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宝宝起名 > 2050鼠年宝宝怎么起名(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

2050鼠年宝宝怎么起名(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

发布于:2023-01-24 09:35:54 编辑:宝宝 来源:宝宝起名网 阅读:

六月飞雪窦娥冤,人们习惯如此形容冲天冤情,却不知六月飞雪极端天气并非戏剧虚幻,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1816年,我国浙江几乎全年未见阳光,长江流域六月飘起鹅毛大雪,四季如春的云南连续三年突降大雪,真真的黑暗可怕的无夏灾荒之年。

人们在生死线挣扎,却不知夺走夏天的竟是前一年远隔重洋的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的蝴蝶效应。灾难波及全球,亚、欧、北美等多个国家,皆突现极端气候,并藉此改变了世界格局以及历史进程。

坦博拉火山之怒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处于两个板块交界的环太平洋地震带,逃不开火山、地震以及海啸频发宿命。1815年4月5日,印尼松巴哇岛上,已沉睡5000年的坦博拉火山突然苏醒,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大量岩浆喷涌而出。

当日,距离松巴哇1200多公里的印尼首府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士兵,听到隆隆巨响,还以为有外敌入侵紧急防御。可直到5天后,士兵看到东边松巴哇方向腾起的冲天烟柱,才知巨响并非有敌来犯,而是坦博拉火山开启全面喷发模式,刚达到最高潮,喷出的烟柱估计已高达45公里,属于超级普林尼式喷发,整个火山已化为一团烈火。

坦博拉火山此次苏醒闹腾到7月15日才逐渐平息下来,其爆发指数达到罕见的7级。衡量火山爆发的指数共分8级,次高级7级已是近代有科学观察以来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

短短3个多月时间,坦博拉火山共喷出近170立方公里(约1300亿吨)火山灰与碎石,释放的能量相当于6.2万颗美国投放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坦博拉火山高度也由4100米直接削到2851米,同时留下深700米,直径6000米的巨大火山口。

当时从坦博拉火山口喷涌出的熔岩流,淹没山脚下大量农田后奔涌入海。地震与火山爆发如影随形,又引发海啸直接将火山旁的坦博拉镇吞没。

坦博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遮天蔽日,附近方圆480千米范围内的天空,3天内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而飘落到地的火山灰,方圆200公里内的累积厚度足有1米,甚至就连1000公里外的婆罗洲岛都覆盖了厚达1厘米的火山灰。

危害如此巨大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灾难,直接造成7.1万人死亡,本该是震惊世界的新闻,可当时并未传播开来。

直到1个月后,只有伦敦报纸边栏语焉不详轻描淡写的提及此事。也许没有人能猜到坦博拉火山爆发像蝴蝶煽动的翅膀,会引发全世界一连串连锁灾难。

坦博拉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大部分降落到了地面,可还有近亿吨细小火山灰碎屑,以及二氧化硫气溶胶,冲到44公里高空的平流层,随着气流扩散到整个地球上空。

这些微粒就像雾霾一样遮挡反射了大部分太阳光,不仅使天空变得昏暗,同时也减弱了地面接受的热量,使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4~0.7℃。

微粒扩散需要过程,1815年夏天尚算正常,可接下来的1816年,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北美洲,人们惊恐的发现熬过6、7、8月,炎热的夏天竟没有到来,欧洲阴雨连绵,美国东北部甚至下雪河水结冰,亚洲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妥妥的无夏之年。

坦博拉火山爆发成为大清由盛转衰的节点

坦博拉火山喷发对我国气候影响,主要发生在嘉庆二十一年与二十二年,也就是1816至1817两年时间,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云南,其次则是长江流域江南地区。

云南昆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冬季很少降雪四季如春,植物种类繁多,历史上很少出现饥荒。可1816~1819年,昆明竟连续三年突降大雪,导致其春夏持续低温,秋冬持续霜冻,云南粮食产量锐减造成嘉庆大灾荒,甚至出现吃观音土现象。

不仅云南《邓川县志》记载1816年“是岁大饥,路死枕籍”,就连昆明诗人李于阳亦赋诗《卖儿叹》记录饿殍遍野的惨况。

“三百钱买一升粟,一升粟饱三日腹。穷民赤手钱何来,携男提女街头卖。明知卖儿难救饥,忍被鬼伯同时录……”

这不止是云南一地惨况,全国多地也相继出现极端天气。1815年,台湾新竹、苗粟皆十二月降雨雪,坚冰厚达寸余。1817年,安徽东流(今安徽东至县)农历七月初二,突降一寸厚大雪;江西彭泽六月下旬北风呼啸,很快就天空飘雪,木棉等树木皆被冻死。

东流、彭泽皆依傍长江属于长江流域江南地区,虽未像云南那样损失惨重,可江南地区粮食亦减产两三成,随后年年减产,原本一亩好地价值十余千,却递减至一二千不等,富庶江南渐入萧条。

灾难依旧延续,道光癸末年(1823年)又发生全国范围大水,几乎耗尽了大清全部元气。龚自珍曾记录下当时富人变穷人,穷人变饥饿之人,流民四处游走的真实情况,也许其诗句“万马齐喑究可哀”就是当时社会最真实写照。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曾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近代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GDP,发现1700~1820年间,中国GDP年增长速度超过欧洲,可182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国成为世界六大经济体中唯一人均GDP下降的国家。可见1816年已成以农业为主的大清经济拐点。

坦博拉火山爆发余威肆虐波及欧美多国

1816年夏季,我们的邻居印度阴雨连绵,加剧了霍乱扩散,从恒哥流域的班加罗尔一直扩散至莫斯科。

欧洲同样被低温困扰。1816年,欧洲暴雨河流泛滥,粮田大面积减产,多国出现粮食骚乱。

1816年7月,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天气寒冷潮湿,英格兰的草场与苜蓿遭到毁灭性打击,许多人丧失了生活希望。

法国勃艮第的旅行者见到成群的妇女、儿童以及老人,聚集在马车周围乞讨,目光中充满绝望,脸上泛着死者的苍白。

1816~1819年,爱尔兰爆发斑疹伤寒瘟疫,大约10万人丧命。英国BBC根据瑞士档案资料估算,1816年欧洲死亡率增加一倍多,大约20万人丧命,欧洲陷入了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机。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不好过,即便进入夏季,美国东北部仍然一片死气沉沉。

新罕布什尔州的爱德华医生,曾在1816年6月日记写道:风雪呼啸,天气极度寒冷,不仅土地冻的坚硬,就连暗影中的冰柱都有12英寸长。他又在8月日记中写道:田野一片荒芜,霜冻与冰霜冻死了所有的谷物与豆类。

就在这年冬天,美国气温降至零下32℃,农民因粮价上涨而陷于饥寒交迫中。

坦博拉火山之蝶煽动一下翅膀,世界跟着哭泣,可是它对世界的影响又何止于此,世界格局都为之重建。

结语

1818年,英国画家透纳创作的《滑铁卢战场》中天空昏暗,被认为是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的欧洲雾霾天。而导致拿破仑失败的滑铁卢战役,就发生在坦博拉火山喷发中的6月份,拿破仑失败改变了欧洲历史。

随之而来的极端天气引发欧洲粮食骚乱,继而激发了席卷欧洲大地的革命激情。同时欧洲资本家为转嫁危机,在世界范围逐步扩张,许多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其中英国就瞄准了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则是闭关锁国的大清。

当时美国农民正加速向西部迁移,寻找更多肥沃土地,有利促进了美国西部大开发,使其成为美国主要粮食产地。

而英国此时也掀起移民美国风潮。1820年美国人口963.8万,1850年就变成了2319.2万,30年时间,美国人口锐增2倍多。

众多欧洲移民的涌入美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有其西部大开发浪潮,皆加快了美国发展进程,美国开始变得强大。

1816年,英国人阿美士德想敲开中国大门失败,却因其偷窥了中国国情以及沿海地形,而使英国心生歹意加速鸦片输出,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下伏笔,致使大清由强盛直接走向衰落,开始了近100年的屈辱史。

当然灾难也激发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化学肥料、自行车应运而生。同时人类也改变了饮食结构与习惯,譬如我国北方自1816年开始主要种植耐寒湿的农作物,玉米、红薯以及花生走上了北方人的餐桌。

坦博拉火山喷发产生长达15年全球气候波动,导致北半球出现极端干旱,以及毁灭性的雨雪天气,随之引发社会动荡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真的渺如微尘,坦博拉火山1913年再次小型喷发后,一直处于休眠,不知是否在为下一次爆发积蓄力量。还有美国休眠的黄石火山如果苏醒,其对人类的破坏威力是否远超坦博拉火山呢?

2050年是鼠年嘛?

2050年根据十二生肖排位不是鼠年,是马年。我国2050总目标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即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更是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发展。我国按照六位一体总布局。提出2050年中国现代化目标及指标体系。

闰年和闰月有什么区别?

闰年和闰月,在中西方历法中都有。

从实际来看,中西方的早期置闰方式都比较接近,周期基本都是“十九年七闰”,大概隔三四年就会置一个闰年。

从以太阳为参考的阳历(公历)来说,闰年和闰月很好解释,为了方便阐释“农历”,我们需要简单地概括一下。

然后再来说说我国农历上的闰年和闰月如何计算。

太阳年:公历时间比较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时间是人为设定的概念,我们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设定为一年,同样是人为规定的。

所以,为了方便计算,一天设置为二十四小时,一年设置为三百六十五天,在具体上会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别。

积少成多,大概每过四年,公历纪年就会多出一天来。

将这多的一天放在该年的2月,自然月由28天变成了29天。

所以,这一年就被称为闰年,而这一年阳历的2月就是闰月。

具体的计算方式也很简单,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比如今年2020年;遇到成百的年份,需要被400整除,比如2000年。

为什么会这样划分?

这里有一个技巧,如果一个数字的最后两位可以被4整除,这个数字就肯定能被4整除。而成百的年份中,比如1900年,最后是两位都是“0”,所以就规定被400整除。

农历闰年和闰月:有流变的过程,看似复杂,其实简单

纠正一个误区,很多资料都会告诉你,我们所用的农历,或者说是阴历,是和“公历”相对应的,参照物是月亮。

这是不准确的。

我国沿用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属于比较特殊的“阴阳合历”,即不仅仅是以月亮为参照物,同样和太阳也有关系。

因为我国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对天相进行了观察和划分,对于最为明显的“日”、“月”两颗星辰的观察最为在意。

同时也是因为农业文明非常发达的关系,对于日相、月相的变化规律有着非常精妙的总结,从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历法就与“日“、“月”都有关联。

先来说说古人对于月相的观察。

以现在的测量水平来说,月相的变化周期大概是29.53日,这与古人观测的数据基本一样。

所以,古人的一年只有354天,分为6个三十天的大月和6个二十九天的小月。

古代的时间单位“月”全称就是“朔望月”,月初第一天叫做“朔”,月中叫做“望”。

有一个知识点需要注意。

不是每一个月的“十五”都叫做“望”,小月的“望日”是十五,大月的“望日”是十六,所以才会有民间谣谚: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与公历年对比就能发现,古人每一年是少了11天的,三年下来就会多出一个月,所以就需要在此时置闰,否则就要夏天过春节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开始的时候是三年一闰。但发现不够,于是就五年两闰,后来就形成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律。

再来讲讲“太阳”对于农历闰年、闰月的影响。

古代置闰的方式有一个流变的过程。

依据现有的文献来看,商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设置闰年了和闰月了,但当时多是直接将闰月放在年尾,也就是文献当中时有出现的“十三月”。这种情况不是很固定,有时候会出现一年两闰的现象,“十三月”之后还有“十四月”。

“一年两闰”的现象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消失了,说明当时的置闰方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说到太阳对于我国农业的影响,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常识“二十四节气”。

从现代来说,“二十四节气”是因为太阳在地球上投影的位置不同所造成的环境差异所致,所以受到太阳的影响很大。

“二十四节气”其实只是我们现在简单的统一叫法,其实古人将其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交替进行。

一年二十四节气,有十二个月,平均下来一个月可以分到两个节气。

比如正月里的“立春”叫做“正月节”,而“雨水”就叫做“正月中”,以此类推。

冲突就在这里。

“二十四节气”的参照物是太阳,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加起来大概是30.5天;而古代所用“朔望月”的参照物是月亮,时间只有29天或者30天。

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差值,这也是设置闰月的依据。

在计时的时候会发现,因为天数的差异,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都要比之前的月份推后一两天。

那么,当有一个月推后到每一“中气”,只有“节气”的时候,就需要在此“置闰”,这个月就是“闰月”。

所以,民间还有一个谣谚:

闰月无中气。

“闰年”和“闰月”的设置,其实都是和农业文明息息相关的。

如今的生活中,学科细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士相对较少,对于一些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常识往往不是很了解。

但这并不妨碍从“认知”的层面上对其进行梳理,拓展一下知识面。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2050鼠年宝宝怎么起名(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2050鼠年宝宝怎么起名(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01580.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网站首页

      QQ咨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