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男孩子起名字)
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 1、智德 2、月凌 3、柯豪 4、佳瑞 5、彦康 6、培煜 7、若程 8、恒毅 9、烨岚 10、宸乐 11、歆雨 12、辰浩 13、睿宏 14、晴...
2025-07-31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同时也是朱高炽开启了“仁宣之治”,但实际上朱高炽在位时间并不长,朱高炽从继位到去世在位时间仅10个月,未满一年,但后世却对他颇为赞许,甚至称他达到了他爷爷明太祖朱元璋和老爹明成祖朱棣都没有达到的政治高度。
其实朱高炽能被后世如此赞誉,看他的庙号明仁宗就知道了,他和朱元璋以及朱棣相比就在于一个“仁”字。
宽厚仁孝的胖子朱高炽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也是他率军把蒙古人驱逐出了中原,他与明太祖朱元璋是布衣之交,两人是真正的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
由于朱元璋与徐达关系亲密,因此两人经常走动,所以在徐达长女年幼时朱元璋就见到过她,朱元璋一见之后就对这个女孩非常喜爱,朱元璋认为徐达的这个女儿有贵人之相,因此与徐达定下了娃娃亲,后来徐达的女儿就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
洪武十一年(1378年)年仅16岁的徐氏为18岁的朱棣生下了长子朱高炽,此前一年徐氏已经为朱棣生育了长女朱玉英,但毕竟是女儿,因此第一个儿子朱高炽对于朱棣来说是十分高兴的事情。
朱高炽的外公是大明第一开国功臣徐达,以母系家族出身而论放眼当时他绝对算是最为显赫的皇孙,即便是他的堂兄朱允炆的母系家族出身也远比不上他,只是朱允炆的嫡长身份更高而已。
朱棣和徐氏都十分注重对朱高炽的素质教育,朱高炽自幼就接受了文武素质教育,朱高炽其实自幼颇有勇力,能骑马射箭,但是朱高炽在接受儒家教育之后,他则更加偏爱于儒学经典,因而也养成了他喜静不喜动的性格。
也正是由于朱高炽喜静不喜动,加之自幼锦衣玉食,伙食太好了,按照史料记载,朱高炽成人之后变成了一个大胖子。
后世都认为朱元璋十分喜爱长孙朱允炆,所以才会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其实在历史上朱高炽也曾深受朱元璋喜爱。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18岁的朱高炽被朱元璋册封为燕王世子,这也就意味着将来如果不出意外,朱棣之后燕王的王位就是朱高炽的了。朱元璋同时也让王世子们都到当时的都城南京来,他要亲自再培育一下这些孙子们。
也是这时候朱高炽与其他的堂兄弟们来到了爷爷朱元璋身边,朱元璋有一次让这些皇孙们在破晓时分去分别检阅驻扎在南京周围的驻军,这些皇孙都是按照朱元璋的交代破晓时分检阅部队然后按时回报,唯独朱高炽回来晚了。
朱元璋以为是他偷懒没有早起,于是就责问他为何回来晚了,朱高炽却给朱元璋回答其实他是眼看清晨寒冷,不忍士兵忍饥受冻接受检阅,于是他特意让士兵们吃完早餐才接受的检阅。
后来朱元璋又让朱高炽分阅奏折,朱高炽十分关心军政方面的奏折,他在批阅中还故意隐匿了一些奏折中有纰漏的奏折,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又责问他为何隐匿有纰漏的奏折,朱高炽回答奏折中偶有文字错字纰漏是可以理解,他不想为了这种事给朱元璋增添烦恼。
其实朱元璋对待朝臣十分严苛,朱高炽此举是不想朱元璋惩罚这些写错字有纰漏奏折的朝臣,朱元璋当然也明白孙子的良苦用心,因此朱元璋盛赞朱高炽有“仁君之度”。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由于朱元璋生前最喜爱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在去世前册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继位为帝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去世时,身处北京的燕王朱棣十分悲痛,他想到南京崩丧,却被侄子朱允炆拒绝,朱允炆实际是害怕这些年长的叔叔有异心,因此拒绝他们来给朱元璋奔丧。
朱棣悲痛之余,只能派自己与嫡妻徐氏所生的三个儿子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一起去南京替自己奔丧。
朱允炆继位之初就接受文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建议决定削藩,他想把这些叔叔手中的藩王护卫兵权全部收回来,然后再逐步将他们削藩,以解除他们对皇权的威胁。
当时藩王之中实力最强的就属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而朱权相对比朱棣老实厚道一些,因此朱允炆对四叔朱棣最为忌惮,所以决定先从朱棣下手。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三人到南京,正好可以把他们三人扣为人质以削除朱棣的兵权,因此齐泰和黄子澄建议朱允炆将朱高炽等兄弟三人扣押。
其实朱高煦和朱高燧为人凶狠暴戾,他俩也曾在朱元璋时代到南京学习,但是朱元璋十分不喜爱他们俩,而朱高炽却偏偏好人缘,既得朱元璋喜爱,也与堂兄朱允炆兄弟关系处得非常好,还深受朝臣和士兵的爱戴。
因此齐泰和黄子澄想将朱高炽兄弟三人扣押的建议在朱允炆这就不同意,朱允炆不忍心扣押三个堂弟,所以最终朱高炽兄弟三人安然无恙回到了北京。可以说朱高煦和朱高燧能平安回到北京全是沾了朱高炽的光,这就是朱高炽平时为人宽厚仁善结下的善果。
随着后来朱允炆削藩的严酷,终于让一直就有野心的朱棣决定起兵推翻他,朱棣在北京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发动了靖难之役。
在发动靖难之役后,朱棣就带着喜好征战的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随自己征战,而让喜静不喜动的大儿子朱高炽留守北京。
朱棣起兵之后,他十分垂涎于十七弟宁王朱权麾下的朵颜三卫,因此多次拉拢朱权,不过朱权不为所动,上面说过朱棣和朱权手中的兵权都很精锐,是当时藩王中实力最强的人,其实朱权本是想坐山观虎斗,看朱棣和朱允炆斗得两败俱伤,自己好趁机获利。
而朱棣却一直想得到朱权手中朵颜三卫的帮助,于是朱棣亲率全部主力部队和朱高煦以及朱高燧前往朱权的封地大宁(现今内蒙古宁城县),朱棣连骗带哄最终迫使朱权就范,从而获得了实力最强劲的朵颜三卫骑兵。
也是在朱棣率大军倾巢而出前往大宁时,朱允炆这边派过来的“大明战神”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趁朱棣率军倾巢而出时前来围攻北京城。
朱棣去大宁时带走了全部精锐,当时北京城留给朱高炽的只有两三万的老弱残兵,可以说当时朱高炽手里的残兵对上五十万大军的李景隆军队简直是螳臂当车,不过幸好李景隆是个绣花枕头,他善于纸上谈兵,才获得朱允炆的重用。
而这场战斗也充分体现了朱高炽的军事才能,李景隆大军赶到之后,朱高炽立刻坚壁清野凭借北京城坚固的优势固守,并且还趁着天寒地冻之机,命人连夜往城墙上泼洒冷水,导致城墙冻的极为光滑,在这种情况下李景隆无奈只得重兵围困北京城。
朱高炽在被围困期间,一面安抚城内军民,一面以身作则,每天深夜休息,天不亮就起床视察军情,还不拘泥身份,请教一些资深的军官如何守城。而且朱高炽还十分大胆,经常深夜派骑兵趁李景隆部队休息时夜袭大营骚扰他们,朱高炽的战术整得李景隆军队十分疲劳不堪,所以后来朱棣从大宁回兵北京之后,朱高炽则派兵出城与朱棣夹击李景隆军队,打的李景隆狼狈逃窜。
朱允炆在李景隆围攻北京战败之后,方孝孺又建议朱允炆采用离间之计,利用朱允炆曾经和朱高炽关系亲密,然后写书信劝朱高炽投降,并许诺朱高炽只要投降,朱允炆就立刻加封朱高炽为燕王取代他老爹朱棣。
这招其实很阴险,如果朱高炽禁不住诱惑,愿意投降到朱允炆麾下的话,那朱允炆就等于占据了朱棣的老巢,这样朱棣很容易就会被击溃,如果朱高炽不肯投降的话,那么朱允炆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离间朱棣对朱高炽的信任,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之间发生信任危机的话,那就对朱允炆很有利了。
朱高炽也很精明,他识破了朱允炆的离间计,他连朱允炆的劝降诏书都没拆看,直接就将使臣和诏书原封不动送给父亲朱棣,《明史》记载为: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
虽然朱高炽对父亲朱棣很孝顺,但是他的弟弟朱高煦却一直图谋将来朱棣当了皇帝,自己想成为太子,而朱高煦成为太子的绊脚石就是大哥朱高炽,因此朱高煦一直收买朱棣身边的宦官给朱高炽上眼药。
果然朱高炽接到朱允炆诏书的事,立刻就被燕王府宦官黄俨所知,黄俨就密告给了朱棣,而朱高煦又在这时候趁机提起当年在南京时,朱高炽与朱允炆关系亲密,甚至比对自己这个亲弟弟还亲,这让朱棣大为疑虑,他很害怕失去北京这个后方根据地,因此朱棣就想秘密派北京的心腹将领将朱高炽就地诛杀。
但是幸亏朱高炽派人送来了朱允炆手写的没开封的密旨以及使臣,这才打消了父亲朱棣的疑虑,《明史》记载: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
可见在权力面前朱棣可以对自己儿子下得去手,不过他的儿子朱高炽却和他不同,朱高炽对于父亲朱棣还是极为孝顺,饱读诗书的朱高炽宁可不当忠臣,也要对父亲朱棣孝顺,从这些就能看出朱高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宽厚仁孝之人。
朱高炽二十年监国,换来了十个月的皇帝靖难之役成功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理所应当地成了皇帝,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太子的人选就成了首要考虑问题。
按照朱元璋留下的祖训,继承人必须由嫡长子担当,但是朱高炽身体肥胖,且为人比较忠厚仁孝,缺乏狠劲,因此朱棣并不是很想让他当太子,而相比之下次子朱高煦英勇善战,勇敢果断,颇似朱棣,所以朱棣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二人之中一时难以抉择。
追随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武将都主张立朱高煦为太子,而文臣一派则都赞成遵循嫡长子制度立朱高炽,最终内阁首辅解缙对朱棣说了一句:“皇长子宽厚仁孝天下归心,况陛下还有一个好圣孙。”
解缙不光对朱棣说了朱高炽的优点,还点出了朱高炽还有一个优秀且深得朱棣喜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解缙的话点醒了朱棣,不光要看儿子,还得看得更远,看到孙子这一辈,于是解缙的话使得朱棣决心立朱高炽为皇太子。
其实朱高煦的野心完全是父亲朱棣培养出来的,朱棣在靖难之役时曾遭遇攻坚战,朱棣曾经鼓励朱高煦:“勉之!世子多疾。”
朱棣这意思就是朱高炽身体肥胖,疾病比较多,暗示朱高煦,如果朱高炽要是早逝了,那继承人的位置就到他这了,所以朱高煦在靖难之役时十分拼命卖力,而现在朱棣却立了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如何能服气。
因此朱高煦就与三弟朱高燧结成一伙,两人经常在朱棣面前构陷朱高炽,朱棣后来也察觉到其他两个儿子的野心,加上朱高炽确实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朱棣为了杜绝朱高煦和朱高燧的野心,于是他在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这意思就是明摆着告诉朱高煦和朱高燧,即便朱高炽早逝了,皇位也是他的儿子朱瞻基的。
此后朱高煦和朱高燧更加嫉妒朱高炽,经常构陷他,而朱高炽这个太子当的也是很难,他老爹朱棣权力欲强,喜好揽权,也好猜忌,两个弟弟还经常给他上眼药,虽然儿子朱瞻基很争气,但是毕竟谁敢保证老爹朱棣将来不会翻脸不认人。
对于两个弟弟朱高炽是一直希望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两个弟弟经常构陷他,但是他却以德报怨,反而经常袒护他们,朱高煦和朱高燧偶有犯错,或者触怒朱棣时,都是朱高炽站出来袒护两个弟弟,但是朱高炽的以德报怨却没换来两个弟弟的真心,他们始终认为朱高炽是假仁假义。
由于朱棣是篡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登基,因此他一心效仿唐太宗李世民,希望用千古功绩来堵住后世的悠悠众口,于是朱棣在位期间好大喜功,南征北战,还派郑和多次下西洋。
自永乐八年(1410年)开始,朱棣就开启了亲自率军御驾出征北征蒙古,从这一年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去世,先后五次北征蒙古,朱棣在最后一次北征蒙古时病死在了回师途中。
朱棣经常率军征讨蒙古,打一次就至少得一年半载,因此朱棣每次御驾亲征时,都会让朱高炽为太子监国,给他留下文臣杨荣、杨士奇、夏元吉等辅佐他。
但是朱棣为人极其敏感猜忌,虽然是让朱高炽监国,但却从不授予他军权,只让他处理政务,而军权始终掌握在朱棣手中。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朱高炽是十分小心翼翼,一面要把国家打理好,一面还得小心谨慎,不能越权,以防引起父亲朱棣的猜忌。
朱高炽很有治国才能,他把父亲朱棣制定的内阁制度更加完善,并且还增加了内阁票拟制度,即允许每一位内阁大臣在某一处奏折上填写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建议,这算是充分发挥了内阁以备咨询参谋的专长,充分发挥了内阁大臣的才能。
除此之外,在永乐时期全国各地多次爆发水灾和旱灾,朱高炽监国时期十分重视抚恤灾民和灾后重建。针对灾区百姓因灾吃不上饭被迫卖儿卖女的,朱高炽不仅免除他们的赋税,还特意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由官府出钱帮他们赎回当初被迫卖掉的儿女,这一举动也使得朱高炽赢得了天下人心,是他在太子监国时期最耀眼的政绩,而也是朱高炽的这一举措,才使得朱棣统治时期在民间传出了永乐盛世之称。
总之朱高炽在朱棣北征期间监国的表现十分优异,赈济灾民、开垦荒地、修筑堤坝、解决漕运、在全国扩建粮仓等等举措,对大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是朱高炽的监国才使得朱棣能有钱支持他继续北征,因此《明史》称朱高炽监国时期为: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可以说朱棣创造的永乐盛世至少要有朱高炽一半的功劳,朱高炽的作为太子兢兢业业20年,这期间五次监国,最后也终于换来了他十个月的皇帝之命。
朱高炽继位之后立刻下旨停止了朱棣时期一些不得人心和浪费人力财力的政策,并且朱高炽为人宽厚,他继位之后对朱允炆一系的建文帝旧臣加以宽恕,很多建文旧臣的家属被从流放地区特赦回来,并且他还赦免了朱允炆的三弟朱允熥的后人。
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他的为政举措却很得人心,他继位之时正好又赶上灾荒,百姓吃不上饭,于是朱高炽下旨免费给百姓供应官粮,当时有官员认为朝廷这样做会赔掉太多官粮,不如让百姓写借条,这些粮食算朝廷借下来的官粮,等将来收成好了再收回来。
结果朱高炽却严厉训斥了这些提议的官员,朱高炽认为国民是国家根本,如果国民有难国家还不出手相助,那这个国家存在下去还有何意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相比之下朱元璋和朱棣与朱高炽都差在了一个“仁”字,别看朱元璋是农民起义成功才当上皇帝,而且朱元璋在位时期还严惩贪官,但是老百姓在朱元璋这也没得到太多的好,在朱元璋统治的31年中一共发生超过一千人以上规模的农民起义二十起,按照《中国农民起义史话》的记载,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中统治期间爆发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开国皇帝。
而朱棣在位时期南征越南,北伐蒙古,经常用兵,这一系列武功的背后都是老百姓在替他买单,朱棣之所以能打造出永乐盛世,几乎都靠了他的好儿子朱高炽帮他维持。
因此实际上明朝初期在朱元璋时代就属于执政过于严苛,没有真正做到与民生息,而朱元璋也正是认识到了自己执政过严,所以才想确立一个相对宽仁的继承人,本来长子朱标十分宽厚仁义,还深得众望,是理想的继承人,可惜英年早逝,在无奈之下朱元璋才选择了颇有朱标风范相对宽仁的长孙朱允炆继位。
结果朱允炆继位之后又使得大明陷入了靖难之役的内战中,最后骁勇善战的朱棣胜出,但是朱棣也和朱元璋一样,好猜忌,还好武功,经常南征北战,因此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在位期间并没有真正做到与民休息。
如果国民长时间处于精神紧绷状态,那么国家很可能就会完蛋,因此这时候就需要有人能施行仁政,出来缓和一下局势,而朱高炽就完美承担了这个角色,他的风格与他的伯父朱标颇为相似,都是宽厚仁义的太子,而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恰好相似,朱标当初就是完美的弥补了父亲朱元璋的不足,朱高炽也是如此。
写在最后因此朱高炽在与民生息和宽仁施政的政治高度方面就比爷爷朱元璋和老爹朱棣高了不少,所以朱高炽做到了朱元璋和朱棣都没做到的事,那就是与民生息和宽仁施政,他就比朱元璋和朱棣多了一个“仁”字,这一个字也就说明了朱高炽在政治高度上比朱元璋和朱棣都高了一些。
朱高炽的明仁宗庙号当之无愧,正是在他的仁政之下,才奠定了国力基础,开启了“仁宣之治”。只可惜朱高炽继位仅10个月就去世了,终年48岁。
说起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凡是看过小说《红岩》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两个连阎王爷都害怕的地方,把他们叫做“魔窟”或“人间地狱”,一点也不为过。对于几十年前的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进步人士来说,这里曾经是他们终生难忘的梦魇,因为他们亲眼目睹过、或者亲自感同身受过这里发生过的无数让人刻骨铭心和悲痛欲绝的往事。
(渣滓洞集中营)渣滓洞和白公馆,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这就是两个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旅游景区。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两个地方都曾经是国民党所属一个叫军统局特务组织的集中营,关押过无数的中共地下党人和追求进步的爱国人士。
下面简要回顾一下渣滓洞、白公馆这两个提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一,渣滓洞集中营渣滓洞集中营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为里面的煤质差、渣滓多而得名。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沟,位置特别偏僻,但空气清新,风景秀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强行霸占了煤窑,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集中营。
(渣滓洞集中营)为什么叫集中营,而不叫监狱呢?这里有个说法。
监狱和集中营,同样是关押犯人,但是监狱的犯人,是经过当局法院正式判决以后关押的犯人,都是有关押期限的;而所谓集中营,主要以关押和国民党当局政见不同的“异己分子”,就是国民党当局说的所谓政治犯,而且关押期限不定。被逮捕、关押的这些“犯人”,都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来的,既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明确判定所犯何罪,也没有关押期限。显然,这些“犯人”的所谓罪行,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因此,集中营也被称为秘密监狱。
渣滓洞集中营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渣滓洞集中营一角)这里关押的“案犯”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被捕的教育、新闻界人士,“小民革”地下武装案被捕人员,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被俘、被捕人员,《挺进报》事件被捕人员,民革川东、川康分会成员等。比如小说《红岩》里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烈士、小说人物许云峰的原型——许建业烈士等,都曾关押在渣滓洞。渣滓洞最多时关押的共产党人、进步学生、革命群众达三百余人。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
1943年白公馆被改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后,所关押的政治犯也被迁移到渣滓洞集中营关押。
1946年7月,息烽监狱、望龙门看守所撤销,两所秘密监狱的被关押人员、看守特务也都迁移到渣滓洞集中营。
说到息烽集中营,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所在地,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息烽集中营被军统当局内部称为“大学”,而白公馆、渣滓洞、上饶集中营被称为“中学”,另外还有一个望龙门集中营被军统局称为“小学”。息烽集中营的“犯人”,是“七七事变”以后,军统将以前秘密逮捕关押在国民党南京“军人监狱”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后来都迁移至息烽集中营。在国民党当局看来,息烽集中营里的犯人,对他们来说,是最危险的。
(渣滓洞集中营外景)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的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多人,其中被军统特务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有600多人,后来下落不明的400多人,有资料记载的幸存者仅100多人。我们比较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杨拯贵、宋绮云、小萝卜头、黄显声、马寅初等人都曾囚禁于此。
另外,江西上饶集中营,则是以关押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俘的新四军官兵为主的集中营。
中美合作所撤销后,犯人于1947年4月又回迁,渣滓洞监狱被合并到白公馆看守所,暂时废弃。
1947年12月,渣滓洞集中营重新又开始关押犯人,称“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
1949年11月底,在新中国开国大典过后,在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仓皇出逃的国民党军警宪特,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把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残忍杀害。仅有15人脱险。这15位幸免于难的共产党人,就包括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两人。
(集中营刑讯室)二,白公馆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原来是四川军阀白驹建在郊外的一个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后来,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关押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但是它们又有所区别,白公馆里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显然,白公馆的关押、警戒级别要比渣滓洞高一些。
不过,由于地形复杂,三面临山,一面靠沟,不管军统局看守级别高低,不管是渣滓洞,还是白公馆,这些“犯人”越狱的可能性都是没有的。
白公馆从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出于保密原因,将白公馆定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
1943年5月,为了共同对付日军的情报战,“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正式成立,白公馆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中美合作所”撤销,白公馆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
(白公馆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同济大学、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小萝卜头)后来也被从渣滓洞移禁关押在白公馆。
上面提到的几位,其他人大家都熟悉,需要特别介绍一下黄显声将军和小萝卜头两位烈士。
黄显声将军,原东北军爱国将军,日寇入侵以后,黄显声将军积极抗战,在跟随张学良进入到西安以后,为促进张学良思想的转变,发动“西安事变”做了不少工作。黄显声将军是东北军中特别有思想的爱国军人。他认为:“只有共产党能够拯救这个国家”。故此,不管是蒋介石直接给他下达的命令,还是张学良的指令,只要是“剿共”行动,他一律“抗旨不从",拒绝执行。因此,他所率领的部队从没有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部队发生过一次摩擦和冲突。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和共产党联系,商量抗日救国大计,因此遭到蒋介石忌恨。1938年春,黄显声受邀准备去延安参加抗大的领导工作。就在他决定动身离开武汉的前夕,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了他。1949年11月27日下午,黄显声将军在离白公馆约半里路的步云桥附近被刽子手枪杀,他的遗体后来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近些年来,有学者考证,“九.一八”以后,究竟是谁打响中国抗日救国的第一枪?其中有五个东北军爱国军人,都有可能是第一人。他们是:王铁汉、马占山、吉星文、黄显声、关玉衡。
(黄显声将军)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是杨虎城将军秘书、共产党员宋绮云的小儿子。他和家人曾在渣滓洞关押,后来又迁移至白公馆。随着他慢慢长大,父母亲努力为他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在狱中,小萝卜头一边随同黄显声将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边不断帮助狱中难友秘密地传递情报和纸条。在解放前夕,小萝卜头和他的家人及集中营的其他“犯人”一起被杀害,年仅9岁(也有说8岁),是我国最小的革命烈士。
《挺进报》案的陈然烈士也被关押在白公馆。他就是小说《红岩》里成岗的原型,《挺进报》的主编、印刷者、发行人。或许有些朋友忘了他是谁了,不过,只要提起这位牺牲时只有26岁的共产党人在军统特务严刑拷打面前写下的那首大义凛然的《我的自白书》,你就会想起他: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挺进报》负责人陈然烈士)至解放前夕,白公馆关押的除息峰秘密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鋕、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另外,叶挺将军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先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关押,继而是湖北恩施集中营,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白公馆。在白公馆,叶挺将军写下了那首不朽的著名《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关押过叶挺将军的囚室)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同样对关押在白公馆的革命者进行了大屠杀,后来仅有20人脱险。
三,后记渣滓洞、白公馆,这两个当年国民党当局的集中营,现在已经成为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然而,不管社会变成什么样,我觉得,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革命先烈。是他们以鲜血、生命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他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初心,他们的信仰,就是我们永远奋斗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导语:众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对杨贵妃是极其宠爱的,从杜牧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就能看出。看似是一段绝美的爱情,但是事实上李隆基比杨贵妃大三十四岁,两人之间的年龄差着实让人有点无法接受。
杨贵妃杨贵妃(719-756),即杨玉环,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开元七年(719年)六月一日生于蜀州(今四川崇州)。
开元二十三年(735),1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寿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天宝四载(745),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
一、姓名由来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杨贵妃的“玉奴”、“玉娘”、“玉环”这三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环三个字的用语都是不同时期对杨贵妃名字的一种衬托。玉奴,是她儿时的爱称;玉娘,是她册封前的尊称;玉环则是她册封贵妃、身体发福后人们对她的戏称。杨贵妃的真实姓名应该叫做“杨玉”。
二、玉环羞花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植株上缀以数朵淡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
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 含羞草的叶栖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三、妃子一笑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有着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致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
那位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帝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宫中的享受又是极其奢侈,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宝越要进贡,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让唐玄宗封为宫廷御酒,其酿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独厚的四川兴农酿酒之地利优势,酿出来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当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从此便有这历史上这著名的一笑。“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美酒,也取名为:露浓笑。
四、贵妃醉酒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醉后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
杨贵妃安禄山一待一整晚,各种风言风语流传,李隆基为什么不在乎?杨贵妃和安禄山整晚呆在一起,这画面难免让一些人臆测,以至1200多年来风言风语不绝。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李隆基当时会不在乎吗?
安禄山据考证安禄山的爹可能是康姓胡人,他娘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会一些巫术,在族内作法给人治病。
相传,安禄山的娘多年不孕,是突厥人信奉的“扎荦山战神”让他娘感孕生了他。安禄山就得了个扎荦山的名字,这个传说给安禄山蒙上了神秘色彩。而“安禄山”这个名字的得来,是因为安禄山幼时爹死娘嫁人,他后爹所在的突厥部落破败,他随众兄弟逃跑隐姓埋名,他改叫“安禄山”,从此浪荡天涯成了个无业游民。
屌丝逆袭的路上即认干爹又认干娘
安禄山长相呆傻,超级肥胖,他都300多斤了还贪吃,有一次他偷羊被唐朝名将张守珪捉住,准备处死他。结果安禄山出言不凡,张守珪看他白白胖胖的很萌,竟饶他不死,还给他安排了工作,安禄山聪慧工作出色,张守珪就认他当了干儿子。安禄山虽然长的像头猪但机灵的像个猴,他有了张守珪这个干爹官路变的宽广起来。他用厚礼买通各路官员,其中有唐玄宗非常信赖的大臣,大家纷纷对安禄山美言,把他夸成了圣人。他在升迁大道上一路凯歌,位高权重,手握精兵,一直飙升到了天子脚下。
众人终于用嘴把他吹到唐玄宗的面前,他用自己奇特的长相、罕见的身材、搞笑的言语逗的唐玄宗笑得老泪横流,逗的杨玉环笑得花枝乱颤、逗的所有人都忍俊不止,整个皇宫成为欢乐的海洋,所有人的抑郁症都烟消云散,他成为唐朝第一笑星,就连唐玄宗也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安禄山与杨贵妃的渊源安禄山知道杨贵妃宠冠六宫,他就请求唐玄宗让他认杨贵妃当干娘,杨玉环比安禄山还小18岁,唐玄宗考虑到杨贵妃正好没有子嗣,最主要的是为了拉拢安禄山,于是就愉快地答应了。杨玉环顺从了皇命,在认干娘的仪式大典上,安禄山就像舞台上的小丑,他竟扎了小辫,戴上肚兜,打扮为“小儿”,参拜“母后”杨贵妃。从此安禄山侍奉杨贵妃如母,因而得以随意出入宫中,杨贵妃喜好歌舞,安禄山还教给杨贵妃跳胡人的“陀螺舞”(旋转舞),二人关系愈发亲密。
杨贵妃和安禄山闹出绯闻《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安禄山事迹》记载天宝十年正月三日,是安禄山的生日,他的干爹干娘赐给他丰盛的生日礼物。三天过后,杨贵妃特召安禄山进见,给他这个“儿子”举行“洗三”仪式。杨贵妃让人在皇宫大院准备一大缸热水,让安禄山跳进去洗澡。安禄山300多斤的身子,肚腹巨大,他躺在水缸里,大家只看到一个大肚子在水中漂浮。洗过澡之后,用彩色的绸缎做安禄山的襁褓,然后把安禄山放到彩色的轿子里,让众人抬着,在皇宫里游走,众人嬉笑非常,唐玄宗也来观看“大悦”。还重赏了“母子”二人。
安禄山有时与贵妃对面而食,有时在宫中通宵达旦,外面流传着不少丑闻,唐玄宗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资治通鉴》载:“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唐玄宗为什么不在乎?一、杨贵妃长的国色天香,闭月羞花,能歌能舞,把唐玄宗迷的神魂颠倒,他费尽心机从他儿子李瑁手中争取过来,对杨玉环是百依百顺。“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可见唐玄宗对她是多么宠爱,所以只要是能让杨贵妃高兴,不会扫她的兴。
二、唐玄宗不相信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有不正常关系。安禄山太胖杨玉环根本不会喜欢他,只是拿他当逗乐的工具,看他表演节目罢了。安禄山胖的惊人,肚子大的几乎垂到地上。“朕适见卿腹几垂至地”,见到皇帝都没法弯腰行礼。史书记载,安禄山非常肥胖肚子巨大,自己都无法穿衣服,得几个人给他穿衣,走路时得用自己的肩膀往上用力提起坠下的肚子,才能勉强走路。
三、杨玉环再贪玩也不会傻到把命玩进去。皇宫内到处都是唐玄宗的眼线,只要杨贵妃越界分分钟就会被唐玄宗知道。他再宠杨贵妃也是有原则的,例如杨贵妃曾两次被唐玄宗打发回娘家。如果他们两个真如绯闻所说,安禄山早就人头落地,就不会有后面的安史之乱了。
四、安禄山也不是沙雕。他有更大的野心,他想得到天下,他不可能为了一个女人闹出枝节生出事端。
五、最主要的是所有的关于杨和安的绯闻的记载都不可信。杨玉环在宫内恃宠而骄,难免会得罪人引人妒忌抹黑,有流言蜚语正常,安史之乱后人们恨死了安禄山,说这一切祸端都是红颜祸水杨玉环引起的,逼唐玄宗赐死杨玉环。有杨安的流言也正常。关于这些流言记载也大都出于野史或者小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这流言也是持怀疑态度。
总结:李隆基一直都很信任杨氏,就算宫中传出了杨氏和安禄山在一起一夜的传闻,李隆基也是当没听见的,李隆基坐在帝王之位上,自然知道有些人的嘴是管不住的,这些都是宫人的猜测和谣传,他自然是不会信任的。如果安禄山想要对杨氏有不轨的行为,也会立马被值守的宫人生擒,所以这些不会发生的事情李隆基自然不会在乎。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宝宝起名大典,为何说朱高炽在位10个月却达到了朱元璋和朱棣都没有达到的高度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宝宝起名大典,为何说朱高炽在位10个月却达到了朱元璋和朱棣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22094.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男孩子起名字什么好听的名字两个字 1、智德 2、月凌 3、柯豪 4、佳瑞 5、彦康 6、培煜 7、若程 8、恒毅 9、烨岚 10、宸乐 11、歆雨 12、辰浩 13、睿宏 14、晴...
2025-07-31
新生儿起名两个字 1、君宛 2、宣言 3、钰昊 4、雅萌 5、雅洁 6、呈豪 7、锦霖 8、靓琪 9、仕月 10、紫之 11、泽恺 12、子轩 13、嘉麟 14、庭文 15、淞卓 16、译...
2025-07-31
一个名字也许只是几个字母的组合,但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却是无限的,是父母给男孩最珍贵的礼物。通过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男孩起名单字寓意好的(常...
2025-07-31
男孩起名字好听的字有哪些呢 1.兰 2.朔 3.婕 4.乐 5.宁 6.姿 7.曦 8.德 9.佳 10.桦 11.文 12.奇 13.昕 14.华 15.泷 16.榕 17.木 18.慧 19.冰 20.凡 21.北 22.元 23.泽 24.欢 25...
2025-07-31
一个好名字既要符合文化传统,也要体现时代特色,从而才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持续传承和流传。起名不仅仅是为了符合美学和文化的要求,它更是对人...
2025-07-31
小孩起名大全免费 (1)世林 (2)紫之 (3)乐妍 (4)晨桓 (5)钦鑫 (6)翌赫 (7)栩新 (8)小轩 (9)家旭 (10)夏钰 (11)宇晨 (12)思绮 (13)洛焱 (14)程欢 (15)蕊吉 (16)泰鸿 (17)倩雅...
2025-07-31
免费起名100分 (1)承熙 (2)梓语 (3)钥祺 (4)骐恺 (5)俊雨 (6)雅诗 (7)颢澜 (8)新怡 (9)成煊 (10)嘉豪 (11)艺书 (12)康禹 (13)牧泽 (14)祺馨 (15)志宗 (16)恒予 (17)瑾程 (18)世...
2025-07-31
男宝宝起名小名 1、郁锦 2、梓怡 3、雷鸣 4、依宸 5、恩忻 6、梓芳 7、欣蕊 8、嘉睿 9、雅可 10、思然 11、雪晨 12、梓琪 13、子睿 14、智宇 15、文昊 16、宗瀚...
2025-07-3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