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猪宝宝孙刘怎么起名(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

猪宝宝孙刘怎么起名(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

发布于:2023-01-26 11:24:19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一)不受待见 权力边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八月,荆州牧刘表因面对曹操的进攻,操劳过度,导致一命呜呼,此时,荆襄的大权出现了短暂的真空期。

这一刻,有资格继承刘表位置的只有两个法定资格合格人,一个是长子刘琦,另一个是次子刘琮。

由于长子刘琦生母早逝,母系一族势力瓦解,导致刘琦虽然年长,却在荆州几乎毫无根基。

而少子刘琮虽然年岁轻,可是由于出身于荆襄的蔡氏一族,其母蔡夫人也是备受刘表宠爱,所以刘琮成为了蔡氏一族在荆襄地区的一个新的代理人。

利用蔡氏一族的实力与刘琮的法定资格,在内斗中,长子刘琦落败,为了避祸,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前往了当时荆州与孙权的交界地带,江夏郡。

(二)拥兵为重 自保一方

当时的江夏郡已经有部分地区落入了东吴之手,刘琦到任后,整理兵马稳定形势,倒也算做的不错,当刘表病重后,刘琦曾策马返回,可是由于蔡氏一族的阻挡,他最终没能见到刘表一面。

又加之自己在南郡根基不深,在荆州名望不显,只得无奈返回江夏,聚拢兵马,徐图观望。这件事在《典略》里也是有着记载,是为:

“表疾病,琦还省疾。琦性慈孝,瑁、允恐琦见表,父子相感,更有讬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籓,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

而在《资治通鉴》中,又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那就是刘琮继位荆州牧后,为了安抚刘琦,授予刘琦侯爵,刘琦大怒,摔之于地。

“表卒,瑁、允等遂以琮为嗣。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将因奔丧作难。”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刘琮已然继位,蔡氏一族大权在握,为何还要安稳刘琦呢?其实不难发现,刘琦既然能够稳定江夏郡,又能够清晰的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他绝不是一个历来人们认为的庸碌之辈。

而这也证明,刘琦在当时,已然颇具人望,而且他手里有着至少万余人的兵力,所以,足以令的蔡氏一族忌惮,因此,刘琦也才会借着奔丧的缘由,带兵前往发难。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南下,刘琮直接不战而降,南郡被收服后,江夏郡首当其冲,又加之刘备在江陵、当阳一带被曹操击败,紧急东下,所以刘琦为了保存实力,考虑到江夏郡的战略格局,刘琦率军南下,这件事在《资治通鉴》里记载为:

“会曹操军至,琦奔江南。”

其实这里的奔,并不是逃跑,而是与刘备联合,刘琦并非无脑之辈,且与刘备集团向来有着渊源,因此当务之急,只有与刘备联合,方才有一线生机。

故而,在刘琦刘备联合后,两人驻军江夏郡,合兵两万余人,这也成为了刘琦入股赤壁之战的最大资本。

(三)英年早逝 空留遗憾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操败北,周瑜随即展开了针对西起夷陵东至南郡江陵的江陵攻防战,由于吴军势力大举进入荆州各郡,江夏郡已然被孙权势力所影响,所以刘备与刘琦联合回到了南郡一带周旋。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初,刘备上表朝廷,封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且刘备更是以刘琦的荆州刺史的名义招抚南部四郡,此时,刘琦已然病入膏肓了。

因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刘琦原有的权力与兵马,已然归于了刘备的麾下,至于刘琦的势力为什么消失的这么快,俨然成为了空壳,是因为他被刘备诸葛亮架空了吗?

当然是。

只不过这种架空,不同于曹操对于汉室的架空,刘备一定忌惮刘琦的存在,更是觊觎刘琦的兵马,他会想方设法的去渗透,但是他不会明目张胆过于阴险的去渗透。

否则荆州旧部与刘琦部下不会那样的信服于刘备,所以,正好由于刘琦病重,他自己也明白,守住荆州只能靠刘备了,自己手下的兵马人脉,也唯有交给刘备才放心。

故而,历史存在厚黑,但也存在真诚,刘琦与刘备之间,则更像是如此,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刚刚担任荆州刺史没多久的刘琦,便是因病逝世了。

至于曹操所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似乎并不准确。

猪宝宝孙刘怎么起名(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

三国中谁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三国时期有3个人,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们分别是董卓、袁绍、曹爽。下面将逐一分析:

一、董卓

董卓是西凉刺史,受邀进京后,废立天子,胁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东汉王朝的京都兵权。

然后他残暴不仁,残杀何太后和少帝刘辩,用严刑胁迫大臣。董卓还淫乱后宫,非常凶残。然而董卓只是一个武夫,听从别人忽悠,起用反对过自己又有名望的袁绍为渤海太守,后者带头反对董卓。

董卓的倒行逆施,后来被司徒王允和部将吕布联合设计处死。

董卓手握重兵,却不能逐一扫平群雄,也是这个人的性格缺陷决定的,既残暴又好色贪婪。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董卓

二、袁绍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喜欢结交名士。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优柔寡断。巅峰时期,袁绍占据冀、青、幽、并等四州,拥兵70万,手下战将上千员,有许多谋士。然而袁绍不能用人,又爱好虚名,手下谋士拉帮结派,他自己有又优柔寡断,失去了几次歼灭曹操的机会。

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一蹶不振,多次被曹操大败,后吐血而死。

《三国志》上评价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不能用,闻善不能纳,废嫡立庶。

原本有机会统一天下的袁绍,后来一败涂地。

袁绍

三、曹爽

曹爽比起前两位,他手里的牌好多了,他不仅有“王炸”(皇帝),还有兵符在手,结果司马懿出了一个“炸弹”(政变)后,曹爽直接撂牌认输。

本来,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小皇帝曹芳,曹爽是大将军,录尚书事,掌握大权。刚开始他还时常像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请教。后来,他听了亲信的意见,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把司马懿由太尉升为太傅,剥夺了兵权。

不过,当时的人评价曹爽为“驽马恋栈豆”、 “蠢猪一样的人”,也比较客观。

没想到,司马懿一装病,曹爽就信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就把大将军兵符交给对方了。爽快明了的曹爽,还梦想着能做富家翁。司马懿后来以谋反罪将曹爽夷灭三族。

曹爽

总而言之,以上三位就是三国时期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他们都手握重兵,却不能削平敌手,可能也是性格所致。性格缺陷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他们都死得不甘心,却又逃不过宿命。

长大后再看三国为何又觉得刘备更像是一个伪君子?

小时候,对人和事的了解处于浅显阶段,很难分辨出一件事背后真正的意义与目的,总觉得帮助别人是仁义,做了好事就是好人,却从来也没有想过有时候帮助别人也会是坏事,同时做了好事也并不一定是好人,坏人也会做好事。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觉得刘备是个仁义之君,心系汉室,一身报国,桃园三结义,不仅兄弟情深,而且同心报国,以恢复汉室为己任,最为关键的是,刘备虽然弱小,还非常乐于助人,比如孔融被黄巾军围了,想的却是刘备,陶谦被曹操围攻,刘备只带着数千杂牌军就敢来救援,刘备图啥?不就是因为刘备仁义。

三国演义

说到刘备仁义,最好的证明应该就是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时,刘琮投降,却没有通知刘备,刘备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后,匆忙南逃,路过襄阳时,刘备还想见一见刘琮,向他说明曹操可不是什么善灯,但刘琮因为羞愧而不敢见刘备,同时刘琮身边的人大多跟随刘备而走,之后跟随刘备一起南下江陵的百姓居然有十几万人。

古人非常重视籍贯和乡土,是什么让十几万老百姓放弃祖籍地,宁愿拖家带口四处流浪也要跟着刘备一起逃,因为刘备仁义,可以给这些老百姓一个安居的未来,没有人比当时的老百姓更能了解刘备的仁义,古代老百姓已经用脚投票来选择刘备的仁义,这可不是演戏,也不是演义,而是事实。

刘备

当然,小时候三国演义看多了,也会觉得刘备太过软弱,又没啥能力,早期靠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打天下,晚期靠诸葛亮这个千古奇人稳定内政,时不时刘备还大哭一次,用泪水打动人心,以仁义化解仇恨,所以,小时候,刘备仁义的形象深入人心。

长大后,对人和事的了解开始逐渐深入,也懂得通过一些现象去分析背后存在的原因,懂得了人都有虚伪的一面,也有真实的一面,知道了人性就是一个复杂体,明白了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同时会做好事,对这个世界的认可也多了一层复杂的原因,终于理解了,非黑即白,非好即坏不过是人为划定的理想标准,而灰色才是真实的世界。

陶谦让徐州给刘备

长大后,看三国演义,开始觉得刘备虚伪,明明很想要徐州,却一直推脱,明明到荆州投靠刘表,就是想夺取荆州,却总装作一个仁义之君,不会去抢本不属于自己的地盘,明明到益州就是打益州的主意,却道貌岸然、义正严辞地告诉庞统,我们不能不仁义,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刘备三让徐州,最终还是占据了徐州,刘备推让荆州,最终还是占据了荆南四郡,刘备假意帮助刘璋抵挡张鲁,却以牺牲庞统生命为代价,发动了对益州刘璋看起义正严辞的战争。

总以为自己看透了人家的虚伪、人性的复杂、善恶的交替,其实,很多东西的认知,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有时候当你亲身经历了一些事,也许就能明白刘备的心境。

很多人说刘备虚伪的,无非就是认为刘备道貌岸然之下掩藏着一颗自私自利的功名之心,明明很想得到徐州,却假意推脱,明明很想占据荆州,却假意无视,明明很想攻占益州,却要为自己找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这是虚伪吗?

刘备善待百姓

这不是虚伪。因为你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古人的道德,你是否知道古人的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人人敬重的美德,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了一种必要的程序,比如禅让帝位,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明明心里高兴得要命,却假模假样的推辞了三次,恐怕今天的我们会说:真虚伪啊!明明很想得到,却装着一幅不想要的样子,骗谁呢?但如果我说这就是禅让程序的流程,你信不信?

刘备也是如此,他确实想要徐州,可是按照程度他必须推辞三次,如果刘备不推辞三次,恐怕天下人又会骂刘备自私自利了,都不知道辞让,但是,为什么陶谦会把徐州让给刘备,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刘备仁义,得到大家的爱戴,如果刘备是像董卓一样的暴君,陶谦会让徐州吗?不会,如果刘备像曹操一样的奸雄,陶谦会让徐州吗?还是不会,这就是刘备的仁义,当然了,刘备能得到徐州还有刘备的战斗力强,陶谦想让刘备抵挡曹操以保全自己的家族等原因。

刘备、曹操、孙权

再说荆州,刘备想不想要荆州,当然想要,诸葛亮在隆中对就已经明确告诉刘备,想成就大事,就必须占据荆州和益州,当刘备路过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趁现在刘琮投降之际,攻打襄阳,拿下荆州,刘备说不忍心,并且还在路过刘表坟墓时祭拜了一番才离开,所以才会有后面的十几万百姓跟随,如果刘备听诸葛亮的,武力攻打襄阳,也许刘备能拿下襄阳城,但是失了民心,这就是刘备的仁义。

益州也是一样,刚进入益州时,庞统劝刘备与刘璋会面时,扣押了刘璋,就能顺势拿下益州,刘备的确很想拿下益州,但刘备没有选择用阴谋手段扣下刘璋取益州,而是拒绝了庞统的建议,刘备本有机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就,但他却选择了一条光明正大拿下益州的道路,即使牺牲了庞统,刘备仍然会这么做,这就是刘备的仁义,这不是虚伪,就是仁义。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如果你拿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就更能发现刘备的仁义了,曹操一生杀害众多名士,如边让、许攸、杨修、崔琰、孔融,刘备杀过谁?好像唯一一个就是他的养子刘封吧,还是诸葛亮以会影响将来政权稳定为由赐死刘封的,孙权一生腹黑无情,玩起政治来不择手段,今天可以和你结果,明天就会在暗地里捅刀子,虽然政治就是尔虞我诈,但一个毫无诚认的人如何有仁义呢?孙权后来还逼死了他的重要功臣陈逊,以及一大堆的江东大家族,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逼死,可刘备逼过谁?又杀过谁?就连糜芳和黄权这样投降敌人的家属,刘备都不追究责任,这就是仁义,这是刘备的立身之本和独有特性,是刘备能够成就大业的软实力。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猪宝宝孙刘怎么起名(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猪宝宝孙刘怎么起名(历史上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时还能上阵杀敌)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04465.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