫做古稚凤(也有说是古凤),为了两人更搭配,以龙配凤的原则,就给自己取了个“古龙”的笔名。

传说二:李贺的《湘妃》诗里,曾经写到过“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而古龙写曾经写过一部书叫做《湘妃剑》,这似乎还是有点关联的。

传说三:古龙对于金庸是很崇拜的,早期写作中也有模仿金庸的痕迹。“古”对“金(今)”,“龙”对“庸”似乎还是有深意的。

亦舒,原名就叫做倪亦舒,祖籍浙江镇海,出生于上海,后到香港定居,现移居在加拿大。亦舒擅长言情小说,曾做过《明报》记者,在金庸手下打过工。

亦舒的作品以情节取胜,故事结局常常出乎意料,而且节奏感较强,当时与哥哥倪匡、金庸被称作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曾用过多个笔名,如梅峰、依莎贝和玫瑰等等,当然还是亦舒这个原名最为有名。

三毛,原名陈懋平,曾经改过名为陈平,她籍贯为浙江定海,出生于重庆,后跟随家人迁居到台湾,曾经在西班牙、德国等地留学。

“三毛”这个笔名,与我们所熟悉的漫画家张乐平先生所画的《三毛流浪记》还是有着一定的关联的。三毛小时候看了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对里面的三毛印象深刻,很是喜欢这形象,于是也就用了“三毛”为笔名。

另外,三毛也曾表示过:三毛是一个最简单、通俗的名字,大毛、二毛,谁家都可能有,她想要自己很平凡。在《雨季不再来》的自序中,她就是以“当三毛还是在二毛的时候”为题的。

琼瑶,原名陈喆,祖籍湖南省衡阳县,出生于四川成都,1949年随父移居到台湾。早在1947年,琼瑶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到台湾后琼瑶不忘创作,作品不断,成为极负盛名的言情小说家。

琼瑶是美玉的意思,出自《诗经·卫风·木瓜》,其中有一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寓意还是十分的美好。

除了琼瑶外,我们的“琼瑶阿姨”另外还曾用过凤凰、心如(特色)等笔名,只是没有那么为人们所熟知。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周易取名宝宝起名字,吉利的生僻字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周易取名宝宝起名字,吉利的生僻字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35647.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