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起名单字寓意好的(男宝宝起名单字)
一个名字也许只是几个字母的组合,但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却是无限的,是父母给男孩最珍贵的礼物。通过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男孩起名单字寓意好的(常...
2025-07-31
馆陶,是汉武帝岳母,晚年还养了男宠。绛邑,在史书上,除了有点身份记载以外,就再无其他故事。虽然无人问津,但绛邑却备受汉文帝宠爱,嫁得也比馆陶好很多。
汉文帝的一生,只有2个女儿,但这两位公主的人生际遇,就天差地别了。
馆陶公主,名叫刘嫖,地位堪比诸侯王,风光无限,后来还被人称为“窦太主”。她的故事,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一大堆记载。
绛邑公主,在史书上,除了有点身份记载以外,就再无其他故事。她的事迹、结局,都无人问津,连她的本名,在史书上也只有两个字——“不详”。
有不少人据此推测,汉文帝刘恒是不是太偏心馆陶了?可事实恰恰相反。
相比皇后所生的馆陶,刘恒更偏爱庶出的绛邑公主。
这一点,在婚嫁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庶出的绛邑,嫁得比嫡出的馆陶,要好很多绛邑公主嫁的人,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的弟弟周胜之。
这是一门娃娃亲,定亲时,周胜之只有6岁。
可不要小瞧这门婚事。
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位列功臣第五,曾跟随刘邦打天下,被刘邦称为:“安刘氏者必勃也。”
而在汉文帝刘恒一朝,周勃曾两度被封为丞相。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
周胜之,是周勃的长子。
他未来能承袭周勃的绛侯爵位,食邑近万户(另说八千一百八十户)。
6岁那年,周勃风头正盛,也是这一年,汉文帝为女儿绛邑公主定亲。等到公主成年后出嫁,最次也能当个侯爷夫人。
最关键的是,周勃当时在朝中为官,绛邑公主嫁人后可以住在京城。
而馆陶公主刘嫖的婚事,就比不上庶出的绛邑了。
刘嫖的丈夫是堂邑侯陈午,也是个侯爷,但地位远不如绛侯。
陈午的祖父,名叫陈婴。他原来是秦朝县令,先投靠了项羽,后归降了刘邦,一生追随三姓主公,没有立下大功劳。
在册封时,陈婴只得了一个堂邑侯,最开始封邑仅六百户,在汉书功臣表中排名86,到后来才增加到1800户。
陈午袭爵时,陈家还只是个1000多户的小侯,在《史记》中甚至没有专门的书表。
而馆陶公主嫁过去后,必须跟着陈午回到封地,基本不能常住京城。
这样一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夫婿选择上,汉文帝明显更偏心绛邑。
不过,到了后期,绛邑确实不如馆陶。
我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下面几点:
第一,馆陶公主有个好妈妈,而绛邑公主生母不详。馆陶公主的母亲,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氏。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窦漪房是刘恒唯一的挚爱。刘恒登基前,她当过代国王后;刘恒登基为帝后,她直接成了皇后。
但在正史中,代国王后并不是窦漪房,而是吕氏。
当时,窦氏只是姬妾,人称“窦姬”。不过,她确实很受宠,但一直没能当上皇后。
《史记·外戚世家》: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後生两男。
刘恒还是代王时,王后吕氏为他生下了4个儿子,此后就病逝了。
吕氏病逝后,代国一直没有立新王后。
刘恒登基为汉文帝后,吕氏生的4个儿子,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死。就这样,窦姬生的刘启,就成了长子。
此后,刘恒大封天下,将长子刘启立为太子。
直到此时,窦氏才母凭子贵,被立为皇后。
不少史学家猜测,吕氏的4个儿子,去世时间如此巧合,有2个可能:其一,是窦氏的手笔;其二,是刘恒为讨窦氏欢心,不惜弄死亲生儿子。
当然,这些揣测,至今也没能得到证实。
不过,窦氏在刘恒心中的地位,肯定举足轻重。
因为有个好妈妈,女儿刘嫖也能沾到不少光。
母亲被立为皇后,馆陶就成庶出,变成了嫡出。
也是在这一时期,刘嫖被封长公主,封地在“馆陶”,人称“馆陶公主”。
妈妈优秀的好处在于,只要窦氏活着,刘恒就不会忘记这个女儿。
窦氏非常长寿。
她甚至活得比儿子刘启(汉景帝)还要长,一直活到了汉武帝登基。
在当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的过程中,窦氏对皇帝的影响极大、对朝政的影响也极大,几乎可以用“权倾朝野”来形容。
有窦氏的言传身教,馆陶公主从小就懂得趋利避害,学着工于心计;有窦氏做后盾,即便她嫁的一般,前朝后宫,也没几个人敢对她下手。再来看看绛邑公主。
她生母不详,史书上只说她是汉文帝刘恒之女,可见,她的母亲并非窦氏。
史书上不记载生母,想必,她的母亲的位份应该很低。
没有亲生母亲庇护,绛邑公主又是庶出。
从起跑线上来看,她就已经和馆陶公主差了一大截。
第二,馆陶公主有个好弟弟,而绛邑公主只有夫家。馆陶公主的弟弟,是西汉太子刘启,后来,他成了赫赫有名的汉景帝。
他们姐弟感情非常好,刘启登基后,只要姐姐不做太过分的事,他都愿意包容,因为馆陶是他唯一的亲姐姐。
有个权倾朝野的母亲,有个当皇帝的弟弟,汉景帝时期,馆陶公主在宫里横着走都没人敢说什么。
而馆陶公主也确实经常出入宫廷。
她的夫家,不算太显赫,因此,她常常为夫家谋福利。
此外,为了巩固姐弟关系,馆陶还经常给弟弟进献美女。
后来,馆陶还想把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当上的太子刘荣。不过,刘荣的母亲栗姬,对馆陶给丈夫献美女非常不满,便一口回绝了她。
栗姬怎么也想不到,给儿子拒绝了一门婚事,直接把儿子的太子之位给弄没了。
当时,王夫人的儿子刘彻,跑去对馆陶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此后,馆陶就和王夫人联合,成天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
《汉书·外戚传》: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会薄皇后废,长公主日谮栗姬短。
但这些坏话,并不足以让汉景帝废掉太子。
真正让汉景帝失望的,还是栗姬做的另一件事。
当时,汉景帝生病,他交代栗姬去照顾诸皇子,想看看栗姬的反应。
但栗姬不仅不肯去照顾皇子,还出言不逊,不肯答应。
汉景帝很生气,但没有发作,却动了废太子之心。
《汉书·外戚传》景帝尝属诸姬子,曰:“吾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
不久后,刘荣被废为临江王,而刘彻被立为太子。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皇帝的母亲,可以不懂朝政,可以没有家族势力,也可以得罪人,但一定要大度宽容。
刘彻被立为太子后,他和陈阿娇的婚事,也就定下了。
在刘彻夺位这件事里,馆陶用了心计,但并不高明。
如果不是有一层亲姐弟关系,馆陶公主即便有心计,也没办法完成这一系列操作。
再来看看绛邑公主,她没有亲兄弟,也很少主动进宫。
嫁人之后,她唯一的生活就是周家,可周家的荣光,也没有持续太久。
周勃去世后,绛邑公主的丈夫周胜之承袭爵位。
然而,周胜之却犯下了杀人罪,最终被国除,失掉了爵位。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子胜之代侯。六岁,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国除。绝一岁,文帝乃择绛侯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
此后,绛邑公主并没有回宫,也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第三,馆陶公主有野心,而绛邑公主很本分。前面提到的母亲和兄弟,都属于外因,除了外因,我认为,造成2位公主命运不同的,还有深层的性格因素。
毕竟,绛邑公主再不济,也有来自父皇汉文帝的偏爱。
从婚事看,出身好的馆陶,反而不如绛邑。
如果绛邑能抓住机会,利用在京城近水楼台的机会,靠着周家的势力,不一定会比远在封地的馆陶公主混得差。
但是,绛邑公主并不是热衷于权势的人。
从现有史料来看,周家没有她的身影,朝廷后宫也没有她的身影,她唯一一次出现,是公公周勃被人怀疑谋反,她顶着公主的名号出来作证。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而馆陶公主,和她完全是两个性格。
汉文帝时期,馆陶时不时进宫,讨好母亲,看看父亲;汉景帝时期,她为和弟弟搞好关系,经常送美女入宫,还筹谋让女儿成为下一届皇后;汉武帝时期,她更是疯狂,直接带着女儿称霸后宫,还让汉武帝赐封号,跟随母亲的姓氏成为了“窦太主”。在教育女儿方面,馆陶更是用心良苦。
她把毕生经验都教给了陈阿娇,希望她能延续辉煌。
只可惜,汉武帝不像汉文帝、汉文帝那么好糊弄,他对馆陶,利益关系多于亲情。
公元前130年,坐稳皇位的刘彻,忘记了当年“金屋藏娇”的誓言。
他废掉了陈皇后,令她移居长门宫。
馆陶公主得知后,内心恐惧,亲自向汉武帝叩头请罪。
汉武帝安慰她:“皇后的行为不符合大义,我不得不把她废黜。你放宽心,应她依旧会被优待,与从前一样。”
《资治通鉴·卷第十八·汉纪十》窦太主惭惧,稽颡谢上。上曰:“皇后所为不轨于大义。不得不废。主当信道以自慰,勿受妄言以生嫌惧。后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
但实际上,馆陶公主的势力,自此一落千丈。
不过,即便一落千丈,馆陶公主的小日子,也过得十分滋润。
公元前129年,丈夫陈午去世,60多岁的馆陶,不甘于寂寞,迷恋上一位叫做董偃的少男。
她把他从13岁养到18岁后,就一直带在身边,日夜相随,形影不离。
汉武帝虽然认为馆陶公主的行为很不妥,但碍于她和董偃在礼节上毕恭毕敬,也就没有过多干预。
后来,汉武帝甚至还允许馆陶公主带董偃参加宫中宴会。
当然,在百官心中,馆陶有伤风化,民间也多了不少相关野史,以供消遣。
多年后,董偃去世,年仅30岁。几年后,馆陶公主离世,弥留时,她留下遗言,要求和董偃合葬。
后人称她,开启了公主养男宠的“新纪元”。
《汉书·东方朔传》:公主贵人多逾礼制,自董偃始。
馆陶和绛邑,在性格上截然不同,她们的命运自然不同。
相比绛邑,馆陶公主的一生,的确足够精彩。
她的大半生,靠着母亲、弟弟和自己的心机,顺风顺水,尊宠不减;但是临终前的几十年,她不得以放下傲骨,丢掉蛮横,卑躬屈膝讨好汉武帝。
但这样的低头,还不是最惨的。
毕竟,她的晚年,还能和男宠朝夕相处,享受荣华富贵。
最惨的,是她的儿子。
馆陶公主去世后不久,她的2个儿子(陈蟜和陈须)就被处死了。
原来,在母丧期间,这两人不仅争夺财产,还犯下了“女干”罪,被判处死刑。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元鼎元年,侯须坐母长公主卒,未除服奸,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
《史记·卷十九·十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元鼎元年,侯蟜坐母长公主薨未除服,奸,禽兽行,当死,自杀,国除。
从这个角度来看,馆陶公主虽然享受了大半生辉煌,但和岌岌无名、无人问津的绛邑公主相比,两人谁更幸福,还真的不好说。
你怎么看?
如果是你,你更想过馆陶公主,还是绛邑公主的人生?
欢迎留言。
没有任何意义和必要!
对于我等黎民百姓而言,少些“繁琐”活得更简单为好!
解放前,我们十里八村确实有几位有名号的老者。据老人讲,这些有名号的人都是知名的乡绅。他们都是有文化的老学究,有的还是民国县里的议员!
他们都经历过一个叫“贺号”的程序。即,请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士,举行一个仪式,“号”才堂而皇之地得到公认!或是说,一般老百姓也没有资格“贺号”,也贺不起那个“号”!
解放后我在高中期间,因为学了很多古文,也了解了许多古人,也知道他们都有“号”。出于崇拜和好奇,许多男生都自己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可是,没有一个人把“号”传开的叫开的!
现在我依然觉得,有个姓名就够了,无需再画蛇添足多出一个不伦不类的“字”(平常人)即使你是达官显贵,非要有个“字”才显得卓尔不群吗?
有些文人墨客有个“字”也未尝不可,也就圈子里玩玩罢了,打不可招摇过市弄得满城风雨!
《史记 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史记》中廖廖几句话就交待了秦始皇的出身,说他是秦庄襄王的儿子,秦庄襄王当年在赵国当人质时,见到了吕不韦的姬妾赵姬,就娶了过来,生下了秦始皇,那一年是秦昭襄王48年,也就是公元前259年。
秦始皇赵政最为重要的是,史书说了秦始皇的名叫“政”,他的姓是“赵”,名字合起来就是赵政。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三卷《赵正书》: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还至柏人而病,病笃,喟然流涕长太息,谓左右曰:“天命不可变欤。吾未尝病如此,悲……”
根据出土的汉代竹简《赵正书》上的内容,同样称呼秦始皇为赵正,古代的文献都称秦始皇为赵政(正),几乎没有称呼他为嬴政的,但是我们更为熟悉的是嬴政这个名字,在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本上,称秦始皇为嬴政,而不是赵政。
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到底叫嬴政还是叫赵政?历代秦国国君呢?
赵正书称秦始皇为赵正这就涉及到秦人的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秦人的祖先来自黄帝的后人。
《史记 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秦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代,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五帝之一,颛顼帝有个后代叫女脩,女脩在织布时,吞下了燕子掉下的卵,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娶了少典部落(黄帝所在的部落)的女儿女华,女华生下了大费,大费帮助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帝为了表彰大禹的功能,赐给大禹一块黑色的玉圭,大禹又向舜帝推荐了大费的功劳,于是舜帝赐给大费一幅黑色的旌旗,同时把姚姓的美女赐给大费为妻,大费接受了赏赐,帮助舜帝驯养鸟兽,鸟兽多被驯服,舜帝又赐姓大费为嬴姓。
秦国国君是颛顼帝的后代大费还有一个名字叫伯益,也叫柏翳,是秦国国君的祖先,也是嬴姓的祖先,嬴这个姓来自于舜帝的赏赐,在上古时代,很多姓都是出自帝王的赏赐,秦国祖先有了嬴这个姓之外,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史记 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於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吞燕子卵而生下孩子这种事只能是神话故事而不是历史,虽然被记载在史书上,只是受限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神话故事可以一笑了知,但是背后的逻辑大体上应该是正确的,在口口相传之下,故事可以神话,但祖先不可能忘记。
在上古时期,姓与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姓代表着祖先,氏代表着分支,现代人遇到同姓的人开玩笑说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还真不是开玩笑,是客观事实,因为同姓就代表着同祖先,姓就是追溯祖先唯一的依据,预示着你从哪里来。
姓也可以理解为宗族的族号,中华五千年历史有着无数的宗族,能够区分不同宗族的依据就是姓,姓一般不会更改。
嬴姓始祖-伯益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是华夏族最古老的姓之一,上古八大姓分别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这些姓要么是女字旁,要么是姓中含有女字,这是因为原始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后来才逐渐进化到父系氏族社会,但是源自母系社会的姓仍然保留了下来。
氏表示后代的分支,随着历史的发展,同一宗族同姓的人越来越多,经过分封之后,同姓的人逐渐被分封到华夏各地,为了区分这些同姓但生活在没地域的族人,于是就有了氏,氏表示同姓的人不同的分支,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平民百姓是没有氏的。
氏可以是居住地名,比如黄帝居住在姬水,称姬姓,炎帝居住在姜水,称姜姓,也可以是部落名,比如黄帝也称有熊氏,有熊氏就是黄帝的部落名,氏也可以是国名,比如周朝初期的陈国国君,最初是妫姓,因为分封于陈地,建立陈国,于是改为陈姓。
先秦时期的贵族是有姓又有氏的,比如黄帝是姬姓有熊氏,炎帝是姜姓神农氏,大禹是姒姓夏后氏,姜子牙是姜姓吕氏,楚庄王是芈姓熊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而秦始皇是嬴姓赵氏,赵武灵王也是嬴姓赵氏。
嬴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嬴姓上文讲到了是舜帝赐的,那么秦始皇的赵氏是怎么来的?
这就要说到秦始皇的祖先了,还是从大费(伯益)说起,大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一个叫若木,若木有个玄孙叫费昌,费昌生活的时期正是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统治时期,费昌投靠商汤,并为其驾车,并跟随商汤打败了夏桀。
大廉有个玄孙叫中衍,为商王太戊驾车,开始显贵起来,中衍有个玄孙叫中潏,居住在西戎地区,中潏生了个儿子叫蜚廉,蜚廉有个儿子叫恶来,蜚廉与恶来父子都在辅佐商纣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杀死了恶来。
蜚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季胜有个儿子叫孟增,孟增受到了周成王的宠幸,孟增有个儿子叫衡父,衡父有个儿子叫造父,造父因为善于驾车,同时参与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而受到周缪王的宠幸,因为有功,周缪王把赵城封给了造父,从此之后,造父一族以封邑为氏,称赵氏。
造父一族的姓是嬴姓,氏是赵氏,因为封地而得氏,所以称为嬴姓赵氏,造父这一族其实就是赵国王族的祖先,造父的后人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君,赵国王族的世系是这样的:
造父封赵黄帝→昌意→颛顼→女脩→大业→大费(伯益)→大廉→中衍→中潏→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
再来说说恶来,蜚廉的儿子恶来被杀后,恶来有个儿子女防活了下来,女防有个儿子叫旁皋,旁皋生了个儿子叫太几,太几生了个儿子叫大骆,大骆生了个儿子叫非子,非子就是秦嬴,恶来的五世孙,因为造父一族居住在赵地,所以非子、大骆、太几等恶来这一支的后人也居住在赵地,所以就形成了共同的姓氏-嬴姓赵氏。
非子居住在犬丘,他的特长是养马和牲畜,非子后来帮周孝王养马而受到赏赐,周孝王于是封了一块地给非子,让他延续嬴姓的祭祀,号称秦嬴,非子建立了一个附庸国,算不上诸侯国,非子也称为秦非子,以国为姓。
秦非子的五世孙是秦襄公,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这一年是公元前771年,也是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的时候,秦非子就是秦国国君的祖先之一,也是秦始皇的祖先,秦非子同样是嬴姓赵氏。
嬴姓是其家族的祖先来源,来自于大费,赵氏是因为非子一族曾经跟随造父一族居住在赵城,他们是同宗的族人,后来非子因为有功才被分封到秦地,算是独立出来了,于是有了自己的封地,秦国国君的世系是这样的:
非子封秦黄帝→昌意→颛顼→女脩→大业→大费(伯益)→大廉→中衍→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秦德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厉共公→秦怀公→秦灵公→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
秦国国君与赵国国君都是嬴姓赵氏,因为他们几百年前是一家人,从世系中就能看出,他们的家族是从蜚廉的儿子这一代开始分家的,尽管如此,在残酷的战国时代,秦国与赵国仍然是敌人,直到秦国灭亡六国统一天下。
秦汉之后,姓与氏逐渐统一,不再区分姓与氏,而是统称姓氏,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字,比如说刘邦姓刘,字季,叫刘季也行,再比如诸葛亮,姓诸葛,字孔明,称诸葛孔明。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推荐的王姓宝宝怎么起名(为何馆陶公主备受宠爱绛邑公主却无人问津)最佳回答,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标题:王姓宝宝怎么起名(为何馆陶公主备受宠爱绛邑公主却无人问津)
本文地址:https://www.namebox.cn/babyname/101577.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一个名字也许只是几个字母的组合,但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却是无限的,是父母给男孩最珍贵的礼物。通过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男孩起名单字寓意好的(常...
2025-07-31
男孩起名字好听的字有哪些呢 1.兰 2.朔 3.婕 4.乐 5.宁 6.姿 7.曦 8.德 9.佳 10.桦 11.文 12.奇 13.昕 14.华 15.泷 16.榕 17.木 18.慧 19.冰 20.凡 21.北 22.元 23.泽 24.欢 25...
2025-07-31
男宝宝起名小名 1、郁锦 2、梓怡 3、雷鸣 4、依宸 5、恩忻 6、梓芳 7、欣蕊 8、嘉睿 9、雅可 10、思然 11、雪晨 12、梓琪 13、子睿 14、智宇 15、文昊 16、宗瀚...
2025-07-31
孩子乳名怎么起名好听 1、皓锦 2、慧英 3、小意 4、烜博 5、子仟 6、轶博 7、志宇 8、憬乔 9、昊宸 10、舒彤 11、松涛 12、宗睿 13、若欣 14、欣淇 15、咏锦...
2025-07-31
孩子们的名字犹如一颗珍贵的钻石,蕴含着无尽的可能和潜力。想要为宝宝取个独特的名字吗?让“刘姓男孩起名大气一点爆款名字”带给您最具创意的灵...
2025-07-31
女宝宝起名诗经楚辞唐诗 (1)晋瑜 (2)沁哲 (3)一言 (4)铭雨 (5)名祖 (6)谚思 (7)沐吉 (8)卓宜 (9)妙思 (10)锦程 (11)龙康 (12)君启 (13)宇梦 (14)歆蕊 (15)梓林 (16)芳泽 ...
2025-07-31
宝宝起名宝典起名字大全洋气有个性(热门) 允冰,沐枫,卿昕,诚笃,毅安; 蕤松,凯林,沐筠,承云,余千; 健玲,佳诚,杰锋,君丽,卓汐; 雯淞,...
2025-07-31
2025年阳历11月出生的宝宝起名简单气质(常用) 百川,玮峰,志咏,骐泽,艺葶,臣轩,皓译; 心儿,悦馨,艾宸,茜洛,正琪,思濠,梦植; 墨琰,菲虹...
2025-07-31
2025年龙宝宝起名最佳字493个 (1)畅 (2)年 (3)姝 (4)亦 (5)展 (6)林 (7)宏 (8)楷 (9)东 (10)北 (11)岑 (12)珵 (13)剑 (14)友 (15)昶 (16)婷 (17)泓 (18)仲 (19)一 (20)娥 (21)波 (22)尹...
2025-07-31
评论