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猪年宝宝叫李怎么起名(三国时期到底有多少同名同姓的人物)

猪年宝宝叫李怎么起名(三国时期到底有多少同名同姓的人物)

发布于:2023-01-26 06:42:40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起名是一门学问,现在的家长给孩子起的名字都很高雅,女孩叫子萱,男孩叫子轩,老师傻傻分不清。在古代也一样,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在三国,有很多人物同名同姓,结局却不一样。

1.曹节

曹节(曹操曾祖):魏武帝曹操的曾祖父,生子曹腾、曹褒等四人。这个老头为人仁厚,据传,有一次,曹节邻居家养的猪丢了。事情有点巧,那位邻居家的猪长得和曹节家的猪很像,邻居跑到曹节家的猪舍看了看,就说:

“曹先生,你家猪圈的那头猪,和我家的猪一模一样,那是我家的吧!”

曹节也不争辩、笑笑地说到:

“您觉得是您的猪,那可能是猪乱跑,跑到我家猪舍里来了吧,既然那猪是您的,那您就把它赶回去吧!”

那位邻居也毫不客气,就理直气壮地把曹节家的猪赶回自己家了。可是,没过多久,邻居家丢掉的猪自己又跑回邻居家了。邻居一看,怎么会这样啊?他马上意识到弄错了,就非常羞惭。于是,邻居又把从曹节家赶回来的猪给曹节送了回去,并且说了很多赔礼道歉的话。曹节只是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更没有半点怪罪邻居的意思。就因为这件事,邻里乡亲都很佩服曹节的大度,他的美名在乡里传播更广。

曹节(曹操次儿):魏武帝曹操次女,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曹节和她先祖一样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相传曹节随刘协来到山阳后,见山阳百姓流离失所,贫病饥寒,田园荒芜,百废待兴。曹节就鼓励刘协脱下官服,换上布衣,深入民间,将过去在宫中学习的精湛医术,救死扶伤,拯救黎民百姓。就这样,刘协在山阳悬壶济世做了一个乡村医生。曹节夫妇常到云台山一带采药,施医救民,被百姓誉为“龙凤医家”。而今,在百家岩景区的石碑上,还雕刻有“汉献帝行医图”。

2、马忠

马忠(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部下的司马。建安24年(公元219)跟随吴大都督吕蒙,奇袭荆州,攻打关羽。不知道马忠走了什么狗屎运,在临沮擒获关羽其长子关平等人,立下了头功。也许狗屎运走多了,结局不太好。据演义记载:刘备伐吴时,马忠随潘璋等往拒,突袭射伤蜀将 黄忠,导致黄忠阵亡。不久,潘璋为关兴所杀,马忠领兵围击,击退 张苞援军。后马忠收拾 败军,引降将 糜芳、 傅士仁屯于江渚,欲为潘璋复仇。糜、傅二人发现军士不满,欲兵变,于是刺杀了马忠,将首级献于刘备。刘备最终为关羽报了仇,只是关羽死在这种小人物手中,每次三国看到这里,都觉得太惋惜了。

马忠(蜀)蜀汉大将,曾被推举为孝廉,被刘备称为贤才。刘备非常器重马忠,将其看作与黄权相提并论(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马忠是蜀汉平安三侯之一,多年坐镇南中,稳定了大后方。公元249年,马忠去世,他的子马修继承爵位。在三国中,善良的人一般都能善终。

3.许攸

许攸(谋士):许攸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

许攸(曲将):东汉末年关中营帅,建安二十四年,许攸拥部曲不归附,而且有傲慢之言,曹操大怒,欲要出兵征伐。群臣都劝曹操,要对许攸采取怀柔政策,共同对付刘备集团这个强敌。曹操横握着刀放在膝盖,变色不听。后在杜袭的劝谏下,厚待、招抚许攸,许攸于是率部归附。两个许攸,都忤逆曹操,一个死一个生,结局却相反。

4.张苞

张苞(张飞儿子):张飞之子,在魏灭蜀之战时,张苞跟着诸葛亮独子诸葛瞻来到绵竹,抵御偷渡阴平的邓艾大军,不幸战死。 在演义中,张苞和关羽之子关兴结拜为异姓兄弟,继承了父亲张飞家传的丈八蛇矛。在夷陵之战及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之战中,张苞骁勇善战,立下了无数战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张苞追杀曹魏大将郭淮,马失前蹄,跌落山谷,送回成都,不治身亡。

张苞(郡督邮):董卓部将李傕的中郎将。据历史记载,他曾背叛李傕,和郭汜、张宠等进攻李傕。最后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这个张苞的结局,多半跟着郭汜等人覆灭了。

5.张温

张温(汉):东汉末年大臣张温,南阳穰县人,他曾带着董卓、孙坚、陶谦等人,讨伐韩遂、边章等西凉地区的叛乱。他还有一项历史记录,是第一位不在京城的三公(太尉)。公元191年,董卓掌权时,张温仗着自己是董卓的老上司,看不起董卓,被董卓所怨恨。掌握生杀大权的董卓诬蔑张温和袁术私通,将其在大街上乱棍打死。

张温(吴):东吴张温,字惠恕,“少修节操,容貌奇伟”,被孙权征召为议郎。他最出色的是公元224年出使蜀汉,表达了东吴和解的意愿,重新结盟。但是孙权却对张温给蜀汉的文书中过度称颂蜀汉的行为不满,还担心张温被蜀汉诸葛亮收买,于是将其搁置在一边,不再重用。后碰上暨艳滥用职权事件,张温与暨艳来往亲密,受到牵连,将其发配到吴郡。过了六年,张温病逝。

当然三国时期同名同姓的人物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啦!三国时期的名字,大都是两个字,即一个姓,一个名,导致了许多人同名同姓。虽然他们同名同姓,但是他们的结局却截然相反。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命运真的和名字没有太大关系,在我国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所以家长们也不要迷信起名,觉得给孩子起一个好的名字就高枕无忧了,四月春芽觉得更应该把我们的精力放在教育孩子身上。

猪年宝宝叫李怎么起名(三国时期到底有多少同名同姓的人物)

你想给自己起个什么名字?

首先,你要翻翻历史书。

本朝皇帝的名字含有的任何一个字,你都不能有,不然,大不敬。。。比如唐朝不能带民,宋不能带匡和光,这都是历史常识

其次,有歧义的字是不好取的,比如现在用的比较多的骁,军,荣,都不行,因为有官职名,起了就和现在叫李局长一个情况。。。

然后,很多字个朝代表达的意思不太一样,汉朝猪是好字,但是被汉武帝用了,也不能用,唐朝龟也是好字,但是龟寿龟年都有人叫了,明朝基本上没有好字。。。比如因为历史上好字的名字已经起个差不多了。。。

还有,千万别跟大姓,比如汉朝的窦,李,唐朝的房?李,武则天时候的卢,王,武,宋朝的岳,明朝的胡,蓝,清朝的任何一个三品官以上的姓,或者大商人的姓也不行,比如庄。。。

所以,先选个小姓,然后从千字文里摘个字做名,最后从论语里摘两个字做字。

比如,甄玄,字远朋之类

去澡堂你会觉得尴尬吗?

记得,离得最近的一次去澡堂洗澡,大概也是十三四年前了吧?

那时候,我还是单身,在单位附近租房住。一个人住,为了省钱,住的简单,租的民房的一个小单间。十二三平方米的面积,里面一张床,一个桌子,一个凳子,这就是房东提供的全部家当了。

住进去了,自己再简单添点东西,凑合着也能做饭,能吃能喝能睡也就行了,我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没那么多讲究。

那里算是城中村,虽然是农村,但是农民们几乎都不种地,家家户户都把房子盖的很好,三五层的楼房,一个个小单间,也有大一点的套间,全部用来出租。房东一般住一楼,他们的收入很可观,全部都靠租金生活,日子很富裕。

村里面很热闹,也很方便,要啥有啥,菜市场、超市、理发店、洗澡堂、棋牌室、小饭馆、药店……一应俱全。

房子是简单了一点,可是便宜,离单位近,生活方便,保证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但是洗澡却是大问题。

村里有个洗澡堂,在村子中间,规模也不算小,有两层,女浴室在二楼,男的在一楼,每次下班路过门口,都有人进进出出,生意很好。

每个周末晚上了,我也会去,有时候约上我们同事一起去。

那一片离我们单位近,自从单位搬了新址,没有了宿舍,大家都自己在外租房子,附近住了不少我们单位的人。

澡堂一进门有个大厅,左手边是楼梯,右手边往里走一点就是男浴室,门上挂着厚厚的帘子。

楼梯靠墙边放着几个大鞋柜,里面全是拖鞋,五颜六色,是超市里最便宜的那种,三四块钱就可以买一双。很多拖鞋,不是前面缺一点,就是后面缺一点,被人都穿烂了,老板也舍不得换掉,还在凑合着让人用。

进了澡堂,手续很简单,在大厅交10块钱,洗澡5块钱,押金5块钱,就可以了。当然,这是大众浴池的价格,也有单间,价格贵一点,两人间15块钱,单人间20块钱,但是我们一般都是最便宜的那个。

交了钱,老板会给你一个小牌子,上面有数字,是你的衣柜号码,用来放换下来的衣服。

一般,我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带着,包括拖鞋和梳子,都是拿着自己的东西。

拿着牌子,提着自己的东西上楼,打开帘子,一股股热浪迎面而来,里面哗哗的水声和嘈杂的说话声,偶尔还有孩子的哭声。

小心的走到柜子前,放下东西,按照牌子的号码找到自己的柜子,开始脱衣服。

浴室里面空气不好,雾气蒙蒙的,穿脱衣服都不方便。有人在穿衣服,有人在脱衣服,有人在拍拍打打涂身体乳液,也有人在梳理自己的秀发。

这里什么人都有,老的、少的、好看的、难看的、身材好的、臃肿发福的……每一个人,在这里都暴露无遗,全身的每一个地方都呈现在陌生人面前,却都没有一丝难堪。

就像每个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一样,大同小异,毫无区别,不同的是,以后的人生路却完全不同。

这里就是一个小世界,最原始、最真实的世界,没有任何修饰和伪装,就是人本来的样子,人人都一样。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进去,试试水,找一个水温好,水量大的龙头,开始慢慢洗,洗去这一身尘灰和满身污垢。

旁边,有人边洗边聊天,有人在互相搓背,嘻嘻哈哈,有孩子在戏水打闹,也有人在独自沉醉。

没有人去关注别人,也没有人觉得难堪尴尬,大家各人洗各人的,大大方方,无拘无束。

女孩洗澡都比较慢,掏了钱过来,更是要洗干净、洗彻底,恨不能搓掉一层皮才好。一个小时以后,活脱脱的一个美人出浴了,洗去了满身疲劳,浑身舒畅。

这是十三四年前,我单身租房住的时候,在城中村大众澡堂洗澡的情形。

再往前一点,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也是洗大众澡堂,也从来没有觉得难堪。

学校的澡堂建的挺大,环境好,干净卫生,每次洗澡人很多,因为不是天天开放,只有每个周二和周末两天开放,洗澡人很集中,有时候还需要排队等候。

学校洗澡,不需要牌子,也不需要单独交费,一张学校的饭卡,可以用遍整个学校。食堂打饭可以用,学校超市买东西可以用,学校热水房打水可以用,学校洗澡也可以用,真的是一卡走遍天下的感觉,真正的一卡通。

学校里洗澡又是另一番景象,都是青春年华,活力四射,每一个人看着都赏心悦目,更不会觉得难堪。

在这里,总会碰到漂亮又身材好的女孩,大家也会不自觉的多看两眼,再悄悄问问这是哪个系的、哪个班的女孩,有时候连名字都可以立马知道。美好的东西果然大家都喜欢,哪怕是同性之间,也一样欣赏羡慕。

漂亮的女孩们当然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扭捏,大大方方的走过,任人欣赏打量。

这是大概十六七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洗澡堂里洗澡的景象,青春洋溢,美好难忘。

再往前看,就是小时候了。

记忆有点模糊,依稀记得每年过年前,母亲都会带着我们去街上洗澡堂好好洗澡,人很多,里面很暖和,但是出来了却很冷。

我们每年都是临近过年两三天,傍晚了才去,而且每次都是街坊邻居一群人约着一起去。等洗完了,出来,还没开始往回走,头发上都结了冰,硬硬的冰块,回家了用热毛巾擦擦才能化掉。

那时候,年龄小,很害羞。进去了,看见光溜溜的一群人,总是很好奇的打量她们,自己却是抱着胳膊往母亲后面躲。

过去三十多年了,很多东西都记不清了,但是却清晰的记得,洗完澡出来回家路上,那么黑,那么冷,头上带着帽子,但是头发还都冻成了硬硬的冰柱了。

这是三十多年前,小时候,在老家农村街上过年前洗澡的情形,里面很暖和,外面很冷,路上很黑,头发都结成了冰柱子。

这就是那些年,我洗过的澡堂,每个时期都不同,心态不同,环境不同,价位不同,感受当然也不同。

那时候,还是穷,洗澡的目的就是洗去满身的尘灰和污垢,干干净净的就好。也没有讲究,也从来不觉得尴尬。

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的,可以天天洗,足不出户,一年四季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四季如春。

洗澡,也不再是为了除污,而是一种生活习惯,可以放松身体,可以身心愉悦。

只是,不知道如果现在让我再去大众澡堂洗澡,会不会觉得尴尬呢?

我想,应该不会的。长大了,成熟了,不管自己长成什么样子,也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了,能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就很好。

这就是我的回答,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猪年宝宝叫李怎么起名(三国时期到底有多少同名同姓的人物)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猪年宝宝叫李怎么起名(三国时期到底有多少同名同姓的人物)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04193.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